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1月25日星期一

O卷序:丑陋的中国假新闻

  


                                      沈阳 著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不懂幽默

 

我喜欢绘画,尤其是漫画。记得那个时代最常看的是《讽刺与幽默》。但后来不敢画漫画了,原因是大家都懂得。不过,我也爱说笑,有时想幽默几句,可这幽默有碍中国文人和官阶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过幽默的帝王将相,李白杜甫也没留下幽默的文句。中国除了八股的严肃,四书五经的正儿八经,没有什么幽默的人和幽默的事,即使那些中国古代笑话,也只是坊间故事,谈不上是中国幽默。

面对窗外的浮云,回想岁月的浩劫,我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之所以说中国人不懂幽默,是有历史原因的,是因为中国的正统文学不容幽默。中国四大名著中就找不出任何幽默的故事。

有人说,东方朔、枚皋之流就很幽默啊,可他们只是中国式之滑稽始祖,绝非幽默本色。正道学先生当道之际,总对幽默取鄙夷态度。即使是现在,国人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也还是有着假正经的基因。动不动就板起脸孔来。看看中国领袖们的近万字讲稿,大多是秘书代劳的作品,没有能让老百姓笑出来的幽默段子。

幽默是温厚的,超脱而同时加入悲天悯人之念,这就是西洋之所谓幽默。

幽默是温和的质感,不带尖刺,鲁迅所有的文章充其量是尖刻的匕首,哪里算是幽默。一个人一旦板起面孔对世界,其一言一行都会带着不自觉的刺。

幽默与才情又有何关联?做严肃文章的人大把在,一个个如孔老夫子,除了满口仁义道德,除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可被后人拿来幽默一下,没人说这个孔丘是幽默者。

很多人说中国人不懂幽默,这是真的。

李敖是刻薄尖酸,不是幽默。柏杨是比较夸张的,看多了难免画虎不成反类犬。鲁迅的幽默则是隐讳而严肃,没几个年轻人会欣赏。他的幽默,大多数符合那个年代。

 

显然,中西方的幽默是不同的。中国人的幽默需得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体味出来。而不同的地域对幽默的理解也不一样。就像南方人未必能领会到北方二人转的幽默。

带有个人气质的幽默必然带有个人生活工作的背景色彩。“何不食肉糜”的人,有他/她的幽默。最大的委屈不过是今天的肉糜不香,最大的幽默是:既然没饭吃,为什么不去喝肉粥呢?

在中国当然也绝对不会没有幽默的人。林语堂也许能算一个。

林语堂奋斗过,也有过理想,但武汉的6个月到底彻底摧毁了林语堂的思路。他后来说:“其后,人家又一次革命,我又一次热心,又在做梦,不过此时的梦,大概做得不很长,正在酣蜜之时,自会清醒过来。到了革命成功,连梦遂也不敢做了,此时我已梦影烟消,消镜对月,每夜总是睡得一寐到天亮。这大概是因为自己年纪的缘故,人越老,梦越少。人生总是由理想主义走向写实主义之路。语云,婆儿爱钞,姐儿爱俏,爱钞就是写实主义,爱俏就是理想主义。这都是因为婆儿姐儿老少不同的关系。”

林老先生认为,“议论纵横之幽默,以庄为最,诗化自适之幽默,以陶为始。大概庄子是阳性的幽默,陶潜是阴性的幽默,此发源于气质之不同。不过中国人未明幽默之义,认为幽默必是讽刺,故特标明闲适的幽默,以示其范围而已。”

中国古人不是没有幽默。老子多苦笑,庄生多狂笑,老子的笑声是尖锐,庄生的笑声是豪放的。大概超脱派容易流于愤世嫉俗的厌世主义,到了愤与嫉,就失了幽默温厚之旨。

孔子燕居之时是叹息着的笑,孟子则齐人一妻一妾大有诙谐气味的笑——以至于后来被人编派诗云:“乞丐何曾有二妻,邻人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林老先生曾认为孔子是温而厉的,近于真正幽默态度。我倒不那么认为,孔子欲正而稳之,名而立之,后来的儒者也日趋酸腐。

中国的知识分子端的是清高,不容人指手画脚的。文人相轻为多。另一方面,倒也可看出目前中国文人的社会地位,虽然较之科举时代大有不如,也到底比那些年大有提高,特别是自从倡导科技就是生产力后。然而,他们的生活仍未到西方社会的程度,在精神上,桎梏仍多,幽默对他们来说,还是诙谐与讥讽的色彩偏多。尤其是怀才不遇的文人。

说到这里,便应回到正题了,幽默与假新闻有什么关系?

