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乾坤校长(右)与蔡云翔教育长(左)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通化正式成立时,在开学典礼上,通化军区保安司令员何长工代表中共中央、中央东北局讲话,并宣布了航校领导班子干部的任职命令:政委由吴溉之(兼任),副政委为黄乃一、顾磊。常乾坤任校长,白起任副校长。
为了尽快开展飞行学习,航校还设立了相关教育训练部门及宣布了有关领导任命。教育长蔡云翔、副教育长蒋天然、校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林保毅、训练处处长何健生。
当时,航校军政委员会研究决定了第一项任务是继续大力搜集航材、航天油。东总指示,搜集飞机、油料和航空器材,这是航校的首要任务。收集到的器材,没有运输工具,就用大马车运送飞机。收集到的飞机,也都是七拼八凑的破烂飞机。有的飞机身上打了100多个补丁。
开始筹建航校时,除了在沈阳附近搜集起来的46架飞机,其中只有16架飞机尚能使用外,其它家当一无所有。这些尚能使用的16架飞机,不能闲置在通化机场。但驾驶飞机的全是日本飞行员。当时能驾驶飞机飞行的中国飞行员太少。
常乾坤、白起和蔡云翔等校领导于是确定先开办飞行教员训练班和机械教员训练班。这也是航校军政委员会研究决定的第二项任务:让日本飞行员先带飞那些原来飞行技术基础较好的同志,如刘风、王琏、魏坚、吴恺、张华、于飞、顾青等,争取尽快让他们恢复飞行,熟练掌握飞行技术。这些中国飞行员其实都有飞行经验,恢复飞行不是难事,最重要的是培养这些飞行员成为未来的中国飞行教员。因为能开飞机的飞行员,并不一定能成为一名飞行教员。于是就开办了老航校成立后的第一个航空飞行教员训练班。
在通化开班的老航校第一个航空飞行教员训练班共有12名学员:刘风、王琏、吴恺、魏坚、张成中、谢挺扬、许景煌、欧阳翼、张华、于飞、顾青、秦传佳。学员来自延安的学习飞行的干部和原汪伪起义人员,
魏坚曾撰文回忆说:1946年5月,航校政委王弼指示我筹建飞行教官训练班,我任训练班长,刘风任党小组长。
刘风和王琏(朝鲜人)在1935年9月都在苏联航校学习飞行,1939年4月一起回到延安。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长白山正在抗击日寇的东北抗联刘风连长由中共组织选派苏联学习,于1935年赴苏联航校学习飞行。1939年,刘风毕业回国,加入到中共直接组织和领导的第一支航空干部的组织--八路军迪化航空训练班;在延安与王琏跟随王弼、常乾坤组建军委航空学校,参加军委航空组,建设延安机场。抗战胜利后,刘风作为我军第一批航空干部队成员从延安奔赴东北筹建我空军航校。1945年10月下旬东北局令刘风等5个中国人收编三百多人的日军航空队,组建我军沈阳航空队。1946年1月建立通化航空总队,1946年3月正式成立航空学校,最终到1949年11月东北老航校结束历史使命,刘风是经历东北老航校筹建、成立、发展与结束的四年全部历史过程中时间最长的航校领导团队成员。刘风还是在我空军航校进行首次飞行的中国共产党飞行员。东北老航校之后,刘风任空军第二航校校长、国家体委航空司司长、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主席。刘风自东北抗联去苏联学习飞行直到离休,他都一直工作在新中国空军和祖国航空事业建设的岗位上,一辈子“学苑春秋呕心血,为祖国培送银鹰舞”,是一位新中国的航空人。
王琏于1947年春调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空军工作。
魏坚、谢挺扬、许景煌、欧阳翼、吴恺都在国民党成都军士飞行学校学习过飞行。可以说是军士飞行学校校友。抗日战争时期,成都作为大后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城市,中国空军对日作战的战略决策和重大行动,都在成都形成并付诸实施。这一时期的成都,是中国空军最大的空军基地。抗战中期成了中国空军指挥和后勤教育中心,全国一半的空军驻在成都,除了空军官校,空军军士学校、参谋学校、通信学校、空军幼年学校全在成都。成都军士飞行学校共举办了七期,毕业学生一千多人。
