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9月14日星期六

戏说龟鳖话王八





我在屋顶空中花园里另辟了一个“根艺龟园”,别致的树根造型和各种植物组成了一个小景观,其中特设一小水池,养殖了大小四只乌龟。其中失踪了数月的两只乌龟,今天突然出现了,估计是躲在泥洞里休眠了一阵子。老伴从菜市场买回两只小鳖,也放生在这龟园了。突然间,我自嘲起来:这龟园,一下子成了龟鳖王八园啦!
王八,是甲鱼的俗称,也是广为流传的骂人话。如:“吃王八可以活得久”、“王八咬人不撒口”。其实,这是对甲鱼的冤枉,王八不应该是指甲鱼,也不是甲鱼和乌龟的总称。
甲鱼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又名:鳖、水鱼,共有20多种。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甲鱼有别于乌龟,是一种无鳃,用肺呼吸的水生爬行动物,可在水里和陆地生活。甲鱼脊背隆起与龟类似,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从外形颜色观察,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其头也像龟。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没有乌龟般的条纹,也较乌龟为软。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肉裙。肢各生五爪,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甲鱼没有耳朵,全凭眼睛。雌型体积一般比雄性大,部分可以达到一倍以上差距。甲鱼的脚掌上长蹼,在水中比一般龟更灵活,可以在水下保持较长的时间。甲鱼在水中时,水面上有吐出的津液,叫鳖津。甲鱼是一种通过口器排泄体内废物的动物,为水生杂食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幼鳖以水生昆虫、水蚯蚓、蝌蚪、小虾等为食。成鳖摄食田螺类,蛤蜊等软体动物、鱼、虾以及动物尸体,也食蔬菜、水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甲鱼生性凶猛好斗,群体间恃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
甲鱼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甲鱼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在自然环境中,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人们喜爱食用甲鱼,因为它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不可多得的滋补品,尤以500多克重的母鳖为佳。母鳖体厚尾巴短,肉裙厚,肉肥,味美。公鳖则体薄尾巴长。
但在市场上,常有以龟科动物眼斑沼龟及印度棱背龟的背甲冒充鳖甲,伪品甲鱼完整的外壳为椭圆形拱状,个头较小,长在813厘米之间,宽612厘米,背面隆起较高,约在34厘米之间,呈类白色。眼斑沼龟背的中央有5块椎盾,两边对称有4对肋盾;印度棱背龟甲的角质质片多已除去,背棱有一条前后缀连,腹面为灰白色或黄褐色,两侧对称的8对肋骨,不伸出边缘;背甲质硬但易碎。
    事实上,人们将甲鱼称为王八,实在是没什么理由。说乌龟是王八,是有些理由可找的。比如乌龟腹甲上的纹理,中间就有一个“王”字和前后两个“八”字,俗语“千年王八万年龟”,就是指骂乌龟为王八。
在中国人中骂人最狠的词语就叫“王八”,并由此衍生出“王八蛋”、“王八羔子”等。这是一句民间骂人的话,实际上此话的出处源自“忘八端”。中国古代将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称为 “八端”,专指做人之根本,忘记了“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根本,当然就是 “忘八”了。所以在清朝时便有人推测说“王八”是“忘八”的谐音
那么这“王八”与“王八蛋”又怎么扯上了关系?中国古人认为:乌龟是没有交配能力的,雌乌龟只有跟蛇交配才可以下蛋。于是中国人又通奸男子称为“王八”,“王八蛋”和“王八羔子”,就是通奸生下来的“野种”。妓院老板娘的丈夫,一般也被叫作“王八”、“龟公”。
其实,乌龟在中国人心目中有过很辉煌的历史。
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灼龟甲以卜吉凶,龟甲因灼而坼袭之纹理名为“龟兆”(《左传·昭公五年》:“龟兆告吉”)。
在秦汉以前,乌龟一直被视为“灵物”或“吉祥之物”;人们还将龟与龙、凤、麟并列,合称为“四灵”(见《礼记·礼运》)。龟在古代是地位很高,被尊为灵兽,即玄武。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中国人还将驮碑的龟说成是龙之六子“坝下”。
但从秦汉至唐代中叶,人们不再视乌龟为“灵物”,而视为贵重之物。唐武则天时,人们对龟的崇拜曾发展到了极致。天授二年,武则天甚至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都佩戴一种龟形的小袋,名为“龟袋”,龟袋上分别饰有金、银、铜三种金属,以区分官员品级的高低(见《新唐书·车服志》)。 
正因为乌龟那么风光八面,所以中国人在称呼上,多想跟龟发生牵连,于是,大家就你龟我龟起来了。春秋战国时宋有公子围龟、楚有斗韦龟、汉有京兆尹陈龟、幽州刺史朱龟、曹魏有典农刘龟。北魏孝明帝干脆以“神龟”纪年。孝昌年间有大臣叱列伏龟,正始年间有羽林监王元龟。唐宗室有楚王灵龟、嗣曹王龟年、大臣有崔从龟、王龟、刘崇龟、李权龟、庶僚有乐朋龟、薛元龟、协律有李龟年、进士有张仁龟、处士有陆龟蒙、道士有解元龟、白居易叫他侄子做龟儿、字文籍字夏龟、张志和本名龟龄、王俌字兴龟、贺知章称殷践猷为五总龟,以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五代时前蜀有京兆李龟祯、宋吕蒙正之父名龟图弟弟名龟祥,就是吕夷简的爷爷,何承矩之子名龟龄、范雍的爷爷名从龟、王大宝字元龟,又有员外郎董龟正、郎中王龟从、陈尧封之子陈渐自号金龟子、陈季常做“龟轩”、杨时号龟山、有侍御史黄龟年、有直讲彭龟年、洪朋字龟父、何兑叫龟津学者、龚开号龟城叟、沈与求号龟溪、王十朋字龟龄、陆游叫龟堂病叟、又做“龟堂”、又以龟壳做帽子。另有张龟寿、元谢应芳自号龟巢老人、室名“龟巢”,所著有《龟巢集》。又戴良自署其居曰“龟毛庐”、明方渊号龟鹤山人、清黄丕烈号龟巢老人,潘恭寿号龟潜,潘祖荫做“龟盫”……这种以龟为名为号的流行风,甚至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名中多有龟字出现,如龟井昭阳、龟井南冥、龟谷省轩、龟田莺谷、龟田鹏斋、龟田绞濑……日本人名中龟者甚多。
奇怪的是,为何乌龟在中国可谓一路风光,又怎么成了王八的代名词?
