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著
1952年,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于10月初陆续入朝。
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总团下属9个分团。代表361人,文艺工作者563人,工作人员173人。总团长为刘景范,副总团长陈沂(总政文化部长)、李明灏、胡厥文、周钦岳。随团文艺工作者包括赵丹、金焰、常香玉、杜近芳、小白玉霜、马恒昌等。
总团于11月30日在天津召开总结大会。
赵连和谈起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时特别高兴,他说看到了河南同乡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他还与常香玉作了交谈,常香玉听说赵连和是汝南马乡人,高兴地说,那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乡哇。
1923年9月15日, 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义市董沟。
1932年5月,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开始拜师学艺,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人为师。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后随父搭太乙新班习演,向王金枝、徐双槐求艺。
1935年11月,常香玉随父再搭周海水太乙班,三赴郑州,进开封闯荡。到开封不到两月,便凭借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崭露头角。由垫戏改为中轴,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1936年,《泗州城》连演3场,轰动开封。从此以后,常香玉正式成为主演。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1937年2月,常香玉在张福仙、王振南、史书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1938年2月,为宣传抗日,戏曲研究社排演了王振南编剧的新戏《打土地》。1941年秋,初识崔兰田,并与汤兰香重逢,合作演艺《贩马记》。
1944年6月3日,常香玉与陈宪章结为连理,结婚仪式在西安东大街正大豫饭庄秘密举行。1945年4月28日,正式公开与陈宪章的关系。不久,长女常小玉和次女陈小香出生。1947年10月,陈宪章被国民党逮捕,常香玉竭力营救,几近倾家荡产。1948年6月,儿子陈嘉康出生。
1948年年底,常香玉和丈夫陈宪章在西安创办“西安私立豫剧补习学校”,培养豫剧人才,后改为“香玉剧社”。新中国成立后,“香玉剧社”有了发展前途,1950年春正式向西安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落户西安开展营业演出。
1950年8月,美帝国主义把扩张魔爪伸向朝鲜半岛,轰炸中朝边界鸭绿江畔,战火逼近国门。毛主席于1950年10月向全国人民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常香玉和她的剧社决定每月捐献义演一天。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开展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号召,一场大规模的捐献活动由此展开。
从广播里听到从朝鲜战场传来的消息,我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
常香玉悲愤难眠,对丈夫陈宪章说:“咱俩是经历了旧社会的艺人,是新中国使我们挺直了腰杆。现在美国发动侵略战争,企图扼杀咱新中国,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打得很艰难,咱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事?”
陈宪章说:“美国就是凭着先进武器才这么猖狂的,咱就想办法为志愿军捐一架飞机吧!”
一架喷气式飞机需要旧币15亿元(新币约15万元),作为“香玉剧社”的社长,当时常香玉手里并没有多少钱。按当时常香玉演出的标价,即使场场爆满,不吃不喝也需要唱上200多场。
性格倔强的常香玉说:“我们进行义演,有人看戏这不就有钱了吗?咱们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两年,不信完不成。”
常香玉向中共中央西北局写报告表达了自己捐献飞机的愿望。
西安市委书记赵伯平、市长方仲如对常香玉的爱国热情给予热情鼓励与支持,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充分肯定常香玉的爱国义举。
在习仲勋的主持下,西北局组织由宣传部、文化部及西北文联等有关方面领导参加的座谈会,文联主席马健翎介绍了常香玉的情况。
习仲勋总结说:常香玉是来自人民并深知人民之苦的。人民有恩于她,她用义演来给灾民募集衣食,是一种朴素的阶级感情,也是一种爱国行为。她在解放前同情人民的苦难遭遇,到解放后又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这在逻辑上来讲更是必然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她的爱国行为。她要用义演来捐献一架战斗机,我们要支持她。事情如果成功,这在西北、在全国可以说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习仲勋又说:这件事情,我要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汇报,争取党中央领导人的支持。
会后,习仲勋委派西北局文化部的马运昌、毛云霄、荆桦三名干部协助剧社开展捐献演出工作。习仲勋对常香玉说:“就用向志愿军赠送战斗机的名义进行捐献演出吧!”