中国老百姓称媒体人为“大记者”,中国“大记者”不代表“第四力量”,也称不上“无冕之王”,但可归类“文化人”和“学者”,也属于“党代表”,因为是“代党发声”的代言人。这个特殊的身份,自然让记者们幽默不起来。

我常与记者交往,还掌管过媒体。我有时问记者:“你当记者有何体会?”

记者笑答:“打工而已,混口饭吃……”

我立马严肃了起来:“我理解,但不能在报上这么说。”

生活中的记者都有两面性,能让他们在新闻报道时客观公正吗?

 

中国假新闻的“丰收年”

 

2003年05月19日的《新闻记者》盘点了“2001年十大假新闻”。编者按说:2001年,可谓是中国假新闻的“丰收年”,从年头到年尾,传媒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五花八门、令人瞠目结舌的假新闻。为了全面“检阅”2001年假新闻的“重大成果”,以提请新闻界同仁自重,本刊特评选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并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今后,本刊拟每年评选当年的十大假新闻。不过,但愿我们的“阳谋”会落空:这次评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1. 最富想象力的假新闻

——上海将建300层、容10万人的摩天大楼

 

【复制粘贴】

 

上海将建造一座可容纳10万人、高达1121米、300层的摩天大厦。这将是全球最高的摩天大厦,比现时全球最高、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452米的双子塔大厦还高出一倍有多。

这座被命名为“比欧尼克塔”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是西班牙建筑师皮奥斯的杰作。该摩天大厦估计造价高达150亿美元(约1170多亿人民币),完成全部工程要15年。大厦底层呈车轮状,内设酒店、写字楼、公园、戏院、医院、大型购物商场及停车场。整幢大厦共有368部电梯,从最底层到最高层,不用2分钟即可到达。至于大厦内的用水和能源,则会利用92条垂直的管道输送。大厦地基上会有一个人工湖,以吸收任何底层震动所引起的摇摆。大楼设计者曾经同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及城市规划官员会晤,并讨论有关构思,他们除了表示感兴趣外,还成立了研究小组评估可能兴建位置,以及如何从公众和政府方面筹措资金。

 

【搜索引擎】

 

最早披露这条消息的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月25日(星期日),该报发表约翰·佛赖恩(JohnFollain)的文章,题为《上海计划建造可容纳十万人的摩天大楼》。而中文传媒最早报导此事的是香港《文汇报》,该报2月26日头版刊发报导《沪拟建三百层巨厦》。而上海最早报导的是《新闻晨报》(2月27日)。国内网站最先报导的是大洋网(2月26日)。几天之内,此消息出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的网站上。从报导内容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报导的来源,不是直接译自《星期日泰晤士报》,就是转载自香港《文汇报》。

2月28日《文汇报》在第4版头条位置刊登记者洪崇恩、王蔚的文章《上海建300层“摩天楼”纯属子虚乌有》。3月5日下午,在全国“两会”上,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公开澄清事实:“上海没有建造300层大楼的计划,我也没有像一些网上说的那样接见什么英国专家代表团,一些网站散布的不实之辞已经到了混淆视听的程度。”其实,据知情者披露,这只是欧美建筑商的设想而已。“欧美多批建筑商屡次向上海有关方面推销了各种方案,但都还没有得到中方的认可。国内报纸引用时没有完整表达,以讹传讹造成了误解。”(《扬子晚报》2001年3月1日)

 

【原创眉批】

 

可以肯定,如果没有互联网,这则21世纪的“天方夜谭”,岂能在两天之内,越过英吉利海峡,在中国抢滩,并且铺天盖地、四处开花?当互联网将世界缩小为“地球村”时,判断网络信息的真伪也就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虽然这则消息看似有板有眼,而且细节丰富、数据“真实”,并辅之以彩色效果图,但只要细心分析,凭常识就能判断其真伪。因为不少网友当即指出,这是一则“愚人节新闻”。而传媒却奉为至宝,岂不汗颜?

 

2. 最匪夷所思的假新闻

——错位夫君夜换娇妻30年

 

【复制粘贴】

 

湖南省洞口县青龙乡的刘光国、唐红花、周开林、尹珍芳来自同一个村,且早有婚约。唐红花的父亲早在其小学时就将她许配给周开林,刘光国和尹珍芳还在腹中时两人的父亲就指腹为婚,但4个年轻人却各自爱上了对方的未婚夫、未婚妻。

1969年7月,4个家庭的父母宣布同意孩子们自己的选择,并为他们举行婚礼。但两个新娘在揭开红盖头后,惊愕地发现被父母出卖了。两对新人当晚便共谋对策,并于次日到公社办理离婚手续,却被一名革委会负责人拒绝,并恐吓当心批斗、游街。

