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5月21日星期四

第九章 第一节 早期军队文工团的诞生与发展



 
1 9 3 7 年12月, 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队宣告成立, 这是1 9 39年在帐篷舞台前的合影

文艺工作团, 简称文工团, 中国军队文化工作的专业机构, 军队文化工作是军队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十分鲜活的政治工作。军队文化工作的开展, 一般分为专业性文化活动与群众性文化活动。专业性文化活动由军队文工团等相关机构来实施;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 由业余宣传队、文艺骨干等开展。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 文工团的诞生是伴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 由业余队伍向着专业队伍提高的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如果说,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一种普及, 那么专业团队的出现是一种文化工作的提高。普及与提高始终是军队文化工作的两个方面。军队的壮大, 也要求文化工作队伍随之壮大起来。这是革命斗争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 为适应建设的需要, 军队进行大量裁减的过程中, 文化工作队伍也纷纷裁减, 文工团也就被裁撤合并。“文革”十年, 文工团与其他军队文艺单位受到严重的冲击。文工团改名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宣传队”。实际上基本是瘫痪状态。进入新时期, 军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文工团也按建制进行了恢复。尽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浮躁”, 但军队文化工作队伍总体上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进入新时代, 军队文化工作瞄准强军文化, 在宣传中国梦、强军梦的新征程上正在谱写全新乐章, 特别是在联合作战中成为战斗力生成的要素之一。这是军队由大变强的时代, 军队文工团也需要来个华丽转身, 适应发展的需要, 凤凰涅槃。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军之前, 也就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北伐战争过程中, 在我党的积极努力下, 对军队文化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为建军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与人才。在北伐军中, 文化工作开展较好的第四、六军, 是共产党员多的部队, 也是最善战的部队。叶挺所领导的铁军是杰出代表。
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 也确立了党对军队文化工作的领导。军队文化工作在改编王佐、袁文才部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苏区的壮大, 我军文化工作也日益兴盛起来。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的文艺人才来到苏区并加入到红军文艺队伍, 特别是古田会议的召开, 建立起基层文化工作的制度与规范, 这为不久后我军第一个文工团意义的专业文艺社团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932年春, 在中央苏区, 在红军学校政治部的直接领导下, 我军第一个专业文工团“八一剧团”正式成立。9, “工农剧社”成立, 八一剧团大部分人员并入工农剧社。10, 工农剧社隶属红军学校政治部, 成为我军专业剧社。
19332, 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在川陕苏区成立“蓝衫剧团”, 9, 重组为“川陕苏维埃工农剧团”, 简称“工农剧团”, 群众称“新剧团”。剧团虽隶属川陕省委宣传部, 但仍是军事编制, 女战士居多, 并有十多个十二岁的娃娃兵随团培养。“战士们因演出需要, 着装比较整齐, 女战士一律穿着蓝黑二色的尖领子列宁服, 腰系皮带, 头戴大八角帽, 上缀红五星, 打绑腿, 穿草鞋, 行军时腰挂手榴弹, 背马刀和竹斗笠, 行军时英姿飒爽, 是四方面军中名副其实的特种兵。”
1934年秋,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将近百人的工农剧社总社与部分兵力留在苏区坚持根据地斗争。随着形势的恶化, 剧社化整为零, 分散到作战部队中进行游击战争, 许多骨干在艰苦的斗争岁月中相继牺牲。总社之下的分社都随部队进行了长征。
19353, 剧团又隶属方面军总政治部, 并随军长征。后来, 张国涛另立中央, 11月成立“中央前进剧社”, 规模达到200多人, 也是当时我军文工团人数最多的一个。
193610, 一、二、四方面军主力在甘肃会宁、蒋台堡地区胜利会师。“中央前进剧社”改编为“前进剧社”, 规模在七八十人。剧团三次经过草地, 历经艰苦, 道具都丢光了, 只剩下一些小乐器、一块大幕布、两盏汽灯。这都是经过长征保留下来的, 团员们视若珍宝。很快, 剧团随西路军开拔, 称西路军前进剧团。11月中旬, 古浪战役失利, 剧团前往二十里铺九军军部慰问演出, 与军部派来的一个武装班会合。事有不巧, 军部已先期撤出二十里铺, 马匪前来围剿, 误以为剧团是军部, 将剧团围住。战士们迅速占领了一座地主的大碉楼, 据守待援。可是当时只有17支枪, 弹药不多, 战斗人员也不多。总部心急如焚, 派出骑兵团前来救援。他们哪里想得到, 战士们骑的马是前两天刚从马匪处缴获的。马匪认得马, 一声口哨, 战马急向马匪狂奔, 红军战士猝不及防掉下马来, 大都牺牲。有一些战士靠近了碉楼, 让剧团战士往下跳, 可是碉楼太高了, 根本不可能跳下来。剧团政委易维均在碉楼上遂命令骑兵后撤以减少牺牲。坚持到天色全黑, 马匪火攻得手破门而入。剧社领导与战斗人员大都牺牲, 30多人被俘。至此, 该文工团全军覆没, 谱写了血染河西悲壮的一幕。
二方面军在长征初期, 文艺宣传队力量相对薄弱, 19366, 二、四方面军会师后, 在四方面军剧团的影响下, 7月组建“战斗剧社”, 成为我军文工团的又一支队伍。到达陕北后, 在周恩来的关心下, 得到了人民剧社的指导帮助, 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2

