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3月18日星期三

第1章 青少年时代的飞天梦


第一卷
血洒长空







客家英豪何健生曾多次使用这架1763号飞机轰炸日寇
1章
青少年时代的飞天梦


河源客家文化公园何健生塑像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
河源又是京九铁路入粤第一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105国道、205国道、粤赣高速构筑了河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我不是河源人,但我对河源的感情却是发自内心的。其实,我爱河源的真正原因,那就是源自于我认识了何健生。那是1985年,我主持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审读处工作时,收到了一封从中纪委转来的投诉信。投诉信指控有个化名群的人冒称是“建国”号起义的策划和组织者,并对何健生进行了不实的诽谤。

 
栗群冒称“建国”号起义策划组织者的报道

当时中国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告记者热”,我与上海司法系统合作处理了很多著名的“新闻官司”。当时上海《文史资料》《上海文摘》都刊登了栗群的文章。因为投诉信是写给时任中纪委书记陈云的,因此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令我惊讶的是写投诉信的何健生、于飞、张华、顾青四人中,张华是我的姨夫,是原济南军区空军副参谋长。

 
何健生当年投诉信的部分节选

我便首先找到姨夫张华了解相关情况。张华没想到他们写的投诉信会转到我手中,让我调查处理。平时一贯处事为人低调的姨夫就让我与那些当事人直接联系,他开出了一系列相关人员的联系名单。何健生由此与我保持了长期联系,与我联系的还有于飞、顾青等前辈,还有何健生的侄子何国晖。我也由此知道了“建国”号起义的真相,同时也对中国空军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
事隔30多年,但我没能忘记何健生夫妇,也没能忘记广东有个河源。在河源中心城区有一座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公园占地面积130 公顷,是一个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的主题公园,布局为 “一轴两像三湖四馆”。在一条客家文化2000 多米长的主轴线上,安奉赵佗和孙中山先生两座塑像,还有一座座客家名人塑像,其中就有何健生正登上战机时的塑像。何健生被当地人誉为“民族脊梁 客家英豪”。
何健生的侄子何国晖曾陪同众多朋友浏览河源客家文化公园,也包括东北老航校研究会组织的纪念航空先烈的同仁们。这不仅寄托了我对何健生的缅怀,更寄托了我对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的崇拜。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组织空军后代瞻仰何健生塑像时在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合影

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围三湖以壮其观,设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图书馆、肖殷文学馆等四馆,有广场、群雕、民居、风情街、客家迁徙路、世客林等体现客家文化内涵和元素的建筑和景点,采用雕塑、建筑、展览、表演等多种形式。公园让市民和游客认知客家历史,感悟客家文化,体验客家风情,领略客家风韵,成为弘扬客家文化和凝聚客属风情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河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占11%。全市山势分别向东江、新丰江倾斜,罗浮山脉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斜贯本境,九连山脉由和平、连平向西南延伸至广州白云山。
河源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时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于少数民族之中,对开化粤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后,带来了黄河文化。此后,凡遇中原战乱,都有一批批的移民进入岭南。这些南迁之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河源是客家人聚居地,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美誉。
在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
何健生于1909年11月8日出生在广东河源连平县元善镇。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冬天,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改元宣统。由此,他出生的年份即为宣统元年。
连平是广东省河源市辖县,地处广东省北部,新丰江上游,是105国道入粤第一县。连平资源丰富,素有粤北“有色金属之乡”之称。