无奈,4人终于想出方法,日间按父母的安排做假夫妻,夜里各自与心爱的人同床。就这样经过了近30年,直至去年才被发现。刘家和周家的儿女们商量,马上结束了父母们30年来偷偷摸摸的爱情生活,让两对有情人成为公开的合法夫妻。

 

【搜索引擎】

 

2001年3月14日,《羊城晚报》国内新闻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错位夫君夜换娇妻30年》的文章,署名钟方。一时,全国众多媒体你转我抄,资源共享。4月7日,《北京青年报》刊登记者在洞口县的调查报告,揭开了“夜换夫妻三十年”假新闻的来龙去脉。原来,这篇假新闻的最早出处是一篇题为《两对恋人苦苦等了三十年》的文章,由洞口县人谢立军凭空编造而成,发表在1999年7月4日《邵阳日报》晚报版上。《两对恋人苦苦等了三十年》中提到的青龙乡早就不存在了,当地更没有这么4个人,因此引起公愤。谢立军害怕了,主动认了错。几天以后,《邵阳日报》公开发表了致歉文章。谁曾料到,不到两年,这则假新闻又藉尸还魂,愚弄了更多善良的读者。

 

【原创眉批】

 

据介绍,像谢立军这样的自由撰稿人,在洞口县还有好几位,而且收入不菲。他们深谙读者和编辑的胃口,怎么离奇就怎么写,故而情节曲折,文笔流畅,跌宕起伏,极富人情。虽然稿件的内容十之八九是假的,但却屡屡得手,他们每年都有一万多元的稿费收入。采用他们稿件的编辑们究竟是不知其中有诈还是放任自流、蒙骗读者?那就只有当事人自己心知肚明了。只是苦了读者,一掬热泪,既养肥了别人又伤了自己的身体。

 

3. 最伤中国人自尊心的假新闻

——世界10大污染城市中国竟占8个

 

【复制粘贴】

 

在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主任魏红指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国竟然占了八个,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分别为:贵阳、重庆、太原、兰州、米兰、淄博、北京、广州、墨西哥城、济南。

 

【搜索引擎】

 

2001年5月,各大报刊、网站纷纷发布一条题为《世界10大污染城市中国竟然占了8个》的消息。随后,济南、广州等城市的环保部门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此消息公布的结果实乃造谣。为此,《南方都市报》就“转载《市场报》的《广州列为十大污染城市》一文,由于把关不严未经核实,造成了失实报导”,公开表示“向广州市政府、广州市民及广大读者真诚郑重道歉”。据查,《市场报》的确是始作俑者,不过标题并非《广州列为十大污染城市》。5月12日,《市场报》发表了第四届北京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的论坛发言精华,内容共分10个专题、38段发言摘要,其中有一个题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国有八个”的表格。该报解释说,这则信息源自《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论坛报告集》中亚洲开发银行魏红先生的报告,这一报告集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下属的《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信息》杂志社编辑出版。而在魏红的报告中,没有注明“十大污染城市”有关数据的统计年代及资料来源。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魏引用的是1995年世界某组织(亚行不愿意透露该组织的名字)对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排名。魏引用此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说明:1995年中国环境问题非常严重,而在以后的5年中,中国在环保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并得到了亚行在环保方面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从而使中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这位负责人指出,有关媒体有断章取义之嫌,他们对此表示非常遗憾。

 

【原创眉批】

 

《市场报》觉得自己有点冤,因为魏红的报告中没有注明有关数据的统计年代及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更觉得自己有点冤,转载堂堂《市场报》的文章居然会出错。其实,说到底一点也不冤。《市场报》虽然摘录的是魏红引用的资料,但在这则信息中,新闻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不全,编辑却浑然不觉,信手拈来,焉能不错?而《南方都市报》也不问究竟,把这则信息拿来当作新闻发表,放大了《市场报》的失误,自然难辞其咎。

 

4. 最耸人听闻的假新闻

——家庭连环悲剧猪吃娃

 

【复制粘贴】

 

陕西省富平县留古镇合家村南腰组刘兆合老汉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刘老汉和老伴在家照看一岁半的孙子。7月5日下午,刘老汉下地劳动,老伴则带着孙子到对门村民家打麻将。一不留神,小孙子离开奶奶自己回到家里,结果被家里后院一头因为发了情而挣脱绳索的老母猪“咬食”,只剩下一双小腿。刘老汉回来后看到血腥的场面,抡起木棒将母猪打死。因为觉得无法向儿子儿媳交代,气急败坏地找回正在打麻将的老伴,将老伴用木棒打死。然后,老汉喝了老鼠药自尽。此消息最后还发表议论,说“除了刘老汉的老伴因为贪玩没有管好孩子以外,知识与修养对一个人情绪与命运的控制也在这里突现了出来”。

 

【搜索引擎】

 

