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制造的米格-15与美国制造的F-86佩刀机,都是朝鲜战争中空战的主要机型。但是,这两种机型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950年11月中,苏联编成第64拦截机航空军,统辖中朝边
境间苏联米格-15的作战。11月底,苏联派了第50拦截机师增援,让东北的米格-15机数增加到170架。于是第29拦截机团在12月初移动到安东附近的机场,开始与联军飞机在鸭绿江边短兵相接。不过这个时候,美军的F-86佩刀机也开始抵达朝鲜了。
米格-15的优点是最大飞行高度较高,比F-86还高过1,000公尺,让F-86可望而不可及。由于重量较轻,推力重量比较大,爬升速度较快;特别是在6,000公尺以上的高度,爬升速度的差异更是明显。其配备的机炮(1门37毫米及2门23毫米机炮)威力强大,虽然F-86对23毫米炮弹的耐弹性不错,但是37毫米炮弹的破坏力惊人,只要中了少数几发飞机可能就会毁损坠落。另外,米格-15本身结构坚固,耐弹性强,特别是F-86的12.7毫米机枪破坏力不够,让许多中弹的米格-15仍得以安然返航。
米格-15的缺点是翼面控制还是传统方式,没有加力装置,操作起来相当耗力。高空高速飞行时不稳定,容易形成尾旋下坠。同时,俯冲时不能超过0.94马赫,赶不上F-86。机炮射速较慢,两种弹道并不相同且不够平直而难以及远,适合攻击大型轰炸机而非灵活的敌方战斗机。所使用的ASP瞄准仪还是旧式,战斗中需要一直用手调整操作,在高G力运动时还经常故障,飞行员常常把它只当作旧型固定式瞄准具使用,自行估算前置量。米格-15驾驶舱视线不佳,除了机尾升降舵正好挡住飞行员对后上方的视线外,用两层玻璃制成的座舱罩在玻璃中间时常起雾结霜,一直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另外,飞行员没有配备抗G力装,激烈的空战运动让飞行员很容易就疲惫。
F-86佩刀机的优点则是水平面运动较佳,由于有较好的前襟翼、襟翼、以及减速板的设计,导致较佳的水平面运动性能和滚转率;飞行起来稳定性极高,即使进入尾旋状态,也很容易地可以改出,所以提供了一个利于射击的平台。F-86的机枪射速较快(6挺12.7毫米机枪),弹道平直,由于有雷达测距瞄准仪,瞄准起来十分准确。动力操纵杆和踏板、液压操纵面、抗G力装等等,都让飞行员比较不易疲惫。最后是俯冲速度较快,可超过1马赫。
F-86的缺点是最大飞行高度及高空爬升速度不如米格-15,不是望空兴叹就是望尘莫及。其次,机枪子弹威力较弱,让许多米格-15得以逃生。
双方在作战时都尽量利用自己飞机的性能优势。米格-15多半在鸭绿江以北集结爬升到最大高度再进入“米格走廊”。由于其升限超过F-86达1,000公尺以上,让F-86可望而不可及,米格机可以主动选择时机俯冲下来攻击美机。一击不成,又可利用其在高空胜过F-86许多的爬升性能,迅速返回高处。
不过由于在12,000至14,000公尺高空间通常都会产生凝结尾云,在极远处可见,所以少有偷袭的可能。
朝鲜飞行员卢今锡中尉回忆:“在典型的日子里,我们从安东基地起飞后爬高向北,集结编成队形;然后转向南飞,以12,000公尺或更高高度越过鸭绿江……我们会持续爬高到超过14,000公尺,维持0.9马赫的高速,进入F-86所在区域。”
美国飞行员罗伯特·阿金中尉则称:“我对那些在米格走廊的任务还记忆犹新,我们会看着它们从安东起飞爬升到远超过我们的高度,然后以优势数量南飞越过鸭绿江一线。”
F-86佩刀机的战术则是保持高速,当米格-15俯冲下来时,以侧转避开攻击,如果米格-15也跟着做水平面运动,就发挥水平面运动性较优的特性,反过来攻击米格-15;或者,当接战不利时,利用F-86佩刀机俯冲速度较快的特性,急降到中低空脱离,若米格-15也跟着下来,中低空性能更佳的F-86佩刀机会更占上风。
至于美国其它战斗机,虽然数量种类繁多,但都比不上米格机。如F-80流星式战斗机、F-84雷霆式战斗机、以及海军的F-9F战斗机,都是直掠式机翼,在飞行性能上远远不及米格-15和佩刀机,所以当米格-15开始在朝鲜半岛上空出现不久,这些战斗机都被改派执行轰炸任务,成为所谓的战斗轰炸机。至于美军在二次大战中的主力战斗机P-51(F-51),早就已经退居战斗轰炸机的角色了。
在作战时,由于F-86佩刀机的任务都在朝鲜空域离它们在汉城附近的金浦(Kimpo)和水原(Suwon)基地有相当距离,加上必须在巡逻区内维持高速(通常以0.87马赫以上速度进入巡逻区),而落下式副油箱供应不足,严重影响F-86在鸭绿江边巡逻区的停留时间。所以除了总数处于劣势外,在米格走廊这个区域中,由于距离F-86基地较远而距米格机基地所在的安东地区甚近,也形成局部数量上的劣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