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7年4月22日星期六

简说小麦栽培 Wheat cultivation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新月沃土(Levant)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小麦别称麸麦、浮麦、浮小麦、空空麦、麦子软粒、麦。小麦秋季播种,冬季生长,春季开花,夏季结实。是五谷中价值最高的。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

【分布区域】
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在西亚和西南亚一带至今还广泛分布有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密切的节节麦。在肥沃新月地带,特别是伊朗西南部、伊拉克西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周围地区,是栽培二粒小麦和提莫菲维小麦最早被驯化之地。
以色列西北部、叙利亚西南部和黎巴嫩东南部是野生二粒小麦的分布中心和栽培二粒小麦的起源地。
普通小麦的出现晚于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通常认为起源于里海的西南部。
考古学研究表明,小麦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对其祖先植物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万年以上。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干小穗、干子粒、炭化麦粒以及麦穗、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其后,小麦即从西亚、中东一带西向传入欧洲和非洲,东向传入印度、阿富汗、中国。
中国的小麦则由黄河中游向外传播,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
1955年在中国安徽省亳县钓鱼台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炭化小麦种子。殷墟出土的甲骨有“告麦”的文字记载,说明小麦很早已是河南北部的主要栽培作物。《诗经·周颂·思文》中已有小麦、大麦的记载,说明西周时黄河中下游已遍栽小麦。近年中国发现西藏高原存在麦穗于早期自行断节的普通小麦原始类型散生于普通麦田;新疆伊犁河谷分布有大片的节节麦原始群落,而黄河中游地区早就有节节麦散生于麦田中。
15世纪至17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至南、北美洲;18世纪,小麦才传到大洋洲。
中国主要分布地区: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
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
华中地区:江西、湖北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除云南)
北方地区:内蒙古

【形态特征】
小麦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子实供制面粉,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播种时期的不同有春小麦、冬小麦等。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谷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自花授粉;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花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均有种植。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
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
小麦原产地在西亚,中国最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楼兰,在楼兰的小河墓地发现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麦。四千年前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一带的沙漠绿洲中,有着较充沛的水资源和高达40%的植被覆盖率。那时水中有游荡的鱼儿,林中有飞奔的动物,翠绿的草地可以放牧,土地适于耕种。在小环境里有着相当不错的生存土壤。但是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便是沙漠绿洲生态的脆弱性,一点点改变就会给生命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
内地发现出土的小麦,最早在三千多年前,也就是商中期和晚期左右,但不是很普遍。小麦普及还是汉代以后事情了,关键一点就是战国时期发明石转盘在汉代得到推广(材料来源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得以使小麦可以磨成面粉。小麦主要在北方种植,在南方种植发展还是得益于南宋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对麦需求大量增加而造成的。到明代小麦种植已经遍布全国,但分布很不平衡,《天工开物》记载北方“齐、鲁、燕、秦、晋,民粒食小麦居半,而南方闽、浙、吴、楚之地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


