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6月19日星期五

解放自己 第二十五章



1

在这个石库门里有很多故事,但最悲惨的故事的主人公应该算婉婉姆妈了。
上海解放之初曾开展过妓女改造运动。我也曾听大人们说过。据说解放前上海的妓院分成几种等级,最高级的叫“书寓”,次一点的叫“长三”,再次一点的叫“么二”,再往下就是“花烟馆”、“野鸡”之流了。书寓称“某某书寓”,长三称“某某寓”,少一书字,么二称“某堂”。书寓、长三的门口都挂着牌子,上面写着妓女的姓名。
大人们说,那时一般街坊邻居还不敢得罪那些妓女,因为替她“开台面”的不仅有地痞流氓,赌场老板,也地头蛇,甚至还有日本人。
婉婉姆妈与其姐姐因为长得特别漂亮,时尚。因此有人诬陷她们是妓女。但追查结果,事实关非如此。
我家住在西厢房,婉婉姆妈家住在前厢房,家只隔了一块板壁,前后讲话都听得一清二楚。
    婉婉姆妈平时常会到我家来坐坐,主要是向我母亲求教编织毛衣的事,也和我母亲唠唠叨叨。
   “我们女人的命都很苦,为了要口饭吃,女人不得不做那些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这样干,谁会给你吃的?穿的?婉婉姆妈对我母亲讲起她的经历时,一脸的悲苦和无奈。
我家住在后厢房,前厢房的面积足有我家三间那么大,又有南窗和东窗,阳光也袒护着邻居家,温暖的阳光总是留在前厢房,酷日总会悬挂在我家的西窗前。
婉婉姆妈对我母亲讲起了同住在一起的王老太的经历,王老太是她的婆婆。
原来,王老太的祖上开过小吃店。后来,她还嫁给了一家著名的上海小吃店老板做填房。上海人说的“填房”,就是嫁给丧妻的男人作后续。王老太年轻时,吃穿不愁,也算是一种风光了。
可是,风光的时间并不长。她的男人又娶了一个小老婆,将她从此扔到一边去了。她开始过起活守寡般地生活。为了拖养大二个女儿,她在上海著名的百乐门舞厅找到了一份低贱的工作,当厕所管理员,除了打扫卫生,也出售一些手纸。整天呆在厕所里的工作,收入可想而知,她只是个下层上海小市民。
这样的日子,简直无法过下去了。后来,王老太的大女儿渐渐长大了,被百乐门舞厅老板相中,聘她在这家舞厅里当了舞女
每周三次,王老太的大女儿都会准时来到大上海静安寺paramount大舞厅的四楼包厢里。她穿着粉红色紧身上衣、白色短裙、精致的妆容,身上隐约散发出香气。她很快就成了上海滩有名的名媛之一。
70多年前,上海滩的舞女们,在锦衣玉食、镂金错彩、纸醉金迷的有闲阶层中穿梭和舞动,她们风姿绰约、雍容大雅,像一只只智慧而美丽的蝴蝶精灵,在众多目光的交织中一次次华丽的转身,她们的生活是那样的香艳和极致。旧上海舞女的生活,也许是享尽了人世间的繁华和奢靡,也许只是这繁华世间的玩偶。
王老太的大女儿锁定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舞场之中,渐渐有了点积蓄,家境开始富足,她先后嫁了两次。第一次婚姻却没有给她带来预料中的幸福。她的婆婆不喜欢自己的儿子整天与一个舞女疯玩。终于,大女儿不能再这样继续忍受下去了,带着二个孩子离开了夫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又嫁了第二个男人。
王老太的小女儿才16岁,长得非常惊艳。次女虽然长大了,其实只是个少女。她被领班看中了,有时教她跳舞。这个还是孩子的小姑娘走进了百乐门舞厅,以其风姿绰约的青春美貌,征服了舞厅大班。还不到17岁时,她就嫁给了那个大班。大班与前妻分手了,留下一个女儿带在身边。
王老太的小女儿就是婉婉姆妈,事实上她没有当过舞女,她随领班一起去了香港,这个领班就是婉婉爸爸。他们在香港结了婚,靠摆地摊过日子。婉婉和伟达都出生在香港。
王老太仍居住在上海,但没与长女生活在一起,她感到生活孤单,就叫长女写信给次女,希望她离开香港到上海来。王老太还告诉她,上海解放后的百姓生活很安定。
王老太的催促下,婉婉姆妈和婉婉爸爸,他们选择了回国之路,带着年幼的婉婉和伟达来到了上海。
糟糕的是,上海解放婉婉姆妈和婉婉爸爸夫妇俩都没有找到工作,却上要照顾王老太,下要抚养一女一子。长女婉婉与我妹妹同岁,由此,我们也就叫她母亲为婉婉姆妈。
谁也没想到,正当他们希望在上海寻找工作时,一场灾难降到了他们的头上。婉婉爸爸回上海时带回几只手表,除了自用外,另外几只手表加价转让给了朋友。结果被告发,说是从事非法走私,因走私罪被拘押,送到遥远的青海劳动改造去了。婉婉爸爸被押送到青海时,婉婉妈妈因怀有身孕,留在上海,在原地居委会接受劳动管制,在弄堂里接受扫街监督。
婉婉伟达姐弟俩的父母的落难,自小就成了坏分子家属子女。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邻居婉婉家是怎么熬过这些艰难岁月的。更不可思议的是,王老太的前夫在解放后失去了工作,前夫的小老婆离他而去。王老太居然将前夫接到了家中,王老太前夫与婉婉姆妈时常要发生争执。这个家从没太平过。