魏坚是空军军士学校飞行二期生。河北省束鹿县人,1932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6月入党, 1938年5月受地下党派遣,化名邓庆春考入成都军士飞行学校学习飞行。1940年4月根据地下党指示回延安工作。1945年10月2日,魏坚率20余名中共航空干部从延安出发,长途跋涉赶赴东北筹建东北老航校。1946年3月1日东北老航校在通化成立后,开办了任首批飞行教员训练班,魏坚是这个训练班的班长。老航校从通化迁移牡丹江后,飞行教员复飞训练班于1946年5月再次开班。魏坚后任老航校副教育长;1949年任第七航校校长。建国后任空军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空军司令部科研部部长等职。正军职离休干部。
欧阳翼也是空军军士学校飞行二期生。1935年入南京伪中央军校教导队学员兵;1936年入南昌航空机械学校二甲班学习机务;1938年5月入成都军士飞行学校学习飞行(二期);1939年经地下党员章安祥介绍到延安,先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延安自然科学院、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等单位学习工作。1945年10月2日,参加魏坚率领的第二批筹建航校人员赶赴东北。1946年3月至5月,在东北老航校参加首批飞行教员训练班,恢复飞行;1946年10月,调任东北老航校材料厂厂长。1947年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汽车学校校长。建国后,任广州军区空军工程部副部长;1958年转业地方,任三机部西安航校、太谷航校校长,并参与“运十”我国首架大飞机的研制。
许景煌1938年5月考入成都军士飞行学校学习飞行。魏坚、欧阳翼同为飞行二期生。1939年9月经地下党同学张守益介绍,赴延安抗大一分校学习。1941年抗大总校文工团团员。1945年10月2日,随魏坚第二批赴东北筹建航校。1946年3月至5月,参加老航校首批飞行教员训练班,恢复飞行。6月7日吉翔带飞发生飞行事故,受重伤;后接任欧阳翼,担任东北老航校材料厂厂长。1959年任空军后勤部油料部副部长、部长。
谢挺扬于1939年入成都军士飞行学校飞行三期学习飞行。1940年5月经地下党员刘笃的介绍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延安大学外语系、延安外国语学校、十八集团军工程学校、俄文大队学习。1945年10月2日,随魏坚赴东北筹建航校。1946年3月至5月参加老航校首批飞行教员训练班,恢复飞行。1947年7月调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工作。1949年12月底调东北重工业部计划处副处长。1977年任冶金部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吴恺于1937年在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学习飞行,1939年入成都军士飞行学校。吴凯与谢挺扬同飞行三期生。当时的军士飞行学校与中央军官航校不同,培养出来的学员都是军士,其毕业后待遇与军官相差甚远。这引起了学员的强烈不满。学制一样,训练内容一样,为何待遇不同?因此在校学员及毕业飞行员闹事此起彼伏,一直闹到航空委员会;最后由宋美龄出面调停,决定学员学业结束后再增加六个月军官補训,即按军官授衔,与中央军官航校毕业生同等待遇。由此,士校一期改为官校十二期特班;士校二期改为官校十三期特班;士校三期改为官校十四期特班;士校四期改为官校十五期特班;士校五期、六期、七期尚未毕业,便送美国培训。吴恺由三期毕业后升读十四期特班。1940年7月回到延安。
于飞原是汪伪空军少尉飞行员,后参与组织策划820驾机起义,与蔡云翔、张华、顾青、陈明秋、田杰由空中驾机飞抵延安。1945年10月15日,奉命参加第三批航空队伍赶赴东北通化。在此期间,历任航空理论教员、飞行教官、科长、飞行大队长、飞行技术检查主任等职。1956年,他转业到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国家体委,先后担任航空干部训练部副主任、滑翔机学校副校长,国家体委计划司器材处处长、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正司局)等职。曾受聘担任中国航空体育运动协会副主席、中国航空博物馆研究员、中国航空史研究协会顾问。