【栽培技术】
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是指春季播种,当年夏或秋两季收割的小麦;冬、麦是指秋、冬两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割的小麦。
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干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替,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时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2.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是西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少耕、免耕与半旱式栽培
1.少耕与免耕所谓少耕、免耕,是与传统的整地而言,减少整地次数,降低整地强度,而对于田湿土
粘,耕作困难,又易破坏土壤结构的麦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这是对小麦整地技术的一个发展和完善。据对稻茬麦免耕研,其增产机理可以归纳如下。
1)保持良好士壤结构与水分免耕未打乱土层,保持了水稻土原有孔隙,避免湿耕造成的粘闭现象。免耕与翻耕相比,耕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151.201.341.40,水、气比较协调。
2)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在保证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由于田面平整,利于挖窝或开沟点播,贯彻种植规范,避免了粗耕烂种所造成的深籽、丛籽、露籽,达到苗齐,苗匀、苗壮。
3)根系发达,抗倒力强 土壤结构较好,有利于根系发展和吸水。据多点调查,免耕单株次生根数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浆期用32p示踪测定,标记后第8天,脉冲数高出63.01%
4)壮苗早发,增产显著 免耕田有较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幼苗出时快,分蘖早,生长优势明显。在各个生育时期,免耕的叶面积指数均高,群体光合能力强,单位面积增产520%
2.半旱式栽培 小麦半旱式栽培是水田自然免耕的重要环节。它是在半旱式水稻收获后,利用原垄埂稍加修正后播种小麦。下湿、烂泥田厢宽170200cm,一般为2740cm,沟宽3340cm,沟深2733cm。用沟中稀泥覆盖稻茬和肥料后,晾晒12天后播种,并以干渣粪或细土盖种。小麦生育期间,沟内保持一定水位(前期距厢面1215cm,后期18cm),以使垄面不干,既有利于小麦生长,又能保证水稻及时栽插,是冬水田利用改良的一条有效途径。
半旱式小麦生产水平,一般可达旱作条件下7080%以上,个别土壤类型还高于旱作水平,因而在西南三省已推广种植较大面积。其增产原因,除一部分与少耕、免耕相同外,突出作用在于改变了土壤的水热状祝由于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较强,前期应适当控氮,以免增多无效分蘖,但后期容易脱肥,所以应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补施氮、磷肥。此外,半旱式栽培的起垄作埂,播种施肥等花工较多,需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术,进而提高此类中低产田的小麦生产水平。

【食疗价值】
我们常说的“麦”就是小麦,当然了还有其他麦类,比如说大麦、燕麦。古代欧洲人吃麦主要还是吃大麦,直到16世纪后被小麦代替。现在大麦在世界上主要做啤酒,世界大麦80%产量被化为啤酒。1斤大麦大概可以做45斤啤酒。啤酒的独特苦味是加入啤酒花所造成的,它使啤酒带有特殊芳味和爽快的苦味。另外藏族人吃的青稞也是大麦的一种,藏族人主要用它做糌粑。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它含有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家B、卵磷脂、精氨酸及多种酶类。不但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小麦苗、麦芽、麦麸、麦籽均可入药。早在1700年前,我国医圣张仲景就创立了“甘草小麦大枣汤”这一著名药方。由此可见小麦用于治病的悠久历史。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进食全麦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所有人都可以食用。可煎汤,或煮粥服。如甘麦大枣汤、小麦粥、小麦通草汤、地瓜饼、小麦养生饭、茄汁金针菇拌麦包、小麦糯米粥、桂圆麦仁粥。
小麦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新麦性热,陈麦性平。它可以除热,止烦渴,咽喉干燥,利小便,补养肝气,止漏血唾血,可以使女子易于怀孕。补养心气,有心病的人适宜食用。将它煎熬成汤食用,可治淋病。磨成末服用,能杀蛔虫,将陈麦煎成汤饮用,还可以止虚汗。将它烧成灰,用油调和,可涂治各种疮及汤火灼伤。
功效主治:主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治大人、小孩结核病虚热,妇女劳热。长时间食用,使人肌肉结实,养肠胃,增强气力。它可以养气,补不足,有助于五脏。将它和水调服,可以治疗中暑、马病肺热。将它敷在痈疮伤处,可以散血止痛。
麦麸主治瘟疫和热疮、汤火疮溃烂、跌伤折伤的瘀血,用醋和麦麸炒后,贴于患处即可。将它醋蒸后用来熨手脚风湿痹痛,寒湿脚气,交替使用直到出汗,效果都很好。将它研成末服用,能止虚汗。凡人身体疼痛及疮肿溃烂流脓,或者小孩夏季出痘疮,溃烂不能睡卧,都可以用夹褥盛麦麸缝合来垫铺,因麦麸性凉并且柔软,这的确是个好方法。
麦粉就是用麸皮洗筋澄出的浆粉。多用它来浆衣服。主治补中,益气脉,和五脏,调经络。炒一碗麦粉和汤服下,能止痢疾。将麦粉和醋熬成膏状,能消一切痈肿、火汤伤。
面筋味甘,性凉,无毒。主治解热和中,有劳热之人适宜将它煮吃。能宽中益气。它是麸在水中揉洗而成,是素食的主要物品,煮着吃性凉,多用油炒而食,则性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