2

婉婉姆妈和婉婉爸爸从香港返回上海的悲惨故事,引起了我对王老太的憎恶。其实,我恨她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
我很恨前厢房居住的那个王老太因为那老太婆总是差我为她排队买烘山竽,那可是在寒冷的冬天,清晨就得去排队,冻得我十指生满了冻疮。母亲为了收她点小费,不得不这样答应了她的要求。
这个王老太还有一个怪毛病,那就是喜欢吃生煎馒头,隔三差五地就要我去弄堂口为她买生煎馒头。每次替她买生煎馒头,对我来说是又一种折磨。
生煎馒头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据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旧上海,茶楼里的老虎灶大都有烘炉和盘炉,除了供应开水,还提供生煎和蟹壳黄给客人享用。生煎用的是半发酵的面粉包上鲜肉和肉皮冻,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锅内油煎,在煎制过程中还要淋几次凉水,最后撒上葱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生煎馒头除了汤汁的鲜美,底的酥脆也是很重要的,肉香、油香、葱香和芝麻香浑然一体,再蘸一蘸旁边的香醋,味道就顶级了!蟹壳黄是状似蟹壳的酥饼,有甜馅的和咸馅的,分做苏帮和扬帮,大一点的就叫做油酥大饼。
王老太还能讲出上海的各种上海小吃去处,有王家沙、鼎泰丰、春风得意楼、乔加栅、绿波廊、五芳斋、功德林等。
王老太为什么对上海小吃那么熟悉?
上海生煎馒头的生意特别好。讲究一点的茶馆大多有两层楼,楼下烧开水、做点心,楼上客人用茶,嘴巴馋了、肚子饿了,就招呼一声,伙计立马屁颠颠地端上二两热气腾腾的生煎馒头来了,顺手再备上一碟子香醋,四溢的香气不到一秒钟就令所有人馋涎欲滴了。不喝茶的过路人没那么多时间堂吃,就买上几只带走。
越往后来,品茶的闲情倒没落了,生煎馒头跟着漫天遍野的吃客们一路飘香开了。只是转战民间,到了小肆小摊,吃的人不讲吃相,生煎馒头的“卖相”也差远了,彻底“沦落”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嘴巴里。
邻居王老太想吃生煎,脚步不肯移一下,让我去排队买。我眼望着一锅生煎馒头即将出炉了,嘴有多馋?
上海生煎馒头皮薄如纸,却薄而不破,互不粘连,先在顶端咬个小洞,待生煎稍凉后,吮吸其中的汤汁,竟一口吸不完,好像你吃着这生煎,就不用叫汤了似的。而吃到肉的部份,会有点意外,肉打得很细、很松、很泡,咬下去软棉棉的,还有一股肉特有的香味。这肉馅是用剁碎的猪肉,加上酱油、葱姜末、花椒面、香油调制成的。最理想的是七分猪腿瘦肉,三分夹心肉,肉是要手工剁碎的,机器打碎的肉,是一团模糊、没有细腻感觉的。剁好的肉再用料酒、盐和少许的糖拌匀。大师傅是不用味精的,要用盐和糖的黄金比例来调和出鲜味来。皮冻馅里还要有皮冻。刚出锅的生煎馒头,第一口咬下去,可以吃到滚烫香鲜的浓汤,那就是皮冻。很少有人不向这第一口的绝顶美感投降的。正宗的是不用一点肥肉的,会太肥腻,光用猪肉皮,在汤里慢慢熬,全部化水为止,凝固成胶质,冷藏起来,拌馅的时候,切成小丁,跟肉和在一起。
尤其还要看着那些坐在那里吃生煎的人,他们总还要配上一碗店里的牛肉汤。四只生煎加一碗牛肉汤,真是让我馋的口水直往心里啜。我曾发誓过,等我长大了,赚了钱,我一天三顿全吃生煎!
上海人本来就爱吃嘛,腔势很足,排场很大。正宗大菜都叫小吃吃。在许多时候,还是把吃点心当饭吃的。“吃点小吃”在很多时候,就算是一顿正餐了。
上海本地人是包子和馒头不分的,不像北方人把有馅的叫包子,没馅的才叫馒头。上海人基本上是不吃白馒头的,所以对包子也一律称呼为馒头,肉包子叫肉馒头,菜包子叫菜馒头。在上海方言里有人说包子,就会透出一股来历不太正宗的北方味道了。
在上海最容易吃到生煎馒头的地方,当然是老上海城隍庙。这里的生煎馒头底部色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 
上海的小吃很多。那邻居老太婆能够报出一大串上海的小吃:南翔小笼、香菇素菜包、鸽蛋圆子、擂沙团、油氽排骨年糕、蟹壳黄、凤尾烧卖、生煎馒头、桂花糖藕、鸡粥、薄荷糕、绿豆糕、千层油糕、太白拉糕、油条、大饼、豆浆、粢饭、鲜肉锅贴、咖口厘牛肉汤、虾肉小馄饨、百果馅酒酿园子、油墩子、油炸臭豆腐、烘山竽、开洋葱油拌面、枣泥酥饼、萝卜丝酥饼、白糖莲心粥、牛筋百叶汤、桂花红豆汤、三丝眉毛酥、五香茶叶蛋、醪糟汤圆、五丁包、八宝饭、油氽馒头、炒年糕、血糯火羹、冷面、粉丝鸡血油豆腐汤、三鲜豆皮、阳春面、素鸡、红豆沙、海带绿豆沙……说起上海小吃,王老太如数家珍。

