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12月5日星期日

第20章 莫理循雾都受困时重拾旧爱


瀋陽 著

Shenyang

 

倫敦塔橋.jpg

伦敦塔桥

 

1

 

经历了各种磨难后,始终没能找到工作的莫理循回到了季隆,在澳大利亚朋友西奥多.芬克建议下,他决定去英国发展,这也是他自己一直的期望。

莫理循为了省下这份旅费,在去伦敦的“沃乐古号”船上又当了一次临时外科医生,他利用途中的这段时间,完成了他的中国游记写作。

1895215日,莫理循顺利地到达了伦敦。他在伯顿克雷森特租了个小房间,周租金为6先令6便士。

伦敦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已经有差不多两千年的历史。1801年伦敦成为世界最大都市。

伦敦最早的起源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切记载。不少人考古研究显示,至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在泰晤士河畔建筑了一个聚居点,取名为伦底纽姆Londinium,另被译为伦丁尼)。后来,罗马人在此修筑城墙,并且在城墙包围的地区逐步建立一个具规模的城市。

公元61年,布迪卡女王(Boudicca)带领民众反抗,伦敦在战火中被毁,战乱后伦敦又被布迪卡女王重建。城中的富人们用石头和砖瓦来建造房屋,而大多数的穷人们只能住木屋。

2世纪后叶,在伦敦修建了6米高的环伦敦石城墙,此时大批居民离城而走,住在城墙内的居民也仅剩少数的渔民和农民。伦敦也失去了城市的功能。但不久伦敦就又重新发展起来,在伦敦文特哥登的城墙外科出现了一座新城。新城不大,人口也仅有10,000人左右。

842年和851年,侵略军占领了包括伦敦在内英国北部和东部领土。878年,阿尔弗雷德大帝则保持住了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土地。通过和平谈判,居住在罗马城以外的伦敦人在阿尔弗雷德大帝统治时期又重新搬回到城里来居住。

公元1066年,威廉军事行动成功,成为英格兰的君主。

中古时代(12世纪),在诺曼人的统治开始之后,英国王权逐步巩固,伦敦也在该时候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两个城合组为一个伦敦市的模式。在东面,在古罗马人的古伦敦城的基础上建立起伦敦市(City of London)。该地后来发展成为伦敦金融城。在西面,威斯敏斯特市(City of Westminster)成为了王室和政府的所在地。

在该时期,王室陆续在伦敦建筑 伦敦市方面,其市长的权力也越来越稳固,商业发展迅速。伦敦不少著名建筑物的前身就是在该时期兴建的。

著名的王宫就是修筑在该时期。后来由于大火,王宫大部分建筑被毁。此外,不少修道院也在该时期建筑起来。

 

英国最具备代表性的建筑-圣保罗大教堂-新闻资讯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1642年,英国议会党人与 1643年保皇党人试图攻占伦敦,但双方的军队在圣保罗大教堂以西10千米处相遇,议会党人的军队的战斗力要强于对方,所以保皇党人的军队被击退。

1666年,伦敦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大火,大约13200座房屋被大火所毁,大约80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大火据称是人为错误造成的,几乎烧掉了伦敦全部建筑,但是都市建设却因此有机会重新开始。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伦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

大英帝国的发展为英国带来了庞大的商机。为了方便产品的输出,以及所需的原料和外来产品的入口,伦敦东部陆续修建了多个大型的船坞。航运业的发展非常蓬勃。到了20世纪初,伦敦人口已经有66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2

 

倫敦艦隊街作者英國攝影師

英国伦敦舰队街

 

莫理循终于到达了英国伦敦,但一切都不如他的想像。在这段日子里,他的生活非常寒酸,他想方设法地寻找出版商。他整天在各出版商间来回穿梭,他要为自己写的那本中国旅行记找一个出版商。

莫理循找了好几家出版社,可都被彬彬有礼地拒绝了,真令他感慨万分。

莫理循斜眼望了望那阴暗天空中弥漫着的黑云,风很大,风向不定,风正从四面八方猛烈地刮了起来,就像在攻击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又像一只被锁住脖子的狂狗,在横冲直撞,在凶狠地又咬又抓。但是每一次进攻都被其脖子上的锁链给扯了回去,它暴怒、狂吠,却又无奈。只能眦裂地痉挛地吼叫。

莫理循将身子裹得严严的,风雪绞起的旋涡,在他四周旋转、奔腾、乱滚。当他来到英国伦敦舰队街时,满街遍地是雪,地上一片雪白。

艦隊街

舰队街

 

舰队街乃是误译,古条顿语中有fleutan一词,意为水湾,演变到后来,写成了fleet,为小溪小河之意,两者形同而意不同,大一些的英语词典都有交代;但做小河小溪解的fleet,仅用于英国极个别地方,俨然方言词汇,更少有人注意,但其偏偏就是Fleet Street的本来得名含义。

舰队街起始于伦敦市,一路通往西敏市。这条街的长度纪录了这个城市在公元14世纪时的扩张。旧时的舰队街东端是舰队河,沿着河傍上竖立着伦敦中世纪的古城墙;另一边西端则座落着圣殿闩,标示着城市的边界,圣殿闩在圣殿骑士团的土地和财产被取得后扩张至极限。

