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1月8日星期五

第三章 在竹沟当新四军伤病员护理工的日子

 

                                                                                                                  沈阳 著

    那一年赵连和13岁,这个年纪正是淘气的没有边的时候,但他是个为财主放猪的小猪倌,除了整天和猪在一起,没有玩伴。赵连和就渐渐地和猪仔们疯玩。

赵连和说,他有时追着小猪满地跑,练就了他的脚板;有时他骑在猪背上,就像骑着骏马的将军。有时累了,他就玩起弹弓,射击林间的鸟儿。也许正是这段经历,赵连和加入志愿军后当上了侦察兵,他会骑马、会射击,射击很准。

那天,赵连和放猪时,一不留神丢了一只猪,这只猪又偷吃了村民的庄稼,赵连和被雇主狠狠地鞭打了一顿。赵连和被雇主辞退了。

赵连和孤独地坐在小河边,他的目光中已没有了平日里的灵动,充满了对生活沧桑与无奈。

“ 放猪喽!放猪喽”远处传来了放猪娃的喊声,叫喊声响遍整个小山村,各家纷纷把猪放了出来。一时间,村里就热闹起来,大猪、小猪都一股脑的被赶到村路上,放猪娃们驱赶着猪群,向山林里走去。

    猪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在固定的区域里他们会自己找吃的,用他们的嘴巴在湿土里拱来拱去,吃饱了就找个有水的地方痛快的洗个泥浴,然后呢就是找个地方,摆个最舒服最惬意的姿势,痛快的睡一觉。真幸福啊!怪不得现在有人说:“像猪一样的生活”。

赵连和望着远处被放牧的猪群,恍惚之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放猪的日子里。

放猪的乐趣不是看着猪吃食和睡觉,而是还有其它的快乐。那就是,烤苞米、烤毛豆、烤土豆。放猪娃会偷取一些苞米或土豆,拿回来后,再找些干树枝,找个相对背风的地方,在地上挖个小坑,把食物放在干树枝上,点着火就可以烤了,一会食物的香味就出来了,尤其是烤土豆和烤玉米的香味,最叫人难忘,用小木棍戳起一个土豆,吹掉表面的灰,看到土豆已经被烧烤的裂开了,香味就是从裂缝里飘出来的,因为很烫,所以要用木棍戳着边吹边剥掉土豆的表皮,不能嘴急,还是要稍等一会,不然会被烫到。那时放猪娃的脸上都是黑道道,像花猫一样,拿袖子口在嘴边蹭两下就算了事。

    赵连和已没有了这种乐趣。他看看天,再看看村里升起的炊烟,知道放猪娃们该回家了。不然猪的主人会担心的,那时候,一头猪可是一个家庭很重要的一份财产啊。

放猪娃们开始往回赶猪,大小猪们似乎还没有惬意够,很不情愿的被赶起来,鼻子里发出哼哼的不满声,有的起来慢了,就给它一鞭子,它会发出更大的叫声,并且一下子就从泥窝里窜起来,跑到猪群里。

    以前,整个猪群会被圈定在草地上,赵连和仔细的过了一遍数目,数目对了,他就会随着猪群缓缓的往村里走。

赵连和说,他还会骑在那头种猪上,让种猪驮着自己,带着那份天生的优越的慵懒一摇一摆的,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现在,已失去了这些时光。明天生活还将继续。但明天又是怎样的生活呢?

赵连和看到有两个陌生的少年正朝他走来。原来,是向他打听去梁祝故里的路。梁祝故里就在附近,不足三里地。

少年见赵连和没吃食物,就掏出了一只干馒头递给了他。天色渐晚,赵连和就主动愿意为他们带路。

一路上,赵连和惊讶地知道了这两个少年居然是新四军红小鬼。他们告诉赵连和,在附近的竹沟驻扎着专门保护穷人的新四军,那里还有一个医院,是专门收留受伤的新四军战士们的。他们就是这个医院里的小护理工,吃喝都有新四军照顾。

少年听说赵连和是个放猪娃,挨了财主的打。就对赵连和说,新四军人人平等,从不打骂我们。

赵连和流泪了。

赵连和坚定地对两个少年说,你们能带我参加新四军吗?

