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12月3日星期五

第16章 英国殖民缅甸的那段悲惨历史


瀋陽 著

Shenyang

 

得努布小鎮的班都拉將軍雕像

得努布小镇的缅甸班都拉将军雕像

 

1

 

莫理循沿着伊洛瓦底江从八莫转道曼德勒后,到达了仰光,从北往南穿越了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但他并不将缅甸放在心里,他压根就看不起缅甸和缅甸人,在他的心中,缅甸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这里贫穷落后,没有值得任何值得赞颂和留恋的地方,缅甸的历史就是被大英帝国征服的历史。

仰光原来是一个很小的城镇。17555月,缅族头领雍籍牙基本上统一了缅甸,由国王Alaungpaya赐名后,这里才改称仰光,仰光是两个字“yan”“koun”的结合,分别指敌人走出去。缅语战争结束之意。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原是最肥沃的地区之一,至19世纪初成为一虎啸象鸣之荒野。然而,封建贵族的采地不仅保持而且扩大了。朝政腐败,当局横征暴敛,官吏不法、贪污,人民遭受压迫和剥削。 

地理大发现后,葡萄牙、兰、国、等,相继至缅甸南部,组织公司,要求通商,并开始以各种方式介入缅甸。但在16世纪初的东吁王朝,仍然艰难地保持了自己的国家独立与政治完整。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为提高,并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至英缅战争前夕,英国已由一个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奠定了成为世界工厂的基础,并逐渐取得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到来,开始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更加疯狂地进行海外扩张,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以便推销廉价商品和掠夺原料。

1823年,英国贸易部对现存商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简化关税手续,降低原料和制造品的进口税,取消对出口的一切限制。工业资产阶级争夺新殖民地的野心更为滋长。1818年英国消灭了马拉特联邦,完全控制了整个印度。

英国对缅甸的侵略活动由来已久。

18世纪40年代,英法都插手干涉缅甸的内争,英国帮助缅族人与得到法国支持的孟族人交战。17951818年间,英国先后六次派出使者到缅活动,企图诱迫缅甸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始终没有得逞。

英国对缅甸的侵略活动如此频繁和紧迫,因为法国在同一时期也加紧向中南半岛渗透,特别是在越南,因帮助阮映与西山义军作战,法国人的势力大增。同时,英法在控制海运、争夺殖民地及势力范围上长期存在矛盾。

英国把缅甸看作通向中国西南后大门的通道。拿破仑战争后期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法国海上势力大为削弱,而英国却接管了马六甲,1819年又强占了新加坡。

19世纪20年代,英国人已在马来半岛南部站住了脚,它占领了槟榔屿(1786年)、马六甲(1795年)和新加坡(1824年)。与此同时,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度的半壁河山。于是,英国人便把侵占缅甸提到了日程。

英缅战争共发生了三次,英国最终占领了缅甸。188611日,缅甸被宣布为英国领地。

 

2

 

英軍穿越森林

第一次英缅战争时英军穿越森林

 

1763年,缅王辛骠信在位时,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活动取得新进展,先后将马德拉斯省、孟加拉国省和联合省并入其殖民领地版图,使英国殖民当局与缅甸有了边界关系。为了并吞缅甸,英国人在缅甸各民族之间进行挑拨离间,挑起事端,制造口实,为侵入缅甸作准备。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屡次遣使前往缅甸进行活动,其主要使命是解决有关通商问题、阿拉干逃亡者所引起的边境问题和要求缅甸限制法国使用缅甸港口问题。

 

緬甸將領班都拉

缅甸将领班都拉

 

1819年,缅甸国王孟云去世,其孙在摩河·班都拉大将军的影响下,孟既决定彻底平定西部属国曼尼普、阿萨姆的叛乱,以挫败英印政府通过支持叛乱分子侵略缅甸西部。

1822年,缅王任命班都拉率军进驻。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政策遇到缅甸的积极筹边政策的严重挑战,英缅关系日益紧张。

18231月,吉大港地区一些居民越过内府河进入缅甸境内时被缅甸军队打伤。英国以此为借口,派军队进驻内府河上属于缅甸的信摩骠岛,缅甸政府提出抗议之后,派梯哈杜拉将军带领2000名士兵,于同年9月将岛上英军赶走。

