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简说节肢动物昆虫纲
沈阳先生 撰稿
节肢动物昆虫纲:蜻蜓
蜻蜓别称:点灯儿、蚂螂。归类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能大量捕食蚊、蝇等对人有害的昆虫,实为益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
【分布范围】
蜻蜓种类约有5000余种,在中国约300余种,最常见的蜻蜓有多种:例如碧伟蜓、黄蜻和长叶异痣蟌,这3种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个科,即代表了大型蜻蜓、中型蜻蜓和豆娘。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浙江、四川、贵州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玉带蜻仅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自治区。
【外型特征】
蜻蜓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均翅亚目(束翅亚目),间翅亚目有仅三种蜻蜓分别是在日本印度中国,此亚目有活化石之称,中国的最古老。也是有翅亚纲里的很原始的昆虫。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各种的稚虫形态差异极大。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有三个单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经过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这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其咀嚼式口器发达,强大有力。
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飞行迅速灵活,差不多能避开所有敌害。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前翅和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翅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1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动规律性,并可防止因震颤而折伤。
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足接近头部(以便于捕食)。腹部细长。成虫的构造虽颇一致,但大小差别悬殊。
蜻蜓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
蜻蜓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雌雄交尾也在空中进行。
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都不一样,它的卵是在水里孵化的,幼虫也在水里生活,蜻蜓用尾巴点水,实际上是在产卵。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多数雌虫在水面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也有的将腹部插入浅水中将卵产于水底。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蜻蜓的卵是黄色的。
【生态习性】
蜻蜓生活在海拔500公尺以下地区的池塘、沼泽等静水环境附近。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生活在水中,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温带地区的种类多以幼虫越冬,幼虫期可达1~5年,成虫期寿命仅数周。
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
成虫出现于6至8月。
蜻蜓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节肢动物昆虫纲:蝉
蝉归类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蝉别称:知了,知拇吖、知了龟、蚂知了、蛣蟟,哔蝉、海咦。
蝉,同“禅”出自佛家。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虫,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最后变成飞虫。绝大多数的昆虫,只有一年或更短的生活史,一般的蝉却有3至9年的生活史。
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古代中国文人认为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又将它誉为纯洁的象征。自古以来,诗人墨客多以咏蝉声来抒发高洁的情怀,后人则称它为“昆虫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
那些陶醉于蝉鸣声的文化人,却很没文化,居然全都忘记了蝉的本性。事实上,每当蝉落在树枝上引吭高歌时,一面就在用它的尖细的口器刺入树皮吮吸树汁时,各种口渴的蚂蚁、苍蝇、甲虫等便闻声而至,都来吸吮树汁和蝉排出的蜜露,蝉又飞到另一棵树上,再另开一口“泉眼”,继续为它们提供饮料。蝉是典型的林木害虫。
【种群分布】
多分布热带,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种类约2000余种。
【形态特征】
蝉体长2~5公分(0.8~2吋),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复眼突出,单眼3个。蝉的两眼中间有三个不太敏感的眼点,两翼上简单地分布着起支撑作用的细管。蝉有发达的挖掘足。
蝉的生活方式较为奇特。夏天,蝉产卵后一周内即死去,卵经过一个月左右即孵化,孵化后若虫掉落到地面,自行掘洞钻入土中栖身。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
蝉的幼虫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质数。这是因为质数的因数很少,在钻出泥土时可以防止和别的蝉类一起钻出,争夺领土、食物。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
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头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刚羽化的蝉呈绿色,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
成虫飞向丛林树冠,以其刺吸式口器刺入树木枝干吸食汁液,对林木、果树等造成危害。成虫性成熟后,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蝉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雄虫开始鸣叫,吸引雌性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产完卵后也相继死亡,从而完成其传宗接代的使命。
【生活习性】
蝉的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呆在树枝上,秋风把它吹到地面上,一到地面,马上寻找柔软的土壤往下钻,钻到树根边,吸食树根液汁过日子,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从幼虫到成虫要通过五次蜕皮,其中四次在地下进行,而最后一次,是钻出土壤爬到树上蜕去干枯的浅黄色的壳(这就是蝉壳,又称蝉蜕,可入药)才变成成虫。
蝉是见不得天的昆虫,虽然寿命很长,但是很少在阳光下生活,几乎一生都在黑暗地下度过。
蝉的食物,主要是树的汁液。蝉的嘴像一只硬管,它把嘴插入树干,一天到晚地吮吸汁液,把大量营养和水分吸到体内,用来延长寿命。当遇到攻击时,它便急促地把贮存在体内的废液排到体外,用来减轻体重以便起飞,以及起到自卫的作用。
蝉排泄与其他昆虫不一样,它的粪液都贮存在直肠囊里,紧急时随时都能把屎尿排出体外。
蝉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生活习性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像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翼展开。在这个阶段,蝉的双翼很软,它们通过其中的体液管使之展开。体液管由液体压力而使双翼伸开。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
如果在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并且无法发声。
每当蝉口渴,饥饿之际,总会用自己坚硬的口器插入树干一天到晚的吮吸汁液,把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用来延长自己的寿命。蝉在未成熟之前在土里成长,后慢慢掏洞爬与树干上,如发现有稀泥的盗土洞里必有幼蝉,蝉是在夜间趴在树干上脱壳,脱完壳就有了翅膀了。
【实用价值】
蝉其皮曰蝉蜕,富含甲壳素、异黄质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风疹瘙痒、目赤目翳、破伤风、小儿惊痫、夜哭不止等症,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还有益精壮阳、止咳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病待等作用。
蝉蜕及雄蝉都可以入药。刚出土的老龄幼虫营养丰富,虫体蛋白质含量58-58%、脂肪含量10-32%。这几年已把蝉摆上餐桌,作为保健食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