经查,应该与《说文》作者许慎有关。这许慎是河南郾城人,汉朝的古文学家,以博通经籍闻名,大家推服他,称他 “五经无双”。许慎在公元一百年左右,完成了一部名为《说文》的书,这书本原是打笔仗的书,是用来驳斥解经说法的,不料书中对中国文字的整理,显出了它的另一层意义,从此以后,它就成为中国第一部以偏旁编排的字典了。《说文》全书分540个部首,共收9353字。它决定了中国两千年汉文字典的形式,同时在文字学、语意学等方面,都有着最具影响力的功劳。许慎写这部书时,重点放在说明为什么一个汉字要那样写,他总会努力找出每个字的原始意义,再从原始意义上说明那个汉字结构组成的理由。但《说文》的“说文解字”,虽有一定研究价值,也不见得全有科学道理。
如在《说文》中的“龟”字条下,许慎的解释是:龟,旧也。外骨内肉者也。从它(蛇)。龟头与它(蛇)头同。天地之性,广肩无雄、龟鳖之类,以它(蛇)为雄。
也就是说,乌龟是没有雄性可言的(《列子》中也说它是“纯雌”),要生小乌龟,雌龟就得跟蛇交配才成,正因为如此,所以“龟头”与“蛇头”长得一样。《埤雅》中也说:“广肩无雄,与蛇为匹,故龟与蛇合,谓之玄武。”玄武就是指龟蛇,它后来形成为“北方之神”,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可见龟蛇同组,早就被中国人认定不疑了。
糟糕的是,许慎的解释实在不怎么高明。他并没把乌龟观察清楚,就以为乌龟“无雄”,这一错误又记录在《说文》上,于是积非成是,就传出了所谓“龟不能交;而纵其它者与蛇交”的说法了。中国人更喜欢以讹传讹,既然雌龟不能与雄龟性交,那么就与蛇奸,这可是忘记了“八端”,乌龟由此也变成了王八。乌龟王八的流变解释,显然是附会无疑。
    在中国,骂人是“乌龟王八”,还会扯上一顶“绿帽子”,那又是什么缘由?
原来,在元朝时期,中国有“元典章”规定制度,说娼妓穿着紫皂衫子、戴角中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则裹青头巾。青头巾与绿色是相近的。到了明朝时,头巾发绿,绿似龟头。明代制乐人用碧绿巾裹头,就被人以为其妻有淫行。后来明代的伶人不但裹绿巾,还穿绿衣。《唐史》中记载:李封为延陵令时,吏人有罪,他不加杖,但令其戴碧绿巾来作为耻辱惩罚,并根据所犯重轻来定惩罚的日数。李封用惩罚戴绿头巾的方法整人,当时的绿头巾主要是象征贱人之服,还没有定型成“敝眷”跟别人睡觉的确定意义。但中国人根据龟蛇之说、龟头之色、头巾之绿、娼妓之家,等等等等,众说附会,于是将戴绿巾改称为戴绿帽子了。清代就有“帽儿改绿,顶子飞红”之流行句。
在中国古代,谁要是成了王八,那可得挨揍。唐朝法律对“奸夫淫妇”可判刑两年(赎铜四十斤),比起今天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不算重,但是它不但“不在自首之例”,并且不是告诉乃论罪,而是邻居都可以告发的罪。元朝法律规定不告发是“纵奸”,连邻居都要挨罚的。元朝更是明文规定:甘愿做王八的,本夫与“奸夫淫妇”各杖八十七下。明清时期又加重了,各杖九十下。可见,在中国古代当王八都要挨狠揍。
现今社会可进了一大步,在人性化的自由社会里,当王八不受罚,至少不会再挨狠揍,有那么几段感情,还显得挺自豪的。现在网络上也有人骂王八,以一个“兲”字来骂“兲蛋”。这“兲”字原是古体的“天”,意义皆同。当然,现今的“青天大老爷”与“王八蛋”又有多大区别呢?还有人用“318”代表“王八”,“3180”代表“王八蛋”。至少,这样的说文解字,要比许慎胡说乌龟没有雄性,那就要正确多了。当今的乌龟王八,当然是雄性居多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