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1月11日星期一

第七章 不容小看的50軍



                                           瀋陽 著

1951年1月,趙連和那年18歲,他在河南汝南賴屯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隨後跟著部隊坐上了從駐馬店出發的火車,到達了丹東。這是他第一次離開中原大地到了東北。

那時以河南人為主體的東北邊防軍已改變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趙連和隨新兵部隊在丹東集訓了一個多月,被編入50軍148師偵察連,成了一名志願軍偵察兵。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的前身,是1948年10月17日,由中將軍長曾澤生率領在長春戰場起義的原國民黨滇系第60軍。

1949年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布命令,將這支以雲南子弟為主要成分的起義部隊成建制地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轄步兵第148師、149師、150師(同年9月,原第150師撤銷,剛編入第50軍建制的由營口起義部隊改編的步兵第167師,改稱步兵第150師),任命曾澤生為軍長,徐文烈為軍政治委員。

隨後,中國共產黨向起義部隊派來400多名黨員幹部,領導3萬餘起義官兵開展了以控訴舊社會、控訴舊軍隊為核心內容的政治整訓。經歷了那場涕泗滂沱的血淚大控訴後,起義部隊實現了脫胎換骨的徹底改造,迅速成長為新型的人民軍隊。

根據中央軍委的戰略決策,剛經過精簡整編,由5.8萬餘人銳減至3.3萬餘人不久的50軍,北上中朝邊境前,部隊分散在湖北、河南等地執行水利、生產、剿匪、營房建設等任務,其中多數部隊在湖北江漢平原洪氾區從事築堤防洪及開荒生產,完全沒有參加朝鮮戰爭的戰前準備。

9月下旬,第50軍接到命令後緊急收攏分散在湖北、河南等地執行水利、生產、剿匪等任務的部隊,乘火車倉促北上,撥歸新成立的“東北邊防軍”建制

 “東北邊防軍”成立於1950年7月13日,當時從河南抽調了4個軍及砲兵部隊,開赴東北,目的是增強邊境防禦。

50軍撥歸“東北邊防軍”建制後,戰鬥序列作了調整。下屬148師、149師、150師。下屬還有第442團、第443團、第444團;第445團、第446團、第447團;第448團、第449團、第450團。

50軍到達東北後,是當時東北地區5個軍中唯一沒有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建制序列的部隊。而是直接接受東北軍區指揮,……甚至到1950年10月21日誌願軍13兵團首長要求調一個軍至安東地區維護後方交通線安全並作為志願軍預備隊時,中央軍委從千里之外的天津把正在從事生產的66軍匆忙調來,也沒有動用鴨綠江邊的50軍。

50軍於1950年10月上旬抵達吉林西豐、遼源、海龍、磐石地區集結後,按照東北軍區最初的指示,部隊當年不參戰,準備成建制地改為砲兵。豈知,部隊剛把現有裝備交上去,1950年10月24日晚10點,軍政委徐文烈突然接到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的電話,命令第50軍迅速恢復原裝備,即刻乘派來的火車向中朝邊境緊急開進。

第一列火車剛到安東,部隊在沒有地圖,沒有翻譯,沒有作戰動員,一切供給全無準備的情況下,又接到上級的命令:立刻過江,參加第一次戰役。

1950年10月25晚,第50軍148師和149師分別由輯安、安東跨過鴨綠江,隨後,軍部及第150師也從安東跨過鴨綠江,倉促參加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25至26日,50軍全部渡過鴨綠江。50軍是第一批入朝參戰部隊。因為情況緊急,當時很多戰士都沒有備齊冬季物資。部隊到達朝鮮的第一天就看到飛機在飛,砲彈在炸。10月29日,擔任戰役預備隊的第50軍進入指定戰區,敵之大部已被友軍殲滅。1950年11月3日,敵全線敗退。第50軍沒能搶得立功戰機。

  1950年11月24日,“聯合國軍”發動了企圖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的“最後攻勢”。11月25日黃昏,鑑於西線敵軍已被誘至我預設戰場,志願軍發起戰役反擊。按照志願軍首長的決心,50軍命令第148師(欠第443團)切斷泰(川)博(川)公路,阻敵西援;第149師第450團向竄踞定州、納清亭之美24師的一個團進攻。由於遭敵阻擊、行動遲緩和兵力不集中等原因,第50軍部隊連續三夜撲空。

1950年11月29日,第50軍又奉命向博川東南穿插,直取安州,配合主力殲滅清川江北岸之敵。11月30日,第148師和第149師進至大寧江西岸,由於橋樑被敵破壞,未能過江,第50軍又錯過了殲敵的機會。

