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5月3日星期日

第十三节 解放军第5任炮兵司令宋承志



          
解放军第5任炮兵司令开国少将宋承志(1917-2010)
(曾组织炮校官兵参加通化平暴)

宋承志安徽省金寨县人。1917年出生在安徽金寨县(这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将军县,走出过59位开国将军)
宋承志1929年任金寨县乡少先队中队长。1931年年仅14岁的宋承志参加中国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红30军军部通信队排长、连指导员、营政委、营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宋承志,1931年,参加红军,此后在红军这个大熔炉里迅速成长,先后任排长、连指导员、营政委和营长。
193610月,宋承志随红军西路军西征,时任红30267团的营长。在同西北马家军的作战中,宋承志负伤躲进一个山洞里,幸亏李先念率领的左支队发现了他,带他去了新疆。
19374月,宋承志红军西路军到达了星星峡,这时全支队只剩下400余人。党中央派陈云来迎接他们,当时陈云对他们说我们现在的几百人,将来可以扩充到几千人、几万人……你们是革命的宝贵财富,是多少黄金也买不到的!
随后,这些西路军幸存的官兵们在新疆迪化组建了新兵营,利用苏联提供的援助,学习坦克、炮兵、航空等现代军事技术。宋承志新疆学习苏军炮兵技术,任新兵营炮兵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
19401月,新兵营官兵从新疆返回延安。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们,说西路军最后剩下你们这几百人,这是张国焘搞的,责任不在大家,同志们确实吃了不少苦头……你们过去都是放牛的、做工的、要饭的,这几年学习了文化,学习了技术,成了军队的骨干……”大家感动万分,都渴望用学到的本领上阵杀敌。
1940年宋承志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大队副大队长、1944年任延安炮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经过5个月,共培训出1000多名炮兵和工兵干部。随后,他们很多人被派赴前线,但宋承志被分配在后方,担任炮兵团教导营副营长。

1943102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邓发、张闻天、彭真等陪同下,到南泥湾视察。1030日,毛泽东在视察359旅返回延安的途中,又专程来到位于陶宝峪的八路军炮兵团视察,听取汇报并吃了顿午餐。当时宋承志担任教导营营长,负责毛主席视察的保卫工作。毛主席听取了团领导的工作汇报,并在邱创成团长的陪同下,到操场检阅部队。在随行者拍摄的一张照片上,毛主席穿着一身粗布棉衣,迈着雄健有力的大步,邱创成、宋承志等人紧跟在后。直到60年后,宋承志仍将这张珍贵照片挂在家里。

