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6年7月24日星期日

通化,共产党的“第二个延安”(中国空军史话)



通化地处长白山南麓,中朝边境,为兵家必争之地。“二·三”事件就是围绕谁入主通化而动起的干戈。
历代争战,必先夺取战略要地为根本。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实力雄厚的项羽而定天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占据了富庶的汉中平原为根据地和大后方。当年通化就是抗战胜利后,党中央在东北选中的我党、我军的第一个“汉中”。
1945610,毛泽东在党的七大讲话中指出:“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在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812,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从新京(长春)乘专列逃到通化后,又去临江县大粟子铁矿。
818,溥仪在大粟子铁矿职工食堂宣读了“退位诏书”。当日,他同溥杰等13人在关东军护送下从大粟子沟坐火车回到通化。次日,由通化飞机场乘坐3架飞机飞往沈阳,在机场被苏军俘虏。
815,日本投降后,通化飞机场的日军全部撤走,机场基础设施大都被破坏了,飞机破损,零件到处都是,当地群众拣了不少废铜烂铁。机场破乱不堪,处于瘫痪状态。不久,被我军接收。
通化飞机场是日本侵略军为进一步占领全中国做准备,而选择于长白山区伪满洲国通化省公署所在地的通化市南郊江南村修建的军用飞机场。
飞机场修建于1932年至1936年间,混凝土场道,总面积约150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左右。两千多米飞机跑道沿浑江南岸东西走向。
飞机场是个军事禁区,修筑多处炮台,群众是不能进入的。日本投降前,飞机场布满了飞机,还有飞艇。飞机经常起落,飞往各地投弹、扫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东亚的一个空军基地。
920,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派蒋亚泉率部分武装和干部正式接收通化,成立了冀热辽区行署辽吉办事处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925,为接收舆论阵地和日伪资产,专员公署派丁新和张东等同志分别接管了伪康德新闻社通化支社和伪满通化放送局。同时,民主政府陆续接管了原日资开办的葡萄酒厂、通化煤矿公司、二道江发电所和通化铁道管理部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并很快投入生产经营。与此同时工商业和金融业也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在国民教育上,将日伪时期的“第一国民高等学校”、“第二国民高等学校”、“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合并,成立了“辽东省通化联合中学”。将“师道学校”改为“师范学校”,广大受教育者开始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教育。
9月末,我地下党员负责人罗衡创建的工人武装第八支队与蒋亚泉带来的队伍整编为辽东人民自卫军第五十八团。
10月下旬,五十八团又和刘西元带来的武装合并扩编成立了辽东人民自治军通化支队,下辖三个团。
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做出了在通化建立我军第一个大后方的决定,指出:“后勤应迅速转向通化,迅速建立巩固的后方,以便应付更严重的局面。”
1024,安东省军区司令员肖华同志根据东北局的指示,派刘西元率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和部分干部进驻通化,组建了中共通化地委。
1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东北长期永久根据地给东北局的批示》中指出:“同意你们的部署,即在通化……等地区,必须派必要的老部队和老干部去开辟工作、建立后方,建立工业,组织与训练军队,开办学校,以便能够源源供给前方,有如汉高祖之汉中……”。
中共中央做出了在东北建立航空学校,创建人民空军的决定。党中央的决定是为了充分利用日寇遗留下来的飞机、机场和航空设备,创办一所航空学校,将校址选定在东北。接着便从过去学过飞行的人员中,挑选了30多人,并陆续从四面八方调集了几百人赶赴东北,以加强航空学校建设。
行前,毛泽东亲自接见了带队的王弼、常乾坤两同志,并就创办航校的任务、意义和注意事项以及飞行人员的生活待遇、伙食标准等作了具体指示。按照毛泽东的具体要求和部署,在东北局书记彭真和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等同志的亲切关怀下,这批同志迅速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首先,他们分片调查了东北的机场设施,搜集并抢运了一批飞机、航材和油料,为创办航校准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按照这些指示,我党、我军的大批干部和部队开始向东北挺进,向通化挺进。
