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6年4月7日星期四

人民空军初建时使用的教练机(中国空军史话)



教练机是培养飞行员的摇篮。中国空军从194911月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历史了,伴随着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各型教练机培养了大量的飞行人才,为中国空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北老航校是我军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是人民空军和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摇篮。
当时,我军没有飞机制造厂,只有接收来的几家残破的日伪飞机修理厂,飞机和零件来源主要是日本遗留下来的整机和残骸,也有部分起义或缴获的美制飞机。
教练机主要有十来架德制“英格曼”初级教练机(有的材料译为“伊古曼”)、数十架日制“立川”99式高级教练机(我军习惯称为“九九”高练)和数量很少的“立川”1式双发高级运输教练机(我军习惯称为双发高练)
“英格曼”初教机是木质机身,经过长期的日晒风吹雨淋,已经严重变形不堪使用,勉强修复了一架,第一次试飞就发生了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航校被迫越过初级和中级训练阶段直接在高教机上进行训练。“九九”高练成为我军的主力教练机。我军自己培养的第一批飞行员就是在“九九”高练上飞出来的。
随着解放战争战局的迅速发展,老航校又陆续从各地搜集、接收了一些日制和美制教练机,如日制满飞2式高级教练机,美制PT17初级教练机、PT19初级教练机、AT-6高级教练机、BT-13基础教练机等。
这些飞机分布全国各地,要由老航校自己派人运回,进行修理后才能用于飞行训练。在它们普遍投入使用之前,人民空军成立了,于是老航校人员被分派各地组建新的航校。
其后,为充分利用老航校整编后留下来的日籍航空人员和日制器材,在牡丹江成立了空军第7航校,培训运输机空、地勤人员。而这批以美制飞机为主体的教练机也由第7航校使用。
此时,“九九”高练由于长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飞行,机身修了又修,补了又补,已经不能进行大坡度的转弯。为了弥补教练机数量的不足,第7航校曾把美制P-51战斗机和L-5联络机改装成双座教练机使用。
19467月到1949年底,老航校共培训出100多名各类飞行员。从1950年初到1953年底,第7航校也培训出包括我军第一批女飞行员在内的100多名各类飞行员。
机型简介:
“立川”99高级教练机,是日本于1939年生产的一种高级教练机。1945年我军从日军手中缴获了这种飞机,是东北老航校和第7航校的主力教练机型。
  “立川”1式双发高级运输教练机,是日本于1940年研制生产的高级教练机/运输机,可乘10人。1946614日,老航校教育长蔡云翔驾该型飞机去通化执行接运钞票任务,飞机因超载坠毁。1947年,在我军向国民党发起战略大反攻的前夕,东总所属部队首先在东北战场发起了大规模的秋季攻势。为此,驻松花江南岸的第一纵队急需南下的作战地图。由长谷川、张华任正、副驾驶员,去执行这项艰巨任务时,也曾驾该型机。长谷川、张华机组人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秋季大反攻立了第一功。我军第一批女飞行员用该型机进行运输机的高级飞行训练。
  PT17“西点军校生”,是美国斯梯曼飞机公司(1939年并入波音公司)1933年研制的初级教练机。我空军成立时,有2架完好,20架待修,1952年全部退役。
  PT-19,是美国费尔柴尔德公司研制的初级教练机,19393月试飞成功。1948年,我军在沈阳缴获该型机,交老航校,后在空袭中被炸毁。空军成立时,有6架良好,7架待修,是第7航校的主力教练机型之一,1953年全部退役。
  AT-6“德克萨斯人”,是美国北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高级教练机,战后被作为初级教练机使用。我空军成立时只有l架,后陆续有7架起义,1953年全部退役。
  BT-13“勇敢的人”,是1939年美国伏尔梯公司(后改称联合/伏尔梯公司,又改为康维尔公司)为陆军航空队研制的基础教练机。外形与AT-6相似,发动机功率较小,起落架不可收放,是二战期间产量最大的单翼基础教练机。我空军习惯称之为“福利特”,1952年退役。
P-51“野马”,是美国北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单座活塞式战斗机,是二战中美国最好的战斗机。为了弥补教练机的不足,第7航校修复改装了13架双座教练机,是主力教练机型之一。
L-5“哨兵”(也译为“步哨”),是美国康维尔—史汀生公司研制的联络机,也可改装成照相侦察机或教练机。主要承担侦察、校射、通讯、救护、滑翔机牵引等任务,深受美军士兵的喜爱,被誉为“飞行吉普”。我空军成立时,有良好5架,待修3架。人民空军初创时,曾装备过缴获自国民党部队的L-5,并参加了开国大典的空中检阅。1976年全部退役。
