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着
Shenyang
东交民巷里的西洋旧景
1
莫理循被《泰晤士报》任命为驻京记者后,他到北京赴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先找到一个落脚点。他在阿兰的父亲黄和年的帮助下,知道了一些皇城根的故事,让他对大清有了新的了解。他又对大清总理衙门的机构设置及职能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一个委派的洋记者,莫理循需要到英国驻华使馆去办理一些手续,并结交一些外事官员。由此,他去了东交民巷和驻华使馆区。
提起北京胡同,很多人的印象便是灰墙青瓦,古院民居。然而,作为北京城里最长的一条胡同,东交民巷却有着规模较大、数量众多的西洋建筑群,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刻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因地处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故而得名江米巷。
明朝永乐年间,东交民巷开始成为中央衙署聚集地。后来,清政府又为其增添了对外交往中心的职能。
东交民巷使馆区的一座类似巴黎凯旋门的建筑深深吸引了莫理循。这座大门的背后,正是设立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法国使馆。使馆大门用灰砖做出壁柱和拱券,门前放置一对中国石狮,院内配楼则是典型的法国乡村别墅风格。
东交民巷承载了太多的沧桑历史,那些因历史因素形成的异域建筑别具特色,与京城内雄伟壮丽的宫殿及朴素无华的传统宅院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时莫理循的心思放在了寻找自己的临时住处,他对黄和年说,自己想在使馆区附近找一个住处。
这一带确实是个绝佳选择点。东交民巷驻华使馆区附近,银行、商店,栉比林立,电灯灿烂,道路平夷,东交民巷使馆区简直是北京城的一个“孤岛”,附近居住着很多外国侨民和本地中上层人物, 东单是富人居住区、王府井是商业区、西交民巷银行街也相伴出现。下层民众则被迫居住在市政落后地段或工作场所附近。
令莫理循感兴趣的是大清总理衙门是中国首个近代化的大清外交机构,这个总理衙门也设置在附近。这对他今后与官员打交道也很方便。
莫理循的选址目标定了。就在东交民巷,但具体选在哪里,他没底。
2
东交民巷里的西洋旧景
黄和年同意莫理循的建议。
黄和年陪同莫理循到东交民巷实地去看了看。
黄和年带着莫理循来到了东交民巷的一家商铺前,他对莫理循说:这店主是我的朋友,他在一家俄国洋行里当买办,赚了点钱,新买了一套住房,他的这个商铺正准备出租。我们进去看看。
莫理循随着黄和年进入商铺,才发觉原来这是个中药铺。
这时,一个金发女人迎面走了过来念秧儿:“哟,黄大人哇,老家雀儿这程子去哪啦?”
黄和年笑着对莫理循说:“这是少亭的太太普金娜,俄国人,在北京呆久了,能说一口北京话。”
此时,少亭从里屋走了出来,赶紧与黄和年打招呼。黄和年向少亭介绍了莫理循,直言说:“莫理循先生刚来北京,正在找个临时落脚的地方。我就想到了你,你可得帮我这个忙。莫理循先生可是我的大恩人,小女阿兰流落伦敦时,正是靠这位大记者的帮助才回到了北京。”
少亭笑着说:“这东交民巷已成洋人街了,我这中药铺的生意也做不成了,我这院子里正好有几个空屋,就是条件差了点,不妨让莫先生去看看。”
在少亭陪同下,黄和年与莫理循穿过药铺的帘子门,就进了四合院。
北京的四合院构成有它的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四合院的结构以木构为主,砖木结构。房屋一色的青砖黑布瓦。
这个院子,迎面是一个影壁墙,东西各有配殿,正屋左右各有耳屋。院里有古槐树,天井中心还有个水池,池内有假山。那棵槐树下有一块水泥柱支起的青石板,悠悠地泛着光。一口压水井,出水口修了个蓄水池。
莫理循见了,非常满意。他指着东面的那个耳屋问道:“我能暂住那间屋吗?”
