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1月24日星期日

K卷序: 煽情新闻和有害信息



                                                                                                          沈阳 著 

煽情新闻和有害信息是人类共敌

 

美国学者罗尔斯说:“假如正义荡然无存,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又有什么价值?”同样,假如真实性荡然无存,新闻存在又有什么价值?

回望和研究假新闻的历史、特征及其危害,实在令人惊悚。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应当承认,西方新闻界确有不少严肃正派的编辑记者是以此为准则的。如普利策新闻奖特稿类获奖作品《恩里克的旅程》,全文直接描述新闻事件的有2万余字,但另有7000多字作为注解,巨细靡遗地包括了文中所有细节、人物对话和数字的考证。据说,此稿仅采访就用了5个月。获奖可贵,但如此锲而不舍、毫不含糊地坚持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精神更令人敬佩。

遗憾的是不少媒体人没有对真相负责的责任,黄色新闻、假新闻的泛滥都与这种劣质记者的素质有关。媒体为了增长阅读率和收视率,就会造假,造假的物质是煽情,煽情的表现就是搞那些黄色新闻、名人糗事、惊恐事件等吸睛报道和马路消息。

媒体为了生存需要资金,资金来源早已不是单靠订阅收费,而是依托广告收入,为了钱,假广告也就铺天盖地、层出不穷。

那些党派、社会集团为了政治利益需要而创办的媒体,更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不会以新闻的真实性为己任,所有的报道都深深地打上了党派的标记。

煽情新闻和有害信息扭曲了新闻真相,是全人类的共敌。

 

煽情新闻标题

 

当今世界的各种主流媒体和自媒体都有一个惊悚的特征,那就是尽可能制作夸大和虚假的标题,也就是时人所说的“标题党”。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读者往往是从标题入眼后才阅读报道。如何制作优秀的标题是记者编者的基本功。但是,如今的记者编者,特别是那些所谓的自媒体都 抹黑了良心,制作造谣惑众的假标题,这已经是媒体从业者的通病。

 

我们不妨看看美国主流媒体的标题是如何造假的。

 

19世纪末美国《世界报》和《新闻报》煽情新闻标题:

 

孩子们是怎样被烤死的/尖叫饶命/血的洗礼/货真价实的巨兽(考古报导)/杀死小贝西的神秘凶手/年轻姑娘为何寻短见?/大作家令人惊讶地投身煽情小说/是什么使他偷窃?/凶手投案,请求处以绞刑……

 

 我们不妨再看看中国主流媒体的标题又是如何造假的。

  

 南方最大晚报82日的头版,头条至三条标题新闻:

 

 一起纠纷酒后杀死客户/驾铲车疯撞致死8人/三车相撞11死2伤/神仙李一叫卖“特训”/伪娘刘着渐失“透明”……

 

 该报文艺副刊某天的头条通栏文章标题:与算命先生同居的日子同居二字做了放大处理)

 

美国100多年前的新闻标题与现在中国报纸的标题何其相似,甚至后者明显超过前者,大有发展继承的意味。

前二报是美国19世纪末“黄色新闻”潮中的代表性报纸,老板分别是普利策和赫斯特。而后者代表着中国十几年来大众化报纸标题的比较普遍的表现样式,只是与北方报纸相比,南方的报纸在标题制作方面的煽情技巧,更胜一筹。

 

净化网络空间与社交媒体已成当务之急

 

人民日报2019年06月17日报道:从国家网信办获悉:今年1月以来,为回应社会关切,国家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持续整治网络生态各类突出问题。截至6月12日,累计清理淫秽色情、赌博诈骗等有害信息1.1亿余条,注销各类平台中传播色情低俗、虚假谣言等信息的违法违规账号118万余个,关闭、取消备案网站4644家,并及时向公安机关移交一批涉黄赌毒案件线索。

针对“软色情”信息向部分青少年群体渗透等问题,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和“软色情”内容的行为,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网站平台。目前,国家网信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指导广西、浙江、海南、上海等地网信办约谈相关企业负责人,要求网站平台全面深入整改,并对问题严重的依法采取关停、下架等措施。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营造良好上网生态,近期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研究起草《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目前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负责人说,开展网络生态治理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各地网信部门要主动作为、深入整治,对属地网站平台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行为从严处置,不断净化网络空间,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事实上,网络净化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只要打开网络,各种淫秽色情和“软色情”消息在中国的网络上并没有杜绝。除了这些涉黄信息,各种虚假新闻、虚假广告,包括政治造假、经济造假、科技造假、医疗造假,层出不穷。

 

假新闻不会完全绝版

 

在纪念《大公报》出版10000期的时候,胡适有一句评论:《大公报》之成为“中国最好的报纸”,不过是因为这几年中做到了报纸的两项最低限度的任务,一是登载确实的消息,二是发表负责的评论。

    事实上,胡适先生没有说“小骂大帮忙”那些事,这是《大公报》的特征。“小骂大帮忙”是政治上的选择,那就是政治选择和党派立场。

  确实的消息、负责的评论——没这么简单。但新闻业必须毫不松懈地付出努力,尽可能以真相告示民众。

新闻业自身和社会也在不断地寻求避免假新闻或减轻其危害性的措施。在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对假新闻等媒介失职行为的主要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法律,比如对诽谤罪的认定,以保护名誉权等公民权利;二是通过行业自律,包括设立新闻评议会等行业性组织对媒介行为加以审查和处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业的素质,但假新闻也不会因此而完全绝版。有着152年报史且倍享盛誉的《纽约时报》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也许会给人们提个醒:追求真实对于新闻业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

在美国,作为媒体老总,和其他商业公司一样,最怕吃官司,尤其是误报、假新闻或误伤人这样的官司。遇上官司输了,轻者可能被罚款,重者则可能会被吊销执照。所以,老总们对新闻的把关也格外严格。以有名的美国广播公司(ABC)为例,该公司每次播出的新闻最终审稿播出权不是编辑,而是公司一位分管此业务的副总裁。他实际上是个律师,对新闻业务不太在行,但他是法律专家。他把关不看稿子的内容,也不看写作的水平高低,更不在乎它在社会上的影响,他只审查三条:一是新闻来源、出处;二是核实新闻是否真实可靠;三是此稿会不会引起任何官司,仅此而已。

但是,随着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泛滥,尤其是2020美国总统大选的舞弊风暴,让人看清了美国主流媒体的骯髒,号称新闻自由的美国,注流媒体是一片沼泽地,没有什么值得中国人敬仰和学习的。

法律的制裁是强有力的,但是,出于对新闻自由的保护,法律难以做到细致入微地规范媒介的一举一动,而新闻媒介却对社会发生着无时不在、无孔不入的影响。这样,后一种方式就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遗憾的是,人们对那些号称主流的媒体已失去了信任。掩盖真相,往往是主流媒体的主要职责,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新闻自由的背后是利益驱动,假新闻永远不会绝迹,除了罪恶,还有愚昧,这是煽情新闻和有害信息滋生的假新闻根源。

面对煽情新闻和有害信息,人类唯一能做的便是学会独立思考,不必人云亦云,看新闻如看戏,无需做群众演员,在那些明星、富豪、政客堆里去扮演愚民角色。当个观众,冷眼相看便罢了。

 

写于上海恒易斋

2020年12月4 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