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5月1日星期五

第八节 朱瑞为炮兵事业树立了永恒的丰碑




朱瑞与妻子潘彩琴、大女儿朱淮北在哈尔滨时的合影

1945年12月,朱瑞、潘彩琴时隔两年多在东北通化重逢时,大女儿朱淮北已两岁多,能说会跑。朱瑞抱着第一次见到的女儿亲了又亲,女儿喊道:“妈妈,我不要这个叔叔,他的胡子扎我的脸。”朱瑞笑道:“可不能叫我叔叔,得叫我爸爸。”朱瑞很爱自己的女儿,一次在给潘彩琴的信中说:“不要打淮北,孩子大些,有脑筋了,可以说得通的便不要打,爸爸妈妈的军阀残余都得改正才好!”
朱瑞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后,东奔西走,网罗专业技术人员,搜集日伪军遗弃的武器,因资金匮乏,把潘彩琴做路费的三枚金戒指也捐献出来。
1947年7月2日,他们的二女儿朱东北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出生,朱瑞守在妻女身旁仅短短一天,第二天便匆匆赶往哈尔滨参加重要会议。

1948年,朱瑞和妻子潘彩琴、两个女儿在哈尔滨合影(朱瑞的全家福)

夫妻俩最后一次见面时间是在1948年9月10日,朱瑞离开哈尔滨赶赴辽沈战役前线。潘彩琴送他到车站,发现皮鞋忘记带了。朱瑞要潘彩琴和他一起回家去取,并说:“这样咱们全家可以在一起多呆一会儿。”
1948年10月1日上午,攻取辽宁义县的战斗打响。随着朱瑞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1000余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发出雷鸣般的怒吼,顷刻之间,义县城墙就被撕开了一道40多米宽的裂口,全歼守敌1万多人,胜利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
炮兵第一次使用缴获的美国榴弹炮。为了了解这种火炮的性能,为下一步攻取锦州城提供经验,战斗还没有结束时,朱端从指挥所出来,亲往城南突破口实地查看城墙被炮火破坏情况,途中不幸触雷,壮烈牺牲,时年43岁。
中共中央在唁电中指出:“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中央特致深切悼念。”
朱瑞牺牲后,哈尔滨本地报纸和广播均有报道,潘彩琴因为忙于工作调动和给两个年幼的女儿做棉衣,加上身边人都对她保密,一直蒙在鼓里。
1948年10月5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高岗在家里召见潘彩琴,要求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遇到重大事情必须经受住严峻考验。高岗把当天出版的报纸拿给潘彩琴看。当潘彩琴看到“朱瑞同志光荣牺牲”的大标题时,犹如五雷轰顶。
10月6日早晨,朱瑞遗体由前线运抵哈尔滨火车站。潘彩琴急不可耐地奔向列车,看到朱瑞灵柩停放在车厢里,才真的相信他牺牲了。
10月9日,朱瑞遗体被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潘彩琴站在朱瑞墓前向他许诺:“一定带好两个女儿,照顾好婆母。”
朱瑞牺牲时,潘彩琴只有25岁。在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她倾尽自己的青春芳华,在爱里、在梦里,与九泉之下的朱瑞生死相依,苦恋55年,直到1994年因病辞世,再也未嫁。
他们的两个女儿继承父业,长大后都参军当了炮兵,从事炮兵兵种快速反应和炮兵装备研究有关的工作,为新中国炮兵建设作出了贡献。

义县朱瑞小学学生凭吊朱瑞塑像

红色恋情结同心,并肩战斗不相忘。纵观朱瑞一生中两段婚姻生活,加起来只有不到10年的光阴。他与两任妻子在枪林弹雨中,砥砺爱情风雨。值得欣慰的是,拂去70年历史的尘埃,朱瑞的两段凄美恋情,已经成为人们仰慕的红色记忆。他们艰忍卓绝的革命业绩,已经成为永恒的丰碑,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向前。

作者:戚善成 撰文并供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