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4月27日星期五

八路军第一架飞机始末记  附录1

关于扬州北郊机场的追踪
作者 沈阳


由蔡云翔、何健生、白起、于飞等策划组织的扬州起义,是中国军史不可忽视的一页,也是扬州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1945年8月20日,蔡云翔、于飞、张华、顾青、田杰、陈鸣球临时机组成功地将汪伪国府专机“建国号”从扬州飞到了延安,此后地面人员在也何健生、白起带领下也分批到达了新四军根据地。
扬州起义已被中国空军司令部编印的《空军资料》,列为驾机起义大事记的第一件大事。不可否认地是:既为汪伪空军划上了句号,也震憾了国民党空军,为国民党空军人员的起义开了先例。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起义人员不仅为人民军队提供了属于八路军的第一架飞机,而且他们还是真正懂得并掌握飞行、机务及航空管理等航空知识的专业人才,为培养优秀的中国空军人才,为人民空军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遗憾的是当年为了考虑到他们的家庭和从陆路起义人员的安全,党中央要求新华社取消公开报道计划。扬州起义的全过程,也就成了历史之谜。但这个历史之谜现在已经逐渐解开……
 


今人已经找不到当年的扬州机场究竟在哪里?
在扬州的发展进程中,那些影响深远事件的背后发生了什么?那些名动一时的人物身上,有何鲜为人知的故事?扬州晚报与市档案局(馆)于2012年05月 10日联手推出“扬州档案”栏目,正在解开扬州历史疑惑。
扬州党史办、档案馆和扬州媒体开始聚焦那段历史,并正在揭开当年的神秘面纱。
如今扬州泰州机场已正式开通。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蜀冈一带就曾建有军用的扬州机场。八路军的首架飞机,就是从这里飞向延安的,后来该飞机被命名为“820”。扬州市有关方面正计划在“扬州机场”原址上兴建纪念塔(亭),以纪念扬州对中国空军所做的贡献。
这个“扬州机场”原址在哪里?
扬州晚报于2012年2月25日发布消息: 原“扬州机场”两地图找到了。沈江江据原图重新手绘了江都县飞机场两地图。

扬州人大概没有不知道二十四桥的,这个“扬州机场”就在二十四桥西北侧。
这块地方原先是清代扬州营演武练兵的大教场,入民国后,大教场荒废,抗战初期,改建成军用机场。
扬州西门外的这个军用飞机场,不仅在扬州的历史上,甚至在我国空军的建军史上,都书有不可或缺的一笔。
扬州机场兴建于1935年,一年多后竣工,占地1360亩。它位于扬州西郊司徒庙附近,东始葛庄以西,经家圩以东(西湖乡张庄),南起谢庄(今公路北),北至大烟墩之下的蒋家庄。扬大瘦西湖校区向西是当时油库,军火库设在卜家桥边。当时有一条大道直通大虹桥进城。
根据当地群众了解,该场原属极简易机场。在修建时,仅仅是填平地面,没有专设跑道场,联络降机信号。白天以一根高标杆为号(像现在测量气象标杆),夜晚以烟火为号,没有无线电联络设备,更无地下设备。
机场中心稍微高于四周,机场内可停歇飞机三十架左右,停在机场的西北和西南角,是当时设立扬州的一座简易临时机场……
在扬州市城建档案馆里,记者终于找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一份关于“江苏省政府、陆军25师司令部、江都县政府等关于修理江都飞机场跑道的训令、呈文等”。
发黄的卷宗里,居然还藏有两张当时飞机场地图。
传说中的飞机场,第一次从历史档案得到了印证。
据悉,机场占地960亩,包括冯庄乡、七里甸乡、西门镇、雷塘乡、司徒乡,从机场专门修有一条水泥路直通大虹桥和西门。
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12月26日江都县政府张县长的呈文中写道:“江都县飞机场经派员勘察接报年久失修,高低不平,芦草丛生,不便飞机降落。命贵县长即日发动民工三千名,加紧修理。工程施工费七万陆千元……”
抗战胜利后,扬州机场因为战争损坏较大,关于存留问题再次提上日程。江都县政府几次请示省政府,要求拨资修复扬州机场。由于扬州并不是战略要地,国民党还都南京后,更多地将资金投入了内战战场上,无暇顾及这个失去战略作用的机场,机场遭弃,变为农田。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又名扬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隶属江苏省农科院和扬州市委、市政府双重领导,座落于扬州市蜀冈-瘦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1949年4月创建,数十年来,经过几代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成为研究力量较强、学科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
扬州至今还有不少老人称这块地方叫“飞机场”。