少亭笑着说:“正屋、耳屋都闲着。”
莫理循刚想询问出租价格,黄和年就阻挡了,他对少亭说:“好好,东面的正屋、耳屋就让莫理循先生暂时居住,就这么定了,租金由你定,租费由我付。”
少亭大笑着:“黄大人,我怎么敢让你出租金,既然是你的大恩人,我这屋子空着也还是空着,何不暂时方便与人。我这就让人打扫一下。”
才转眼的功夫,黄和年就为莫理循落实了在北京的临时住处。
乘女佣打扫屋子的空隙,三人在书房里闲聊了起来。这时,黄和年的马车夫也去黄宅取莫理循的行李了。
莫理循既落实了住处,又交了朋友,可谓心满意足。
3
东交民巷牌楼
黄和年、少亭与莫理循闲聊起当下的时局。
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此同时,1870年爆发了普法战争;意大利完成了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此时的法国却爆发了巴黎公社起义。巴黎公社短暂地统治了巴黎的政府,而法国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
普法战争以后,德国与法国结下了不解之仇,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采取结盟政策来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和奥匈帝国、俄国结成了“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巴尔干半岛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加上俄国内心也不希望德国强大起来,德国最终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缔结德奥联盟。与此同时,俾斯麦又看上了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有利益冲突的意大利,这样德奥意三国就结成同盟。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
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英、德矛盾也日趋尖锐。
普法战争爆发后,沙俄于1871年派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光绪元年(1875年)五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帮办新疆军务。左宗棠根据敌我情况和新疆地区的地理条件,制订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并花了近两年时间筹集军饷、采运军粮、整顿军队、改善装备,完成了收复新疆的作战准备。
1877年4月,清军经过几个月的充分准备,开始向南疆进军。9月,清军挟连克三城余威,乘秋高气爽之际,开始部署收复南疆八城之战。之后,清军以破竹之势,先后收复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
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签订《中俄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取得胜利。
黄和年和少亭谈论的大清收复新疆的事,引起了莫理循的注意。
当时,世界媒体的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柏林会议的报道上。1884年11月15日由德国首相俾斯麦主持,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了列强瓜分非洲的。共有15个国家派代表出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法国、德国、英国和葡萄牙四国,会议上列强尽力以优雅的姿态谋划如何瓜分非洲。正是这次会议,揭开了欧洲列强疯狂殖民非洲的序幕。
但世界传播对大清及列强在中国的情况了解并不多。
那时,中国的洋务派企业如轮船招商局、私办继昌隆缫丝厂等开始创立。1891年,俄罗斯则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4
1897年3月15日,莫理循终于在北京有了一个临时 居住点。
房东少亭对他说,你想了解有关满州的最新情况很容易,可以找家里的男仆来帮忙。他会说一些洋泾浜英语,他是满州人。
房东少亭将男仆叫了过来。
少亭问:“满州有什么坏消息吗?”
男仆说:“我不知道。”
少亭又问:“你怎么会不知道?俄国人不是对满州虎视眈眈吗?”
男仆回答:“老爷,情况大概就是如此,没错。”
莫理循在他的回忆录里却如此写道:
当天晚上,一封这样的电报就可以发往国内:今天下午,我和中国的一名高级官员进行了秘密会谈,其姓名恕不奉告。他十分愤怒地提到俄国对满州所持的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度。
莫理循又如何撰写他在北京的新闻稿呢?他在英国驻华使馆时遇到了《帕尔摩尔公报》记者阿尔伯特.艾德蒙兹。阿尔伯特.艾德蒙兹在回忆莫理循刚到北京时的那些日子说:
他到北京的第二天,就紧锣密鼓地进行采访。那天晚上,俄国驻华公使馆举行一个招待会,我们所有人都受到邀请。可莫理循没有去。他正忙着修改他的第一篇报道。
他派人到公使馆给我递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演出 结束后,请来看看我。我感觉糟糕透了。”
我来到莫理循家时,发现他还在忙着改稿件,不知道该不该把稿件发出去。他要求我开诚布公地谈谈对稿件的看法。
我浏览一遍后……对他说:“贝尔先生一定会高兴的。稿件写得非常好。”
这是莫理循记者生涯中的第一篇报道。
莫理循到达北京后,向《泰晤士报》发了电报也发了第一篇稿件,但性格孤僻的他对自己并不完全自信。
当他静下心来后,突然觉得自己不适合居住在这东交民巷的洋人街,这里来来往往的洋人都衣冠楚楚,服饰华丽,自己却没有像样的西服领带和皮鞋,寒碜让他多了点自卑。再加上这中式的四合院缺少用厕和洗浴设备,用餐也很麻烦,他不能天天吃主人的白食,主人少亭又常不在家,他与主人的俄罗斯老婆一起用餐也不合式。
莫理循打算离开这里,另觅一个新的适合自己独立生活的住处。至少在新的住处能让他感到体面和被人尊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