西北局宣传部通知常香玉,要她把剧团整顿好,做好动员工作,准备募捐演出。剧社成立了以常香玉为首的捐献委员会,在全体演职员中开展“谁是祖国最可爱的人”的学习讨论,按照业务分为演员、场面、业务、学生四组,制定爱国公约。演员组公约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政治和文化;接受批评改正错误;遵守团体纪律;爱护身体,保护嗓子;排演戏认真,不出差错”。
剧社还成立了爱国公约检查委员会,有四位演员旧社会染上不良嗜好,解放后虽经多次说服教育也还没有改掉,自爱国公约执行以后改正了缺点。思想改造和戏剧改革提高了大家的政治水平和艺术水平。
陈宪章很快写出了义演的剧本,这就是后来唱响大江南北,拍成电影的《花木兰》。
常香玉拿出多年的积蓄,卖掉香玉剧社唯一的一部卡车和自己的房子,作为捐献义演的基金,并宣布剧社演职员不拿一分钱报酬,义演收入全部用于为志愿军购买飞机。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把三个不满10岁的孩子送到托儿所,踏上行程万里的义演募捐演出。离开西安时,习仲勋亲自到车站送行。
常香玉之所以把义演的首站定在开封,是因为开封是豫剧的发祥地,她的名气家喻户晓,剧团一到这里就受到观众的追捧,不少农民背着粮食去看戏。从8月8日至8月31日,剧社在开封共演出23场18个剧目。在郑州演出25场,场场爆满。
剧社一路南下,不停地赶场唱戏,夜里就住在剧场里,吃咸菜睡地铺。在武汉连演了10场,买不到票的观众就直接坐在剧场外面听;在广州,听说是为抗美援朝义演,出租方免掉了场租。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观看了常香玉的演出,演出后亲笔题词“爱国艺人”。
1952年2月,香玉剧社圆满完成捐献飞机义演,在半年时间里行程上万里,演出180多场,观众31.23万人,义演捐款达15.2亿元(旧币)。演出主要剧目16个,以《花木兰》演出场次最多,最受欢迎。常香玉用她独特的唱腔,把花木兰替父慷慨从军的故事演绎得热情奔放,动人心弦。
常香玉捐献飞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义举感动了众多的人。上海《大公报》分馆特约记者、开封市新华书店退休职工巩起恒听说常香玉来开封义演捐献飞机,立即赶到人民会场采访,虽然没见到常香玉本人,但从陈宪章的介绍中,深受感染。他一口气写了五页稿纸,寄往上海《大公报》。报社编辑有点犹豫:一位艺人要捐飞机,这事能办到吗?经过研究,《大公报》1951年10月12日的第四版发了一条简讯。
毛泽东主席看到了这条新闻,非常兴奋,对身旁的新华社首席记者帅鹏吩咐,你马上给新华社河南分社打电话落实一下,如果确实无误,要在《人民日报》上大力宣传。很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爱国艺人常香玉》,常香玉捐飞机的事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观众被常香玉的爱国热情所感动,掀起捐钱捐物的热潮。
截至1952年5月底,全国各界人民共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55650.37万元(新币),可购战斗机3710架。
全民性的增产节约运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827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77.5%。
几项主要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都已超过新中国历史上最高年产量。其中粮食产量为16390万吨,超过历史最高年产量17.9%;钢铁产量为135万吨,超过46.2%;棉花产量为130万吨,超过53.6%。
为了表彰常香玉的壮举,经中央军委批准,空军特命名一架米格15战机为“香玉剧社号”,由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会长郭沫若亲笔题写机名。
1952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宴请来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香玉剧社全体人员,应邀参加宴会的还有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张季纯。常香玉在致词中说:香玉剧社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人民的支持、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英明号召,以及各地抗美援朝分会的帮助。香玉剧社全体人员将继续努力,为抗美援朝和建设新中国而服务。
在完成捐献一架战斗机的任务后,常香玉1952年2月载誉回到西安,郭沫若给常香玉发来贺电。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西北文联举行了庆功大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到西安访问的将领参加庆功会,大家高度赞扬常香玉的爱国行为。
为了回顾捐献义演不寻常的历程,陈宪章向有关部门写了一份总结,西北局宣传部部长张稼夫把总结转呈给习仲勋。习仲勋审阅了这份材料,在上面作了“爱国主义的典范”的批示。
习仲勋在办公室亲切会见了常香玉和陈宪章夫妇,对常香玉说:“你和你的剧社,倾注全力,用自己演出的收入捐献一架飞机,这对志愿军、对全国人民都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香玉同志,你是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的典范。你们的爱国壮举,在全国乃至国际,都有很大的影响。”
常香玉回答:“义演捐献是我应该做的事。我们不能去前线打仗,但是我们会演戏,只能用这种方式尽到我们的责任。因为有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的支持,才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谢谢习书记的鼓励。”
习仲勋看过常香玉演出的《花木兰》、《拷红》,称赞常香玉唱腔好听,吐字清晰,夸奖常香玉练出了真功夫。习仲勋又询问常香玉的生活情况和剧社的现状,嘱咐她有什么困难可以找西北局宣传部和文化部帮助解决。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作为西北局的主要领导,习仲勋日理万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十分关心常香玉,关心一个民间剧团,这种深入实际、礼贤下士的作风,让常香玉十分感动。
“谁说女子不如男?”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闻听常香玉的感人事迹后,专门接见了她,紧紧握住她的手说:“常香玉,你真不简单!”
