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1月23日星期六

J卷序: 质疑人民网“向美国媒体学习”的奇文



                                                                                                          沈阳 著

作为一个从事媒体工作达40余年的媒体人,我虽然退休了,但我对新闻媒体的研究从未中断过。2019年年底,当中国武汉爆发了瘟疫之后,瘟疫又在全世界蔓延了起来,瘟疫大流行成了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我的注意力不是放在疫情的进展上,也不关注中美是否脱钩,我的目光是关注那些喋喋不休的媒体大嘴们,谁在说真话?谁在说谎话?

瘟疫的源发地在哪里?是自然产生的还是人为制造的?世界媒体纷纷发声,各国政要要求追责中国,中国官媒则断然否定。如今疫情依然严重,世界媒体的的关注焦点又转向了中美是否会开战,媒体报道充满了战争的硝烟。

令中国媒体界值得反思的是如何正确评价西方主流媒体。长期以来,中国的一些主流媒体事实上是西方媒体的跟屁虫,甚至是鼓噪者,为西方媒体叫好的中国主流媒体并不鲜见。一些所谓的社会精英完全堕落为西方媒体的吹捧者。

在那些中国政客和媒体评论家眼里,美国主流媒体以客观公正报道而称誉世界,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眼里这些主流媒体充满了谎话,“假新闻”,这是特朗普的口头禅。

 

质疑人民网“向美国媒体学习”的奇文

 

人民网2010年08月25日刊登了《陈力丹:美国“黄色新闻”潮的中国启示》 ,令人震撼的是中国头号党报,在批判黄色新闻的背后却是号召中国要向西方媒体学习,认为西方媒体客观公正,是中国媒体人学习的楷模。

 文章认为:解决中国大众化报纸的现代黄色新闻倾向,从两方面可以向美国学习,第一是要有多家真正能够满足公众新闻需求的权威报纸,能够引领报纸专业主义的好风气。第二是形成主要由行业自律解决问题的机制。

这些说法完全背离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新闻原则。

作者陈力丹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他是如何吹捧西方媒体的客观公正?

一:为美国“黄色新闻”(Yellow news)正名 

陈力丹为美国“黄色新闻”(Yellow news)作了重新定义。他认为:美国的“黄色新闻”(Yellow news)不等同于我国语境中的黄色(色情)新闻,它是煽情新闻的一种美国化表达,只是因为当初《世界报》和《新闻报》竞争,抢夺以“黄孩子”为主角的连载漫画的作者群。“黄色新闻”的这种处理手法,主要目的是刺激人们的感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带来传媒自身的经济效益(所谓“注意力经济”)。

陈力丹认为:中国的低俗风与美国的黄色新闻潮并没有历史和文化上的渊源联系,中国报纸的低俗是自己发展出来的,很多新闻工作者甚至都不知道美国的“黄色新闻潮”,就连黄色新闻的“发明人”约瑟夫·普利策因为创立了普利策新闻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新闻理念,在中国也是以正面形象示人。

二:有必要学习美国成功抵制黄色新闻潮的经验 

陈力丹说,今天看来,我们不能再忽略这个潮流的存在,有必要学习一下美国成功抵制黄色新闻潮的经验。

陈力丹例举了一些“主动抵制黄色新闻潮的美国报人”。并为他们作了按赞。

他说,抵制这股黄色新闻潮的代表人物是阿道夫·奥克斯,他于1896年成为《纽约时报》的新老板。他的办报方针是:“纽约时报要用一种简明动人的方式,提供所有的新闻;用文明社会中慎重有礼的语言,来提供所有的新闻;即使不能比其他可靠媒介更快提供新闻,也要一样快;要不偏不倚、无私无畏地提供新闻,无论涉及什么政党、派别和利益;要使纽约时报的各栏成为探讨一切与公众有关的重大问题的论坛,并为此目的而邀请各种不同见解的人参加明智的讨论。”

《纽约时报》自1896年起至今,每天头版左上角的箴言是:“本报刊登所有值得刊登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这句话意在表明抵制黄色新闻的立场。

