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阳
当我学习和研究动物的起源史时,陆续完成了10卷学习笔记,这些笔记系统地收集整理了关于动物的知识,涵盖了动物的分类、生活环境、生理特征、生存原则,也包括了动物的一些群体和个体组成和性格。但我更关注的是动物的兽性与人性之异同。
很多动物实际上是过着群居的生活,小到蚂蚁之类的昆虫,还有水中的鱼类,鸡鸭和大雁、麻雀等禽类也是选择了群居生活。哺乳动物中群居现象则更为突出,猪羊牛马、狮狼猴狗,都以群体生活为特征。人类自诞生起一直是过着群居的生活,与群居动物没有太大的区别。
如果说动物的群居生活是为了生存而选择的一种方法,那么人类的群居则以家庭、家族、民族和国家为单位,动物同样也有以家庭、同种、同族、同区域为组合的群体。如果说动物群体和人类群体有什么特殊的区分,那么动物群体生活在人类的驱使下,群体组织的成员越来越多,如圈养的猪羊鸡鸭;相反,人类的群体随着内斗的加剧和人性的蜕变,正在不断缩小。从民族来说,很多民族分裂成不同的派别和不同的宗教信仰;从国家来说,结盟式的国家联盟正在解体,国家内部也充满了党派之争;从个人来说,群体式的生活方式也正被高科技应用刷屏,更多的人放弃了婚姻、家庭,过着独居生活,甚至足不出户,购物靠的是快递哥。交友只是在手机上点个赞。毫无疑问:人类的群体生活意识正在退化。
人类群体心理与动物群体心理又有什么区别?还得从回顾动物的起源作追述。
世界上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是发现在中国的吴氏巨颅兽(Hadrocodium wui),它生活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从化石上看,哺乳动物(尤其是早期的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非常重要的区别在于其牙齿。爬行动物的每颗牙齿都是相同的,彼此没有区别,而哺乳动物的牙齿按它们在颌上的不同位置分化成不同的形态。此外爬行动物的牙齿不断更新,哺乳动物的牙齿除乳牙外不再更新。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耳中有三块骨头。它们是由爬行动物的两块颌骨进化而来的。
中生代时的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很小。在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占据了许多生态位。到第四纪时,哺乳动物已经成为陆地上占支配地位的动物了。值得注意的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决定了“母子”关系,也是最早的“动物家庭”之构建基础。接受哺乳的动物幼仔都能得到母亲的关怀。
与鸟类一样,哺乳类动物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最早的哺乳动物由爬行动物中的兽孔目演化而来。真正的哺乳动物在中生代的三叠纪末期出现,进入新生代后哺乳动物取代恐龙占据生态位优势,演化出今天多样化的哺乳动物种群。多样化的哺乳动物种群是过着群居的生活。
根据目前人类掌握的化石证据,哺乳动物被认为最早出现在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的三叠纪,并于新生代开始繁盛,成为陆地上占支配地位的动物至今。也就可以确认早在2亿多年前就有了群居的哺乳动物。
中生代,有化石证据表明在三叠纪中期,一些兽孔目动物的头骨开始产生了许多新特征。爬行动物由多块骨头构成的下颌演变成单块牙骨,牙齿也从单一外形的牙齿演变为根据在口腔内的位置而具备多种形状。颊骨弓变得更为发达以支持咀嚼肌强化的需要。它们身体的骨骼变得轻盈灵活,四肢直立而不是如同爬行动物一般向体侧伸展。它们具备发育良好的皮毛,因此可能是恒温动物。可以认为它们是正处在过渡到真正的哺乳动物的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在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早期的哺乳动物与恐龙几乎在同一时期正式出现了。如从广东河源发现的大量恐龙蛋,可以认定恐龙也是过着群体生活。
当时君临陆地的大小恐龙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生态位,而早期的哺乳动物的体型微不足道,主要靠昆虫等生息在丛林中的小型猎物维生。昆虫体型很小,但也大多是群体而聚。
到了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恐龙可能因为气候变化而迅速灭绝,而哺乳动物则具备恒温特性,而且他们的小型躯体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帮助它们在低温和黑夜中存活了下来。存活下来的哺乳动物自然没能脱离“母子关系”,原始的“动物家庭”同样维持了动物的群体生存方式。
新生代,在古近纪之前所有的哺乳动物体型很小,尽是一类体长12厘米左右,与老鼠体型相仿的小型捕猎者。进入新生代后恐龙式微,于是哺乳动物得以占据更多的生态位,并迅速演化出具备丰富多样性的成千上万个不同物种来。在5000万年前就出现了早期的蝙蝠和鲸;蝙蝠和鲸都归属于群体动物。等到了4000万年前,如今在哺乳纲下面的各个目就都基本出现了。
到了第四纪,哺乳动物已经成为陆地上占支配地位的动物。虽然冰河期让包括猛犸象在内的一批大型的群聚哺乳动物遭到灭顶之灾,但大部分能存活至今的物种一直就没有发生太多变化。
当中生代末地壳运动加剧,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恐龙等爬行动物难以适应和生存,而哺乳类则显示了很强的竞争能力;哺乳动物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身体恒温,具有乳腺,可对幼仔哺乳,脑发达,能够支配行动,胎生(单孔类除外),有利于延续后代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它们的壮大发展提供了自身的优势。同时,也维持了早期哺乳动物以家庭、家族为主体的群落。
进入新生代后,有胎盘类成为哺乳动物大家族的主流,化石和现生哺乳动物的绝大多数都属于有胎盘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约有30个目,人们熟知的就有食肉目(如猫科动物)、啮齿目(如各种鼠类)、偶蹄目(如猪、牛、羊等)、奇蹄目(如马、驴等)、灵长目(如猴和猿类等)、翼手目(如蝙蝠等)、长鼻目(如象等)和鲸目(如海豚等)。最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早期的猫科动物及各种鼠、猪、牛、羊、马、驴、猴、猿、蝙蝠、象和鲸、海豚等,全都属于群居动物。正是群聚的集体力量,才使这些动物得以延续生存不绝。
人类正在退化
随着科学和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化论的假象正在泯灭。世界万物很难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去作科学解释,没人能充满说服力的推翻造物主的功绩。一条菜虫为什么是绿色的,是谁让菜虫的肤色与青菜的颜色相近而防止受到异类伤害?如果说菜虫是因为食用了青菜而造就了这一肤色,那么熊猫、斑马的肤色是因为吃了什么植物动物而变成黑白毛色?读懂了动物学,就知道有太多的无法解释的例子。
人类无法解释太多的无知世界,便产生了人类梦中的动物图腾和鬼神信仰,甚至诞生了能实现人神沟通的天子,中国的天子是君权神授,可信吗?孔子打不倒,君权专制也就不会倒。
在君权神授思想的指导和愚弄下,人类的群体生活与情感始终在裂变,贫穷和落后全都归咎于老天不公,又迷信于天意天命。贫穷改变不了,那就只能屈居于认命和忍耐,更多的弱者选择了离群独居的生活,人类正在从群居走向孤独的退群大数据可以证明人类开始退化。
动物的群体生活与情感世界,似乎没有太多变化,但从动物的兽性中可以寻找到人性中的许多相似之处。人性并没有完全脱离兽性,甚至远胜于兽性中最残忍的一面。人性中丢失的却是兽性中的爱和集体意志。
本卷是我对人性与兽性探索的尝试。并不为了说教,无心无力去说服别人,或许是为我自己找个离群隐居的借口,这社会的人性已开始退化。离开狼群的孤狼,也许会与我有共同的想法。
上海恒易斋
2019-3-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