周恩来总理称赞说:“香玉同志,你很了不起。”
1952年10月,观看常香玉演出的《拷红》后,毛泽东握着她的手说:“你这个香玉了不起嘛,我应该向你学习。”
当命名为“香玉剧社号”的战机呼啸在朝鲜战场上空打击侵略者的时候,艺术家常宝坤赴朝慰问时不幸壮烈牺牲。
常香玉深受触动,向上级提出赴朝鲜前线慰问的请求。陈宪章解放前曾在国民党三青团工作过,具体到赴朝慰问演出这样重大的政治任务能否随团赴朝,有关方面领导颇感为难,几经反复,还是不同意陈宪章赴朝。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常香玉想不通,1953年3月16日忍不住给文化部副部长周扬写了一封信:“我的爱人陈宪章曾在一九四三年以前在反动派三青团做过三年工作,我们结婚后他就脱离了。我爱新中国,我爱共产党和毛主席,当然他应该向政府把历史彻底交代清楚,为此他不去,我当然毫无意见。不过领导上在事前并不是这样谈的,说是为了修建香玉剧院,说是建筑很重要不叫他去,而我总认为朝鲜的工作是重要的。自香玉剧社成立以来,全部的工作都是他领导。我是社长,他是副社长,但我是只演戏不做其他工作的。赴朝慰问我认为是我最具体的爱国表现,更是一件大事,我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宪章又确实是我一个最得力的助手:我的工作靠他安排,我的生活由他护理,我的学习由他帮助,我的讲话稿和所发表的文字又都是靠他写的,所以从剧社工作上他是执行副社长,从我个人的工作上他是我的助手。”“我思想上很不明白:因为第一次在西北决定赴朝时,剧社只有五个人,是包括宪章在内,宪章并曾主动提出了他的历史问题,领导上仍是决定他去。第二次在北京会演时,决定去四十三个人赴朝,又决定他去的,没有什么问题。在政务院给毛主席演出时,宪章也曾主动提出来他的历史问题,经西北的干部和政务院保卫机构联系,仍决定叫宪章领着去演出,这些都没有问题。但这一次不叫宪章去,我无法想明白这个问题。”
周扬收到常香玉的信后,请文化部和公安部协商,1953年3月22日将常香玉的信转给习仲勋,并写上了自己的意见:“仲勋同志:常香玉来信,请阅。关于她爱人去朝鲜的问题,已商得中央公安部同意,允许他去,并已电话告西北。特告。”
最后,身兼中宣部部长和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拍板批准香玉剧社编入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文工团第五团(西北大区慰问团),常香玉任副团长,陈宪章担任豫剧队队长。
毛主席还要求志愿军部队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常香玉的嗓子,要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好常香玉的饮食起居。
说及这些事,赵连和突然说:“怪不得,常香玉来部队慰问时,上级领导特意关照我在接待中一定要照顾好常香玉。”
赵连和说,常香玉和“香玉剧社”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朝鲜战地慰问演出,常香玉和将士们一样爬冰卧雪,上前沿阵地、钻坑道、进病房,在枪林弹雨中马不停蹄。
在上甘岭前线一次演出时,敌机突然空袭,炸弹就撂在附近,剧场上面土往下掉。常香玉表示,戏不能停,还得往下演。外面吹起哨子,防空枪咔咔打着,汽灯也灭了,志愿军战士打开手电筒对着舞台。一场戏演下来,常香玉饰演的花木兰在舞台上活捉番王,志愿军将士站起来欢呼:向花木兰学习!向常香玉学习!
常香玉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我跟志愿军将士们吃住在一块,朝夕相处,一起出生入死,耳闻目睹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常常是我在台上边哭边唱,将士们在台下哭声一片。”
常香玉于1953年4月,随第三批赴朝慰问团又一次到朝鲜进行慰问演出。赵连和也再一次安排并接待了常香玉带领的文工团第五团。他高兴地观看了常香玉在朝鲜前线的演出节目。
从朝鲜战场上回来,常香玉依然情系人民子弟兵,她每年都要到部队慰问演出3个月以上。从天山脚下到东部沿海,从大兴安岭到南疆边陲,都留下了她不辞辛劳的足迹,留下了她慷慨激越、令人振奋的豫剧唱腔。常香玉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送戏到田埂、矿井和部队,观众最爱听她演唱《花木兰》。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2岁。
赵连和在负责148师接待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下属分团时,在开城还见到了副总团长陈沂(总政文化部长)。
陈沂是贵州遵义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曾任八路军晋南军政干部学校校务部主任、冀鲁豫日报社长总编、八路军115师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建国后,陈沂担任总政文化部部长,任职期间他鼓励创作,发展文艺批评,筹建总政文工团、《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文艺》、创建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八一体工队。他多方网罗人才,培养人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三度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副总团长去朝鲜慰问。
赵连和在负责接待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下属分团时,见到了随团著名电影演员赵丹、金焰,还有杰出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赵连和还接待了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全国劳动模范马恒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