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

第8章 1937年年底苏联秘密援华



 
穿着苏联制服的何健生(1939-2-19 广西柳州)
1938年4月,何健生奉命去新疆伊宁中央航空队参加了短期培训教育。接到命令时,何健生并不知道这次培训的真正目的。
何健生到达新疆后,才渐渐了解到负责这次培训的全是苏联空军的优秀航空教官。
原来自1938年起,蒋介石国民政府与德国出现了裂痕,中德关系已渐渐破裂。德国已开始与日本结盟。原先的朋友已变成了敌人。
蒋介石是个反共分子,他的反苏反共,众所周知。在德国军事顾问即将从中国撤出的时候,他改变了过去的中苏外交关系。苏联顾问在11年之后,重返中国故地,不过他们的使命已不再是支持中国革命,而是帮助中国抵御日本的侵略和扩张。27名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已秘密抵达中国,并参与培训中国军事人才,包括航空人才。
何健生参加了著名的淞沪抗战,1937年8月20日,首次飞上蓝天,轰炸了日本上海司令部。但中日之间的空战,是一场完全不对等的搏杀。
“八一四空战”之后,日本开始有目的地“绞杀”中国空军。8月15日至10月下旬,中日双方为争夺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制空权,展开了激烈的空战。弱小的中国空军有着足够英勇的表现,经过三个月奋战,使日本侵略者损失飞机230架、击毙飞行员327名(此为国民政府统计数字,日军统计为损失飞机39架)。
中国空军付出的代价更为沉重。国民政府没有公布过真实的战机损失,据日本公布的“战绩”,从1937年8月14日到10月10日,日本航空兵在空中击落181架中国战机,在地面击毁战机l40架。陈纳德的回忆也反映出中国空军的惨烈损失:三个月内,中国失去了三分之二的飞机,到11月初,所有能飞的飞机加在一起只有三十几架,基本上丧失了作战能力。对于这一点,何健生是亲历者,至少他很清楚,他所使用的飞机已经无法再升空作战了。
日本侵略者完全占据了中国战场的制空权。何健生因为没有可使用的战机,心忧如焚。
就在此时,中国空军得到了强援。一支来自苏联的神秘航空队迅速组建,半空杀出。
中苏磕磕绊绊地携手了。中国国民政府与苏联在危机时刻的携手并非一拍即合,相反,此前十年间,双方经历了磕磕绊绊的外交波折,期间不但有大国间的国家利益、权益之争,还夹杂着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的“家事”。
上世纪20年代的大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的主张,苏联也是中国大革命的积极支持者,鲍罗廷等大批苏联顾问来到中国,苏联的先进武器武装了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
那是国民政府与苏联外交关系的一个“蜜月期”。为数众多的中国青年赴苏留学,学习革命经验,其中就包括1925年时留苏的蒋经国。
转折发生在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消息传到苏联,对当时热衷共产主义,并且已经加入了中国共青团的蒋经国来说无异晴空霹雳。但他转变得很快,马上带头鼓动学生到莫斯科共产国际大厦前游行,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谴责:“蒋介石是我的父亲和革命友人,现在却是我的敌人。”
这一年的年底,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国民政府发布断绝邦交令,宣布撤销驻在各省的苏联领事馆。但因当时南京政府是尚未获得国际承认的地方性政权,故上述措施的效力仅及于南京政府所支配的地区。不过,中国国民党和苏联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正式决裂。
1928年6月占领北京以后,南京政府成为代表中国的中央政府,对苏关系继续恶化。翌年7月,中苏终因中东路武装冲突而断绝了邦交,苏联加强了对外蒙的实质控制,外蒙问题和中东路问题随之成为中苏之间两大外交悬案。
而蒋介石个人对苏联的敌意越来越浓。特别是他必欲除之而后快的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有苏联在背后援助。他的儿子蒋经国此时仍滞留苏联,父子恩怨也掺杂进两国关系之中。
蒋经国留在苏联长达12年之久,娶了个苏联妻子,在他1937年回国时,能记得的汉字就只剩几百个了。这12年中蒋经国复杂的政治态度,是历史学家们好奇和研究的焦点,莫衷一是。有一点倒是公认的,蒋经国在苏联的日子不好过。他经历了读书、流放、充军、做工……也亲自下过农田,做过苦工,甚至讨过饭,数次申请回国却未获苏联方面准许。1936年,蒋经国申请成为联共正式党员,被列为“第四类布尔什维克”。所谓第四类,指的是“人民敌人”的子女。
蒋介石牵挂着儿子,却又忧心蒋经国在苏联被“赤化”,而且对他发表的激烈声明耿耿于怀,如何面对儿子又是个难题。蒋介石在日记中如此宽慰自己:“经国不归,使余无逆子之忧惭,是塞翁失马,上帝必有其意旨也。”
这份纠结的个人感情,是蒋介石对苏态度的又一个负面因素。
1923年大革命之初,蒋介石曾认为“苏俄为吾中国唯一之同志,中国革命之成败自与苏俄有密切关系”,到1928年后的日记中,对苏联则以“俄寇”相称。
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为中苏关系的调整带来了转机。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也让苏联意识到危险,认为日本“对华战争就是进攻苏联的序幕”。共同的敌人让此前持敌对态度的中苏两国迅速靠近,1932年底,两国恢复邦交。
不过,外交关系虽然恢复了,中苏并没有真正消除芥蒂。
苏联在“九一八”事变后表现出的两面性,让国民政府心存疑虑。一方面,苏联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感到了危险的迫近,因而更积极主动地靠近中国。另一方面,苏联又在维持着对日本的安抚,对伪满洲国采取事实承认的态度,甚至把中东铁路出让给了伪满洲国。
国民政府这时也没有把苏联当成抵抗日本的盟友,更大的希望寄托于英美。而当时的中国在英美的外交版图中显然算不上重要,他们对中国的支持至多是“口惠而实不至”。甚至这些西方强国还在借着中日冲突大发战争财,助纣为虐。1938年美国输入日本的货物中,钢铁等战略物资所占比重达到了65%;英国也是日本的一大军火卖家。
最终,日本挑起的全面侵华,让中国国民政府和苏联别无选择地走到了一起。全面抗战爆发一个多月后,中国同苏联迅速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结成了“准同盟”关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何健生于1938年初到达了新疆迪化。那时,在迪化和兰州组织了中国空军飞行员改装苏联飞机的教导队。何健生是在迪化参加第一期训练的领航轰炸员。
从此,何健生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而且与苏联援华志愿军结下了鲜血凝成的友谊,多次在中苏混编空军部队联合对日作战。那是一段抹不去的记忆,也是他最终选择飞向光明,跟着共产党,创建人民空军的最初起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