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yang
曼德勒山
1
莫理循抵达缅甸后从八莫乘船到曼德勒。
曼德勒Mandalay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畔,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
曼德勒山位于曼德勒市东北角,海拔240米,是该城市最高的山丘。200年来,曼德勒山一直是缅甸佛教徒最主要的朝拜圣地。从山麓到山顶有蜿蜒曲折的走廊,山顶庙宇建筑精致,有许多寺院、宝塔和纪念碑,山下白塔林立山下广场。市内有达弗林城堡、故宫、庙宇、寺院以及古老的英国政府大厦等遗迹。曼德勒是缅甸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旅游胜地。
曼德勒山不高,但却是整个曼德勒市最高的地方。从山上可眺望曼德勒全城,是观看日落必到胜地。清晨则可以看到太阳从曼德勒山后冉冉升起。
曼德勒山座拥在市区之畔。著名的缅甸母亲河—伊洛瓦底江从天边宛然而来,弯弯曲曲绕过曼德勒山,向肥沃的平原流去,从山脚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有1,700个台阶,上到山顶是一个印度教的神庙,四周是一根根方形的柱子,柱子上用玻璃镶嵌成棱形的图案,柱子之间斗拱相连,回廊贯通,在早晨的阳光下夺目耀眼,晶莹剔透,许多当地的缅甸人在印度教的神物——金环眼睛蛇的造型前,虔诚礼拜。
曼德勒山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缅甸第二大城市,是缅甸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缅甸华人主要聚居地。
曼德勒也是缅甸最后一个王朝雍笈牙王朝的都城。曼德勒故都位于现城近郊。
著名的古都曼德勒,在巴利语中意为“多宝之城”。
曼德勒位于缅甸中心位置,是缅甸最后一个王朝雍笈牙王朝(也称贡榜王朝)的都城,是敏东王1857年命名的。因缅甸历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因此旅缅华侨称其为瓦城。
说起曼德勒,曾经与明清两朝都有一些渊源。
1659年(南明永历帝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永历帝流亡当时的缅甸首都瓦城,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兵变,杀死其兄夺位。
1661年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并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
1662年6月1日,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云南昆明遭缢死,南明灭亡。
或许是这段令人唏嘘的因缘关系,让曼德勒与华人有着不解之缘。作为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人口中30%都是华裔,其中大部份祖先都来自云南。
曼德勒古城始建于1857年,古城位于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市区的北部,曼德勒山南面,四周被护城河环绕,建筑恢弘壮观,向人们再现了贡榜王朝的辉煌时刻。曼德勒古城内部还有文化博物馆等建筑,是曼德勒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在被英国吞并前,曼德勒是缅甸最后一个独立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城。
1885年至1948年期间,曼德勒一直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在此期间,曼德勒始终是缅甸文化及佛教徒修行的中心,作为最后一座皇城,它被缅甸人当作主权和国家形象的主要标志。
2
参照北京紫禁城建造的缅甸曼德勒宫
当年,曼德勒在敏东国王的统治下,30年的荣景在历史中点缀成不朽的一页。
曼德勒皇宫是缅甸最后一个王朝的皇宫,位于曼德勒市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焚毁。1989年,缅甸政府开始依据历史图片和数据重构,恢复了89个主要大殿,1996年9月竣工并对公众开放。
皇宫建筑结构和规划有些类似北京故宫。整个皇宫为四方形,每边城墙长达3公里,城外环绕着护城河。宫墙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座角楼。进了城门,城里种满了树,很像北京的天坛。实际宫殿面积并不是很大,大殿一间挨着一间,全部是木建筑结构。议事厅、皇帝寝宫、镜宫、妃嫔宫院一应俱全。
在曼德勒皇宫的大殿上,供奉着敏东王(King Mindon)及皇后的塑像
