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1月18日星期五

第十二章第七节 两栖动物:蝾螈


沈阳先生 撰稿

蝾螈(学名:Caudata)是终身有尾的两栖动物,一共有960属约358种,幼体与成体形态上差别不大,主要包括蝾螈、小鲵和大鲵。
蝾螈有发展完全的前肢和后肢,大小大约一致,但四肢细弱,少数种类仅有前肢(鳗螈)。眼小,或隐于皮下,没有鼓膜或外耳开口。牙齿位于下颌。身体有黏膜皮肤,没有鳞片或尖锐的爪子。通常行体内受精。

分布区域
蝾螈分布于我国的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东方蝾螈喜栖于山麓水潭中或水流缓慢的山涧里。这些水域的水较清澈,水中往往长有水草。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浙江杭州的黄龙洞、虎跑、白沙泉等水域地方。
北螈属(Triturus, 即欧螈属)3个种是英国蝾螈的代表种。在英国最普通的种是滑北螈(T. vulgaris, 普通北螈),身上有斑点,亦遍布全欧。最大的欧洲蝾螈是冠北螈(T. cristatus),体长约17公分(7)
加利福尼亚蝾螈(Taricha torosa, 肥渍螈)产于北美洲西部潮湿地带,体长约15公分(6)。赤水蜥(Notophthalmus viridescens, 变绿东美螈)是北美东部最常见的种类,需在陆地生活23年后方变为永久的水栖动物,在由陆生变为水生的过程中,体色由鲜红变为暗绿,且体两侧各出现一排红色斑点。
日本蝾螈(Cynops pyrrhogaster, 红腹蝾螈)常被作为玩赏动物,在豢养条件下可活数年。
蝾螈也见于中东、伊朗,中国大部分地区和邻近地区。
品种主要有法国火蝾螈、泥螈、 欧洲火蝾螈、斑点钝口螈、帝王蝾螈、红蝾螈、 墨西哥钝口螈、 东方蝾螈、红背无肺螈、蓝尾火腹蝾螈。
其他物种则有巨型无趾蝾螈、黄星点蝾螈、芝麻蝾螈、云石蝾螈、金丝蝾螈、斑纹蝾螈、辣椒蝾螈、瘤背蝾螈、蓝点蝾螈、黑斑蝾螈、加州红腹蝾螈、香港蝾螈、墨西哥无趾蝾螈、虎皮蝾螈、平趾蝾螈等。

生态特征
蝾螈亦称水蜥(eft)或水栖蝾螈,是在侏罗纪中期演化的两栖类中的一类。
水栖者皮肤光滑,称蝾螈;蝾螈为两栖类动物。
陆栖者皮肤粗糙,称水蜥;水蜥为爬行类动物。
蝾螈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产卵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
受精卵在35周的时间内孵化,而水生幼体则在夏末或秋初变态成为成体。
大多数幼小蝾螈完全在陆地生活,24年后开始每年或永久返回池塘。蝾螈以蚯蚓、昆虫、螺类和其他小动物为食。
蝾螈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体全长61155毫米。
头部扁平,舌小而厚。吻端钝圆,吻棱较明显,有唇稽。蝾螈犁骨齿呈“∧”形,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躯干部背面中央有不显著的脊沟,脊棱弱。
四肢不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蝾螈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尾极侧扁而长,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
蝾螈的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以蝌蚪、蛙、小鱼,孑孓、水蚤等为食。
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蝾螈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蝾螈有蜕皮现象。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目前存活的蝾螈两栖动物约有400 种,它们一般生活在淡水和潮湿林地之中,分布区域广泛,以蜗牛、蚯蚓、螺类、昆虫及其它小动物为食物。

生活习性
蝾螈的体表因半透性,而导致水分的散失,所以多数的蝾螈都栖活于潮湿的环境
中,陆栖能力好一点的种类可以离水较远,但生活的环境仍以潮湿的苔癣环境为主,至于那些如大鲵等对水份较为依赖的种类,则多偏好生活在低温且水质清洁的环境中。
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
蝾螈底栖,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蝾螈很特别,它是体内受精。
蝾螈在寻求配偶时,雄螈经常围绕雌螈游动、时而触及雌螈肛部,时而在头前,
弯曲头部注视雌螈、同时将尾部向前弯曲,急速抖动,如此反复多次,有的可持续数小时。
当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团),沉入水底粘附在附着物上时,雌螈紧随雄螈前进,恰好使泄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尖端,徐徐将精包的精子纳入泄殖腔内。精包膜遗留在附着物上。
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
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可多次产出受精卵,直至产卵季节终了为止。
纳精后的雌螈非常活跃,尾高举与体成4060°,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常态。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
大多数蝾螈都通过皮肤和肺呼吸,但也有大约250种根本没有肺。无肺蝾螈只有通过皮肤和口腔呼吸,一些蝾螈居住在湍急的溪流里,那里水中含有氧气。陆居种类必须一直保持皮肤湿润,这样氧气才能通过皮肤上面的一层水进入血液。
蝾螈没有明显的冬眠蛰伏现象,所以一年四季都能捕到,尤其春季至秋季容易获得。这时候由于气温适宜,蝾螈在水中非常活跃,常在水底和水草下面活动,一般隔几分钟就要游出水面吸气。所以,只要在潭旁静候观察,发现蝾螈,便可立即用捞网捕捉。入冬之后,蝾螈隐伏在水底、潮湿的石窟内或石缝间,一般不窜出水面;当水干涸或上面有薄冰时,往往伏在水草间、石块下,甚至移至陆上,伏在树洞或地面裂缝中过冬。
蝾螈大多体色鲜明美丽,但它们是有毒的,它们就利用这种鲜艳夺目的颜色告诫来犯者,所以那些蠢蠢欲动的猎食动物就会敬而远之了。当蛇向蝾螈发起进攻时,蝾螈的尾巴就会分泌出一种像胶一样的物质,它们用尾巴毫不留情地猛烈抽打蛇的头部,直到蛇的嘴巴被分泌物给粘住为止。有时,就会出现一条长蛇被蝾螈的粘液给粘成一团,动弹不得的场面。
蝾螈极小的腺体里还含有一种致命的细菌,并且能利用这种细菌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就是河豚毒素,当蝾螈受攻击时,会立即分泌这种致命的神经毒素,让对手吃不着,兜着走。
食疗作用
蝾螈可在夏、秋季捕捉,洗净,用酒闷死,然后微火烘干或鲜用。
  东方蝾螈体内含有河豚毒,不可食用。
蝾螈作为药材,性味:咸,凉。主要功用可除湿,止痒,镇痛,清热解毒。用于皮肤痒疹,烧、烫伤。可壮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