1949111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时,还有良好的PT-17初级教练机2架,待修理飞机20架。1952年最后4架退役。
  PT-17初级教练机主要技术数据:翼展9.8米;机身7.6米;机高2.7米;空重878千克;总重1232千克;时速170千米;升限3413米;航程813千米;机上乘员二人;动力装置为1ContinentalR-670-5220匹马力发动机。
人民空军成立后,为大批培养飞行员,在老航校的基础上成立了2个轰炸机学校和4个驱逐机学校,全部使用从苏联进口的教练机。
1轰炸机航校在哈尔滨;
2轰炸机航校在长春;
1驱逐机航校在锦州;
2驱逐机航校在沈阳;
3驱逐机航校在济南;
4驱逐机航校在北京;
依次称为第16航校。6所航校的初级教练机全部使用雅克—18,驱逐机学校的中级教练机使用雅克—11,高级教练机使用乌拉—9,轰炸机学校的中级教练机使用乌特伯—2,高级教练机使用乌图—2
1953年底,这6所航校共培训出各类飞行员5000多名,保证了迅速组建空军部队的需要,为尔后空军的发展准备了骨干。
7航校稍后不再承担运输机空、地勤人员培训任务后,改用苏制乌伊尔—10教练机培训强击机飞行员。
机型简介:
雅克—18,是苏联雅柯夫列夫飞机设计于1946年设计的活塞式初级教练机。我国曾对其进行仿制,命名为“初教5”。
雅克—11,是苏联雅柯夫列夫设计局研制的活塞式单发中级教练机,也可作歼击机、侦察机等使用。
乌拉—9,是苏联拉沃契金设计局在乌拉—9歼击机基础上改型研制的活塞式双座歼击教练机,用于拉—9、拉—11等活塞式歼击机的改装训练,也可作为航校的高级教练机。19501951年,我国曾少量进口乌拉—7,因可靠性和飞行性能都不如乌拉—9而搁置。
乌特伯—2,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专门研制的活塞式双发中级轰炸教练机。
乌图—2,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由图—2改型的活塞式双发轰炸教练机,用于图—2飞行员改装训练。乌图—2与图—2的主要区别是,机头部分加长,以容纳飞行教员和学员,增设了相应的操纵系统。
乌伊尔—10,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活塞式双座强击教练机。该机与伊尔—10的主要区别是,将射击员座改为教员座,增设了并联的操纵系统,取消了向后射击的活动机枪。
随着我军主战飞机由螺旋桨式过渡为喷气式,为满足喷气式飞机的训练需求,我国从苏联进口了各种喷气式歼击机、轰炸机的同型教练机。
歼击机航校和部队开始使用苏制乌米格—15教练机,轰炸航校和部队开始使用苏制乌伊尔—28教练机。
飞行训练体制由“初、中、高”三级改为“初、高”两级,雅克—11、乌拉—9、乌特伯—2、乌图—2逐渐被淘汰。
50年代初,一些部队使用过苏制雅克—17喷气式歼击教练机,用于拉—9和拉—11飞行员改装米格—15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部分歼击航校使用过捷克制L-29喷气式初级教练机,作为螺旋桨式初教机与喷气式歼击机之间的过渡机。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军部分装备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部队,也装备了对应型号的双座教练型,用于第三代战斗机的改装和提高训练。
机型简介:
乌米格—15,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喷气式歼击教练机。乌米格—15与米格—15的主要不同点是:
(1)增设了后座舱及相应的操纵系统、仪表设备;
(2)减小了机身油箱的容积;
(3)武器改为112.7毫米机枪。
19511958年,我国从苏联进口乌米格—15飞机357架。空军曾将部分米格—15歼击机改装成双座教练机,称为“乌米格—15改”。
乌伊尔—28,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喷气式轰炸教练机。乌伊尔-28与伊尔-28的主要不同点是:
(1)将机头的领航员舱改为飞行教员舱;
(2)取消了轰炸航行雷达和武器系统。我国曾对其进行仿制,命名为“轰教5
19521956年共进口该机22架。
雅克—17,是苏联雅柯夫列夫设计局研制的喷气式歼击教练机。
19501013,驻中国上海,帮助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向我空军第4混成旅移交了4架乌雅克17—电机。
1950115,驻中国东北帮助防空的为;联空军部队向解放军空军移交11架。19501951年,共进口43架。
  乌伊尔—10,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活塞式双座强击教练机。该机与伊尔—10的主要区别是,将射击员座改为教员座,增设了并联的操纵系统,取消了向后射击的活动机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