 
毛泽东与宋承志

1944延安炮兵学校成立,宋承志担任训练部副部长,延安炮校能在短短5个月里培训出千余名炮兵和工兵干部,宋承志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延安炮校奉命挺进东北,接收日军装备。宋承志随炮兵学校从延安出发,途经陕、晋、察、冀、热、辽六省,行程1500余公里,到达沈阳郊区。19459月,炮兵学校奉命开赴东北,宋承志长途跋涉1500余公里,历时40多天,到达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炮兵团团长
炮兵学校到达东北后,几经辗转,迁移到通化。通化位于吉林东南部,是我军在东北的技术兵种基地,集中了航校、炮校等单位,自然成为国民党的眼中钉。由于他们的军队一时无法开到,就设法利用日本人――当时通化有大量等待遣返的投降日军及其家属,还有垦荒团平民。国民党特务孙耕尧便勾结日军,在通化策动了一场反革命叛乱。
194623日除夕之际,国民党地下军与日军战俘联合,在市区掀起大规模暴乱。上万暴徒分路进攻的目标有人民政府、公安局、通化支队司令部、航空总队、炮兵学校等,其中炮兵学校有坦克和大炮,自然成为敌人进攻的重点。
当时通化城防兵力空虚,连炮兵学校在内也不过千余人。中共通化省委临危不乱,沉着指挥部队坚守要点,急调在外部队回城平叛。
宋承志带领炮校官兵在朝鲜义勇军的支援下,消灭了向炮校进攻的敌人,使叛乱者劫夺坦克的阴谋破产。当时
我军惟一失守的是公安局,那是一座黄色二层小楼,被当地百姓称为小黄楼。这里收容着伪满洲国皇室成员,包括皇后婉容和贵人李玉琴等。敌人偷袭占领了公安局,打开拘留所,释放了里面的战犯。当他们准备带走皇室成员时,我军几路增援部队赶到,向这股敌人展开猛烈反攻。日军依托小黄楼进行顽抗,用机枪封锁了进攻道路,我军几次冲击都失利。平叛指挥部命令炮校前去增援,尽快解决这股顽抗的暴徒。
宋承志指挥炮校援兵包围公安局,在附近广场上架起1门野炮。炮校学员拉动了野炮的引火绳,一发炮弹呼啸着飞向小黄楼,在墙壁上炸开了一个大窟窿。接着,又有2发炮弹命中楼体,直接穿进楼内爆炸。在我军的炮火攻势下,公安局的守敌举白旗投降了。宋承志指挥战士进入小黄楼,开始收缴敌人的武器。这场公安局争夺战是通化平暴中很关键的一仗,因公安局地处市区交通中心,堪称控制整个市区的枢纽。
通化平暴后,19463月,延安炮校奉东北局命令,乘火车转移到北满牡丹江,改名为东北军区炮兵学校。
四平保卫战结束后,东北民主联军大力加强炮兵建设。1946612日在牡丹江成立了炮兵第3团,任命宋承志为团长,丁本淳为政委。该团以炮校第1期学员为骨干,以炮校警卫营为基础,团部驻在穆棱县八面通。炮3团初建时仅4个连,其中1个连装备437毫米战防炮,其它3个连根本没有火炮。
有一天,宋承志和丁本淳在八面通野外发现了几座被毁弃的日军仓库。经检查,这是日本关东军的弹药库,里面有许多大口径炮弹,都是没有组装起来而分开存放的。弹头被装在木箱里,每箱装一个,炮弹重达20公斤,还有保存完好的引信。
官兵们见到这些炮弹,一个个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样的大口径重型炮弹,他们还是生平头一次见!这批重型炮弹必须尽快搬走,妥善保管,当时炮团大部分人员都去剿匪了,宋承志就带领机关后勤人员搬运,尽管十分辛苦,但大家劲头十足,经过一个多月苦干,终于将炮弹全部转移。
虽然有了炮弹,但还要有炮才能发挥威力。宋承志等炮团领导判断:既然这里有日军的炮弹库,那么附近八成有重炮,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炮找出来。他们分析,日军这批大口径重型火炮是为了防御苏军而配备的。八面通东面与苏联接壤,有几十公里的边境线,于是宋承志决定将找炮的重点地区放在中苏边境的深山密林里,那里有日军防御苏联的要塞区。
宋承志和丁本淳派出多路人马,奔赴边境地区,搜集日军大炮。东北的冬天,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指战员们头戴皮帽,身着棉衣,踩着没膝深雪,冒着刺骨严寒,踏尽边境的可疑地带。终于,在绥芬河附近一个高地,他们发现了日寇的重炮阵地,通过仔细搜索附近,终于找到已被日军拆散的重炮部件。原来,日本关东军在战败投降之时,有意对重炮进行了破坏,很多都被藏匿起来。
初战获胜的鼓舞,官兵们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继续在周围仔细搜寻,找到了不少火炮及其零部件,有的被扔下深涧,有的被深埋在冰雪里。官兵们一律拖拽或刨掘出来,又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用牲口把火炮零件从山上拖下来,车拉人抬,运回驻地。
3团官兵们经过数月奋战,找到了几十门日军遗弃火炮,包括威力较大的日军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和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此外,官兵们还找到了大量火炮零件以及炮镜等辅助器材,在八面通车站附近的场地上,数以千计的零件堆成了小山。
通过将搜索来的大炮进行修复,炮3团装备了一批大口径火炮,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个重炮团。由于该团的重炮全部使用汽车牵引,人们称其为"摩托化炮兵团",这也是我军第一个自行重炮团。
19483月,宋承志指挥炮3团参加了第二次四平攻坚战,以6150毫米榴弹炮配属1纵。在我炮兵强大火力的掩护下,1纵步兵击破了国民党军的防御,攻克了这座东北军事重镇。
当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东野炮兵纵队奉总部命令,除新成立的炮5团、高炮2团以及担负围困长春任务的炮4团外,其余5个炮兵团和战车营、工兵营分别从吉林的烟筒山、平岗、烧街锅等地出发,乘火车奔赴锦州地区,参加会战。
辽沈战役的关键是攻取锦州,而义县则是锦州的北方门户,必须首先拔除这个障碍。义县拥有高大坚厚的城墙,普通炸药包对它难以奏效,必须以强大的炮兵打开缺口。