扬州机场的首任机场场长叫蔡晋年。
蔡晋年湖南省长沙市人,与金企超是同乡。蔡晋年早年任教于长沙多所学校。1933年放弃教师职业,考入国民党航空学校,此后任职于国民党空军,先后担任飞行员、指挥部科员、学校教官、防空情报所所长、地勤中队长、航空站站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蔡晋年被任命为解放军衡阳航空站技术参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秘书。
当年扬州机场建设要征用农民土地,还曾发生过征地风波。蔡晋年的同乡朋友金企超,在其日记中曾有过一些关于扬州机场的记载。
1936年4月22日的日记中记载:“扬州西城外筑飞机场,系奉中央命为军事准备,征用民田甚宽,尚未给价,建设局长舒国华出城视察工程乃被民众包围,谓其吞没地价,否则岂有中央收用地亩而不给价之理,舒以解释不清,致民众将其办事员殴伤数人,并绑去一人,良久始行释放,此事相持多日,由省政府允许给价始告解决云。”
1936年,当时蒋介石以祝寿名义募捐飞机。
1936年5月30日日记载:“商会发起筹款购机,祝蒋委员长寿,闻江都一县由省政府派认一万五千元。”
1936年10月21日记建扬州飞机场记载:“扬州飞机场场长蔡晋年今日来访,据云此间因地点关系于军事上颇为重要,本场即将建筑油弹库于蜀冈山麓,以造地下室为较严密,场上拟造藏机厂,办公室则筑场侧,此项工程尽年内完成,最近即有机油运到,先觅安房藏储,备用炸弹亦将有运到,故此时工作颇为忙碌云。”
1936年10月21日还记载:“江苏省祝寿机一队计九架将于本月内举行命名典礼,拟飞扬场举行,建设厅长沈百先今日来扬视察该场工程云。”
1936年10月31日日记载:“集合购机,转献政府,机名即所寿者姓字,政府于受机后颁奖献机者以勋章、或匾额,以资奖励。”
当时,扬州成立了江都航空协会,是为航空建设募捐。1937年5月28日日记载:“江都县政府今日召开航空协会,据主席报告,江都县为第十五大队,聘定委员九人,县党部常委郁培仁、盐务管理分局局长钮建霞均为委员,余亦为委员之一,并设分队三十七队,余亦为分队长之一,征求会员办法须募捐五千元。”



扬州飞机场使用的时间不长,也就是十来年的时间。时间虽不长,但有两件事很值得一说。一是1945年8月20日的扬州起义,从扬州机场起飞的汪府建国号专机飞往延安,八路军有了第一架飞机。另一件事发生于1937年8月2日,原驻江西青云浦机场的空军第5大队大队长丁纪徐和被称为“东方红武士”、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的刘粹刚奉命调驻扬州。当时扬州的飞机场刚建成不久,很是简陋,只有飞机升降的跑道和停机的场地,没有住房,所以飞行员一律住在城里绿杨旅社。
绿杨旅社和飞机场相隔有六七里地,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不要说没汽车,就是有,城里都是小街小巷也无法开。所以他们的交通工具就是黄包车。这些黄包车夫都是县政府从全城黄包车夫中挑选来的,个个年轻力壮,拉车如飞。六七华里的路,他们穿近路,一般20分钟就可到达。没有警报的时候,黄包车全部一字形停在绿杨旅社两旁,车夫伙食,县政府安排由绿杨旅社西首的桃花宫供应。一有警报,飞行员们便对号坐上黄包车直奔飞机场。
8月13日深夜,蒋介石亲自打来电话,命令驻扬州的空军第5大队大队长丁纪徐派机追炸从长江内逃脱的敌舰。
8月14日凌晨,第24中队中队长刘粹刚、副队长梁鸿云立即从绿杨旅社乘坐黄包车奔赴机场,奉命率“霍克Ⅲ”式战斗机,沿江搜索,飞至川沙白龙江口,发现一艘日舰,梁鸿云从2000米上空投弹,击中敌舰,这是中国空军抗战以来首次攻击敌舰。
这一天的下午与16日上午、17日下午、20日下午,刘粹刚还多次驾机追击敌人,先后击中敌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敌兵营,并击落多架敌机。
8月21日凌晨,敌机偷袭扬州飞机场,当时两名年轻飞行员滕茂松、董铭德立即由绿杨旅社出发,直奔飞机场,登机起飞。滕茂松驾驶的飞机被敌机击中起火,结果机毁人亡。此时,董铭德凌空迎战,敌机见势不妙,随即向东南上海方向逃窜,董铭德紧追不舍,与敌交战,先后击落敌机3架。董铭德战机也受了伤,击落日机后,自己跳了伞,日机坠在江都竹墩乡的秧田里。
这场空战当时有不少人亲眼看到,有人回忆道,董铭德跳伞后,落在农田里,当地农民起先以为是日寇,拿着农具准备去揍鬼子,董铭德大声喊道:“我是中国人,今天小鬼子三架飞机偷袭扬州,统统被我揍下来了!”
民众顿时欢呼起来,还有人把英雄抬了起来。还有的回家拿出鸡蛋、摊了烧饼慰问英雄。后来英雄要回扬州,民众用竹竿绑上藤椅,一路吹吹打打,抬着董铭德走了几十里地,把英雄送进了扬州城。这场战斗后的8月22日,空军第5大队奉命移驻南京,这批飞行员离开了扬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