“七·七事变”后, 迎来了我军文工团的大发展时期。在全面抗日统一战线的引领下, 一批批热血青年和爱国知识份子来到延安和各根据地, 不少充实到我军各级文化机构, 提高了文化工作专业水平, 提供了人才基础。宣传队暂且不论, “专业的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了培养后备人才和提高现有人员能力, 各根据地相继组建艺术院校。其实早在瑞金时期, 从业余宣传队到专业文艺团体, 再到艺术院校的我军文艺体制, 都已经初步形成了。
全面抗战爆发初期, 我军文化工作面临的形势是相当困难的。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日本侵略者文化上、精神上的疯狂侵略, 好比第二战场。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在战略、战役、战术层面做了大量准备。在人员、机构、队伍上也有着精心的安排。更为确定的是, 日本的宣传有一个明确特征, 就是尽可能运用文艺形式, 还特别注意利用中国的民族形式和传统文化。例如将“司马光砸缸”的典故演化成大幅宣传画“日本救中国”。来势凶猛的日本侵略者是披着“大东亚共荣”的虎皮, 打着“亚细亚新秩序”的幌子, 有相当的欺骗性。二是广大中国民众, 确切地说是广大中国农民, 要想看穿日本精心编制的骗局是有一定难度的。这还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 广大民众经济贫困、文化落后, 没有辨别力;其次, 缺乏组织, 一盘散沙, 没有凝聚力;然后,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 对于广大百姓的动员是一片空白, 使得没有认知力。三是即使在我军内部, 由于战事频繁、根据地初创等原因, 文化宣传工作一时难以顾及, 何况部分同志对文化宣传工作存有误解, 觉得只是单纯的娱乐。
中国古语讲的好,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我党认识到,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第二战场, 中华民族在进行有效军事抗争的同时, 必须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文化抗战。后来,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把抗战的政治动员作为头等重要的事。而且, 政治动员不是简单地背诵政治纲领给老百姓听, 因为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 而是要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在1941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进一步强调了革命文化。

3

随着战争的深入, 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个根据地影响的日益扩大, 我军文艺社团 (文工团) 的活动异常频繁。各部队与军区均建立了自己的文工团与宣传队。一般旅一级就有专业剧社, 团一级有业余宣传队, 规模在10人左右。专业剧社大体情况如下:
抗大总校文工团: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 隶属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19461月改编为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
烽火剧团:
193710月成立于延安。隶属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 前身为八路军后方政治部训练大队。19414月并入部队艺术学校。
大行山剧团:
193854日成立于山西晋城崇实中学。剧团由联合抗日流动剧团和陵川宣传队合并而成, 隶属于八路军总部, 后改隶中共晋冀豫区党委。抗战胜利后, 剧团大部分成员都改作其他工作。
前线剧团:
又称实验京剧团。1942年冬成立于山西左权府田镇。隶属于第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抗战胜利后, 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文工团。
战斗剧社:
前身为红二方面军战斗宣传队。战斗剧社在全国解放后, 与第二野战军文工团合并为战斗文工团, 1953年并入解放军总政文工团。
抗敌剧社:
前身是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队, 193712月成立于河北阜平。1939年春改编为抗敌剧社, 是晋察冀军区最大的一个剧社。19485月改编为华北军区文工团。1955年华北军区文工团的话剧团与原西北、东北军区话剧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敌话剧团。华北军区文工团的歌舞团与志愿军文工团合编为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
火线剧社:
193810月成立, 隶属冀中军区政治部。前身是19382月成立的河北人民抗日自卫军火线剧团。1950, 分别改编并入华北军区空军文工团、华北军区文工团。
先锋剧团:
成立于1937年夏秋之季, 隶属八路军一一九师政治部, 又称一一九师政治部宣传队。1945年春夏之季, 大部分分散到晋冀鲁豫野战军各纵队, 小部分留在太行山区改编为军区文工团。
山西新军文工团:
19399, 日军入侵山西, 中共北方局帮助阎锡山建立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包括决死一、二、三、四纵队、政卫队 (后改称政卫旅) 、工人自卫队 (后改成工卫旅) 、暂编第一师, 均建立了专业剧社。
战士剧社:
前身为1930年成立的红一军团宣传队。19378月改属一一五师政治部, 又称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队。1945年并入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
国防剧社:
1938年成立于山东掖县。隶属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国防艺术研究社。后归属胶东军区政治部, 解放战争时期改称胶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1948年组建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二队, 另一部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32军文工团, 还有一部分在1949年进入青岛工作。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
19381月成立于江西南昌。1940年改建为苏北指挥部服务团。1941年“皖南事变”后, 新四军战场服务团撤销, 部分成员并入新四军一师战地服务团。
抗敌剧团:19404月成立于安徽来安。开始隶属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 后改属新四军二师兼淮南军区政治部。194610, 抗敌剧团在苏北射阳解散, 队员被分配到华东野战军及四纵、六纵等部队继续从事文艺工作。
拂晓剧团:
1938年成立于河北鹿邑, 先后隶属于新四军游击支队、六支队、四师政治部。19463月并入华中军区政治文工团。
琼崖歌剧团:
1941年秋成立于海南琼山。先后隶属于琼崖抗日独立部队政治部、琼崖纵队政治部。
当时,还有其他二十多个比较大的剧团和组织, 都是属于文工团性质的专业文艺团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