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著
虚构新闻是最恶劣的新闻造假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伪造、歪曲事实的报导。但凡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新闻报导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任意凭借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导“新闻”。
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无中生有、虚构新闻是最恶劣的新闻造假方法。
2020瘟疫危机给社会带来了启蒙:地球人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冠状病毒病疫情?人们期望新闻界能给一些真实的信息和建议,但遗憾的是,假新闻在困扰着这个世界。
世界卫生组织是干什么的?
世界卫生组织在处置冠状病毒时干了什么?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是个什么样的人?
回放世卫组织定性新冠疫情成“全球大流行”耐人寻味。中国媒体说新冠状肺炎病源来自美国,美国媒体反击说新冠状肺炎病源来自中国,背后都是代表了各自的政府。是美军将病毒带到武汉吗?美中为病毒的不同叫法再起波澜。于是关于“地方命名”传染病成了社会焦点。
由于这些新闻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在报导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加进一些虚构成分,以此提升新闻的“卖点”,因此往往容易刊播和引起轰动效应。
假新闻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例如2008年9月11日,《京华时报》刊载题为《招行投资永隆浮亏百亿港元》的消息,由于该报记者对香港永隆银行的股价数据采集有误,得出招商银行浮亏逾百亿港元的错误结论,造成报导严重失实。该报导成为招商银行当日股价暴跌的诱因之一,并带动银行股板块整体下跌,当日招行A股流通市值损失127.5亿元,H股下跌5.16%。
网上曾盛传“我舰队逼出跟踪潜艇”,说我海军赴亚丁湾护航舰队如何围堵不明潜艇迫其遁走的故事,好一通活灵活现、绘声绘色的描述。后来军方证实,从未发生此事,一个火曝新闻立即被判了死刑。一查,原来是某都市报记者根据一次军事演习的记实文学作品改编的新闻特写,作为付费稿件提供给某早报。早报上网,天下皆知,我网上一片欢呼,而南亚某国却藉此反炒辱我军威。个别不伦记者的“妙手”之作,大大开了亿万网民一个玩笑。
同期还有“浏阳政府燃放五十万响鞭炮”、“上海市政府发放公务员住房补贴”等假消息出笼,惹得广大网民蜂拥跟帖,民意极大发酵,结果一次一次被假消息制造者涮惨。
还有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播出的《纸馅包子》的节目即是典型。此类假新闻没有丝毫事实根据,经不起实际的考证,其制假手段极其卑劣。
虚假新闻产生的客观原因
概括起来讲,虚假新闻的产生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民粹主义和党派利益引发的舆论风气不正
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导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在新闻队伍中,仍然有为“宣传需要”夸大业绩的现象。
在中国,一些领导干部爱听恭维话,好大喜功,这就造成许多新闻媒体常常只讲成绩不讲问题,甚至掩盖问题,使得群众产生了一种新闻报导不真实、不可信的总体印象。
在西方,一些政客会将责任抛给对方,并不是客观公正地把握新闻真实性。
以美国为例,美国联邦政府对疫情如何反应?美国州及地方政府对疫情又是如何反应?美国应对疫情的相关争议不断,关于总统特朗普个人的相关争议也从没有停息过。美国政府对旅行和入境进行了限制,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疫情对美国社会进行了挑战,疫情对美国经济及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疫情也对美中关系产生了严重影响。
美国疫情真会失控?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后的变局,美国推出欧洲飞行禁令招致的争议,美国的曲线抗疫战略能取得成效吗?
美国的主流媒体如何作美国疫情时间线记录?美国人如何面对冠状病毒病疫情?美国的主流媒体没有统一的报道,也不可能发出同一个声音。所谓的言论自由和民主,无法削减民众对疫情蔓延的暧昧和恐惧。
美国的主流媒体看不到中国民众对抗疫的集体付出,也找不到对本国民众抗疫的合理和有效建议。
中美媒体将宣传定位在民粹主义的对抗,客观上是将病毒传染扩大到政治和经济领域,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党派争斗,加剧了疫情下的对立,受害的是广大美国民众。
2、虚假新闻为何得不到有效根治
中国对新闻管理的约束机制和整顿措施并不完善。由于中国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来规范和约束新闻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新闻行为,社会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力量薄弱,虚假新闻产生后除了受到道德的谴责以外,没有明确的处理方案,是虚假新闻得不到有效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的传播,各种虚假消息都可以在网络上广泛流传。除了民间的虚假消息,政府部门打击真实新闻和报喜不报忧的作法,也使政府部门的信息诚信打了折扣。这些不当的新闻控制和宣传办法,成了西方媒体攻击中国的籍口和武器。
令人匪夷的是东西方媒体不是将注意力关注到如何共同对抗可恶的疫情蔓延和防治办法,却是互相兴灾乐祸。视他国疫灾为已方的胜利。
中国防疫举措值得各国仿效吗?为何武汉病例清零备受质疑?中国复工复产正面临一个新威胁。中国媒体大力宣传无敌的中国抗疫模式,西方能学习仿效吗?
中国称海外输入新冠感染病例超国内,因此中国严控病毒境外输入。于是疫情下引发的中国境外“回国潮”,又成了境内外媒体渲染的焦点。
新冠疫情“大流行”时的台海出现了首次风波,海峡两岸的不同防疫举措引起了世界关注。
台湾人如何面对冠状病毒病疫情?台湾防疫为何引起世界关注?台湾为何没有成为疫情蔓延“重灾区”?中国主流媒体对此没有客观的报道。
香港人如何面对冠状病毒病疫情?澳门人如何面对冠状病毒病疫情?台港澳地区和部分亚洲国家的防疫举措,没有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吗?
