民国十七年六月,张作霖为日本关东军阴谋炸于皇姑屯,旋即去世后,于是年冬,少帅张学良便通电易帜归服中央,全国统一,国民政府在政治、军事上已粗具规模。
少帅张学良决心完成父亲张作霖的飞天大志,在东北建立一支强大的中国空军。东北亦于是时成立了陆、海、空三个专修班,将受教军官培养成各兵种教官,同时各班亦均交换兵种互训如下:
1:东北航校附设高级航空班
本班教育目的原为深造,且与陆、海军兵种联合幕僚教育而使用航空队者,选收资格须为飞行成员,且曾修业空军飞校,以及陆军讲校与海校(海军班)出身者,阶级均为校级。其中受训之侦察学员,必须为陆讲校毕业者,如葛世昌、朱玉堂等。训期两年,学员10人。计航员8人、陆军军官2人。
2:东北航空侦察班
本班依据东北航空教育计划,原拟于民国十六、七年成立,但当时缺乏 教授人才及专用飞行基地,延至民国十九年力正式成立。
以上所述东北航空飞行部队之整备,充实各航空兵科之必需专有附属单位,如通信、照相等,均于本期整补训练完成,已跻列国际标准,但各队飞机队“包代兹”外,余均老旧。
1928年初,中国人对俄已有戒心,遂于该年全部更换“包代兹”型机。同年9月,中俄在国境满洲里一带空战,方感对外作战并非简单,尤其飞勤人员素质及国际空用第一线各型机等,均应整备达到现代化,以与东北兵工业看齐。
此时张学良辞航空督办职,经选专人按整理处,航空项下遂行预备完成设施。
1929年时,东北航空鉴于防俄陆、空作战之失败,遂将军事全盘改组,就其主要者为战车与航空。同年成立航空司令部,由张焕相负责。在担任中东铁路长官时,曾行组训铁路警察及防俄人入侵,因此十八军作战时,准备尚周,始未全盘大败。
张焕相上任后,经6个月的考察详情,及征询外籍顾问意见,最后研究遂行整理虚原案之东航计划,在相当时间后,遂着手甄别及淘汰飞行人员如下:
1:凡体弱及不良者。
2:无军事空校养成教育之空勤人员。
3:现龄、学历、飞技不适于飞行勤务及深造者。
关于前述各项飞行员,均行编至安插于陆、海军机关或部队,其特有专长学识者,改调于行政部门。经过去芜存菁之各级飞行人员,飞行技术良好,年轻体壮,尤以各航校毕业者,南苑三期以前均纳入航校职务,其保留现役飞行员,皆系东航一、二期,以及山东航校十余人,另有少数南苑四期者,在保留期间又补授陆空学术教育一段时间,此纯为再教育准备。
为使达成国际空军标准,及按“陆整处”案,张焕相司令于到任时,部已预定筹划东航全般教育,因曾向各外籍顾问咨询及研讨,并参照“焦代诺”之训练日航成军实绩,树立东北重整建教计划如下:
1:民国十九年四月,聘请日本藤田(洁)教官团来华任东北航校教官,当时所使用之飞机为“焦代诺田”型,牛堡尔(驱逐)八八式(法国高德隆八十型)轻轰炸机五十余架,以及东航原有七十架之“包代兹”等机,供第一期学生训练(六个月),随后又绩办第二期(六个月),本期在未届完训时,即奉命参加讨伐石友三之战。
2:东北航校高级班已于民国十九年毕业及加入再训,在台尚有王民将军及葛世昌等。同年又成立空中侦察班,招收学员八十人(讲武堂毕业军官),航空通信及航空照相班均在该年毕业。
3:依照计划预定完成四个航空旅,每旅辖两个航空大队,并设飞机制造厂,地址为北陵、浑河两厂。
4:东北与“德寒克”合作建设,民国二十年开工。其它材料班(机械士兵班)皆已成立,人数很多;因无资料,不详。
5:成立防空部队并裁汰部分冗员。
东北航校经过长期整训,及曾对俄作战之失败经验,例如1931年5月对石友三石家庄之战,都以集团炸射攻击,9机编队生动,同时普遍使用螺距准确精度对空和对地。根据“陆整处”之航空计划预定案均已如期完成如下:
张作霖时代另派优秀青年赴国外学习航空者如下:
关于东北航空派送外国留学者,前后计有三次,均为张作霖主政时期,在民国九年革新东北陆海空三军的作法。当时张氏接纳陆军“整理处”,以及法籍顾问包可书的建议,而先行遴选首次赴法学习军事飞行,其原案乃系参照日本聘请法国空军“焦代诺”军事航空教导团的办法,包氏的建议:“一个军航机队含有飞行及机械人员。”继因经费及人员,问题复杂,难以组成,决定先派飞行员生,根据法国空军一个中队为19人,飞机12架(内建制机9架、预备机3架),系基于战斗作战方式而定。