张华于1945年8月20日随同飞行教官蔡云翔等6人驾机起义,飞抵延安,投奔革命,编入延安中央军委航空组。后随常乾坤从延安赴东北老航校,参加航校第一期飞行教员训练班,是飞行一期甲班和乙班的中国飞行教员。在航校初期担任过翻译科长。离开航校后一直在空军服役,参加过辽沈战役、保卫大上海和朝鲜战争。先后任副团长、师参谋长和济南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大校军衔。
顾青曾在汪伪中央海军学校、航空学校学习。1945年8月20日随同飞行教官蔡云翔等6人驾机起义,飞抵延安,投奔革命,与同机组人员一起受到了毛泽东、朱德的接见和宴请。是第一批从延安奔向东北的老航校先期开拓者之一,是沈阳航空队的主要成员之一,在通化暴乱时又担任了翻译工作。航校从通化迁到牡丹江时任飞行科长。后被诬陷蒙冤,受到迫害。历经38载,终于洗清了不白之冤。1985年10月顾青调任江苏省政协文史专员,并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
秦传佳是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的轰炸员,在820起义时与白起、何健生等从地面抵达新四军军部,后赴通化,从空中领航轰炸员新改行学驾驶。
飞行教员训练班当时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日式教练机,因此由留用日籍人员担任教员,进行教学训练。常乾坤与白起商定,带飞训练可由校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林保毅和教育长蔡云翔、飞行科科长吉翔三人负责。其余教员全都是日本人:飞行教员有黑田、平信忠雄、系川正弘,记时员佐藤靖夫(此人是年轻的飞行员,1949年以后才培养成为飞行助教)。
飞行教员训练班成立于1946年5月中旬,结束于1947年6月下旬,历时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因冬季停训,实际用于训练的时间为1946年6月至10月 ,1947年5月至6月,总共7个月。当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各自的特点把飞行教员训练班的12人分成3组,有的飞英格曼初级教练机,有的飞九九高级教练机。
英格曼初级教练机
99高级教练机
魏坚、欧阳翼、张华、于飞、顾青都新改飞“99高练”。飞行时间每人平均约60小时(1946年41小时,1947年飞行两个月约20小时)。
由于当时形势紧张、条件艰苦,各种航材和飞机设备都很缺乏。学员只好用普通的风镜代替飞行眼睛,自己动手用布缝制飞行服和飞行帽,没有保险伞就用麻袋填上谷草做坐垫,用麻绳做保险带……正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老航校在通化培养出了第一批飞行教员。
航校军政委员会同时研究决定了第三项任务:开办一个航空机务教员训练班。因为当时搜集到的这些航材多是老旧破烂。要修理这些破烂航材也是一大难点。当组织上将一些能修理飞机的日本航空技术人员,交给田杰和陈明秋管理时,除了机务队队长田杰、副队长陈明秋、修理厂厂长陈静山是中国人,机械厂和修理厂下面的飞机、发动机等各技术股的股长也是中国人,而班、组长以下的工作人员,所有的具体的技术修理工作都是日本人操作。航校编内的机械教员都是日本人。
教员组织学员在机场进行飞行地面准备
这个班主要由田杰、陈明秋负责,老航校的机械科负责机械教育。老航校成立后就着手培养中国航空机务人员,也可以说我军航空机务人员的首次正规培训教育起步于通化。
田杰
田杰,浙江绍兴人。1921年11月出生。1945年8月参加820驾机起义,后编入军委延安航空组,赴通化参加筹建东北老航校。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机务队队长、大队机务主任,四航校机务处主任。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司令部科研部一处副处长,空军第二航空机务学校副校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尉军衔,1960年5月晋升为少校军衔,1964年5月晋升为中校军衔。1957年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