18241月,缅王任命班都拉为阿拉干的统帅,以指挥该地区的战斗。

182435日,英国以缅军准备进攻吉大港为借口,英军以英属印度为基地,在战略上采取声东击西,先在阿萨姆挑起战火,吸引缅军主力于西线,而后乘缅甸南线兵力空虚,利用海上优势,在缅甸南部沿海登陆意图拿下仰光。入侵英军分为三路:第一路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北方的阿萨姆地区,第二路进攻西南部的阿拉干地区,第三路从海上进攻缅甸南部。

英军40000多人在遭到缅军顽强抵抗之后,于18251月攻占阿萨姆首府。在阿拉干方向,缅军集结了6万多人的部队,使得英国殖民当局极为震惊。由于5月间从海上进攻缅甸的英军攻占了仰光,缅甸统治者在战略上顾此失彼,舍近求远急将主力调回南线。战场形势开始转而对英军有利,英军转守为攻,于18253月攻占阿拉干首府,随后控制了阿拉干全境(今缅甸西南沿海一带)。 

182459日,英军一支由66艘战舰、1.1万人组成的舰队从安达曼群岛驶向缅甸南部沿海,乘缅军主力尚在西部边境地区,南部沿海兵力空虚之机,在缅甸政府急调部队据守仰光以北阵地,并召班都拉率军回师南线。

11月,缅军6万多人冒大雨和酷热,翻山越岭,用了4周时间,行程500多公里,赶回仰光前线。

121日,缅军统帅班都拉率部向驻守仰光的英军发起总攻,但由于双方武器装备差距太大。英军以逸待劳,又有增援部队陆续到达。因此缅军几次进攻失利,伤亡惨重,被迫退守仰光西北掘壕固守。

此役缅军伤亡5000多人,英军损失不到400人,缅方在军事上遭受严重挫折。

18253月,英军沿伊洛瓦底江北上,对班都拉劝降不成,即对缅军阵地发起猛攻,班都拉中弹身亡。缅军陷入混乱,英军趁机攻占缅军阵地。

86日,英军统帅坎贝尔照会缅王政府,提出如果缅方愿意赔偿军费,英国愿意停止战争。  

但班都拉之死和英军不断入侵缅甸腹地,动摇了缅甸统治者的抗英决心,缅王接受议和派建议,于9月派人与英方谈判。10月,缅政府重新组织1万多人的部队,向卑谬的英军发起反攻,英军大批援军赶到后,反攻仍遭失败。1230日双方恢复谈判。 

18262月,英军长驱直入,第一次英缅战争结束。

1826224日,缅王孟既被迫签订《杨达波条约》(《延达波条约》)。缅甸开始走上从半殖民地到完全沦为殖民地的道路,在政治上,缅甸开始丧失主权国地位,民族尊严受到沉重打击。

 

3

 

英軍入侵緬甸第二次英缅战争时英军入侵缅甸

 

18262月签订《杨达波条约》之后,长达26年的时间里,英国没有进一步侵占缅甸的领土,只是在已取得的丹那沙林和阿拉干等地建立与巩固殖民统治。

1840年,英国使节撤出阿瓦,英缅关系再次滑到了战争的边缘。但此时英国正在忙于争夺其他地区的殖民地,加强对于印度的占领,以及图谋如何打开中国的大门等等,所以,暂时还无法腾出手来对付缅甸。

在孟坑国王统治时期(18371846年),英缅关系日益紧张。缅甸的强硬政策引起英商和外交官的不满与抗议,派往缅甸的使节建议英印政府对缅甸采取军事行动。英殖民当局在与缅甸进行多次缔结商约的谈判未果后,1840年关闭使馆撤离缅甸。但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把缅甸变成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同时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与缅甸的垄断与限制贸易政策的矛盾日益尖锐。

1851年,缅甸勃固督办貌奥克对2名犯谋杀罪和贪污罪的英商船长和船员课处一千卢比罚款时,英印总督戴荷胥以仰光省督课征英商巨款为借口,对这次侵略战争作了精心的策与布署,亲自调动皇家系统的和东印度公司系统的两支海、陆作战部队,亲自处理联合作战的各种问题,特别是鉴于第一次侵略战争士卒因病死亡惨重,事前把大量食品运抵颠那沙林的介克物,在该地建立医院,并调派快速轮船定期航行,以便能把伤病员及时送往医院。之后,英军便向缅甸发出要求赔偿100万卢比的最后通碟,并限定在185241日前答复。

