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9月9日星期一

人生难得老来伴






老伴意外地从田间捡拾到一只小鸟窝,她知道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宝贝。
我从电视上看到了有关介绍澳大利亚园丁鸟筑巢的专题片后,对园丁鸟的筑巢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自己动手模仿鸟儿在屋顶空中花园里制作鸟巢,没想到这鸟巢制作困难重重,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鸟儿到底是如何筑巢的?我查阅各种资料,也研究了鸟儿筑巢的制作材料和筑巢设计原理及搭建技艺,但只能得到一些肤浅的印象。
老伴捡回的这只小鸟窝,让我近距离地仔细观察到鸟儿筑巢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了,我对这只小鸟窝爱不释手,反复琢磨鸟儿筑巢的建筑工艺水平。原来鸟儿筑巢用的小草,细柔若缝衣针般粗细,都是些枯萎的花枝或草茎,全都盘旋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圆周为360°的精致小窝。更令我惊讶的是鸟儿懂得利用现代材质进行工艺制作,因为鸟儿充分利用了人类随手扔掉的餐巾纸作为建巢的铺底材料。正是这被弃的餐巾纸,成了这个鸟巢的基础桩。那些细小的枯萎花枝或草茎间也夹杂了一些现代织物的细绒毛,这些细绒毛则成了缠住茎枝的主要构建物了。
鸟儿居然如此聪明、能干,让我不得不慨叹。鸟儿也知活在世上需要有个窝,而且要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动手打造,又何况人呢?
人活一生,必有一个家,可是家又在哪里?许多人为此而感到困惑。其实人生一世,终归要化为泥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明白了这一点就应该坦然、超然、欣然地面对人生。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似乎这是人生必经之路。为此,人活一世就必须要有房有地有钱有权有名望,荣华富贵、子孙满堂,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人生观。几千年来,中国人从没改变过这种人生价值观。
人会为了达到自己的诉求,对现实充满怨恨,牢骚满腹。鸟儿却不会,鸟儿只是靠自己的劳动去建设新居。
也许鸟儿懂得活在世上,富贵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鸟儿似乎很有品位修养,它们会视钱财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得失之间,决不会在意。鸟儿也会有对手,也要经风雨洗礼,也会有许多挫折,当遇到这些挫折时,鸟儿知晓如何自我安慰:顺其自然,淡泊名利;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总之一句话:鸟儿活在世上,知足而常乐也。
徜若人生也以知足常乐为目标,则其乐无穷。对于生活、金钱、地位,向最低下的人看齐,则可知足常乐;向最高的人看齐,则会烦恼无穷尽。人在顺境中较易做到知足常乐,但在逆境中尤须学会知足常乐。说说容易,践行却难。内观己心要丝毫无谦,则死得没有丝毫惭愧与悔恨,给人生也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生老病死乃一切生物的客观规律,谁也逆转不了,但实践又证明,生活无节,心胸狭窄,就会缩短生命,反之则能健康长寿。人生长寿之本当为“五心之合”,即:对长辈要孝心、对子女要爱心、对朋友要诚心、对老伴要耐心、对自己则要宽心。
人渐老矣,也渐悟出了人生真谛,活得自在些,才是当理之举。于是乎,我开始为这个意外获得的小鸟巢作了一番精心的设计,要将其制作成一件最别致的工艺品。我先找了一截锯下的树桩,用作底座,然后又挑选了一些枯树枝杈作陪衬,构造了一个整体造型。接着就是剔除老树桩的枯树皮及碎泥巴,用木砂纸打磨加工。下一步就是涂上清漆了。
我将小鸟巢安放在树桩底座的桠杈中间,一件精湛而另类的鸟巢工艺美术品《家》,由此诞生了。我在设计和制作这件鸟巢工艺品时,享受了动手动脑的快乐,整个制作过程,其实就是自己重新对家的认识的过程,也是反思人生的过程。
人的一生很短,人各有所爱,人各有所求,人各有所志,人各有各的生活小天地和各有各的生命轨道。无论为名、为利、为色、为官,还是为事业。各人都必须付出各自的代价,付出毕生精力。世上很多事是无法求全的,要学会排遣苦恼,宽以待人,知足常乐意志坚强。凡事不要有过高的奢求,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高。期望不那么高,反而容易满足。一个人能知足,他的精神就会开朗、愉快,而一个不知足的人常常有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以致自毁。

手工作品:爱巢 (10)
设计和制作这件鸟巢工艺品时,我也并无太多奢求,只是用了些枯树枝和一截老树桩,最大的亮点就是这天成的鸟巢原品。没有珠光宝气,也没有金额银镶嵌,却有了更多的朴实与自然,原生态才是最美的真实写照。好比人生苦短,归宿就一条。人在活着的时候,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我已到了花甲之年,还要追求什么名利?我曾经得到的,也全都要主动力学抛弃了,即使再求得了,又有几年的“有效期”?要知道:“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名、利、财、色,皆身外之物,我这一生从没把这些看得太重。朴实无华的原生态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好。
人生难得老来伴,老伴能读懂我了,她只用一只捡来的小鸟巢,就能让我开心驱烦恼,人生在世,开心就好。“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因此,做人就得不断地摒弃烦恼,让开心永驻心田。能让自己开心无忧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自己喜欢做又能做的一些事,在小事中也能找到大智慧,那就是如何让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2012-6-1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