9月下旬,炮纵主力陆续开到义县地区。为了能够有效地轰开城墙,炮兵必须尽可能地抵近射击,经探查,炮纵领导作出决定:火炮阵地设在大凌河南岸,距离守敌500~2000米。但是炮3团多数火炮属于重炮,渡过大凌河比较困难,故将阵地配置在大凌河北岸,距离守敌3000多米。
炮纵领导研究了守敌的情况,并与步兵指挥员协商,决定将炮纵主力编成3个炮群。宋承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炮群群长
宋承志指挥的第3炮兵群辖炮3团的6个炮兵连(5个榴弹炮连和1个加农炮连)以及3纵炮兵团的1个野炮营,在城东北支援38师。炮3团的另1个加农炮连临时编入城南方向的第2炮兵群。
101日凌晨3时前,各炮群均已推进到指定地点,做好了射击准备。炮手们都在擦拭炮弹,静候着总攻的命令。步兵们隐蔽在前沿阵地,一个个磨拳擦掌,斗志昂扬,只等我军炮群打开城墙豁口,便向敌人发起勇猛冲锋。
参加义县作战的炮兵数量之多,在东北野战军的战史上是空前的,单在义县东北角的突破方向就集中了五六十门各种类型的火炮,从掷弹筒、迫击炮、步兵炮到山炮、野炮、重榴炮,从营属炮兵、团属炮兵、师属炮兵、纵队炮兵到预备队炮兵,形成了气势恢宏的强大炮兵群,很多步兵指战员还是头一次见到。
930分,我军各炮群开始实施火力准备。三大炮群分别对准预定目标,展开了疾风骤雨般的火力袭击。无数炮弹直飞城墙,震得城墙颤动不已。1220分,3个突破口全被我军火炮轰开,其中宋承志指挥的第3炮群发挥了重榴炮的强大威力,轰开的城墙缺口最大。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我军步兵如潮水般向突破口冲去。各炮群根据上级发出的信号,及时将火力进行转移和延伸,轰击突破口两侧的敌人火力点,掩护步兵向敌防线发起冲击。同时,各炮群还集中部分火炮,轰击敌人若干重点军事目标,如钟鼓楼的指挥所、奉国寺的炮兵阵地等。观测所每发现一个目标,就立即通知炮群,将其摧毁。
我军炮兵以强大的火力,有力地配合了步兵的进攻,只6个小时激战,义县守敌便被全部歼灭。至此,通往锦州的"大门"完全洞开,我数十万大军沿铁路源源南下,展开对锦州的大举围攻。
我军攻克义县后,锦州之敌即完全陷入重围。104日,东北野战军总部决定:集中5个纵队的兵力,在炮纵支援下,强攻锦州。炮兵纵队接获总部命令后,各部陆续向锦州方向开拔。
位于大凌河北岸的炮3团在南进途中遇到了障碍,即必须渡过大凌河才行。大凌河水面较宽,水深过膝,当时无船可渡,偏偏炮3团装备的都是重型火炮――150毫米榴弹炮重4吨,105毫米加农炮重3.7吨,将这些大家伙运过河,就当时的条件而言,确实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紧急协调下,炮纵工兵营迅速赶到大凌河,在河面架起一座简易舟桥。109日傍晚,宋承志指挥炮3团开始渡河。在苍茫暮色的掩护下,一门门重炮相继出发,车和炮首先通过舟桥,接着牵引车也过了河。随后,炮3团进抵锦州西北,在指定地域集结待命。
翌日,宋承志又指挥炮3团前移,进入预先选择好的阵地。此时,乌云漫天,寒风袭人,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沿途土路坑坑洼洼,里面积满了雨水和泥浆。炮车车轮时而陷入泥里,时而原地打转,辗得泥浆四溅。但炮3团的指战员士气高昂,战胜了种种困难,一门门重炮终于到达了阵地,威武地昂起了炮身。
按照东北野战军总部的安排,炮3团作为远战炮群,负责压制敌炮,由炮兵纵队首长直接指挥。我军占据城北的帽儿山制高点,守敌一举一动全在眼里。无论是比射程还是比威力,炮3团装备的150毫米重炮都超过锦州守敌的各型火炮(包括美造105毫米榴弹炮),可想而知,守敌炮兵被完全压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锦州守将范汉杰回忆说解放军炮兵集中最大的火力来射击,命中锦州指挥所多处。我到哪里,解放军的炮兵即跟到哪里,好像完全了解我的位置一样。锦州城被解放军包围得更紧了,城内各据点、交通线,完全被解放军的炮兵控制着。
后记
辽沈战役结束后,炮3团来不及抖落战尘,又奉命南下入关作战。194922日,炮3团与兄弟部队一起,参加了威武的北平入城式,受到北平民众的热烈欢迎,许多学生挥动着花束,高呼口号,向炮3团的官兵致意,有的还把一束束鲜花插在炮车上。炮3团威风凛凛的巨型重炮是学生们从来没有见过的,许多人就为了多看几眼大炮,追随炮3团车队走了很长时间。炮3团的官兵们站在炮车上,频频挥手,向欢迎的市民们回礼。
1949年春季,炮3团改编为炮兵第28团,归入第4野战军炮2师序列,宋承志担任师长,丁本淳担任政委。炮2师辖3个摩托化炮兵团,是当时人民解放军最强大的炮兵师。
195010月宋承志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2师师长。宋承志和丁本淳率领炮2师,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参加了第123次战役。
1950年回国后,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历任东北军区炮兵参谋长兼第五炮兵学校校长、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文革期间,他出任石油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后回到军队,担任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1977年继陈锡联邱创成、吴克华、张达志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任炮兵司令员。一直到1982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撤销。
1955年,宋承志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
2010813日,这位老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