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第14章 在新疆空军教导队时的学习回忆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

1938年夏,正在武汉军营待命的何健生接到了去新疆学习航空的通知。但初到新疆时,他并没有接到特殊的任务,他们这批中国空军人员主要集中生活在伊宁艾林巴克。
当时的新疆,除盛世才创办的航空队外,苏联正在新疆帮助国民党筹建了空军教导队,准备培训中国飞行员。国民党空军教导队拟设在伊宁艾林巴克,主要训练歼击机飞行员。
国民党空军教导队在1939年正式筹建前,事实上已经开始培训中国飞行员,何健生在新疆伊宁短期学习了苏联CB-Ⅱ、CB-Ⅲ轰炸机战术性能,以及轰炸、侦察和领航。
伊宁就是今日之伊犁。俄罗斯人散居在伊犁州直、塔城、阿勒泰,其中伊犁河谷最多。
在历史上,俄罗斯族人大规模迁入伊犁有两次。先是清咸丰元年(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后翌年,沙俄首任领事扎哈罗夫驻伊犁惠远城。惠远城西门外建有住房及俄商贸易圈,当年有13队俄国商贩来伊犁开展贸易,贩来的货物有喀拉洋布等,后来有86个俄商留在了伊犁。这是俄罗斯族人来伊犁居住最早的记录,但这—时期俄罗斯族人还未形成移民。
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俄罗斯族人开始移居伊犁。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大批的白军将领被赶到了中亚,有一些人就进入了新疆境内的伊犁。据民国28年(1939年)伊犁区行政长官公署的统计,伊犁区有俄罗斯人9008人,约占地区总人口的2%,仅次于维吾尔、哈萨克、汉、回族,居第5位。
俄罗斯族人当时多数居住在伊犁城镇近郊或水草丰美的地方,如伊宁市的艾林巴克,尼勒克县的乌宗布拉克、则库,新源县的阿拉托别,巩留县的莫乎尔、吉尔格朗,昭苏县的阿克达拉,霍城县的大西沟、芦草沟、果子沟,伊宁县的吉里于孜、托乎拉克等地。
俄罗斯移民虽迁入较晚,但其文化影响十分广泛深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俄罗斯文化风靡伊犁。伊犁上岁数的老人都清楚地记得,当时俄语作为通用语言之一,被当地各民族居民广泛使用,在汉语中也引入了大量的俄语借词;俄国商品、俄文书籍、俄语电影随处可见;街上跑着俄式四轮马车,俄式建筑是伊宁市特别的风景,就连各机关会计使用的也是十进位的俄式算盘。不少俄罗斯族人在政府任要职,就连伊犁军区司令和市公安局长也是俄罗斯人。
何健生回忆说,俄罗斯族人性格热情奔放,入夜,他们就拉起手风琴、弹起吉他,又跳又唱,俄罗斯族人会经常举办各种演出活动。
新疆历来是以“丝绸之路”闻名的中西交通要道。抗日战争时期,作为重要国际通道的哈密-迪化-伊犁公路,早在1935年就开始修筑,东北义勇军官兵是筑路主力。1937年完工时适逢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重庆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于1937年10月在新疆组建中央运输委员会,专门接运苏联等国的援华物资,为此在公路沿线设置新二台、精河、乌苏、绥来(今玛纳斯)、迪化、吐鲁番、鄯善、七角井、哈密、星星峡10个接运站。站长由苏方派员担任,管理员和译员由中方派任。
新疆省政府集中新绥运输公司的全部340辆卡车和5000匹驿马、3500头骆驼、2000辆胶轮大车用于转运物资。这条国际通道,从1937年7月到1938年7月一年内,共运送6000多吨苏联援华物资和中苏贸易物资(商品)途径甘、陕两省到达抗日前线,其中包括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盛世才向苏联订购的飞机汽油20万加仑。
8月,国民党重庆政府和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政府决定对中国抗日战争给予支援,使这一国际交通要道的重要性更显突出,具有(1)苏联援华物资通道;(2)中苏两国人员往来联系通道;(3)新疆支援抗日前线的物资通道三重功能。
为使这三种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尤其是运往抗日前线的武器军火不致中途耽搁,新疆当局于1937年7月起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将迪哈线由哈密向东延伸至星星峡,以与甘肃境内的西北公路衔接,迪伊线则修筑至中苏交界处霍尔果斯中岸,以与苏联中亚公路相接并与山西铁路相望。两线工程总计:挖土方645万余立方、炸崩硬石12万立方、消耗钢铁710吨、炸药160吨、洋灰1500吨,花费人工323万人次,完成桥梁2439座、站房1650间。如此巨大的工程于1939年初全线贯通。
何健生到达新疆时,恰逢工程竣工。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

1938年底,中国沿海各省和不少腹地省份先后被日军占领,海上交通大部被切断。从此,海外各国援华物资除通过香港转运外,西南和西北地区遂成为陆上转运物资的抗日大后方。
1937年10月至1939年9月两年内,苏联援华的985架歼击机(先折零运到哈密,再装配飞往前方基地),82辆坦克、1300门大炮、14000多挺机枪以及大量弹药都是通过霍尔果斯-迪化-哈密-星星峡公路运往抗日前线的。
国民党空军教导队在1939年正式筹建后,何健生很快就被调往迪化,也就是今日的乌鲁木齐。因此何健生在伊犁的时间很短。
因为苏联支援航空队在1937年11月来到中国时,最初进驻迪化和兰州。派遣的飞行员、地勤人员、机场建筑师、工程师和机械师,都以志愿队的身分前来中国协助抗日。帮助中国飞行人员改装SB轰炸机SB轰炸机作为苏联空军志愿队和中国空军在抗日战争初期的主要轰炸机,参加了大部分对日军的轰炸任务。同时还帮助改装伊15和伊16战斗机。伊15是双翼机,飞行稳定,转向盘旋性能优异。伊16是单翼机,飞行速度快,俯冲、爬升性能出色。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
1937年12月21日,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根据斯大林的命令宣布:苏联政府再次向中国提供20个师的武器装备,援助4个大队的飞机124架,并继续派遣空军志愿大队来华作战。1938年初,在兰州和迪化组织了中国空军飞行员改装苏联飞机的教导队
也就是在这时,何健生受命转调到迪化中国空军飞行员教导队,并成为第一期训练的领航轰炸员。因为何健生在新疆伊宁短期学习中,已掌握了苏联CB-Ⅱ、CB-Ⅲ轰炸机战术性能,以及轰炸、侦察和领航。
何健生在中国空军飞行员教导队参加了一个月的学习和训练。
当时的主要学习内容有:光学轰炸瞄准具、航行计算尺、无线电罗盘领航、航空照相以及空中电台、机内通话的使用等。
苏联教官十分重视学习质量,达不到优良成绩不发结业证书。第一期参加学习的20名领航轰炸员均以优良的成绩毕业。
何健生毕业后,分配在空军第一大队第四队当准尉轰炸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