将疫情控制政治化,不可能带来新闻的真实性。
3、满足部分受众的特殊心理需求
冠状病毒病疫情泛滥时,出现这么多假新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各种媒体经常为迎合受众对名人的好奇心理,比较关注所谓的“名人近期动态”,以此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如2008年具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
在冠状病毒病疫情泛滥之初,人们关注的新闻焦点几乎都在李文亮、方方、鐘南山,甚至对党媒进行了各种抨击。其实,一些主流媒体在其中也到处发出不同的声音。
牢骚、埋怨、不满、泄愤,并不能代表主流民意,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媒体的作用都应该是引导民众积极向上,疫情泛滥,更应该鼓励民众攻难克艰,而不是乱中添乱。
虚假新闻产生的主观原因
虚假新闻产生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四点:
1、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修养欠缺
新闻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理论水平和素质修养。而个别新闻媒体、尤其是地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国家、政府决策没有很好的理解把握,曲解或者片面理解相关政策,写出的报导往往有失公正。
2007年网上争议很大的“华南虎照片”造假事件,当地媒体从宣传本地出发对“华南虎照片”的报导也许对地方发展有一定效果,可却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侵害了广大受众的知情权,显然当地新闻媒体的个别从业人员的政治理论修养尚有不足。
法律知识贫乏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政治理论修养欠缺的一个表现。一些素质修养较差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不熟悉甚至漠视法律的制约,报道的随意性往往会触犯法律法规。
中国媒体“姓党”是不争的事实,不执行党的政策,甚至对党进行抹黑,中国媒体人敢越红线,必然会受到党惩罚。
中国媒体人应该读懂西方媒体,西方媒体不“姓党”,这不意味着新闻自由。西方媒体都由财团控制,财团控制下的媒体和媒体人不可能在自己任职的岗位上对媒体所有者进行叛逆报道。民主党掌控的媒体不会歌颂共和党,共和党控制的媒体不会攻击共和党。
即使那些所谓的自媒体,也绝不会自家人骂自家人。这是最简单和明白的道理。
2、利益是驱使媒体和记者造假的毒瘤
这里的利益包括精神和经济两方面。记者为了获得名誉编造假新闻,“纸馅包子”便是其中的代表。有的单位和个人为了宣传自己,会给记者一定的“好处”,有时也能够左右记者手中的笔,隐瞒那些对采访对像不利的事实。
在中国流传的“有偿新闻”并不是说说而已,只要给媒体支付一定的赞助费,所谓的“新闻报道”就成了“变相广告”;如果记者前来采访,企业也会给记者一定的好处费,这已经不是新闻了。
在海外有不少华人媒体,其实就是中国媒体,宣传上与中国政府的口径是一致的。国内媒体引用的有些“海外消息”“海外评论”,其实就是这些海外媒体的发声,也是新闻的“进口内销”。
西方媒体刊登了不少中国广告,这些广告并不是纯属商业广告,有的是会费“宣传”,读者对此也不会感到惊讶和陌生。
西方媒体同样存在的造假新闻,也与利益有关。比如美国总统大选时的主流媒体,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而进行报道,既有出自于经济利益考虑,也有出自于政治利益考虑;既有媒体的考虑,也有记者个人利益的考虑。
利益是驱使媒体和记者造假的毒瘤,这是共识。
3、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缺乏
在西方,新闻媒体被称为“第四力量”,应该起监督作用。这只是说说罢了。任何行业和个人都有它的社会责任,新闻从业人员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社会责任感更为突出。如果媒体和记者失去了正义的社会责任感,何来监督作用?
社会责任感缺乏,往往导致报导的角度把握不准,从而使受众产生不正常的社会心理。
《新华日报》2005年11月10日B1版上曾刊登一条以《海门建立公务员退出制度》为标题的新闻消息,文中称“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海门市公务员退出机制已经出台,打破公务员管理中'只进不出'的格局……”消息见报后,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众多媒体争相转载。这条因记者未经证实就报导的假新闻,严重干扰了政府和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和亨特父子丑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美国的主流媒体默不发声,这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吗?
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缺乏,这是全球媒体业的耻辱,也是无法掩盖的事实。
4、媒体业非正常竞争带来的虚假新闻效应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轰动效应,不惜刊发虚假失实的新闻报导,展开恶性竞争,新闻事件怎么“轰动”怎么写,全然不顾事实的真相。
有人对《新闻记者》杂志连续4年评出的假新闻进行统计,发现凭空编造的虚假新闻占1/3以上。为了轰动效应,有的从业人员什么假都敢造,什么故事都敢编,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美国的所谓“通俄门”“通乌门”都是子虚乌有事件,但媒体报道轰轰烈烈,真相揭底后,有哪一家媒体或记者会认错?没有人,也没有媒体会承认报道失实。
造假媒体和个别记者需要的是轰动效应,抬高媒体和个人的影响力,特别是那些效益渐下的媒体,为了生存,不惜丢失信誉,也要造假驳眼球。
一些所谓的自媒体为了打造“声誉”,到处“爆料”,其实又有多少可信度?媒体或媒体人互相攻击,也是一种“造势”竞争,媒体业非正常竞争带来的虚假新闻效应,正危害这个世界的人性和职业道德,是误导民众的罪人。
是以本卷小序。
2020-10-28 上海恒易斋 搁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