50軍在這三次戰役中都無功而返,全軍上下內外都議論紛紛。由於第50軍倉促出國參戰,思想工作“不摸底”,思想動員沒跟上,政治工作和黨的工作一度“陷於停頓”,以至於指戰員中“右傾保命、短工幫工思想”有所抬頭,“走糊塗路,吃糊塗飯,打糊塗仗,糊里糊塗在朝鮮”之類的怨言,一度流行。

  針對存在的問題,第二次戰役結束後,第50軍軍黨委決定:利用作戰間隙,全軍上下普遍開展為期一周的思想整頓,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批判右傾思想”,檢查“戰鬥意志和戰鬥積極性”,總結作戰的經驗教訓。同時,調整了個別“思想右傾”的團以下帶兵主官。

經過這次整頓,部隊求戰熱潮空前高漲,第50軍全軍指戰員憋足了勁,一定要打個翻身仗!

事實上,當時的指揮員們低估了第50軍的戰鬥力。從客觀原因上說,第50軍不僅僅是因為“受起義部隊背景的影響”,事實上“作戰準備倉促”問題,確實存在。

  兵員銳減是個突出問題全軍剛剛經過精簡整編,由5.8萬餘人減至3.3萬餘人。兵力明顯不足。

  另一個問題是乾部缺編。50軍是1948年10月起義不久的新組建部隊,多數軍官和一部分士兵共2490人被送往東北軍政大學學習,編為東北軍大第11期第5團。1949年9月下旬,起義學員畢業後,分配方案臨時改變,只有575名學員分回第50軍工作,其餘畢業學員分配到第四野戰軍及其他10個軍。雖然,東北軍區為這支起義部隊分批調來幾百名老部隊的干部,但多數是政治工作幹部,軍事指揮員缺額很大,機關特別是各級司令部缺額更多。部隊入朝時,軍部領導缺副軍長和副政委,3個步兵師缺2個師長、2個副政委、3個司令部副參謀長、2個政治部副主任、2個供給部長,團以下就更不用說了。還有相當一部分基層軍事指揮員是從起義士兵中剛剛提拔起來的,缺少指揮經驗。

同時,第50軍火砲裝備不足。曾澤生率部起義時,曾經從兵團司令官鄭洞國手裡騙來一個榴彈砲營,但在1949年南下參加解放戰爭後,因進入鄂川山區作戰,作輕裝處理了。進入四川作戰期間,第四野戰軍首長曾經有過明確指示,要將繳獲的裝備物資盡量讓給一野和二野的老大哥部隊。為了這事,在成都戰役期間,軍政委徐文烈還批評過比自己資歷老得多的另一位軍領導。雖然,成都戰役後部隊有所繳獲,但得到的無後坐力砲等火砲,在回師湖北後,又支援華東部隊用於解放舟山群島去了。

正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第50軍沒能獲得立功機會。然而,當時那些當過紅軍、八路軍、新四軍的官兵並不知道這些真實原因,只認為第50軍的部隊官兵主要是國民黨起義人員,在他們眼裡那是些怕死又不會打仗的烏合之眾。我的趙連和非常機靈,他從各方面也了解和聽說了這些事。他就在思想整訓時藉了個機會找到了一個指導員,向他提出調離50軍148師的想法。

指導員問趙連和你剛入伍,為什麼有這個想法?

趙連和說: “我參加過新四軍,我不願與那些怕死的俘虜一起打美國佬。”

指導員好奇地問趙連和 “你參加過新四軍?”

趙連和自信地說: “我是河南人,在竹溝新四軍戰地醫院當過護理工。”

“噢,”指導員:“你會護理?是給傷病員做護理?你還有什麼優點?”

趙連和挺直了身子說: “我會跑,比豬還跑得快。”

指導員笑了: “哈,跑得比豬還快。”

趙連和急忙解釋: “我是放豬娃,我還會騎著豬奔跑哩。”

指導員點了點頭: “會跑,不錯,這是個優點。還有什麼優點?”

趙連和掻了下腦門說: “我會打鳥,我用彈弓打鳥,百發百中,我的眼力特好使。”

指導員又問: “你多大了?”

