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李裕从解放区被派到东北老航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当上了一名飞行教官,开始驾驶我军自己的飞机在蓝天上翱翔。不过,李裕在驾驶飞机时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当时飞机的机徽是没有绘出角尖的红五星加“中”字机徽。这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李裕为此专门向领导详细了解了情况。
原来,最早在东北老航校的前身航空队时期,我军的飞机是用红五角星作机徽的。
那是在1945年年底,航空队的一架教练机在承德降落。驻扎在机场的苏联红军看到飞机上的红五星,以为是自己的飞机,赶忙开车来接人。当他们发现飞行员是中国人时,一位苏联军官大发雷霆,责怪不该滥用苏军的机徽。
在东北老航校创始之际,我军飞机使用的是国民党空军的青天白日机徽。飞机以青天白日徽外镶白圈涂装机身与机翼,尾翼则是四蓝条间三白条。后来,机徽和国民党空军使用的机徽基本上还是一样,只是在圆盘蓝地十二个齿轮的外面加了一个白圈,尾翼四蓝三白的横道,改变为变为四红三白的横道了。
当时用国民党空军机徽,有这样一层考虑:当时我军的飞机经常出入国民党占领区上空,可能与国民党空军遭遇,也可能遭到国民党军的地面对空射击,而我军飞机的自卫能力差,靠这个机徽可以迷惑敌人,减少一些危险。
1946年6月,我军的飞机上换成了这个没有绘出角尖的红五星加“中”字机徽。“中”字表明是中国人民军队的飞机。没有角尖是因为当时国民党撕毁了停战协定,发动内战,参加老航校建设的同志们义愤填膺,有一股急于驾机杀敌的强烈愿望,但党组织考虑到航校初步建立,作战条件尚未成熟,要求大家首先应努力掌握飞行技术,不能操之过急,对外要暂不露锋芒,所以设计机徽时就没有露出角尖。
听完领导的讲述后,李裕沉默了好久。从这以后,李裕就把这个没有角尖的机徽深深地装在心里,和其他飞行教官一道认真教授飞行原理,帮助学员苦练飞行本领。
但李裕希望学员们可以尽快在蓝天上自由翱翔,那时就可以把角尖堂堂正正地亮出来。
1948年4月,东北老航校第1期学员毕业时,李裕被指派设计毕业证书上的机徽。李裕说当时他拿起画笔,首先把原先机徽图样上的红五星的5个角尖都画了出来。“我们的飞行员已经正式培训出来了,也开始执行作战任务了,已经到了露锋芒的时候,所以我一定要让5个角尖都冒出来。”李裕说到“冒”时,双手合拢从胸前使劲向前一推。
除了绘出角尖之外,李裕还在原先机徽图样的两边加上了带羽翼形的飞翼。李裕说加这个飞翼是当时国际上设计空军机徽时比较流行的做法,所以很自然地就加上了。
飞行队成立了,飞机也凑起来了,可是人民空军的机徽和飞行员服装还没有统一的规定。
1947年以后老航校的飞行训练活动空域扩大,国民党飞机常来解放区骚扰,于是从1947年5月7日 起改用的机徽则是:以红五角星内镶中字,尾翼则是四红条间三白条。
东北航校飞机机徽,一直使用到建国前的1949年9月。
从10月1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飞机机徽是在“八一”红星军徽的基础上,两边配以镶有金黄色边缘的红带,它标志着人民空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征着空军在祖国蓝天上奋飞的雄姿。这个机徽一直沿用至今,在国际上已公认。
关于飞行服,原来是日本式的连身服,后经飞行员建议改成了夹克式,这样的飞行服也沿用至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