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

第十四节 通化,东北老航校的诞生地



       
东北老航校成立大会(通化)

1946210日中共通化省委转达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的通知中提出:“原抗大总校改为东北民主联军军政大学,林彪同志兼校长、彭真同志兼政治委员、何长工同志任第一副校长、朱瑞同志任第二副校长、吴溉之同志兼任副政治委员、徐文烈同志任政治部主任。军政大学下设炮兵学校、工兵学校、航空学校(原航空队改为航空学校)、步兵学校直辖两个大队、一个教导团及东、南、北满三个分校。”根据东北局通化省委发出的通知:即将在通化成立的航空学校,隶属东北民主联军军政大学。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通化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也被后人称为“东北老航校”。东北老航校前身便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东北老航校”由于成立的日期是3月1日,所以又称“三一部队。”
有报道说通化飞机场是东北老航校的校址。其实,通化飞机场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的营地。东北老航校的旧址是今日的通化第二中学。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立大会就在通化第二中学举行“东北老航校”旧址,即今日之通化市第二中学,位于现通化市东昌区沿河北路1065号。占地面积16607平方米;建筑面积10620平方米。
“东北老航校”成立时的这个旧址,当时并不叫“通化市第二中学”,而是“朝光中学”。“东北老航校”成立时,朝光中学迁出。1946年至1958年,朝光中学校历经辽东省朝鲜族人民联合中学、陆军中学、朝光中学、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校四次改名。1958年学校名称改为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校。通化市朝鲜族中学校位于通化市新华大街华明胡同301号。通化市第二中学于1954年8月28日正式命名。
东北老航校是党中央决定在通化建立的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通化飞机场则是东北老航校管辖的我空军最早的飞行员培训基地。我党的空军是在硝烟中白手起家创建的,从东北老航校这里开始了新中国空军的艰难创业。东北老航校被称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和人民空军成长的摇篮,是新中国空军历史中光辉一页。


 

何长工当时任军政大学副校长、代理人校长,又兼通化军区保安司令员。

何长工在老航校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何长工当时任军政大学副校长、代理校长,又兼通化军区保安司令员。
    何长工在老航校开学典礼上说道:“中央给我的任务,就是建立各兵种学校。要成立航空学校、工兵学校、炮兵学校、坦克学校,还要成立4个军大分校、3所医院。”
    当时,苏联来了个嘎马罗夫,他不愿意把东北解放后解除的关东军武装给共产党,而是要将这些武器和器材拉到乌拉尔炼钢炼铁。李富春跟这个嘎马罗夫谈了以后,没有谈成功。后来就由何长工与他周旋。他仍不答应将这些装备给共产党。何长工就一面打电话给斯大林,告这个嘎马罗夫;另一方面仍与嘎马罗夫谈判。何长工对斯大林说:“好不容易打通国际关系,还不援助我们,要等何时?要把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这些东西毁掉后,再造枪送给我们吗?”何长工与斯大林争论了很久。
    何长工又对嘎马罗夫说:“你再不把这些武装交给我们,明天我就带领列车拿枪去抢。我在前头走,你在后头走,红军开枪首先打死我们俩人时,看你怎么交待?”之后,谈判成功了,这批武器就交给了共产党,当时何长工的助手就是肖劲光。
何长工在老航校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成立航空学校、工兵学校是当务之急。日寇投降以后,我们手里接收了一些装备,还接收了40多架飞机,不建立航空学校是不行的。蒋介石的飞机欺侮我们哪!我们要建立这些学校、要巩固这些学校。”
    何长工在大会上宣读了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关于航校主要领导干部的任职命令:

校长:常乾坤
副校长:白起
副政委:黄乃一、顾磊
政治部主任:白平
教育长:蔡云翔
副教育长:蒋天然
校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林保毅
训练处处长:何健生
校务处处长:李连富
组织科科长:刘西科
宣传科科长:张培根
理论科科长:于飞
保卫科科长:张青贵
日工科科长:杉本
翻译科科长:张华
飞行科科长:吉翔
飞行科副科长:吴恺
机械科科长:张开轶
供给科科长:张保中
管理科科长:蒋金庭
飞行大队大队长:刘风
飞行大队政委:陈乃康
学生队队长:李熙川
学生队指导员:姚峻
机务队队长:田杰
机务队副队长:陈明秋
修理厂厂长:陈静山