最先披露这齣悲剧的是西安《百姓生活报》。在2001年7月9日一版上赫然印着:《富平发生一起特大家庭惨案(肩题),老母猪吃掉一岁半男童(主题),刘老汉毙猪杀妻服毒自杀(副题)》。“新闻”的作者是通讯员冉学东和该报记者张琦。

 

文章见报当天,人们纷纷表示怀疑。《华商报》记者于当日赶赴富平县留古镇派出所进行调查核实。3位值班民警很明确地回答“绝无此事”,因为事关三条人命,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另外,文中“合家村南腰组”地名也有误,当地只有“大众村何家组”。记者又来到何家组,小组会计何方亮告诉记者,根本没有“刘兆合”老汉这个人。为进一步核实,记者又找到撰写该报导的农民通讯员冉学东。他说消息来源于街头巷尾的传言,后来一个“卖菜的”向他提供了当事人具体的地址和姓名,他没有核实就将报导发给了《百姓生活报》。于是,7月11日《华商报》发表报导《“家庭连环悲剧猪吃娃”是假新闻》,称此事纯属子虚乌有。

 

《中华新闻报》7月21日也发表文章《不该如此愚弄百姓》:“7月10日,记者又拨通了陕西省富平县留古镇党委书记阎华锋的电话。阎书记说,这纯系谣传,留古镇根本没有这个村,也没有这个组。他还坚定地说,他用自己的党性担保绝没有此事。”

 

【原创眉批】

 

其实,这种所谓的家庭连环悲剧,民间早有流传,且版本甚多,所不同的无非是猪变成了狗,狗变成了狼而已。比如2001年6月,陕西另有一报导说周至县哑柏镇庄家村一户人家的狼狗咬死了2岁的男童,遭受丧子之痛的丈夫迁怒于外出“搓麻”的妻子,将其活活打死后自己也寻了短见。男童的奶奶因不堪承受巨大打击,撞墙而亡……后来证实也是假新闻。如此荒诞不经的民间传说,甚至都入不了末流小说之列,但为何却屡受新闻编辑们的青睐?难道这些编辑当年学新闻学概论时,教授没有把新闻和小说的区别讲清楚?抑或压根儿就没学过新闻学概论?

 

5. 最具科幻色彩的假新闻

——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

 

【复制粘贴】

 

48岁的罗伯特·怀特教授打算于下周赴乌克兰进行人类历史上首次人头移植手术。怀特透露说,经过近30年的实验,换猴头手术已经达到了绝对娴熟的程度。在最后一次移植猴头手术中,两只互换了头的猴子在手术结束后6个小时内就甦醒了过来。“自打去年我给猴子换头手术成功之后,我就坚信我给人类的换头移植手术一定会获成功。不过,当时我面临经费和法律问题的挑战。500万美元继续研究的经费在一些私人基金会的支持下很快就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是,在美国,由于法律方面的局限,根本无法进行人头移植实验,所以我当时考虑去俄罗斯或乌克兰,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医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是走在最前面的。”

 

怀特教授对即将在乌克兰进行的换头手术的成功充满了信心。“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手术后护理水平的提高,我坚信人类换头术已经到了真正成熟的时候了。”

 

【搜索引擎】

 

《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22日报导,美国医生怀特将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7月25日,留美生物学博士方舟子将这则新闻收入新语丝网站伪科学新闻专栏《立此存照》中,并批注:“智力稍正常者都不会相信。”此后他强调,有关怀特医生“换头术”的最早报导出自1979年6月5日的美国超市小报《全国探究者》,而不同意东方网独家报导《“美医生将操刀换人头”假新闻出台始末》中所持“美国广播公司应是始作俑者”的观点。方舟子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因为他立足于怀疑怀特是否真有其人,是否换过猴头。而《江淮晨报》7月30日刊登新闻调查证实,怀特实有其人,也的确换过猴头,只不过《北京青年报》把他的年龄写错了。

 

东方网7月27日发表的《“美医生将操刀换人头”假新闻出台始末》则认为,此假新闻源自ABCNEWS(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站)发表于2000年5月18日的一篇文章《换头》。经查实,怀特的确于1999年9月在《科学美国人》月刊上发表了一篇论述人类头颅移植可能性的文章。对此,当时中外媒体曾进行了大量报导。但这些报导都提到,即使换头成功,颈部以下也是全身瘫痪。而ABCNEWS的这篇文章有意隐瞒了这一点,给人以换头技术又上一层楼的错误印象,故称其为始作俑者并不为过。当然,《北京青年报》假新闻的资料来源不仅仅是ABCNEWS的这篇文章。

 

【原创眉批】

 

