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著
有良知的新闻记者应该以追寻事实揭示真相为己,但随着媒体的崛起为何假新闻却为何挥之不去?
我从事新闻业数十年,谈起假新闻,我自然不会忘记那个“客里空”记者的故事。
中国早年掀起的反“客里空”运动
“客里空”出自苏联作家柯涅楚克的名剧《前线》。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名叫“客里空”的记者能从电话里“亲眼看见”戈尔洛夫将军泪流满面。从此,“客里空”就成为一切写假新闻的记者的代名词。不过,并不是全部的假新闻都是出自记者的个人原因。
“客里空”是苏联1942年出版的剧本《前线》中的一个角色:前线特派记者。“客里空”原文意为“喜欢乱嚷的人”,或“好吹嘘的人”、“绕舌者”。
在剧本里,作者用讽刺的笔法,刻画了客里空不上前线,不深入部队,每天呆在前线总指挥部里,信口开河、弄虚作假,“创造”新闻的形象。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客里空得知前线总指挥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为了报导这件事,他坐在指挥部里就拟好了稿子。在稿子发出之前,客里空为了加上几句“漂亮”的话,又到前线总指挥部办公室找总指挥,总指挥不在,只见到一个副官。下面是客里空同副官的一段对话:
客里空:唉,多么可惜。过半点钟我就要和莫斯科通电话。我应该把关于总指挥的公子英勇牺牲的文章发出去。
副官:你发去就是了。
客里空:是这么回事,我的文章的结尾是这样的。你听听。(取出来读)“我亲眼看见他牺牲了,他,这个杰出的少年,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透过砲弹隆隆的轰响,我听见了他最后的壮烈的几句话:转告我父亲,我死去是安心的,我知道,他会向那些血腥的卑鄙者为我报仇的。”你懂得,假如加上他父亲的几句话,那该多好。而且我已经拟好了。(读)“老将军知道他的爱子阵亡了,垂下头来,久坐不动。然后抬起头来,他眼睛里没有眼泪。没有,我没有看见!他的眼泪被神圣的复仇的火焰烧干了。他坚决地说:我的孩子,安眠吧,放心吧。我会报仇的。我用老军人的荣誉发誓。”你懂得,若是我来得及加上这几句,那多么好。你懂得,这篇文章会多么漂亮。这是所有的报纸都要羡慕,也要嫉妒的。怎么办呢?马上就要和莫斯科通电话了。你想怎么样,假如在电话里和总指挥商量商量?
副官:在电话里你怎么能看得见总指挥的眼睛呢?你却描写的那样逼真。
客里空:哎哟,我的天呀,假如我只写我所看见的, 那我就不能每天写文章了。我就一辈子也休想这样出名了。……
就这样, 客里空将他“创造”的这篇报导总指挥儿子牺牲的稿子发了出去。
1944年,《前线》先后在我军许多部队演出,延安《解放日报》在一篇评《前线》的社论中,批判了客里空,要大家引以为戒。当时,在党的新闻工作者当中展开了反对“客里空”的热烈讨论。后来,“客里空”就成了弄虚作假的资产阶级恶劣文风的代名词了。
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解放区新闻工作者队伍中进行的以维护新闻真实性为目的的群众运动。也称反“客里空”运动。
1947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为了改革报纸存在的弊病,以适应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报上节载《前线》中有关描写“客里空”的章节,呼吁编者、作者严格揭露与检查采访、编写中的“客里空”作风。该报在《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的标题下,连续编发读者的反映和报社的调查材料。同时,公开检查土地改革前期宣传中的失实报导,分析导致报导失实的不良思想作风和原因。8月底,新华通讯社播发该社编辑部文章和社论:《锻炼我们的立场与作风──学习〈晋绥日报〉检查工作》、《学习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人民日报》(晋冀鲁豫)、《晋察冀日报》、山东《大众日报》、陕甘宁《边区群众报》、《新黑龙江报》等各解放区报纸和新华社各分社迅起响应,在各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当中掀起了一场反对“客里空”的运动。
一方面,这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导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另一方面,这场运动还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队伍的素质,赢得了读者对党的新闻事业的信任和支持。
在运动进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地改革中“左”倾思想的影响,曾一度出现过夸大事实、无限上纲,以致揭发不真实的新闻也产生了不真实的偏差。经过这一运动以后,反“客里空”成为中国新闻界经常注意的一个问题。
美国百年老报自揭家丑的故事
2003年5月11日,大名鼎鼎的《纽约时报》自揭伤疤,头版头条报导了该报记者杰森·布莱尔的劣迹。主动披露该报记者杰森·布莱尔剽窃及编造假新闻的丑闻,并将其开除,同时主动向读者、不真实新闻的受害者和被剽窃者道歉,也向“有良知的专业新闻从业人员”道歉,并鼓励读者专门针对此事来函来电指正。