1852年,英国侵占了下缅甸。敏东趁机与弟弟加囊亲王(Kanaung Mintha)一起推翻了国王蒲甘王,自立为王,在位15年。
敏东据说是位开明君王,在位期间致力于改革,先后废除了采邑制,改革了税制,还派人到英、日学习工业技术。曼德勒宫便是敏东在1857年建成。
曼德勒皇宫有两个地方必定要到,一个是高三十三公尺的瞭望塔,爬上一百二十一级楼梯后,便可鸟瞰整个皇宫及曼德勒市的景色,真真正正可以感受到“大地在我脚下”的优越感。另一个必到地方是博物馆,在这里展出缅甸王用过的物品、少量家俬。
王宫远没有北京的故宫大,但里面的建筑也很多,有皇帝上朝召见群臣的大殿和居室,还有嫔妃居住的一大片后宫。金瓦红墙,都是缅式风格,可惜都没有家具陈设。
曼德勒皇宫
皇宫呈正方形,边长3.2公里,有四道主门,八道边门。红砖宫墙,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宫内有104座大小殿宇,整片建筑群均为木结构,精雕细刻,宏伟壮丽。
曼德勒山在南面、东南面、西面和北面的斜坡上都有台阶,台阶旁边每隔一小段就有石凳供游客休息,非常方便。
攀登曼德勒山将是一件非常有收获的事情,沿途可以看到许多有特色的庙宇及神像,例如在距离山顶不远处就有一尊称为“预言(prophesying)”的巨大佛祖,用右手指着曼德勒市,相传预言佛祖曾经路过此地并预言在2400年佛教盛行时代,在山脚下也就是他宣扬佛法的地方。
3
Kuthodaw Pagoda佛塔
从曼德勒山的东南口向下望,729座功德碑圈成一片方正。这个号称“世界最大书本”的Kuthodaw Pagoda佛塔以石碑为页,正反面都镌刻着密密麻麻的 当年,敏东国王曾召集2400名和尚以接力的方式诵读经文,足足耗费6个月,才将这本浩瀚的大书念完。
黄昏时,雨季带来的绵绵细雨漫出氤氲,将这里衬托出肃穆之感。
缅甸人尽管微薄的收入连应付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但他们却甘愿将整个生活重心,甚至金钱投注给佛塔,以赤脚行走表达对佛的尊敬,以金箔为佛加身,他们相信这一世对佛的奉献会转回到来世,继续受到神佛的守护。
在曼德勒的千人和尚庙,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众和尚在黎明初晓时集体外出托钵,再将托钵回来的食物集中,10点一到,两排长龙般的和尚队伍便依序领食,领餐时他们会将袈裟密实地缚住臂膀,代表对信徒布施的重视与感恩。
4
日落中的乌本桥朴实而浪漫
位于曼德勒市区南方约11公里处的百年柚木乌本桥,建于1851年。乌本桥位于曼德勒的阿马拉布拉古城境内,修建于贡榜王朝的敏东王时期,横跨东塔曼湖,因日落而知名。桥长达1,200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桥墩、桥梁、铺桥的木板都是用珍贵的柚木,柚木大桥由1,086根实心柚木建造而成,以“之”字形跨越陶塔曼湖,这样的设计可以减缓雨季时大水对桥的强力冲击。
乌本桥上还有6个供人休憩的小亭子。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缅甸人把它看成是婚姻和家庭的精神图腾,被缅甸本地人称为“爱情桥”。
一千多支桥柱立于东塔曼湖之中,每年11月到3月,湖水退去,当地居民便种植庄稼。4-10月,水位上涨,淹没农田,渔夫就来捉鱼。
乌本桥的落日很美,美得平和温暖,不带一点点哀伤或是落寞。站在乌本桥上看落日,有回到诗词画中的丝丝感受,远处天空中残阳如火,从水面直烧到天际,给四周全部涂上一层金红。此时会觉得远处的枯树与小船,如同漂浮于画中。偶尔还会听到吉他弹出的熟悉旋律和相伴的缅语歌声。这时夕阳下的乌本桥非常美丽,长长的木桩树立在湖中,落日映着倒影,成为乌本桥修长的脚,桥上的行人僧侣成为剪影的一部份,没有一丝的矫情,朴实而浪漫。
一百多年悠悠地过去了,乌本桥湖两岸的百姓仍然靠着这座桥生息。乌本桥已经成为了曼德勒的地标。
5
曼德勒城又名“瓦城”。是缅甸第二大城市,也是缅甸中部文化教育中心,市内设有文理科院校、师范学院、技术中学、美术、音乐和戏剧学校,还有博物馆和现代化医院。当地的缅医、缅药驰名全国。
曼德勒由大部分河段构成,平原地区部分是缅甸的干燥带。1月平均气温21℃,最热月4月平均气温31.4℃,绝对最高气温达48℃。年降水量839毫米,集中在5-10月。这里盛产稻米、芝麻、棉花、甘蔗等,丘陵地有柚木林。
缅甸工业也主要集中在曼德勒。曼德勒城工业有茶叶包装、丝绸纺织、酿酒、玉石琢磨。
缅甸也有属于本地的年节食品,如缅式糯糊是缅甸“搭敏呢摆”(糯糊节)所食用一种年节食品。这里还有滚烫的全麦饼、素菜汁、素食或香蕉煎饼。这里也有肉食咖哩、烤猪肉、鸡肉、全鱼等。
对于莫理循来说,缅甸的山水风光、民俗文化、寺庙宫殿,都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他此行曼德勒,只是借道而已。
因为曼德勒是缅甸中部物资集散地和内地最大的交通运输中心。他从八莫通过水路可沿伊洛瓦底江南抵曼德勒,曼德勒建有火车站,仰光—曼德勒铁路南北纵贯。
莫理循通过水路到达曼德勒,就是为了转乘火车去了缅甸当时的首都仰光。
英国人建造的缅甸谷特百年铁路大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