1999年9月15日《经济参考报》刊登的有关报导还表明,猴子换头并不那么成功。如果怀特的换头术近两年来突飞猛进的话,必然会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上有所反映。然而,诸如美国《科学》、英国《自然》等著名刊物均查不到怀特的名字。可见编辑不了解国际科技的惯例,才闹出这样的笑话。当然,作为科幻小说来发表,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6. 最能满足国人虚荣心的假新闻

——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

 

【复制粘贴】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颁发校长令,把博士学位和最高奖学金的荣誉授予来自中国齐齐哈尔第一中学的留学生吴杨,以表彰她在数学和电子计算机学科中获得的优异成绩。这是牛津大学建校800年来,第一次把这样高的学位和奖学金授予给刚刚读大学二年级的中国女孩。1997年6月,在齐齐哈尔一中读高二的吴杨来到英国。在莱斯顿预科班学习一年后,于1998年10月以优异的成绩被牛津、剑桥大学同时录取,吴杨最后选择了牛津大学。在今年6月进行的大学一年级期末考试中,吴杨在数学、计算机等11门功课中全部考得第一,这是牛津大学建校史上从未有过的。牛津大学破格授予吴杨博士学位,颁发给她6万英镑的最高额奖学金。导师戴里克教授说,吴杨是他当15年博士生导师中教过的最好的学生。

 

【搜索引擎】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这则消息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而在2000年底就已“生产出品”:黑龙江日报社所属的《生活报》2000年12月19日就以《这在牛津大学建校史上是第一次》为题,报导了这一消息。2001年1月23日《扬子晚报》也以《20岁鹤城姑娘穿上牛津博士服》为题予以报导。这两条消息都比较简单,字数不超过500字。但《中华新闻报》2001年2月2日的人物通讯《中国女孩改写牛津校史》却将此事放大,全文长达1900字。《家庭》杂志更是大手笔,2001年4月上半月号刊发长篇通讯《与母亲拔河,她赢得牛津大学第73号校长令——平凡母亲眼中的聪明少女成长实录》。当然,这时还只是小打小闹,并未轰动全国。而当7月12日新华网发表通讯《中国天才少女打破800年校史记录》后,急速升温。也正是在这篇通讯中,第一次明确报导说吴杨获得6万英镑的最高奖学金。《人民日报·海外版》也不甘人后,10月12日以《“我是中国人”》为题予以报导,同日,人民网迅速转载。11月18日中新网也予以报导,并称消息来源是英国的《太阳报》。至此,经过国家级传媒不断确认和放大,使之成为轰动全国的特大新闻。

 

令传媒难堪的是,《中国青年报》2001年11月23日发表故事主人公吴杨的声明:一、我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二、我所学的学科——数学和计算科学不是百分制;三、所有关于我的新闻报导,记者均未亲自采访过我本人,成稿后也从没有经我核对或同意;四、敬请各新闻媒体、杂志、网站不要再转载关于我的这类文章。

 

《北京青年报》2001年11月23日发表牛津大学官方声明:关于吴杨参加了11门功课考试的说法是不确实的,她在所有功课中都取得满分的说法更是不可能的。为了表彰吴杨在第一学年取得的优异成绩,学院授予她每年60英镑的奖学金。而且,在牛津大学,任何人在没有修完第一学位并且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以及提交相当水平的博士论文之前,都不可能获得博士学位。另外,伦敦的《太阳报》也从来没有发表过这样的报导。

 

【原创眉批】

 

在中国,国家级媒体的地位和权威是无可置疑的,但谁能料到三大权威媒体竟会联手发布假新闻?而正是由于这些权威媒体的推波助澜,才使得这则地方性的假新闻冲出中国,走向世界,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就连很多从未受过系统新闻学教育的普通读者都纷纷质疑,而我们媒体的把关人却笃信不疑,端的是匪夷所思!在互联网上,我们还查到了华西网2001年1月17日发给《吴杨,改写牛津800年校史的中国女孩》作者的退稿信。我们更不明白,连一个地方性小网站的编辑都弃之不用的假新闻,为什么国家级权威媒体的编辑们却如获至宝,难道他们果真高人一筹、慧眼独具?