《新闻周刊》的封面文章是有关假新闻制造者布莱尔的报导。这起假新闻事件在美国媒体中掀起一阵波澜。《纽约时报》自揭伤疤,全美各媒体,不论是全国还是地方都进行了大量报导,引起人们对假新闻的广泛关注。
假新闻首先在媒体内部就不能接受,因为这是美国媒体的职能所不允许的。在美国,媒体作为大众传媒,必须如实地将新闻传播给读者或听(观)众。一位教新闻的美国教授说,对于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来说,他所写的新闻首先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这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最基本常识,没有采访就不能引用人家的话,没到现场就不能发现场报导。
在美国,媒体和其他商业企业、公司没什么两样,比如电台、电视网都以公司名义注册、经营和管理,报纸也以报业集团和公司形式为多。媒体最终目的是要营利,靠新闻赚钱。新闻是它们的产品,听众(观众)和读者是它们的消费者,新闻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也就失去了信誉;没有了信誉,也就失去了读者和观众;失去了观众和读者,不仅没有“定单”,更不会有广告,它们还能经营下去吗?所以在美国,新闻的竞争不仅要快,最好还是独家,更重要的是质量,要真实。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出了问题,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样,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往往要影响到此人所在的媒体的利益和前程。
正因为这样,制造假新闻的记者最不受欢迎,谁都不敢录用。比如,1981年,《华盛顿邮报》女记者珍尼特·库克曾杜撰了一个8岁小孩吉米被其母的同居男友引诱吸毒上瘾受害的故事,这篇报导因此获得最负盛名的普利策新闻奖。库克后来透露,她一直在心里暗自祷告,希望这篇稿子千万不要获奖,因为她知道树大招风。果然,这篇报导因备受重视而遭到调查,露出了马脚,她被报社开除,并勒令退回奖品。这位女记者从此声名狼藉,美国没有一家媒体敢僱用她,因为她的任何作品,都可能被人调侃地质疑:“这篇是真的还是假的?”哪个报社消受得起。
假新闻给整个媒体业造成的信任危机
媒体对假新闻事件的大量报导,尤其是出了问题的《纽约时报》主动出来检讨,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担心整个媒体业出现信任危机。记者询问负责新闻道德教学的凯文教授,在网络信息极为发达的今天,抄袭和新闻失真的现象好像不仅仅是《纽约时报》一家,也不仅仅是这一次,可是这次为什么大家都这么重视?
凯文说,这是因为事情发生在《纽约时报》这样的大报。《纽约时报》在美国是有150多年历史的老报。有人把该报喻为世界新闻舆论“重镇”、“权力机构的圣经”和“档案记录”。它报导了1912年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遇难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它全文刊载了《凡尔赛条约》;1945年它详尽报导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在普利策新闻奖的历次获奖中,《纽约时报》遥遥领先。在报纸版面内容上,它也有“货色齐全的新闻超级市场”之称。1983年11月13日该报的星期日版,竟然达到1572页,重达4.5公斤。在报业竞争激烈的美国,它以其高质量、庄重严肃和报业“点金术”而闻名。有人形容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报业“印钞机”,也有人说它以独有的“时报风格”(道德精神、保守主义、新闻公正、资料丰富)左右着世界舆论。
这样一个大家都认为可以信赖的世界级大报都有假新闻,那么其他媒体的可信度还有多少?正如一家报纸引用专家的话说:“新闻媒体总体来说是非常注意自律的,但很难排除编辑被记者欺骗的现象。如果像《纽约时报》这样一张国家的'档案记录'报纸都欺骗读者,那么其他报纸和媒体也就更有可能欺骗读者了。现在美国公众对媒体的讥笑和不信任可能会升级,因为这个丑闻加深了人们对媒体的负面看法。”
伊拉克战争期间,由于美国军方和政府控制比较紧,许多媒体的报导受限制,公众就不干了。许多民众在好莱坞大道上示威,尤其是包围了附近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洛杉矶办公大楼,指责它报导不全面、不公正,要求它说实话。
从这些事情中,记者看到,在美国,媒体可以监督政府和社会,但反过来媒体也要受民众的监督。
从记者是“无冕之王”的称呼说起
这次《纽约时报》及其他媒体对假新闻如此重视,也可看成是媒体的一次“卫冕”战。在美国,记者有“无冕之王”之称,可以说是天王老子都不怕,同时也以非常敬业而赢得人们的敬重和认可。
以前有位《华盛顿邮报》的名记者,常驻白宫几十年。有一次,她因提问和总统发生争执。总统说自己是白宫的主人。她说:“你在白宫也就4年,最多不过8年,而我来这里比你早,你走了我还会留下,我一辈子都在这里,我才是白宫‘主人’。”
这个故事说明记者在美国的地位。不过,如果记者的信息和新闻失真,还会有这样的地位和权威吗?