少年互相望了望,说:“加入新四军要经领导批准,这是纪律。不过,我们可以带你去见领导。”

秋收后,放眼望去,整个田野干干净净,只有稻草扎成的垛,一排排似哨兵立在田里。就在那个秋天,赵连和跟着那两个少年,在梁祝故里的一户人家里取回了一些药品,就又跟着他们乘着夜色去了竹沟。

黑夜中,赵连和迈出坚定的脚步,他决定参加新四军,去为穷人做事,改变穷人的命运。

赵连和和两个新四军少年兵到达竹沟后,少年兵取出从梁祝故里带来的药品,交给了一个年轻人。少年兵对赵连和说,他就是我们的队长。

赵连和马上说:“我要参加新四军!”

年轻人笑了:“好哇,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赵连和,13岁半。”赵连和说。

年轻人又问:“你家在哪?你父亲是干什么的?

赵连和说:“我爸赵庆兰,我住在马乡。”

这时站在队长旁边的一个年轻战士笑着插话了:“你是赵庆兰的娃,还是我的同乡哇。我还认识你大伯二伯赵庆云、赵庆全哩。”  

队长一听乐了:“中,中。你就去医院先当个小护理员吧。”

赵连和乐得跳了起来,将手中的赶猪鞭子抛得远远的。从这一天起,赵连和从一个放猪娃正式走上了革命的人生道路。

但是才13岁的年少赵连和并不知道新四军是支什么样的部队,部队医院又是干什么的?

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赵连和说,那是在我参加了志愿军后,才了解到当时驻扎在竹沟的新四军大抵情况。

2019年3 31日,为了实现赵连和的愿望,我和妻子四姐妹几个陪同赵连和重访了竹沟新四军纪念馆

赵连和仔细地观看了展馆里的每一幅图片。

竹沟在河南确山,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是中原抗战的支点,新四军的摇篮。“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 竹沟新四军纪念馆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朱理治、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出没的千年岭,现已辟出两万亩山坡地,用于筹建新四军纪念林;当年召开军事会议的窑洞距河较近,现已用混凝土加固了河岸。“小延安”是竹沟的精美明片。

抗战初期,竹沟是共产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中共河南省委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曾先后设在这里,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朱理治、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为发展壮大党的力量、组织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创华中地区抗战新局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当时的竹沟成了新四军成长壮大的一个重要基地,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五师都是从这里出发会合各地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起来的。在竹沟,还通过开办党训班、教导队等形式为中原各地培养了4800多名军政骨干。因此,竹沟被人们誉为中原抗战的摇篮。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往竹沟。省委负责同志朱理治、陈少敏、王阑西、谢邦治等先后来到这里。他们根据徐州失陷后的形势,一方面积极准备干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与组建新四军基干队伍。竹沟成了当时河南党的领导中心和发动河南抗日游击战争的司令部。

1938年9月底,彭雪枫在竹沟创办了《拂晓报》后,率领新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开赴豫东平原,后来发展为新四军第四师。

1938年9月30日至11月6日,党中央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建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所有长江以北,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一概由中原局指导”,中原局机关设在确山县竹沟镇。12月16日,中原局组织部长朱理治及郭述申、谭希林等从延安先期到达竹沟,同时李先念受中央派遣也从延安来到竹沟。

 “越过千重水,踏破万重山,胡服同志到竹沟,妙计定中原”。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化名胡服,从延安出发,途经西安、南阳、泌阳,于1939年1月28日抵达竹沟。他的著名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辗转中原抵达竹沟后修订的。1939年9月15日,刘少奇率领徐海东、刘瑞龙等一批高级将领第二次来到竹沟。刘少奇深入调查研究,亲自到距离竹沟100多里的遂平县潘庄区委了解周围几县的社会动向,掌握敌、友、我政治动向的第一手材料。

刘少奇非常重视统战工作,积极主动地与竹沟周边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建立秘密而良好的统战关系,使之成为保卫竹沟的有利条件,因而,竹沟能在众多国民党军队包围中存在两年之久。

在刘少奇的指导下,竹沟地区党的组织建设和群众工作十分活跃。留守处机关建立了留守处司令部和政治部,机关干部常逾千人。内部设立了参谋、军需、副官、军医四大处,先后办起了被服厂、印刷厂、修械厂等后勤机构。这一时期的竹沟,承担着中共中央中原局向中原各地输送干部及提供经费物资、进行交通联络等重要作用,竹沟在中原,像延安在全国一样,起着领导华中地区抗日战争的作用。刘少奇看到这里如火如荼、生机勃勃的大好形势,高兴地说:“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延安有抗大,我们这里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大沙河。这里真成了小延安!”从此,竹沟以“小延安”的美名传扬全国。