 

7. 最令人作呕的假新闻

——女大学生状告爸爸的吻

 

【复制粘贴】

 

2001年9月1日,湖北某知名大学99级女生艷艷将一纸诉状递交到湖北秭归县人民法院,状告爸爸的吻。

从小到大,艷艳的爸爸一直亲吻艷艷。随着艷艷长大成人,日益厌恶爸爸的吻。今年8月25日,刚刚入睡的艷艷再次遭到爸爸偷吻,异常愤怒的她从家里逃到学校,在师生的帮助下写好了上诉书,状告爸爸多次强行吻她,导致其心理发生变异,严重侵犯了她的人身权。有关专家称,此类案件在国内尚属首例。武汉大学法学教授陈正明表示,艷艳的父亲对艷艳的行为属于侵犯了女儿的人身权,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湖北大学心理学教授、湖北省高校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严梅福认为,艷艷状告爸爸一案是一起典型的心理伤害事件。在我国,父女关系长期被掩饰,但其背后却是复杂而微妙的。艷艳的父亲对女儿的爱,既有亲情血缘关系之下的抚爱,同时渗透着对青春逝去的留恋,还夹杂着他希望从女儿身上寻找欢心的欲望。他不健康的心理伤害了正在成长中的女儿,导致艷艳的心理病变。

 

【搜索引擎】

 

始作俑者是2001年9月7日的《羊城晚报》,作者为武汉某高校硕士研究生吴锋。9月15日以后,众多网站转发此消息,全国为之轰动。9月21日《长江日报》发表报导《女大学生状告爸爸的吻,假的》。该报记者董晓勋觉得此文有些离奇,便分别与文中提到的湖北秭归县人民法院、湖北大学心理学教授严梅福先生打电话询问此事,不料对方都十分肯定地说:我们不知此事,也没有接受任何人就此事的采访。然后,记者又直接找到该文作者。据作者讲,这篇稿子的线索是一个与他关系很要好的女同学提供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新闻线索。经过几天的思考、写作,他将初稿交给女同学看后,连女同学自己都说:这太离奇了。他自己也这样想:只要认真看几遍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假新闻,肯定发不出来。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在他发给《羊城晚报》不到1个小时,就收到对方回信说要发表。但没过多久,对方又说要等法院判决后再发。可不知什么原因,这家报社过了几天后就发出来了。吴锋说:这篇稿子中,除了这位女同学说她爸爸爱亲吻她之外,其他都是编造出来的。至于为什么选中湖北秭归县,是因为那儿很偏僻,看到报导的人可能会少些。同一天,《楚天都市报》记者经过实地采访,也发表报导证实此为假新闻。

 

【原创眉批】

 

“宁信其无,不信其有”,这是中外新闻界的至理名言。但是,现在有不少媒体却反其道而行之。连造假者本人都认为一眼就能看穿的假新闻,却被一路放行。其实,拆穿西洋镜并非难事,只消一个电话打给湖北秭归县人民法院,便可知真伪。但不知为什么,那些上当受骗的媒体没有一个这样去做。是舍不得出电话费呢还是“周瑜打黄盖”?

 

8. 最荒诞不经的假新闻

—— 一男子游悉尼因好色两肾被偷

 

【复制粘贴】

 

新加坡男子艾里克·李,今年28岁。抵达悉尼后的第3天晚上,他独自来到位于悉尼市南部著名的“金丝雀”酒吧,一名衣着性感的白人女性主动接近他。两人来到一宾馆内,那女子为艾里克端上一杯含有高浓度安眠药和麻醉剂的饮料,艾里克毫不犹豫地喝干了。约1小时30分钟之后,艾里克慢慢清醒,发现自己全身赤裸,躺在房间附设的浴缸中,浴缸里全是冰块,把他全身都冰紫了。他拨打000(000是悉尼市的急救热线)后得知,自己的肾脏已经被人偷走。几分钟之后,艾里克被送往悉尼市高山私人医院。他在接下来的几周内都要靠管道维持泌尿系统的正常工作。他在等待有人能捐出一个健康的肾脏或尽早轮候到义务捐出的肾脏,但希望很渺茫。

悉尼警方表示,近日已接报数起类似的器官被盗案件,怀疑这些事件是同一团伙所为,并有可能与当地黑社会有关,因为每个案件的设计都惊人的相似。

 

【搜索引擎】

 

2001年10月2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题为《男子一时好色两肾被偷悉尼频发器官盗窃案》的文章。正当这篇文章在网上风行时,当即有网民在北大未名站公告版上指出,这是假新闻,因为他的朋友两年前就告诉过他类似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最早流传于美国新奥尔良,至今已有10年之久。有个名叫JanHaroldBrunvand的人专门做过研究。当时,传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是给朋友打电话求助,而不是打报警电话。到了1995~1996年,传说又加进了打911报警电话的细节。以后,传说又不断发生变化,所谓偷肾的地点也转向一个个特定城市——休斯顿、奥斯汀、悉尼……

据美国器官资源共享中心(UNOS)官方网站的一篇文章透露,偷肾新闻和吸血鬼传说及“猫王”再现传闻一样,经久而不衰。1991年4月,美国《华盛顿邮报》首次刊登一篇关于偷肾流言的调查报告,作者顺藤摸瓜,追根求源,终于啼笑皆非地发现,偷肾故事原来出自一部被退稿的电影脚本!