185245日,英国分舰队最后通牒遭缅方拒绝后,于45日开始从海上炮击马达班港。英军的炮兵占绝对优势(海军军舰19艘,兵员2500人,装备有159门重炮)。

雨季过后,英国高德温统率的阿夫斯克加强集团军(3个孟加拉国步兵旅12个印度团,连同炮兵、工兵,共计2万人)开始从丹那沙林方向进军仰光。

1852412日,英军在仰光登陆,驻守九文台的缅甸官兵进行顽强的抵抗,打死英军20人,包括3名军官,打伤英军100多人。413日,英军占领仰光。5月,英军又攻占马都八和勃固。之后,英军继续北侵,于1015日攻占卑谬,班都拉的儿子率缅军2800多人投降。

18527月,戴荷胥为了统一作战计划,亲往仰光调解陆海军最高指挥官的矛盾,并确定这次侵略战争的目标,英陆军立即向北推进。

18521028日,英军攻占卑谬,但随后又退回仰光,因作战计划规定只占领下缅甸。缅甸仅在卑谬战役中进行抵抗,在英军占领卑谬之后,缅甸宫庭内发生动乱,主和派代表人物曼同王登上了王位。

18521220日,英国驻印度总督戴荷胥单方面宣布占领下缅甸勃固省,并委任阿达普耶上尉为英属勃固省高级专员,尔后于1862年将勃固连同阿拉干和丹那沙林等地并入殖民地印度。在第二次英缅战争中,英国强占了曼德勒以南,下缅甸也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4

 

英軍進入曼德勒皇宮,錫袍宣布放棄皇位。

英军进入曼德勒皇宫,锡袍宣布放弃皇位

 

19世纪中叶,英殖民者为将缅甸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防止别国插手。在1879年至1883年这一时期内,英国玩弄硬软兼施的政治讹诈手法,企图使上缅甸沦为类似印度土邦的附庸地位,但遭到失败。缅方利用法国与英国争夺印度支那半岛的矛盾与斗争,恢复与法国的谈判,采取以夷制夷政策。18835月,缅方派使团至巴黎,与法国缔结秘密的政治同盟,这让英国对法缅亲近极度不安。

18853月,乘法国正忙于中法战争及争夺马达加斯加岛之际,英国就法缅政治同盟一事正式向法国提出照会。法国否认与缅甸订盟,并召回驻缅领事。在遏制法国势力之后,英国于同年1022日借口孟买缅甸贸易公司采伐柚木案件,向缅甸国王发出最后通碟,要求赋予英国监督缅甸外事活动的权力。

缅方接受了这项要求。但预先部署好的英军还是发动了进攻,1112日起开始向仰光挺进,该部队由普伦德加斯脱率领。

18851114日,英军占领边防要塞。缅甸正规军抵挡不住在数量和装备上占有优势的英军。敏建陷落之后,缅甸派遣一个拥有全权的代表团,树起白旗前来普伦德加斯脱将军处,表示愿意接受英国政府最后通牒内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英国拒绝缅甸政府的提议,继续挺进。

18851125日,英军进抵杨达波。1126日,锡袍王派使者去求和,遭到拒绝。1127日,英军出现在曼德勒城下,锡袍王投降英军。

18851128日,英军开进。29日,英军进入曼德勒王宫,宣布将缅甸锡袍王及其王后流放至西印度的特纳吉里,彻底灭亡了缅甸的封建王朝,控制了上缅甸。

这就是英缅第三次战争。

188611日,缅甸被宣布为英国领地。为了反击英国的奴役,缅甸境内开展了反对占领者的游击战争。直至19世纪末,才被英国人镇压下去。英国同样扩大了在克钦山和钦山的控制区域。这些土地从名存实亡的贡榜王朝接管过来,包括中国政府与缅甸争执缅北的领土。

1853年到缅甸灭亡的1885年,中南半岛的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英国占领下缅甸后,不久即投入克里米亚战争;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1859年镇压了 因此,英国并不急于夺取闭塞的上缅甸。但从19世纪50年代末期起,法国势力在中南半岛迅速扩张,柬埔寨、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形势的变化加剧了英国和法国的矛上缅甸的沦亡。