南边有数幢称为神殿的复合建筑物,它们曾经是圣殿骑士团的财产。神殿里有内殿律师学院,在邻近地区则有许多律师办公室。

舰队街的出版活动大约起始于1500年,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的学徒沃德(Wynkyn de Worde)在靠近鞋巷的地方开设了一间印刷店。大约同时期,理查德·平森(Richard Pynson)在圣邓斯坦教堂(St Dunstan's church)旁创立了自己的出版和印刷事业,其后越来越多人跟进。实际上,他们之所以钟情于舰队街,不是因为法院,而是因为这附近的几家教堂。作为伦敦少数识字的知识分子,教士和神甫对信息交往的渴求,为设立报纸和报社奠定了客户基础。

17025月,英国第一份日报:每日新闻(Daily Courant)在舰队街白新旅馆上方的办公室发行。

鼎盛时期的舰队街共有100多家全国或地区性报馆,包括《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独立报》、《卫报》等。

舰队街是英国伦敦市内一条著名的街道,依邻近的舰队街向西穿越伦敦市的边界后就变成斯传德大街;往东,通过路德门圆环后变成斯传德之丘大街。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舰队街都是传统上英国媒体的总部,因此被称为英国报纸的老家。舰队街是英国媒体的代名词。

此时,黄昏近了,风雪更大了。怒吼的风,越来越猛烈,越来越疯狂,天色也越来越黑。一团团飞雪,也飞旋得更直、更快,绞在旋风里,成了冷冰、尖针、雹块,直打在莫理循的脸上。

莫理循踏着积雪,来到一家出版社门口,犹豫了一下,还是推门走了进去。不一会,他又满脸愁容地走出了大门。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莫理循的脚印。

莫理循裹着旋风,又去了一家出版社。

在出版社内, 一个出版商冷漠地对莫理循说:“莫理循先生,真对不起。你写的书,我们无法帮助你出版。我们这里没人对中国感兴趣。”

莫理循点着头;“我明白。我已经去过数不清的出版社了。你的回答和他们说的一样。也许将来后悔的不是我,不了解中国,这将是我们大英帝国的损失。”

 

3

 

莫理循郁郁不乐地离开了出版社。迎面风刮得他透不过气来,严寒冻得他两眼发黑。怒吼的狂风似乎在对他狂傲地撒野:你滚吧,大英帝国不需要你去描绘中国!我们对中国不感兴趣。

舰队街是英国伦敦最著名的报业界,这里有很多著名的报社、出版商。莫理循失望地踏着雪,步履艰难地朝前移动着瘦长的身子。此时,迎面走来两个身着华丽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按照英国的习惯相互打了一下招呼。莫理循与两位中国留学生擦肩而过后,他突然转过身子追上了那两个中国人。

莫理循礼貌地问道:“请问,你们是不是中国人?”

高个中国留学生:“是呀,你问这干吗?”

莫理循笑了:“别误会。因为我去过你们的国家。”

高个子中国留学生疑惑地:“那你知道长城?”

莫理循瞪大了眼:“长城?什么长城?”

高个子中国留学生推了一把他身边的胖中国留学生,两人哈哈大笑。

胖中国留学生冷嘲莫理循:“凡是去过中国的人,没一个不知道长城的。我们在英国生活了两年,还没遇到过任何去过中国的英国人!”

高个子中国留学生又推了一下他的同伴:“走吧,准是遇到了疯子。”

莫理循赶紧拉住他:“先生,请别走!”

胖中国留学生上前狠狠地推了莫理循一下:“你想干什么?英国佬!”

莫理循掏出衣袋里的一本小册子,慎重地递了过去:“这是我写的书稿,一本有关中国的书。”

高个子中国留学生随手翻了一下,将书又递给了他的同伴。胖中国留学生也随手翻阅起莫理循写的书稿。俩人变了脸色。

高个子中国留学生对莫理循说:“对不起,你真的去过中国。我代表中国人感谢你为我们中国写了这本书。”

胖中国留学生眯起了眼:“不知道先生找我们,是不是有什么难处?”

莫理循叹了口气:“英国人不了解中国,所以那些出版商人都不愿出版这本书。”

高个子中国留学生看了一眼胖中国留学生。

胖中国留学生微微一笑:

“这样吧,我们愿意帮助那些帮助中国人的人。我们俩今天就要乘船去埃及了,因此没有太多的时间与你闲聊。但我建议你到旁边的耶奥德柴郡奶酪酒巴去打听一下,有一个美国姑娘常到那里去,她去过中国。或许她会帮助你。”

 

4

 

最古老的酒吧在伦敦参观

Ye Olde柴郡奶酪:舰队街

 

莫理循和那两个中国留学生分手后,就朝附近的那家酒吧走去。

伦敦有一个备受争议的荣誉称号:最古老的酒吧。

这座城市拥有数百个历史性的水洞,但许多城市多年来一直在重建,翻新和改名,因此很难追踪几个世纪以来的确切时间表和日期。 虽然有些人将建筑物的年代看作是一个因素,但另一些人认为酒吧执照的日期更重要。