1997年4月4日,美国肾脏基金会在官方网页上( www.kidney.org /general/news/28.cfm)对盗肾事件郑重辟谣,对肆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予以公开谴责。美国肾脏基金会主席温迪·布朗博士指出,盗肾故事毫无根据,纯属捏造,无聊的江湖传奇已经变味,带有血腥气味。对于盗肾故事的科学性,温迪博士更是嗤之以鼻。她指出,肾脏移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仅器官匹配性一项就需要诸多检查,而这一切都必须在取肾之前进行。因此,即便犯罪团伙私下盗取了器官,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也是微乎其微的。

 

【原创眉批】

 

凭借着互联网,假新闻加快了传播速度。但是,凭借互联网,我们也完全可以识破假新闻。只要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kidney(肾脏)、theft(盗窃)和bathtub(浴缸)”,就会出现近1000项查询结果,不但能发现盗肾的故事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新闻,而且还可以知道这个弥天大谎在西方至少已经流行了10年之久!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识之士早已在互联网上设立了许多揭露这种“小道消息”的网站和网页,反复提醒善良的人们不要上当受骗!但我们的编辑却依然上当!不知这些上当的编辑们是否知道“搜索引擎”的这一强大功能?看来,评新闻技术职称时要加试计算机,实属必要。

 

9. 最令人扼腕的假新闻

——广西高考状元沦为劫匪

 

【复制粘贴】

 

广西某大学学生蒋传炳因为家穷,去年到顺德打工攒学费,但打工时被机械压断右手五指。今年7月份高考时,成为广西理科状元,报考清华大学。体检时,由于右手五指残缺,被退了下来,后被广西民族学院录取。因家贫如洗,只好辍学到广东省茂名市“淘金”,干起劫车抢钱的勾当,近日落入法网。

 

【搜索引擎】

 

有关消息是人民网于2001年11月20日22:27首先刊发的,标题是《身残家贫辍学“淘金”广西一理科状元沦为劫匪》,电头为“人民网茂名11月20日电”,作者是陈又新、杨振文。不料,《南国早报》2001年11月22日刊发报导《广西“高考理科状元辍学沦为劫匪”子虚乌有》:昨天上午11时许,记者拨通广西民族学院学生工作处的电话。梁老师十分明确地答复:今年广西民院录取的新生中,绝无广西高考理科状元,也没有叫蒋传炳的。下午,记者又从广西招生考试院获悉,2001年广西高考理科最高分者,是并列第一的吕姓女孩和黄姓男同学。下午5时左右,记者与广东省茂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电话取得联系。该分局办公室史主任告诉记者,消息是他的一名同事与当地某报社一记者所采写,该同事已出差,具体情况他不太了解,依稀记得那名自称“蒋传炳”的犯罪嫌疑人说在广西民院读过两年书。记者把这一说法反馈回广西民院。昨晚将近11时,记者再次从广西民院获得消息:经查,该院化学系有一个高年级学生叫蒋传炳,但该生为人老实,表现良好,身体健全并无残疾,入学至今一直端坐在广西民院课堂,既非当年高考状元,亦从无辍学之举,劫车抢钱更属无稽之谈。

11月23日,《南国早报》再次报导《“高考状元沦为劫匪”真相:劫匪冒用兄长名字》:原来,在茂名劫车抢钱的,根本不是所谓“广西高考理科状元”,而是全州人氏蒋×灯。昨日下午5时许,在获知记者从南宁挂电话到茂名查证此事后,杨同志会同有关办案人员再次提审蒋×灯。此时,蒋×灯才道出自己的真名,并坦白使用了其兄长——在广西××学院读书的蒋×炳的身份证,说自己高考考了第一名乃是吹嘘出来的。杨同志承认,仅凭犯罪嫌疑人口供而未及时向广西方面查证实情就草率成文,自己的确负有责任,并对可能给广西造成的一些影响表示歉意。

 

【原创眉批】

 

因为读不起书,所以不得不辍学;因为辍学和受到某种歧视,所以备感金钱的重要;因为梦想着有钱和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渴望,最后铤而走险。这样一套完全合乎逻辑的故事模式,正中编辑下怀,难怪类似的假新闻源源不断。这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分:不是编辑太无能,而是造假者太狡猾。

 

10. 最敢开国际玩笑的假新闻

——汤加出现反华风潮

 

【复制粘贴】

 

据《新西兰先驱报》报导:到目前为止,已有大约100宗汤加人袭击中国人的案件发生,其中有些案例是焚烧中国人开的商店。汤加移民部门主管苏珊娜·弗图说,600多名华裔店主及其家人将在一年期内离开汤加。据报导,造成反华情绪一是因为该国民众普遍担心这些中国店主日益增多,会支配这个国家的经济;二是因为汤加失业率增加了一倍。报导称该国每年2000名毕业生中,只有四分之一无需前往新西兰或其他国家就能够找到工作。