1908年,玛丽·艾迪夫人在波士顿创办《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她曾受到媒体的伤害,因而在87岁高龄决心办一份公正的报纸。该报追随《纽约时报》开创的严肃报纸传统,每天报纸左上角有一句话:“不伤害而是祝福所有人。”(to injure no man, but to bless all mankind)

有《纽约时报》等一批报纸做出较好的样子,是黄色新闻潮得以转向的原因之一。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传媒既提供了正面且能满足公众实在新闻需求的媒体榜样,又为黄色新闻潮的转向提供了确定目标。

在传媒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黄色新闻潮退潮了。普利策强调职业道德,捐助成立新闻学院和设立普利策奖。美国没有像英国《太阳报》、德国《图片报》那样的以煽情为特色的报纸,美国的报纸都是严肃报纸的风范(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唯一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是通俗化新闻纸,但不煽情)。

中国媒体行政规章的监管力度有限且机械

陈力丹认为:中国大众化报纸的低俗之所以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像《纽约时报》或《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那样成功而比较规范的真正的新闻纸。

党报有可能成为引领报业规范报导新闻的新闻纸,但无奈党报的办报理念长期滞后,至今仍然以指导工作而不是及时提供丰富的新闻为主。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可以效仿的榜样,自发发展的结果必然是煽情主义盛行。

鉴于新闻传播业没有真正形成行业自我约束管理的体制,于是一切问题有赖于党政机关出面来规范。这种规范的主要方式是不断下达各种禁令,重复提出种种“不许”、“严禁”。这种文件属于行政规章,是刚性的,而低俗问题基本上属于职业道德范围内的事情。道德是弹性的,需要根据情境以自律的方式解决问题。自律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行政规章的监管力度有限且机械,于是只有一些极端的表现受到事后遏制,大多数一般化的情形没人管,也不可能被管因成本太大。 

中国媒体需要向美国学习

陈力丹认为:“中国媒体需要榜样和自律”。榜样是谁?如何自律?

陈力丹说:解决中国大众化报纸的现代黄色新闻倾向,从两方面可以向美国学习,第一是要有多家真正能够满足公众新闻需求的权威报纸,它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威望和公信力,能够引领报纸专业主义的好风气。第二是形成主要由行业自律解决问题的机制,依靠他律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也难以将职业道德和规范内化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本能。

 

中国在美国“黄色新闻”潮中到底得到什么启示


现将《陈力丹:美国“黄色新闻”潮的中国启示》 全文收录如下:

沾色带暴,难以撼动的低俗风

中国的低俗风与美国的黄色新闻潮并没有历史和文化上的渊源联系,中国报纸的低俗是自己发展出来的,很多新闻工作者甚至都不知道美国的“黄色新闻潮”,就连黄色新闻的“发明人”约瑟夫·普利策因为创立了普利策新闻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新闻理念,在中国也是以正面形象示人。美国的“黄色新闻”(Yellow news)不等同于我国语境中的黄色(色情)新闻,它是煽情新闻的一种美国化表达,只是因为当初《世界报》和《新闻报》竞争,抢夺以“黄孩子”为主角的连载漫画的作者群,故把以这两个报纸为代表的新闻报导类型(煽情新闻)称为黄色新闻,这类新闻中包括性的煽情,也包括暴力煽情、政治煽情和伪科学煽情。

 “黄色新闻”的这种处理手法,主要目的是刺激人们的感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带来传媒自身的经济效益(所谓“注意力经济”),而对新闻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却很少考虑。这是一类没有灵魂的新闻思潮,传媒和记者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同时,用骇人听闻、华而不实、刺激人的新闻吸引人,把十分重大的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我国的低俗化新闻潮虽然和美国没有历史渊源,但是所循的路数,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却与百年前的美国黄色新闻基本相同。

笔者十几年前就在多篇文章说过,我们正在重复美国百年前黄色新闻潮的老路,但几句批评不可能撼动利益驱动下的报业整体的发展趋势。今天看来,我们不能再忽略这个潮流的存在,有必要学习一下美国成功抵制黄色新闻潮的经验。 