趙連和回答: “18,到了冬天就18歲整。”

指導員大笑: “中,整訓結束後,你再來找我。我一定給你安排一個你喜歡的連隊。”

趙連和得到了指導員的承諾非常高興,但他不知道指導員會安排自己去哪個連隊。

趙連和更不知道,第50軍正在朝鮮展開了激烈的漢江阻擊戰。這是第50軍赴朝後參加的第四次戰役。我軍按照彭德懷“西頂東放”的部署,西線第一線只展開第50軍和第38軍之第112師,以4個師的少量兵力阻擊敵主要進攻集團,爭取時間,掩護我軍主力休整、補充、集結,並在東線,先誘敵深入,再實施戰役反擊。

  被部署在西線敵軍進攻的主要方向上的第50軍,對手是敵一線5個作戰集團中實力最強的美1軍,可謂是“重點中的重點”。

  迎擊超強的對手,第50軍面臨的困難非常巨大,最突出的問題是彈藥攜行量不足。

經過第二、三次戰役消耗後,第50軍的攜行的彈藥量早已不夠一個基數,軍、師後勤攜行的彈藥不夠半個基數,沒有預備基數。

  砲彈,更少得出奇。修理山,是志願軍第50軍在漢江南岸一線陣地中的三個主要防禦要點之一。在這個美軍戰史稱之為“血嶺”地段,50軍148師444團最初的任務是守7天。面對美1軍25師一個整師號稱“修理山決戰”的“閃電攻勢”,第444團實際堅守了10天,至2月4日2時將修理山陣地移交給前來接防的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第8師第1聯隊後,才奉命撤出。據當年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四八師砲兵戰鬥總結》,這期間,第444團配屬了師砲兵營的美式山炮第2連後,總共才只有山炮砲彈116枚、八二迫擊砲彈124枚、七○砲彈32枚,平均每門砲只有15枚砲彈,且全在1月27日至30日期間打光了。這4天,每門砲平均每天打4枚砲彈,在一線作戰的步兵營每天只能得到30來枚砲彈的火力支援。

彈藥補給更少。在漢江南岸半個來月的阻擊戰中,上級給全師補給彈藥,只有3次:

  第一次,在戰役打響第7天即1950年1月31日晚上,軍後勤送來手榴彈、反坦克手雷、地雷和六○砲彈4000餘枚。師裡見補給的彈藥太少,只好命令機關和二線部隊只留三分之一的手榴彈、子彈,其餘的一律收上來,送往一線部隊。

  第二次,在1950年2月1日,師裡終於得到上級補充子彈2.9萬餘發(若平攤到全師指戰員頭上,人均只有三四發)。師裡隨即將其中2.3萬發子彈補充到一線的第444團和第443團,將3000發子彈補充給二線的第442團,師裡只留3000發子彈作機動。

  第三次,在1950年2月2日,軍後勤又給全師補充六○砲彈350枚、地雷67枚、手榴彈610枚。

  趙連和回憶說,有些情況現說起來,恐怕不少人都不信。數九嚴冬,風雪交加,參戰指戰員露宿陣地,甚至棉鞋都穿不上。有的同志硬是凍得站不起來了,抬下戰場就被鋸掉了雙腳。

  糧食也奇缺。為保證一線作戰分隊的口糧,政治機關主動提出每天只吃兩頓飯,早晨一頓吃稀飯,晚上要去運送傷員,抬擔架往返五六十里路,所以吃乾飯。

雖然,第50軍陣地防禦艱危困苦到如此程度,即使美軍裝甲分隊幾次打到師、團一級指揮系統所在地,整個防禦體系始終穩如泰山。

也就是這個時候,指導員特意將趙連和叫去了。

指導員對趙連和說: “我們志願軍50軍在漢江南北兩岸展開了50晝夜的阻擊戰,以劣勢的戰備、悲壯的戰況、輝煌的戰績,感動了首長們。打出了我們50軍的志氣和威風。因此,你應該留在50軍,這是支勇敢的隊伍。我發現你挺機靈,根據你的特長,我將你安排到我身邊,加入我的連隊,當個偵察兵,怎麼樣?”

趙連和高興極了: “中,跟著指導員,我幹啥都中。不過,這偵察兵是乾啥的?”

指導員大笑: “哈,你很快就知道了,好好準備一下。明天就隨我過江。

趙連和正式被編入第50軍148師偵察連,當上了一名偵察兵。

隨著歲月流淌,在以後的日子裡,趙連和從報刊書籍和廣播中獲息:

第四次戰役結束後,第50軍曾澤生軍長曾動情地對彭德懷司令員說:“我們能在兄弟部隊面前抬頭了!”彭德懷對他說:“有我彭德懷在,50軍不但不會編散,而且優先換新裝備!”

其間,周恩來總理曾在會議上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表揚第50軍。

後來,毛澤東主席在兩次召見曾澤生軍長時,也對第50軍的戰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你們50軍在朝鮮戰場打得還是蠻不錯嘛!”

趙連和對第50軍和148師始終有著深厚的感情,50軍是起義部隊的一面旗幟,他為這支部隊的戰友們感到光榮和自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