现在许多新闻界专家疾呼,各媒体必须铲除布莱尔之流,以纯洁新闻队伍,维护媒体和记者的形象。
要说维护形象,美国媒体过去一直都很重视。不仅要人们相信它们的新闻真实可靠,还要让人感到它们很中立、客观。所以它们很注意避嫌。
比如,前副总统戈尔在洛杉矶时想到拥有ABC电视网的迪斯尼看看,却被迪斯尼以“很忙”婉拒。迪斯尼人士透露,其实他们是为了避嫌,怕以后报导戈尔时引起观众在“公正”问题上的猜疑。
还有一位电影制片人告诉记者,他在美国读新闻学时在一家大报实习。编辑部在2楼,广告部在4楼。编辑部为了避嫌,不让广告部人员乘坐的电梯在2楼停。
绝大多数编辑记者都希望能维护自己的形象和职业道德,媒体的老板们当然更是求之不得,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站住脚,赚大钱,事业才能越做越大。
“客里空”造假新闻的蝴蝶效应
著名的混沌理论传播最广的一句话是: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编造杜撰新闻的稿纸,看来就是那蝴蝶的翅膀,它掀起的风暴使得《纽约时报》辙乱旗靡,成为新闻史上重大丑闻的主角。
27岁的布莱尔在这张颇有些声誉和影响的报纸干了四年记者,几年间他因“高产”和笔快而屡得褒扬。但没想到这颗“新星”竟然成了该报的“丧门星”———其丑闻被曝光,原来他一直在有系统、成批量地制假作假。尤其是近半年来,其造假率已近半。他编故事一般地制造假新闻,不到现场、不见当事人,但却靠推理想象、看图写作……
就像百年老店“童叟无欺”的招牌,《纽约时报》的报头上天天都印着一句话:“此报所有新闻宜于印行”。然而,丑闻却使得这句招牌话成了莫大的讽刺,该报也称自己进入“黑暗期”。
其实,在西方新闻界砸招牌的远不止《纽约时报》一家。小报小刊就不用说了,一些很有点知名度的报刊也是丑闻缠身,有刊登伪造希特勒日记的,有靠造假蒙上普利策新闻奖的……
尤其是在刚刚结束伊拉克战争时,美国不少媒体更是因“事每凭虚、词多乌有”而信誉扫地。
本卷收集了部分海风外媒体关于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的报道:
特朗普宣布:将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
特朗普为何禁止美国公司收购TikTok?
TikTok美国业务为何卖给微软?
TikTok将迎来怎样的命运?
解析美国政府封禁TikTok的背后目的
观察者网:美国年轻人在拯救TikTok
中国媒体如何报道TikTok风波
美国科技业巨头都将TikTok视为竞争威胁
中国传媒对TikTok风波的反响
特朗普限期要求完成收购抖音海外版的谈判
让中国不寒而栗的美国“清网”行动
特朗普禁抖音微信行政令引发各界反响
美国参议院通过法案禁联邦设备用TikTok
特朗普总统命令字节跳动从美国TikTok撤资
特朗普考虑禁止阿里巴巴在美国运作的反响
美商务部将38家华为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北京如何应对美国扔下的“净网”重磅炸弹
本卷还收集了部分海风外媒体关于中美病毒源头之争及世卫的消息:
谭德塞:目前无针对新冠的“灵丹妙药”
世卫小组结束在华调查:病源真相遥远
世卫先遣小组结束在华磋商其独立性受到质疑
欧洲扑杀百万只水貂是找到人畜互传新证据?
中国专家称“鱼是清白的”
俄罗斯“抢跑”疫苗竞赛安全隐患让各国怕怕
中美病毒源头再引争论
特朗普称疫情后他与习近平的关系受到磨损
中国“示弱”能否等来美国“变天”?
本卷又特意收集了关于《壹传媒》《苹果日报》的部分海风外媒体报道:
香港警方逮捕著名民主活动人士
苹果日报被香港国安处搜查事件
黎智英是谁?
《壹传媒》怎样的传媒企业?
壹传媒旗下媒体
壹传媒的政治立场和经济状况
有关壹传媒的争议和纠纷事件
壹传媒声明:坚守岗位撑到底
欧盟谴责北京用国安法压制言论自由
香港记协主席:只有在第三世界才会发生
黎智英:唯一一位不向北京低头的香港亿万富翁
黎智英被抓壹传媒股票暴涨3倍说明什么
从这些新闻报道中,读者能读出多少真假?不妨回想一下美国及西方一些媒体的有关战事报导,无中生有编故事者有之,哗众取宠造新闻者有之,“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捕风捉影者亦有之。传播这些混乱、矛盾和错误信息的结果,只能被对手拿来当作笑柄。
话再回到布莱尔身上,这位曾一度风光的年轻记者的新闻生涯固然已走上了不归路,但一想到在他剽窃造假尚未东窗事发之前,出自其手的多少假新闻在“真实、公正、客观”的招牌下堂而皇之地刊登,就难免对西方新闻界的这一自我标榜感到可笑。
当我抨击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时,也要戳一下中国的“客里空”,中国的“客里空”不是少了,而是人满为患,充斥在各大小媒体,泛滥于百度、微信、网易、新浪及自媒体,中国需要再展开一次“反客里空”运动。
是为序。
2020年11月24日 上海恒易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