在召集选派员生时,乃根据“南苑航校”为蓝本,均自陆海军上尉阶级青年军官中严格考选,而又注重仪容及品德情况下,选拔颇为不易。
关于该部员生,在东北航空史上称为留法第一梯次。现就资料所及其人名为徐世英、陈鸿陆、潘大同、王绍棠等。
在国内预备期教育时除法文外,事前已由包氏向法军当局洽妥收训。惟法空军教育制度,须受过陆海军校的军官及军士养成教育,且役龄应在23岁以内,故徐世英等均不合格。后虽一再托请法国驻华武官罗克(Cap, Rogue)代为交涉,徐等虽暂进“杜鲁斯”飞校,毕业后却仍碍于法国军方规定,无法完成军事航空学校学业,途于三年后返国。
但徐世英对法国语文颇有造诣,张学良任东北航空督办,对徐氏颇为信赖,而后东北空军之创建,徐氏不无劳绩。
第二次选派留学的航空员就非常严格了。同年,张学良在东北军官训练班的1000余名学员中,选中约80人,送法学飞。入学首先学习法文,始能入法空官校,根依法军规定,凡入官校者,不问中外学生,必须受有军事养成教育,且有文凭,多数初习法文,且不断淘汰,因此不合格自退改习日文,到民国十四年,仅余28人而已。这次送往法国留学的共34名。除28名学飞行的航空员外,还有学习其它飞机制造学科的6名。
因第二次直奉战争关系延至民国十四年四月送法国,28名航空员到法国后,分作两部分;一部分进入法国西南克鲁德亚的“高德隆”航空学校,共10名。另一部分进入了对身体条件要求更加严格的巴黎的“莫拉纳”航空学校,共18名。
在“高德隆”飞行学校学习的学员如下(共10名):
袁国维 葛世昌 陈庆荣 栾敬孚 唐英麟 白振麟 张英明 张文焕 张丙庚 张维漢(华威)
在“莫拉纳“飞行学校学习的学员如下(共18名):
张念勺 姜广仁 杨相林 萧玉玺 宋长凯 杨逢春 王溥泽 齐骥良 王常立 王星垣 孙忠华 孙继先 白景丰 尚景新 王中人 王玉山 葛世民(白冰) 高子垣(志航)
在“昂黎约”飞机制造学校学习的学员如下(共6名):
于天民 杜采林 张少杰 潘玉明 宋连珍 石钦廷(入学后因学历,校方饬退回国)
而入“义斯特”高级军航校只有27人,联队见习时分为两部队不再详述。
当时飞行养成教育为初级班、士校、飞校各为一年,高级(官校)飞校六个月,射击空校三个月,以及见习六个月。
“莫拉纳”航空学校的教授方法是最优秀的,使用的教练机也是最新式的。教练机是“莫兰”工厂自己制造的。
学习的科目有:机械、驾驶、实习、法文等。
高龙特航空学校的学习科目有:机械、战斗、轰炸、无线电联系等。学习时间都是八个月。毕业后,两部分学员都获得了国际航行驾驶证,具有初级驾驶人员资格。于民国十五(1926)年秋,两部分学员都转入法国南部的“依斯特”陆军航空学校训练,学习驾驶和战斗。
结业后又转道里昂的法国正规航空军三十五团,参加实际战斗见习。实习的项目有:轰炸、投弹、瞄准、扫射、空中战斗、无线电联系等。法国飞校仍按欧战惯例,满足定数标准时间即可结业,较具有弹性,但不能缩短时间大于五分之一,据闻此制英、义亦同。该批学生较上批为优秀,所以于民国十六年初,结束全部训练项目,启程回国。
这批留学生受到张学良的高度重视。在学习期间,就把他们的军衔由准尉提升为中尉。回国后,很快提为少校或中校。对他们在阶级、工资、生活各个方面,都给予满足。他们在奉军的航空事业上也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第三梯次派送留日航空军校,本批之原送目的乃为供作幕僚,其役龄较大,如姚东焕为保定军校八期,葛世昌为“讲武堂”早期生,在日受训初为“立川”飞校,后入“下志津”航空侦察学校,随后又入战术判读以及空军通信等短训(六个月),计有孙炎、姚东焕、李笑天、张在善、葛世昌等。回国后分发部队见习,于“九一八”后均去新疆。
当时东北航空空勤侦察班成立于民国十九年,招生80人,均为讲武堂修业者。