据说马克吐温,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和查尔斯狄更斯是舰队街耶奥德柴郡奶酪的常客。 这是伦敦最着名的酒吧之一,记录显示,自1538年以来,这个地方已经有一家酒吧。它在1666年伦敦大火之后重建,但拱形酒窖被认为属于一座13世纪的修道院。

这个小小的入口隐藏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但一旦进入,灯光昏暗的木镶板房间覆盖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被咆哮的火焰加热。

风雪仍在蹂躏着摧残着地面上的一切,在街道上积起雪堆,舔去地上的草茎。尘土,像玻璃屑一样坚硬,随着风雪旋转。

耶奥德柴郡奶酪酒吧就在眼前了。

莫理循推开酒吧的门,随意地找了个位置,刚坐下,热情的吧女就走了过来:“你好,先生。你要喝点什么?”

莫理循脱下外套,不停地搓着冻僵的手:“一杯巴西咖啡。”

吧女:“好的。先生,我马上送来。”

莫理循抽着劣质的雪茄。眼睛开始朝四处张望,他想寻找那个去过中国的美国姑娘。但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失望。

吧女递来了咖啡:“先生,这是你要的咖啡。”

莫理循对吧女说:“小姐,是不是有一个去过中国的美国姑娘常来这里?”

吧女点点头:“是的,你一定是说思佳逦?”

莫理循眼睛发光:“思佳逦?你是说思佳逦常来这里?”

吧女笑了:“原来你们认识。”

她抬走头朝门口望去:“先生,你看,她来了。”

莫里循抬起头,正好与思佳逦目光相遇。思佳逦风一样地朝莫理循跑来,俩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美国姑娘思佳逦是莫理循在上海时邂逅相识的前女友,莫理循没想到自己在伦敦陷入困境时,居然又见到了自己曾经心仪的女孩。

思佳逦也十分诧异:“你怎么也到这里来了?”

莫理循耸耸肩:“睡不着,总想着你。所以上帝对我说,你就在这里。”

俩人坐下后,吧女又递上了一份咖啡。

思佳逦搅着咖啡:“我们分手后,我没有去美国,而是在一个朋友下来到了伦敦,并在朋友帮助下,在电报局找到了一份工作。有空时,也就常到这里来消磨时间。”

 

5

 

西班牙人酒店

 

思佳逦意外地看到了莫理循,高兴地向他介绍起伦敦舰队街的酒吧文化。

这里的西班牙人酒店历史可追溯至1585年,是文学地标,也是该市最古老的酒吧之一。 它在查尔斯狄更斯的The Pickwick Papers和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库拉中出现,据说是济慈写给夜莺的颂歌 。 它的木镶板,咆哮的火焰,角落,缝隙和宠物友好的花园配备了洗狗机,感觉就像一个乡村撤退比伦敦酒吧。

在考文特花园的中心地带,羔羊和旗帜是后街布泽尔酒店,自1772年以来一直作为酒吧经营。内饰以黄铜和深色木材为特色,但大多数人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庭院里喝啤酒。后来在1833年更名为库珀武器之后开业。 查尔斯.狄更斯是一个常客,因为它的西区位置,它继续吸引创意和表演者。在19世纪初,它被称为'血液桶',因为它主办了赤裸裸的拳击比赛战斗,但现在已经不那么喧闹了。

 

船上的小酒馆

伦敦霍尔本船舶酒馆

 

伦敦霍尔本船舶酒馆的酒吧也称为“船上的小酒馆”,酒吧的历史可追溯到1549年,并曾在英国宗教改革时期用来收容天主教神父。

现在它是狄更斯风格的一楼餐厅的所在地,餐桌上点着蜡烛,楼下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杜松子酒柜,楼下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60多杯杜松子酒。

五月花酒吧

五月花:Rotherhithe

 

思佳逦依旧如以前那么漂亮和热情,她兴奋地对莫理循继续讲述着舰队街的酒吧文化。

她告诉莫理循,这里还有一家Rotherhithe河畔酒吧,在16世纪的伦敦,就有了这个Shippe酒吧。深色木质镶板和低矮天花板横梁营造出舒适的氛围,酒吧每个星期天晚上都点燃烛光。 将传统的馅饼与一品脱啤酒配对,或点一杯美国精酿啤酒,向在1620年跨大西洋航行的五月花船上从这个位置出发的朝圣者父亲致敬,探索新世界。

思佳逦又动情地对莫量循说,这里有个充满爱的“鸽子:哈默史密斯”酒吧, 查尔斯二世在哈默史密斯这座历史悠久的河畔酒吧里与他的女主人内尔格温(Nell Gwynne)相恋。 自17世纪以来,吸引了许多作家,包括欧内斯特海明威和迪伦托马斯。 她笑着对莫理循说:“你是否考虑与我在这个爱的酒吧约会一次?”

莫里循重遇思佳逦,望着这个美国姑娘的蓝色眼睛和甜美的嘴唇,这几日来的烦恼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