 
何健生父亲                健生母亲

何健生从小受何氏修谱约定和知州元善 “兴学设兵”思想的影响,他力倡“忠孝仁义”,以“精忠报国”为已任。
何健生曾对我说过,他出生那年最值得纪念的是冯如在美国的奥克兰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有动力飞机,试飞成功了。冯如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华侨的赞许,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那天是1909年9月21日。
何健生还曾告诉我:冯如后来回国筹办航空事业,在一次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牺牲,年仅29岁。他为振兴中华做出了令人难忘的贡献。
何健生4岁时,即1913年,河源地区归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因此,他自小的教育深受革命政府影响,当地人最敬仰和崇拜
的便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09年,何健生出生的那一年,正是“中国飞机之父”冯如制造飞机成功的那年秋天。
    1909年,冯如在美国西岸学成航空技术,并携自制飞机一架回国,在广州市郊作飞行表演,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那时,孙中山先生适在美国,也亲临现场观看。他赞扬冯如爱国图强的精神,并高兴地说:“爱国救国,大有人在!”
孙中山的话,给冯如以极大的鼓励。那些以前曾资助过冯如制造飞机的华侨,又恢复了信心。在华侨的支持下,一家以制造飞机为主的“广东制造机器公司”正式成立了,冯如担任总机械师。中华飞机制造公司制造出第一架飞机。
果然,冯如没有辜负孙中山先生及广大侨胞的期望。1910年10月,美国人在旧金山举办“国际航空飞行比赛”。冯如驾着他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参加比赛,冯如的飞机以211米的高度、时速105公里、飞行32公里的成绩,超过所有参加比赛的飞机,夺得比赛第一名,国际飞行协会发给他优等证书。当时,各地报纸均突出地报道了冯如这一奇迹,冯如的名字也轰动海外,华人因此而扬眉吐气。
1913年,谭根东渡太平洋到夏威夷群岛一带进行飞行表演,并获得成功。后又相继赴日本、菲律宾做飞行表演,受到当地政府和人们的热烈欢迎。他先后飞行数百次,普及了航空知识,也为中国人在海外赢得了声誉。他还飞越了菲律宾著名的2416米高的马荣火山,创造了当时水上飞机世界飞行高度的最新纪录。
1914年6月间,华侨子弟林福元、得侨胞赞助,购备“寇狄斯CURTISS”飞机一架。同年,陈桂攀亦携飞机一架回粤,先后献给孙中山,一时成为美谈。广东人民对飞机增加了兴趣和向往。
1914年谭根回国,任中华革命军飞机队队长。1915年曾应邀在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作飞行表演。在澳门表演时,万人空巷,为澳门首次飞行表演。其后筹建广东航空学校,任飞行主任。自粤军民经过这两次航空表演后,也就增加不少航空兴趣和信念,所以粤省得风气之先,开后来热烈发展航空的先河。
1915年孙中山命驻美洲国民党总支部部长林森(子超,曾任国民政府主席)创办航空训练机构,校址在红木城(REDWOODCITY)名叫美洲飞行学校。校长黄伯耀,聘美籍人员为教师,科别分为飞机工程、机械修护,学生有:叶少毅、吴东华、张惠长、陈庆云、谭南方、陈乾、李光辉、孙龙光、杨仙逸、蔡斯渡等。1917年毕业,先后携带飞机4架回粤。
1914年至1915年间,孙中山先生又在日本西京八幡八日市亲自督促周应时、夏重民主持成立中华革命党航空学校一所,聘日人坂本三郎、立花寿一、星野米藏三人负责教练。留日华侨青年参加学习有30名:冯超俊(前南京市长)、陈庆云、陈泽景(兄弟)、刘秀谋、李文耀、韩鲲、陈正敷、马栋廷、梁焕廷、胡汉贤、马少汉、曾甦、刘民瞻等。使用飞机为美制“士丁时”,英制“旋风号”。其后,捐献飞机3架,命名为中华革命党飞机队。孙中山选送陈庆云、陈泽景赴美国深造。与此同时,又委派旅日侨胞伍平一(澄宇台山县人,同盟会会员,曾任孙先生侍从秘书),在菲律宾马尼拉筹设航空学校。
1919年至1920年,四邑人蔡全湘、陈宽、陈昌、陈海等侨胞赞助,在三藩市组织图强飞机公司。当时美政府不许华人教练飞行,乃以公司名义作掩护,设立训练机构,聘请美籍人员为教师,初购备飞机2架,因陈昌、陈海试飞失事,昌死、海伤。参加训练的有:陈应权、余东华、张惠长、黄光锐、蔡斯渡、陈卓林、吴顾之、林伟成、胡锦雅、李逢煊。当时,黄光锐、吴东华、李逢煊已领有美国发给的飞行执照,仍参加深造。学机械科的有:黄璇、邓亮、蔡钳(航空工程)。
孙中山积极提倡“航空救国”不遗余力。嗣因袁世凯称帝,于北方军阀继起,乃不得不号召革命势力南下,从事挽救中国,继续进行革命。其时世界各国,如火如荼的竟相发展空军,故对于革命空军亦亟谋建立,惟其时革命政府财政支绌,孙中山一时无法举办而为此耿耿于怀。
那时有一位留美航空青年华侨杨仙逸,热心革命思想,早由檀香山回粤,追随孙中山先生左右,参加革命行列有年。睹此情形,慨然自负,向孙中山先生建议策动华侨,进行赞助,并誓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杨仙逸亲到美国,计划进行。