航空照相班与航空通信班,起初各予独立,在民国二十年时拟合并成立专校,因局势大变,当时照相判读对战术贡献价值甚大,惜陆、空军未多加用,效果未能扩大发挥。
东北航空学校于民国十一年建校,由于事经多年,人事及战争关系,各项资料多数消失。葛世昌 先生适晓英、日、法语文。曾将“卢日隆”轰炸战术、法国地上勤、侦察等三种
法文本译为中文“独立空军战略战术教程”。另译“林克”机训练教材及民航目录各一种,并编译空军礼仪须知等译述工作,并于空军杂志分别发表。其中以空战储备要旨之“三梯次造兵基数主义”一书,对御侮敉乱,评估有重要意义。
葛世昌于民国十四年经北洋政府考法送国军航,民国十六年归国任空军少校飞行员。民国十七年入东北航空高级班受训两年,复于民国十九年入日本“藤田航空教导团”受训6个月。民国二十二年编入“中央航空”,改叙为空军中尉,任航空战术班战术教官,旋晋升上尉。二十三年调洛阳航空分校任飞行教官。民国二十六年调任第六大队参谋,后升任大队副;同年九月调升空军北支队参谋长。二十七年调空军官校编译科任少校科长兼战术教官。三十一年升任航委会参事。抗战胜利后,于三十四年调驻越南地区司令部中校参谋长。三十五年调沈阳防空司令部上校处长(编阶为陆军少将),三十七年调台湾民防部副司令。四十二年调回空军总司令部任纶审委员,至民国五十年限龄退休。
据葛世昌 先生记忆及个人日记等,有关东北航空学校学员情况略计如下:
第一期(民国十二至十四年,约计毕业员生近50人):
王民、王维祥、王唯一、王聚有、王荣光、金恩心、吴集贤、沈永祥、姜兴成、
佟明伦、闪国训、明世功、张焕钧、聂恒玉、穆文阁、朱玉堂、田雨恩、赵文仪。
第二期(约40人,民国十五至十七年):
邢铲非、寇占江、英光烈、杨 君敬、赵德玉、田雨春、吴光斗、张树炎。
第三期(约40人,民国十九年入学至二十二年编入中央航校第三期):
陈御风(步云)、李向阳、闵学武、曹志瑚、安锡九、文魁连、祝鸿信、江树威。
东北航空高级班自民国十七年至十九年,计10人(陆2空8),分两年期,第一学年为空军侦察,第二学年为幕僚(指挥参谋),计有:
王民、葛世昌、袁国维、张念勺、王玉山、田雨思、朱玉堂、张树炎等,尚有陆军军官4人,每期各2人。
东北航空之建立时,张作霖兼并了吉林、黑龙江等省。当时日俄两国环瞵窥伺,国际情势险恶,又几次入关参与国内战争,而张作霖雄心万丈,故而虚心纳实,对军政之革新,更是开诚选才,故对航空兵种之重视,大力扩充,选贤与能,使东北空军在中国空军史中占有一页,诚非偶然。
值得一说的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在东北筹建中国空军,也培养了中国早期的一批航空人才。其中有些航空人才还成了新中国人民空军初创时的骨干。
人民空军创建初期的牡丹江航校,又称“东北老航校”。当时的牡丹江航校副校长白起,原名白景丰。他是辽宁省盖平县杨木林于村人,他初中毕业后,于1923年考人张作霖的航空队。后来,他和高志航等人被派往法国学航空,3年后结业回国。当时被派送法国学习航空的共有28名航空员,被分作两部分:一部分进入法国西南克鲁德亚的“高德隆”航空学校,共10名。另一部分进入了对身体条件要求更加严格的巴黎的“莫拉纳”航空学校,共18名。白景丰就是在“莫拉纳”飞行学校学习18名学员之一。他的同学有高子垣(志航)、张念勺、姜广仁、杨相林、萧玉玺、宋长凯、杨逢春、王溥泽、齐骥良、王常立、王星垣、孙忠华、孙继先、、尚景新、王中人、王玉山、葛世民(白冰)、等人。
白景丰曾任国民党空军航校中校飞行教官,后因受排斥到了汪精卫部队,曾任空军少将。
1945年8月白景丰和蔡云翔、何健生等汪伪空军30余人(包括家属)弃暗投明,分别驾机起义和地面起义到达延安总部和苏北新四军军部。白景丰后改名为白起。
白起在1945年11月底到达东北,参加了筹建东北航空学校的工作,曾担任东北航校副校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