1939年下半年开始,竹沟周围的反共气氛日益浓重。竹沟作为战略基点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中原局作出逐步把指挥中心移向苏皖和豫鄂边敌后的决定。10月中旬,刘少奇带领中原局机关和一个干部大队及一个武装中队约340余人,朱理治率留守处司令部、政治部、教导大队等约600余人,先后撤离竹沟,东进苏皖地区和南下四望山地区。

1939年11月1日,信阳三区区团副曹身修在国民党特务的指使下,通过打入我地方武装的内线,率百余人在四望山地区外围婆婆寨捕杀我地方工作人员6人。这是国民党在河南地区制造的第二次事件,给河南省委敲起了警钟。婆婆寨事件发生后,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驻在确山县城的联络站被迫撤销。

11月11日拂晓,国民党向竹沟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竹沟惨案”。 “竹沟惨案”发生后,竹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

1944年春,日军为打通平汉线,发动了河南战役。驻守在平汉铁路两侧的国民党部队无序而逃,在历时37天的河南战役中,失城38座,损兵20余万。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向饱受“水、旱、蝗、汤”之苦的河南人民, 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为解救日军铁蹄下的河南人民,给进犯河南的日军以沉重打击,党中央作出了向河南敌后进军的重大决策,豫鄂边区党委决定开辟豫南、豫中抗日根据地,派豫南游击兵团挺进河南。进抵淮北之后,迅速打开了汝南、确山、正阳三县的新局面,建立了孤山冲抗日根据地。

为了救治新四军受伤的战士,竹沟附近的铜山谷远冲设置了一个战地医院赵连和就在这个医院里当小护理工,为受伤的新四军战士递尿壶、擦身子,平时也负责打扫卫生。

伤病员有时也会给赵连和讲述战斗故事。

带着赵连和参加新四军的两个少年也是医院护理员,一个叫桐娃,是桐柏人,15岁。另一个叫二柱,是铜乡付庄人,17岁,比赵连和年长4岁。二柱原来是队长的侄子。队长叫付召环。

付队长常来医院看望伤病员,也会看望他们这些小护理员。有一次,他还特地来到医院,告诉受伤的战士们,小日本投降了。

赵连和清晰地记得,医院里的伤病员兴奋极了,纷纷要求出院。一些轻伤的战士,果真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归到部队。

在以后的日子里,赵连和才明白,铜山谷远冲战地医院归属新四军五师领导。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并宣布取消新四军的番号。1月20日,中共中央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并统一组编华中部队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任命粟裕为第一师师长,张云逸为第二师师长,黄克诚为第三师师长,彭雪枫为第四师师长,谭震林为第六师师长,张鼎丞为第七师师长,梁兴初为独立旅旅长,全军9万余人。其中转战在武汉外围敌后战场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组编为新四军第五师。

新四军第五师师长为李先念。五师师部机关由司令部(内设参谋处、情报处、军需处、军医处和副官处)、政治部(内设组织部、宣传部、锄奸部、敌工部、民运部、联络部)、后勤部和卫生部组成。新五师全师官兵增加到15300余人。

第五师这支鄂豫边区人民的子弟兵,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与支持下,已逐步成长为日益正规化的游击兵团,军事政治素质日益提高。它不仅善于进行灵活的游击战,而且能进行较大规模的运动战,坚持、转战鄂豫皖湘赣,粉碎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扫荡,抗击国民党顽军一次又一次的清剿。在漫长的抗战岁月里,新四军第五师孤悬敌后,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避免国民党军对分散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各个击破,1945年10月,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和王树声、戴季英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以及冀鲁豫军区第八团,与正在桐柏山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的李先念、郑位三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在随县、枣阳、桐柏、唐河4县交界地区胜利会师。会师后,鄂豫皖中央局于1945年10月30日改名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局下设江汉、鄂东和河南3个区党委,驻地就在桐柏县。

赵连和重访竹沟新四军纪念馆时,心情非常激动。在纪念广场的党旗下举起了握拳的右手,眼眶湿润了。瞻仰先烈的少先队员与赵连和一起合影,合影的还有参观纪念馆的驻马店党史办工作人员。

下一站,我们陪同赵连和去了桐柏山,他给我们讲了新四军在桐柏山的故事和他的那段难忘经历。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