1917年至1918年间,孙中山派侨胞子弟杨仙逸赴美宣传航空,购买飞机,安排海外青年学习航空技术,经上海时,携带黄秉衡、聂开一,经檀香山时,携带杨官宇、邓亮、黄璇等参加图强训练机构学习。与此同时,又派胡汉贤往加拿大宣传航空,并设训练机构,侨胞子弟有:黄家远、林安等。1919年杨仙逸学成归国,同时先后有:张惠长、黄光锐、蔡斯渡、陈应权、余东华、蔡荣、吴东华、黄秉衡、聂开一、吴固之、林伟成、陈庆云、胡锦雅、杨官宇、李逢煊、蔡钳、黄璇、邓亮等回粤。并携侨胞捐献购备飞机12架,名叫(TINNY“替利”)双翼机械型和飞机器材一批,献给孙中山。这批器材为日后自制飞机材料。
孙中山坚定地提出了“航空救国”思想,在他的思想主张和实际运作中,杨仙逸于1919年奉孙中山令往福建漳州筹备组织我国第一支飞机队,并充任总指挥。随后率机队投入作战。
1920年,粤军由漳州回师,为驱使盘踞广东的军阀集团,杨仙逸作为空军总指挥,采用了飞机向全粤撒传单的心理战,心理战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影响敌方的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从精神上瓦解敌军的作战,又称心理作战。同时也是从心理上对民众进行鼓舞宣传。当时广东民众看到如天女散花般在空中散发五色缤纷的传单,尚属初次。杨仙逸采用飞机向全粤撒传单的心理战,开创了广东乃至中国之先。
孙中山于翌年(民国十年即1921年)就任非常大总统于广州。也由于在这一战役中,空军已发挥了相当效能,和造成不少的战绩。为此,孙中山对于空军亦极为嘉许。
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任命杨仙逸为航空局长。随后又筹办了广东飞机制造厂,杨仙逸兼任厂长,并亲自领导航空和飞机制造工作。杨仙逸领导制造了中国第一架飞机“乐士文”号。
当时,首先开辟广州东郊滨临珠江之“大沙头”为水陆飞机场,以杨仙逸为队长,由孙中山直接指挥。此为杨仙逸、张惠长、陈庆云诸氏协助孙中山先生首期正式创办革命空军的开始(由民国六年起亦即为后来的广东空军)。
正好其时中国国民党驻美洲总支部部长林森先生,正在积极进行计划训练国民党空军人才。于是杨仙逸协助林森先生发动华侨赞助,倡办“中国国民党空军学校”。这所学校,设在纽约州拔夫罗市(BUF FALO),寇提斯飞行学校内美国式空军军事训练。该期学生为张惠长、陈庆云、吴东华、叶少毅、陈乾、李光辉等,俱为深具革命思想的强健青年。该期学生于民国六年(1917)毕业,俱皆领有美国的飞行证书。毕业后,在美国组成“中国国民党飞机队”。
1923年孙中山先生率师出发惠州讨伐陈炯明,杨仙逸随往。是年9月,杨与长洲要塞司令苏松山、谢铁良、飞机师吴顾之、马瑞麟等同在惠州梅湖试验水雷失事遇难,杨等光荣殉职。航空局长一职先后由陈友仁、张治中(张当时任党代表)继任。后陈友仁随孙中山北上,张治中返回黄埔军校。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苏联派顾问鲍罗庭、李糜两将军来粤协助建设广东空军,李糜代理航空局长,同年组成航空学校,办过第一、第二期,校长初由李糜兼任,后由黄秉衡、黄光锐充任。
孙中山于1925年逝世后,民国政府成立于广州,秉承遗志,对于革命空军继续发展。其时留英美德法日各国的航空华侨,丁纪徐、黄毓沛、黄毓铨、谭秀、刘植炎、方景山、谭颂云、周诚、吴建文、蔡钳等众多航空各部门技术人才,也络绎的回到广州投效空军服务,人才日众。
1925年林伟成任航空局军事处处长并兼任总务处处长。11月,林伟成受命与陈卓林一起去苏联考察航空和洽商支援飞机事宜。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东誓师北伐。国民革命总部将航空局缩编为航空处,由林伟成任处长,张静愚仍任党代表,陈卓林为北伐飞机队队长。航空处隶属于国民革命军司令部。
林伟成奉命率领航空队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进驻湘赣,颇获战绩。当时航空处率领由苏联顾问驾驶的陆机3架、水机1架赴前线助战。空军参加了北伐军击溃吴佩孚,攻占武昌、南昌等诸次战斗。林伟成后因购买飞机有受贿嫌疑去职,该正副处长,由张惠长、陈庆云分任。当时 飞机队改为第一队,正副队长由黄光锐、胡锦雅分任。第二队正副队长由杨官宇、陈友胜分任。航空学校校长为周宝衡,教育长为黄毓沛,飞行主任为丁纪徐。
1927年春,鲍罗庭建议,选派航空技术人员前往苏联学习,当时有丁纪徐、黄光锐、周宝衡、梅龙安、刘植炎、毛邦初等十余人。与此同时,还组织购机委员会,以考察为名义赴苏联,一行共20余人。
何健生当时就读于连平县立师范学校。明崇祯八年(1635),连平州城设立学官(文庙)。清代雍正二年(1724)十一月,在州城“牟公祠”创办义学一所。随后,境内学馆、私塾逐渐增多。光绪三十一年(1905),州城“凤阳书院”改为州立高等小学堂,各区陆续兴办小学。
民国15年(1926)连平开始设县立初级中学一所,也就是连平县立师范学校。何健生是该校的第一批学生,于1928年毕业。也就是在这所学校里,他接受了三民主义教育,对孙中山提出的“航空救国”思想有了最早的接触。那时同学们谈论最多的事就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和空军。同学们都有飞天梦,希望能有一天可以飞上蓝天,为国效力。

     
何健生故居:连平县元善镇红星二街八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