3

婉婉爸爸在青海劳教时,婉婉妈妈生下了那个最小的儿子伟清。由于艰难生活的逼迫,婉婉妈妈流着泪对我母亲说,能否帮助伟清找个好人家,她实在没有能力抚养他成人了。
我母亲非常同情婉婉妈妈,便说,她想想办法。但母亲没有落实这件事,因为我的弟弟因病突然死亡,思念儿子的悲伤,让母亲改变了态度。我的母亲对婉婉妈妈:孩子是自己的骨肉,既然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作为母亲就有责任将孩子带大。伟清是我们大家的孩子,让左邻右舍一起帮助你,让孩子好好长大吧。
我母亲说得很对,石库门的邻居都视伟清如己出,没有人冷漠和欺侮他,我也将他当作自己的弟弟看待。
婉婉似乎很讨厌这个家,总是找我妹妹玩,她俩成了好朋友。
后来,婉婉的父亲被释放了,释放前,王老太和她的前夫也相继去世。婉婉又有了两个弟弟。
婉婉姆妈的言行举止,其实很优雅。虽然没有了音乐和灯光背景,一切似乎都已过去,她也永远地离开了百乐门的那些青春往事。她早已失去了旺盛的青春和激情,但她也会怀旧,怀念过去短暂的贵族般优雅生活,怀念旧上海的流金岁月。
婉婉姆妈生于乱世中的旧上海,她的家境让她对华丽奢侈的舞生活念念不忘,她经历过旧上海很少有人能及的大富大贵,也经历了解放初期常人难以忍受的凄凉孤独,然而她的骨子里永远都有着我们无法探究的高贵、理想、天真、隐忍和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充满着与生俱来的韧性,也充满了及时行乐的小女子智慧。她的身上有着更多那一代人永远无法抹去的印痕。她的怀旧体现在她送给我的母亲的那张照片,那是衣着华丽的她,这张照片曾让她定格在paramount青春和岁月的永恒回忆中。
婉婉似乎没我想得多,也没我想得复杂,她常找我妹妹玩,也常找我聊天。
那时,学校里规定学生要在假日里开展消灭苍蝇活动。婉婉害怕苍蝇,见到了苍蝇也不敢拍打,老是完不成任务。我就会陪她到菜市场去捕捉苍蝇,帮助她去交差。
在除四害运动中,家家都在消灭蟑螂和跳蚤。家里的这些活是我干的,婉婉家里的这些活就没人干了,几个孩子都有太小。母亲就叫我帮助她们,因为,她家与我家只是一板之隔,即使我家将蟑螂和跳蚤全灭了,蟑螂和跳蚤也会重新侵犯我家。
我还有一些家务活要干,如买煤球、做煤饼,往水缸倒水,到隔壁弄堂去泡开水。我也会帮助婉婉家做点事。
这个世界人性正在改变,分不清善与恶、是与非、对与错。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话没变: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间的友情从平时互送馄饨、粽子等生活小事中就能看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