主动抵制黄色新闻潮的美国报人

抵制这股黄色新闻潮的代表人物是阿道夫·奥克斯,他于1896年成为《纽约时报》的新老板。他的办报方针是:“纽约时报要用一种简明动人的方式,提供所有的新闻;用文明社会中慎重有礼的语言,来提供所有的新闻;即使不能比其他可靠媒介更快提供新闻,也要一样快;要不偏不倚、无私无畏地提供新闻,无论涉及什么政党、派别和利益;要使纽约时报的各栏成为探讨一切与公众有关的重大问题的论坛,并为此目的而邀请各种不同见解的人参加明智的讨论。”

《纽约时报》自1896年起至今,每天头版左上角的箴言是:“本报刊登所有值得刊登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这句话意在表明抵制黄色新闻的立场。奥克斯反对报纸玩弄“噱头”,宣布报纸只刊登具有时事新闻意义的而不是娱乐性的文章。他曾经用“本报不会污染早餐桌布”作为抵制黄色新闻的口号,因为当时该报的主要读者群是上班族,通常一边吃早饭一边看报纸。

1908年,玛丽·艾迪夫人在波士顿创办《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她曾受到媒体的伤害,因而在87岁高龄决心办一份公正的报纸。该报追随《纽约时报》开创的严肃报纸传统,每天报纸左上角有一句话:“不伤害而是祝福所有人。”(to injure no man, but to bless all mankind)

有《纽约时报》等一批报纸做出较好的样子,是黄色新闻潮得以转向的原因之一。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传媒既提供了正面且能满足公众实在新闻需求的媒体榜样,又为黄色新闻潮的转向提供了确定目标。1912年《纽约时报》关于冰海沉船的报导,便是规范发现新闻、采访新闻,而且行文和图片做得令公众满意的典范。既然这种从新闻事实本身的报导方式能够真正满足公众的新闻需求,那么,黄色新闻夸大部分事实、无中生有,煽动战争,甚至引发总统被刺有关,自然引起公众反感,失去了市场。

美国移民多数是清教(新教)徒,道德理念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的。过度煽情与新教伦理亦不对应。因而,在传媒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黄色新闻潮退潮了。普利策本人实际上也悔悟了,开始强调职业道德,捐助成立新闻学院和设立普利策奖,《世界报》在他逝世后被出售;赫斯特在舆论的压力和经济不景气之下停掉了他的《新闻报》。因此,美国没有像英国《太阳报》、德国《图片报》那样的以煽情为特色的报纸,美国的报纸都是严肃报纸的风范(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唯一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是通俗化新闻纸,但不煽情)。

中国媒体需要榜样和自律 

中国大众化报纸的低俗之所以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像《纽约时报》或《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那样成功而比较规范的真正的新闻纸。大家都在摸索中,缺少正确的行业理念,发行量和影响力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于是竞争促成了类似美国当年黄色新闻的报导模式流行。

党报有可能成为引领报业规范报导新闻的新闻纸,但无奈党报的办报理念长期滞后,至今仍然以指导工作而不是及时提供丰富的新闻为主。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可以效仿的榜样,自发发展的结果必然是煽情主义盛行。

鉴于新闻传播业没有真正形成行业自我约束管理的体制,于是一切问题有赖于党政机关出面来规范。这种规范的主要方式是不断下达各种禁令,重复提出种种“不许”、“严禁”。这种文件属于行政规章,是刚性的,而低俗问题基本上属于职业道德范围内的事情。道德是弹性的,需要根据情境以自律的方式解决问题。自律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行政规章的监管力度有限且机械,于是只有一些极端的表现受到事后遏制,大多数一般化的情形没人管,也不可能被管因成本太大。

解决中国大众化报纸的现代黄色新闻倾向,从两方面可以向美国学习,第一是要有多家真正能够满足公众新闻需求的权威报纸,它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威望和公信力,能够引领报纸专业主义的好风气。第二是形成主要由行业自律解决问题的机制,依靠他律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也难以将职业道德和规范内化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本能。

 

写于上海恒易斋

2020年11月27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