194512月上旬,沈阳航空队在刘风、蔡云翔的带领下由辽阳迁到通化飞机场。
同月,延安炮校抵达通化;下旬,从山东教导团(原抗大一分校二大队)选调来的学员到达通化。这些学员大都是来自战斗部队的青年战士和在老解放区吸收的青年学生。学员大部分被编入了航空总队,普遍进行了体检后,根据身体情况,有的被编入飞行队学习,有的被编入机械队学习。学员是从各个部队审查后抽调的具有一定文化的人员,即使这样,学员普遍的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学习飞机驾驶技术也是非常吃力。由于敌人的飞机经常不断地向机场俯冲、射击,学员们不得不一会疏散,一会隐蔽,对敌人的飞机恨透了。大家日夜盼望早日能有自己的飞机与敌人作战,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194611,在原沈阳航空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朱瑞兼总队长,吴溉之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的成立,为创办航校奠定了组织基础。
为了加强对通化战略大后方建设的领导,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通化地委升格为省级,成立了通化分省委。随着党政机构的建立,大规模的通化根据地建设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为了统一通化大后方建设,统一通化党政军民之领导,统一驻通化主力地方武装之指挥和领导。将后方司令部与通化支队司令部合并成通化省保安司令部,直辖通化支队及朝鲜义勇军两个支队及领导各县保安大队。”在这一时期,我党我军的各种机关和单位也先后进入通化。
19461月初,以朝鲜义勇军东边道先遣队为基础,成立了朝鲜义勇军南满第一支队。
19462月初,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近4000名干部、学员,在副校长何长工率领下,于194510月从延安出发,历经5个月,抵达通化。
除此,东北民主联军供给部、卫生部、军事工业部、工兵学校、光明出版社、东北印刷厂、东北银行、东北造币厂等也都迁到了通化。至此,通化已成为我党、我军在东北的政治军事综合后方基地,成为中央指示电中所说的“汉高祖之汉中”。
为此,一些日、蒋人士惊呼:通化成了共产党的“第二个延安”。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所航空学校于194631在通化市江南机场宣告成立,代号为三一部队。
校长由军政大学副校长朱瑞担任,政委由中共通化省委书记吴溉之兼任,常乾坤、白起任副校长,黄乃一、顾磊任副政委,白平任政治部主任,蔡云翔任教育长。
学校设政治部、校务处、供应处、训练处和学生大队等机构。建校时,有500多人,有各式飞机100 多架,有30多架可以使用。这些飞机都是日军撤退时遗留的,而且一部分是东拼西凑修复出来的飞机。有的飞机起落架轮胎竟然被当地群众卸走,安在老农马车上,航校成立后,我们动员老农将轮胎卸下来交回机场。
飞机主要型号是:立川99教练机、立川1ki-54运输教练机以及一些战斗机。当时条件非常艰苦,配件、油料十分紧缺,有时只能将几架飞机拆拼成一架可以使用,进行飞行训练。
在此期间,共产党还顺利收编了一支日本飞行大队,增添了一定的技术力量。飞行教官都是当时日军投降的,经过政治学习后挑选的技术较高的飞行员和教练员,里面包括林弥一朗这位为新中国空军创建做出贡献的日本人。
194631,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林保毅依然被任命为航空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他所带的飞行队成为航校建设的主要力量。除了林保毅部队之外,航校还吸收了来自不同渠道的日籍教官,他们也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加入了东北老航校这个大家庭。
林保毅针对战机缺乏的状况,提出了改造美国“P51”战斗机的建议,这项工作是艰巨的,但这种战斗机的性能胜过日本的“隼”式战斗机。
经过努力,“P51”终于改造成功了,为了实地测定它的性能,林保毅亲自进行试飞。一次两次三次,他反复地在跑道上滑行。
此时的林保毅表现得十分慎重,他想的是:这样的战斗机一定能够加快飞行训练的进度,可是装配得怎样呢?能摔死人吗?中国的学员们在等待着我们的结论呢?所以他反反复复地滑行,直到确认发动机是好的,完全没有问题后,他才一举杯,转眼间飞上了蓝天。他左转右转,忽上忽下,操纵得十分得心应手,飞了一阵以后,他感到十分满意,没有想到这伙技术人员改造得真不错,飞机不仅稳定性能好,而且能达到相当的高度,他还驾驶这架飞机做了许多特技动作。试飞的结果证明这架飞机的改造是合格的。
于是,航校把弄到牡丹江来“P51”式战斗机全部进行了改装,一下就有了十几架,大大从实了航校的实际教学能力,也缩短了飞行训练的时间,使得人民空军的飞行员,在很短时间内便可以驾驶“米格”式喷气战斗机与美国空军的“F86”式喷气式战斗机作战。
通化飞机场成为航空学校的校址后,人们亲切地称其为“东北老航校”。该校的建立,是我军空军发展史上的新起点。

一场争夺通化的斗争,也就自此展开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