    当时,全军党委制尚未恢复,总部指示,由于朱瑞、吴溉之没有精力承担航校的领导工作,决定由航校的领导干部组成军政委员会、党务委员会和锄奸委员会,实施具体领导。
    军政委员会由校长常乾坤、副校长白起、副政委黄乃一和顾磊,及政治部主任白平组成;党务委员会由常乾坤、黄乃一、顾磊、白平、刘西科组成;锄奸委员会由黄乃一、顾磊、白平、刘西科、张青贵组成。同时指定三个委员会由黄乃一兼任书记。
何长工在开学典礼上讲了三点要求:
1,成立航空学校的重要性。就是说,急需建立航空学校,急需建立航空兵
这个兵种。抗战胜利了,我们初步具备了建立航校和航空兵的条件,不建立航校,还等何时?
2,要动员起来,把航校建设好。航校的装备是个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有很大的困难,但我们还是有办法的。我们有句话,就是向苏联开门,这也是办法之一吧。
3,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要搞好各种训练。我们要有几十架飞机,还可以
从其他途径搞到一些飞机。我们留下了一些日本航空人员。这都是我们搞好训练的有利条件。
“东北老航校”的建立,是我空军发展史上的新起点。

   
校长常乾坤(右一)在成立大会上
学校设政治部、校务处、供应处、训练处和学生大队等机构。建校时,有500多人,有各式飞机100 多架,有 30多架可以使用。这些飞机都是日军撤退时遗留的,而且一部分是东拼西凑修复出来的飞机。有的飞机起落架轮胎竟然被当地群众卸走,安在老农马车上,航校成立后,我们动员老农将轮胎卸下来交回机场。飞机主要型号是: 立川99教练机 、 立川1式ki-54运输教练机以及一些战斗机。当时条件非常艰苦,配件、油料十分紧缺,有时只能将几架飞机拆拼成一架可以使用,进行飞行训练。甚至,在燃油紧缺的时侯,曾研究用酒精替代。
学员是从各个部队审查后抽调的具有一定文化的人员,即使这样,学员普遍的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学习飞机驾驶技术也是非常吃力。飞行教官都是当时日军投降的,经过政治学习后挑选的技术较高的飞行员和教练员,里面包括林保毅这位为新中国空军创建做出贡献的日本人。林保毅是日军飞行大队长,归降东北民主联军后在东北航校任教。
老航校刚成立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研究中国空军早期老航校的历史时,都是必须研究的课题。
航校成立之初, 由延安赴东北的第二批航空干部是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这个小队曾附属在开赴东北的潘大队长、刘汉生大队政委的干部大队里。小队队长是魏坚,副队长是林征,直接领导分队的队长是古德保。1945年中央组织部将保留在陕甘宁边区内曾学过航空事业的人员及其家属,全都召集到中央党校一部,明确指示要组织大家到东北建设空军。同时宣布了这支赴东北的小队,成员有魏坚、林征、王琏、张成中、沙莱、吴恺、李素芳、熊焰、陈然、顾光旭、欧阳翼、许景煌、谢挺扬、马杰三、龙定燎、麦林、张开轶、李成服、路夫等人。
这支赴东北的航空队伍于1945年10月初从延安出发,历经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才抵达张家口。1946年2月2日辗转到达海龙,恰逢中国农历除夕。随队的张开轶按照常乾坤的指示拨通了通化航空总队刘风的电话,没料到刘风告知:通化发生暴动。到暴动平息后的2月6日,这支队伍才到达通化。
当时航校已有一个飞行队、一个机械队、一个教官训练班,以及卫生队、警卫连、校部机关等共400余人。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军政委员会是航校集体领导的核心。校长常乾坤和副校长白起,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最初的会议,主要是继续按照总部早已明确指示的工作方针和训练方针,讨论并一致通过了以下决定:
一是继续大力搜集航材、航天油;
二是积极进行飞行训练准备,首先让过去飞过的同志,恢复飞行,使尚未飞出来的同志,尽快学会飞行。让这些同志飞出来需要的时间短,来得快,即便一旦日本人回国,我们自己也有带飞的人,能继续进行飞行训练。同时决定让日本飞行员先带飞那些原来飞行技术基础较好的同志,如刘风、魏坚、吴恺、张华、于飞、顾青等,争取尽快恢复飞行,熟练掌握飞行技术,早日成为中国空军的第一批飞行教员和飞行领导干部。
三是加强机务训练教学,争取早日掌握修理飞机技术,也是为了在日本机务维修人员一旦回国时,我们自己有人能继续维修好飞机,使飞行训练不致中断。要继续组织机务人员,包括机务学员,继续四处搜集航材、航油,并抓紧修理飞机,修复一架就试飞一架。
根据会议要求,通化老航校全体人员付诸行动了。东北老航校在通化初创时到处充满了民主、团结空气,学员尊重教员,教员关心学员,党群关系、上下级关系、官兵关系、空地勤关系、同志关系、各部门各单位的关系十分融洽。正是依靠团结奋斗的精神,在环境险恶、生活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