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生 撰稿
马面鲀又称橡皮鱼、马面鱼,归类脊索动物门。我国产的马面鲀因其鳍色不同,分为绿鳍马面鲀和黄鳍马面鲀。其体形长椭圆而又侧高,称为面包鱼:其皮粗又厚,又称、猪鱼。食用马面鲀时,必须先剥其皮,所以通常又有剥皮鱼的绰号。
马面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潮汕俗名:迪仔;在上海和闽浙一带称橡皮鱼、剥皮鱼,在北方称猪油、皮匠鱼、面包鱼、烧烧角。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中国不开发这种鱼的原因,除其长相难看外,还因其第一背鳍有鳍棘,又长又粗还有倒刺,挂网后,很难取下,稍不留意,伤了手指,所以渔民捕到这种鱼,十分讨厌它。市场上又卖不好价钱,一斤鱼只值几角钱,只好充作肥料。倒是浙江黄岩农民,每棵蜜桔树下埋一条马面鲀,桔树茂盛,挂果累累。
但这种长相丑陋、皮粗又厚的马面鲀,现一跃而变为“珍贵鱼品”、走进千家万户,已成为许多海洋渔业公司的看家鱼。
【分布区域】
马面鲀是一种温暖性近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黄、渤海,朝鲜和日本,也见于南非。马面鲀越冬场在济州岛至对马岛一带海区,而其产卵场在钓鱼岛、海州湾、乳山(山东)沿海和辽东湾。
马面鲀不仅产量高,而且鱼汛比较集中,其主要汛期在2月上旬至5月下旬。目前以我国东海的产量为最多,最高年产量已达25万吨左右,已成为我国仅次于带鱼的第二位的海洋经济鱼类品种。
【生态特征】
马面鲀通体桔黄色。体长椭圆形,侧扁。一般体长 9~11厘米,体重15~25克。背鳍二个,分离。第一背鳍的第1鳍棘很粗大,约为头长的1.3~l.6倍。第2背鳍鳍棘很短小,藏于背部凹沟内。臀鳍与第二背鳍近似。胸鳍侧位,小刀状。左右腹鳍退化,只剩下一个短棘不能活动。
马面鲀尾柄细,尾鳍后缘截形。除吻前缘外,头、体全部被小鳞,并有细短绒状小刺,小刺大部排成横纹状。
【食疗作用】
马面鲀资源丰富,无毒,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及脂肪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不比其它鱼类差,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食用鱼类。但由于鱼的外观难看,一般消费者习惯上不太爱吃,个别的人吃了有过敏性反应,因此对这种鱼产生了怀疑,市场上不受欢迎。
马面鲀的厚皮剥去后,就露出细嫩的白肉。马面鲀鱼肉可以制成美味鱼绒,成品比传统的鱼松优越。肌肉纤维长,色香味佳的小包装方便食品。
马面鲀又可制成烤鱼片,干烤马面鲀。
马面鲀菜谱有炆马面鱼、五花肉萝卜炖鱼、冻豆腐炖马面鱼、干煎马面鱼、炸马面鱼、红烧马面鱼、葱油马面鱼、马面鱼刺身
马面鲀肝大,可制鱼肝油,鱼骨可做鱼排罐头,头皮内脏可做鱼粉。
马面鲀的食疗作用:可治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症。
皮可炼胶,油灰还可代替桐油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