1853年取得王位的曼同,推行一些改革措施,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引进外国机器,促进对外贸易和发展近代企业,改革军队,提高军官和士兵的素质,以薪金制取代赐予高官采地的传统制度,但在国土肢解、民心涣散的形势下,缓慢、渐进的改革已不能挽救迫在眼前的危亡。

曼同于19世纪70年代改行以夷制夷政策,在外交上谋求与法意等国建立友好关系,以对抗英国。国王雇用法国专家建设王城,铸造新币和管理兵工厂;与法国达成秘密协议:法国派军官训练缅甸军队,并协助解决涉及缅方的争议事件。曼同死后,其子锡袍,派使团到巴黎,与法国缔结秘密的政治同盟。但以夷制夷政策因法国的背信弃义而宣告破产。

 

5

 

第一次英缅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印总督派往缅甸的大使,利用其可参加缅王早朝的特权,暗中了解和掌握了缅甸统治集团内的大量情况,并借机组织间谍活动,给英国当局进一步在缅甸扩张提供了重要情报。

第二次英缅战争结束后,英国殖民者开始致力于开辟印度洋至长江上游的海陆交通,以实现其在缅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既得殖民利益的融会贯通,同时防范其主要竞争对手法国对其殖民利益的侵蚀。

第一次和第二次侵缅战争时,英国进入了工业资本的殖民扩张时期,在1826年以后,英国除销售廉价的纺织品外,在丹那沙林大量采伐柚木,甚至使一些地区的森林完全消失;在阿拉干则凭借夺得的王田、官田、荒田,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发展稻谷生产,使那里的稻田面积从18301852年增加了4.5倍。

1852年占领下缅甸后,英国殖民当局取得了对全部柚木的占有权,扩大了木材开伐区。大米种植面积在二十年里增加了三倍” 

第三次侵缅战争前后,英国已步入金融资本的殖民扩张时期,开始向缅甸大量投资。19世纪70年代起,修建了公路、河堤和铁路,发展了内河航运业。铁路资金的来源,就是在市场上出售的、利息有保证的债券。伊江轮船公司实际上垄断了内河运输业。英国商行还积极参与开采和加工柚木。”  

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石油、采矿、橡胶种植以及水泥制造等大型工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除了石油以外的其他工业中,工人和管理人员几乎全是外国人。” 

 

英國殖民統治下的緬甸

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缅甸

6

 

Yangon-travelguide

仰光大金塔

 

英国通过三次武装进攻,占领缅甸全部领土67万平方公里,大英帝国的边疆与清帝国接壤,有利于进入中国的西南大门进行侵略、渗透活动。自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者已在中国东南沿海强占掠夺。

英属缅甸与云南之间的地理缓冲区不复存在,英国殖民势力借势进一步蚕食、渗透中国西南边疆。

英国发动第三次侵缅战争之前,事实上清朝政府已经知道英国准备出兵缅甸。188484日,暹罗驻新加坡领事陈金钟将消息告诉中国官员。  

英占缅甸,威胁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云南地方官关心缅甸人民抗英斗争的发展情况,但清朝政府对缅甸人民的斗争,并没有给予实际的支持。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英国将缅甸武力并入英属印度后,云南总督岑毓英据情上奏。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六月),中国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中英缅甸条约》,规定中国承认英国对缅甸有支配权,但缅甸对中国仍照往例,十年一贡。至于中缅边境未定界,应由两国会商勘定。

英国征服缅甸花了六十多年,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向帝国主义过渡两个时期,如果缅甸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能够使自己变成为资产者,它有可能像日本那样免于沦为殖民地;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如果它能够像泰国那样,利用列强矛盾,广泛展开外交活动,特别是实行较为彻底的封建改革,它也有可能维持半独立地位。

在资本主义时代,东方落后的封建国家在祖宗之法不可变和坚持封建专制统治所采取的各种维护独立的政策,例如缅甸所采取的单纯军事观点政策,盲目的强硬政策,封建改良主义政策,和平主义政策以及以夷制夷政策,都是无济于事的。

莫理循对英国征服缅甸的历史并非不清楚,而且他始终站在大英帝国的殖民扩张立场上,更可恶的是,莫理循以后的生涯中,证实了他是大英的国际间谍,以医生的名义,掩盖记者身份,在东南亚和中国云南收集各种政治、经济情报。

莫理循永远都不是缅甸的朋友,也不可能对中国有着什么友好的“中国情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