 

【搜索引擎】

 

2001年11月22日,中新网转载当天《新西兰先驱报》报导,称“汤加出现一股反华风潮,汤加当局限令六百多名华人离境”。随即,各大新闻网站纷纷跟进,这条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中国驻汤加王国大使馆的一名官员当天在电话中向香港《文汇报》记者表示,这是不实报导,目前汤加境内的华人居民与当地居民“相处得很好”,并表示“华人在当地的经商活动很正常,也很安全”。23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分别打电话到中国驻汤加大使馆和外交部美大司核实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均得到了“此报导不实”的回答。

中国驻汤加使馆的樊先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此条消息出自英国《每日电讯报》驻汤加记者之手。事情真相是:汤加的移民法早就规定当地的批发、零售等行业为本地人保留,但是由于执行中的一些问题,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一些外国人也逐步进入这一市场。基于这样的情况,当局已经修改了移民法中有关外国人取得汤加移民签证的条款,其中包括:只有掌握特殊技能的外国公民才能取得汤加工作签证;重申外国人不得进入批发、零售等领域;并执行更加严格的工作签证延期制度等。这些新条款实际上已经开始逐步实施,但是要等到2002年议会通过后才能对外宣布。一些外国记者可能是听到这些消息,才发出了不准确的夸张报导。

 

【原创眉批】

 

众所周知,外交无小事。对中国的新闻媒体来说,《新西兰先驱报》的报导充其量只能算是新闻线索。不管这条线索是真是假,都必须深入采访,予以核实。这是新闻学的最基本常识。如果这条线索是真的,中国读者更想了解我外交部门将采取何种措施保护汤加华人的利益;而如果是假的,读者当然想知道假新闻出自何方。可惜的是,中国的新闻媒体仅仅满足于做“二道贩子”,一转了之,而不想去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显然大失其职。特别是涉及外交大事,如此转载,更是草率。尤其须引起警惕的是,假新闻竟从国内新闻蔓延到国际新闻,居然开起国际玩笑来!可见假新闻不除,民无宁日,国无宁日!

 

(附注:十大假新闻未按“假性”大小排名,而以讹传时间先后为序)

 

假新闻的恶劣影响

 

尽管《新闻记者》在2003年5月盘点了“2001年十大假新闻”。编者按说:今后,本刊拟每年评选当年的十大假新闻。但是中国假新闻依然五花八门、令人瞠目结舌。同年香港愚人节爆出的“张国荣自杀”假新闻,可谓愚人节最令人心痛的玩笑。

2003年4月1日愚人节,著名香港歌影艺人张国荣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跳楼自杀。这一则死讯因在愚人节发生,消息虽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但一度被人认为是不可能的恶作剧;直至主要媒体(电视新闻、电台新闻)有所报导,才发觉消息属实(与外国媒体不同,香港媒体不会在愚人节制造假新闻),随即带来演乐圈、乐坛和香港以至各地华人的震撼,不少人士均称此事难以相信。大家一起怀念张国荣哥哥。

这则假新闻的真相已被揭开:

2003年,SARS在香港蔓延期间,香港一名中学生利用从《明报新闻》的网页格式改装,在自己制作的网站里发出一则假新闻,指因为SARS在香港蔓延,所以香港需要宣布成为疫区,海陆空交通要道实时封闭。此外,有关报导亦指当时香港的行政长官董建华为了不能好好处理疫情而向中央请辞。

这一则愚人节搞笑新闻本来只经过ICQ给他自己的同学,但有同学信以为真,把链接再散播给其他人,并迅速在网络传播,并引起公众恐慌,纷纷涌往超级市场抢购食物。

港府于是立即召开记者招待会辟谣,并拘捕有关的学生,并控以“在明知SARS是疫病的情况下发布有关它的虚假消息”罪名。

不少人希望藉愚人节来为大家开玩笑,但有时玩笑开得太大,却会带来反效果。

遗憾的是这类搞笑假新闻,已成了一种病毒,人云亦云,是人性愚笨的病灶。

本卷收集汇编了不少有关新冠疫情、美国大选、美中纷争及关于亚太局势的报道,那些主流媒体的报道又有多少可信的新闻真相?这些假新闻不是搞笑新闻,好比关于“张国荣自杀”的假新闻,并不能算玩笑新闻,实质上是操纵了人性中的无知。这便是假新闻的恶劣之处。

 

写于上海恒易斋

2020年12月13日星期日

1 条评论:

  1. 掩盖真相和扼杀言论自由是新闻欺诈的最恶劣方法。
    Covering up the truth and stifling freedom of speech are the worst methods of press fraud.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