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 著
Shenyang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
1
几天后,莫里循和龙儿登上了英国美达萨轮商船。在他们的眼前已是一望无际的大西洋。
莫理循带着龙儿,俩人并肩站在远涉中国的英国美达萨轮商船的船舷边上,龙儿激动地挥着手对莫理循讲述有关中日甲午之战的故事。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
中日甲午战争
龙儿对莫理循说,很多人都认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大清武器装备的落后,其实不然。在战争开始之前,中日双方的武器配置无论从陆军还是海军的角度看都是差不多的,甚至比日军更先进。而且清军无论是军队的数量、舰队的吨位还是赋税的收入都在日本之上,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开战数月清军就被打的溃不成军,北洋海军甚至全军覆没。
中日甲午战争
龙儿说,日本人攻入东北境内,旅顺惨遭屠城,活下来的仅仅只有36个人,可想这次屠城的残酷性。这一次战争却让日本这一小小的岛国从此经济迅速发展,并且进一步扩大了军费。而大清帝国作为一个延续下来的文明古国,却如此无地自容地落败在小日本的手里。
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突然间让他们成为了亚洲唯一一个世界列强。大清政府的核心利益却还是维持满人的统治,延续大清的正统。所以,翁同龢可以因为限制汉人官员的力量砍掉北洋水师的经费,甚至当李鸿章避战保船,整个舰队退守威海卫时,却被日本人海陆并进占据了所有炮台,让整个海湾内的军舰成为了活靶子。而这仅仅是因为最近的清军是翁同龢的门生拒不增援。
2
被日军俘虏的朝鲜和中国士兵
龙儿悲伤地告诉莫理循:
翁同龢跟李鸿章有矛盾,甚至在尚未失守时,谎报朝廷说已经失守。而慈禧办寿也可以为了热闹不要那艘后来成为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舰的吉野号,因为对清廷来说,卸磨杀驴也好,割地赔款也好,对大清来说只是肌肤之痛。只要大清正统还在,祖宗之法不变,一切都还好说。这也是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之后,当日本用商船将活下来的976名清军战俘送还的时候,正在忙着给慈禧过大寿的清廷认为这些被俘的人属于不祥之人,甚至将军官革职、士兵遣散。
莫理循问龙儿:日本一直宣扬自己是文明之师,而清廷则属于由蛮夷统治的野蛮文明,甚至说日本与大清的战争属于反清复明、光复中华的正义战争。你怎么看?
龙儿说:这是糊弄鬼的说辞,只有那些想殖民中国的西方列强信以为真。
莫理循又问:清廷对待自己的士兵都那么冷血,这难道不是没有开化的表现?西方报纸评价战争双方时,大多认为:无论是在对待敌人方面,还是在与中立国关系方面,日本的表现都可以与西欧最文明国家的习惯相媲美。与此相反,大清国却并没有显示出试图接受文明战争惯例的迹象。长期自诩天朝上国的大清王朝反而让日本人抓住机会,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同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我不知道中国到底如何看这件事?我很想知道那个袁世凯是什么态度。
莫理循对赴朝领兵的袁世凯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可是龙儿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莫理循叼着雪茄:“龙儿,你将袁世凯说得如神如仙,这可全是真的?”
龙儿叹了口气道:“我为什么要骗你呢?”
言者无心,听者留意。莫理循已开始暗中盘算:“龙儿,我想此袁世凯定是一个新闻人物,循着这根线索,我采写些好新闻必不成问题。”
龙儿瞪大了眼:“莫理循先生,你是记者?”
莫里循知失言,赶紧改口中:“不不,我不是记者。不过,我很想当一名记者。”
龙儿又叹了口气:“我却很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记者。”
莫理循惊异:“为什么?”
龙儿仰首:“中国的落后,就在于封闭、保守。如果通过记者的报道,让全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中国就会变样。可是,中国的记者总是守在家门口,你们洋人对中国却知之甚少。这是中国的悲哀,也是世界的悲哀。”
3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
莫理循若有所求:“龙儿,我到了中国后,想见见袁世凯,只是如何才能见到这位袁世凯?”
龙儿是个乖巧之人,见莫理循对袁世凯独有所钟,便说道:“恩公若想会见袁世凯,只要小人对父亲一说便成,袁世凯与我父亲关系非同一般,其实,小人也见过袁世凯,见他不难。”
莫理循听了乐不可支:“好,我此行中国,必有所获。也许,你说的这个袁世凯,就是我心目中的中国皇帝。”
龙儿大惊:“莫理循先生,你这话不能说。”
莫理循:“为什么?”
龙儿:“你在中国说这话,是要杀头的。”
莫理循哈哈大笑:“我是洋人,是一个英国人。中国政府敢杀一个大英帝国的人吗?”
龙儿面带怒色,紧攫双拳。但他忍住了自己的恼火。他将目光转移到洋面。汹涌的浊浪上下翻滚着,发出阵阵咆哮声。浪涛坚持着自己的势头,掀起接二连三的巨浪,以极其强大的威力,搅拌着洋面,向上不断地猛烈冲击,力量是那么地巨大而可怕。
龙儿的脸色,也犹如这愤怒的巨浪。一层层的浪涛向远处扩展延伸,慢慢平息下去。
龙儿回头看了一眼莫理循,不再说什么,就像平息的浪涛正在喘气似地退去,留下的只是一片转瞬即逝的泡沫,还有摇晃着的海藻霉腥味。
4
一团团的云在月亮旁飞驰而过。大海在狂妄地抖动,海浪不再是圆滑均匀地一道道滚来,而是在遥远处,在闪烁不定的黯然失色的月光下,撕裂着、鞭笞着、蹂躏着海面。波峰像尖尖的巨大的火舌一般,在海面跳跃、舔食。海浪不时地掷起一组组奇形怪状的怪形怪影,这些海浪形成的怪物,展开力大无比的巨臂,疯狂地玩世不恭地戏弄着大海,浪花像群舞的魔鬼,向四周伸出了爪牙。行船在海面震荡、摇晃、呻吟,在狂乱的海浪中挣扎着前进。
甲午战争中的日军士兵(1895年)
龙儿望着吐着泡沫的浪涛,已失去了初次见到莫理循时的激动、感恩。他开始在想自己的祖国,离祖国越来越近,他反而不再激动了。
尤其当莫理循说中国政府不敢杀英国人时,他突然间有一种难言的隐痛。不知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还是为了自己的民族,也许是为了自己的自尊。
莫理循却没有发现龙儿的变化,他也无法体验到一个中国人在此时的想法。
行船仍在大海中前进。浪涛依旧滚动着,掀起了一阵阵巨大的浪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