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1月26日星期六

自序:简述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的基本特征



沈阳先生 撰稿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我对世界和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进入老龄时代,对人之生死尽管也正逐步看淡,但却多了一个疑问:人皆有生有死,那么人活着时是否有灵性,人死后是否有灵魂?有人说人类是神用泥土捏造出来的,也有人说人类是由猿人进化来的,人是高级动物。人老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多化一点时间去求知求思,于是自己在打造自家屋顶花园时,也系统地关注起自然万物的生死之道。
2018年,我完成了四卷本的植物学学习笔记,对植物世界作了一次梳理,发现很多常见的植物都存在着不解之谜。如玫瑰的枝干为何会长刺,可以防止人类和动物伤害?玫瑰怎么知道这些刺有防御作用,又怎么会由此想长刺就长刺了?再说,有些植物会通过花冠闭合捕食昆虫,这是谁想出来的神点子?蒲公英怎么知道让自己的种子随风飘荡,播撒四方,就能传宗接代?
2019年元月,我开始整理并收集关于动物学知识的相关资料,初拟编撰9卷,本卷是其一,主要简述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的相关内容。我对类的研究,实质上是对人类的探索。因为人性中总有兽性的衍生,有些人几乎谈不上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人性,甚至那些邪恶的所为远远超越了兽性。能否从兽性中反观人性,这就是我写本书的目的。
哺乳动物(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动物)一般指哺乳纲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多数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哺乳动物可分为原兽亚纲、真兽亚纲和后兽亚纲。哺乳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营陆上、地下、水栖和空中飞翔等多种生活方式;营养方式有草食、肉食和杂食3种类型。
中文学名哺乳纲的拉丁学名是Mammalia ,别称兽纲。 由此又归类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英文名 mammals
哺乳动物多数身体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单孔类例外)和哺乳;心脏左、右两室完全分开,左心室将鲜血通过左动脉弓泵至身体各部;脑颅扩大,脑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颊齿;7个颈椎,第1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
兽类是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除南极、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1912310424237种。中国有11目,都是有胎盘类;中国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
哺乳纲的先进性表现在:脑高度发展;恒温和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包括化石和现生种类)可分为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原兽亚纲包括已绝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和现在的单孔目。单孔目中有针鼹和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现存只有1233种。哺乳纲除原兽亚纲、真兽亚纲外,还有后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袋类,产于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共71986属约250种;真兽亚纲,包括各种有胎盘类,广布世界各地。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翼手目(蝙蝠等),食虫目(鼩鼱、鼹鼠、刺猬等)偶蹄目(羚、水牛、猪、鹿等)和食肉目(狮、虎、狐、豹、猫等)等。
世界哺乳动物物种先进特性很明显:
1)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3)高而恒定的体温(2537摄氏度),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4)快速运动的能力。
5)胎生(原兽亚纲除外),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1]
哺乳动物物种详细特征: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他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他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
哺乳动物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技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在智力和对环境的反应上远远超过其他类群;恒温(约为2537℃),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优良隔热性能的体表毛被和其他体温调节的机制,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区别于冷血动物;胎生哺乳,除最原始的单孔类卵生外,都是胎生。高级种类在胚胎与子宫壁之间形成母子营养交换的组织(即胎盘)。母兽对仔兽进行较长期的哺乳和抚育,从而使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仔兽还可通过学习,获得适应技能;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具有在陆地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当中生代末地壳运动加剧,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恐龙等爬行动物难以适应和生存,而哺乳类则显示了很强的竞争能力;哺乳动物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身体恒温,具有乳腺,可对幼仔哺乳,脑发达,能够支配行动,胎生(单孔类除外),有利于延续后代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它们的壮大发展提供了自身的优势。
进入新生代后,有胎盘类成为哺乳动物大家族的主流,化石和现生哺乳动物的绝大多数都属于有胎盘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约有30个目,人们熟知的就有食肉目(如猫科动物)、啮齿目(如各种鼠类)、偶蹄目(如猪、牛、羊等)、奇蹄目(如马、驴等)、灵长目(如猴和猿类等)、翼手目(如蝙蝠等)、长鼻目(如象等)和鲸目(如海豚等)
根据兽类的区系特征,全世界被划分为七个动物地理界:古北界、新北界、新热带界、埃塞俄比亚界、东洋界、大洋洲界、南极界。
各地理界,均有自己独特的兽类区系,包括特有的目、科、属、种和亚种。世界各动物地理界之间的兽类区系从北向南差异愈来愈大。在古北界和新北界的北部,有许多共同的种,只有亚种的差异;南部开始有不同的种、属;再向南,各地理界之间则有不同的科、目。中国地跨古北、东洋两界,北方属古北界。
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世界各地,营陆上、地下、水栖和空中飞翔等生活方式;营养方式有草食、肉食和杂食3种类型。
在环境条件趋于极端化时,兽类的适应十分明显。例如在荒漠环境中,骆驼和跳鼠都有许多保持水分的适应:减少尿中水分,不把水分用于调节体温(出汗),充分利用分解食物产生的水,穴居,夜行等。极地环境的北极狐等都具有十分保暖的毛皮。
原始哺乳动物的适于在地面行走的五趾型四肢随着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衍生出许多特化类型,如营水生生活的鲸类和海牛类的后肢退化,前肢演变为鳍状;适应飞翔生活的翼手类的指骨延长,指和四肢间发展了翼膜;营地下生活的鼹鼠类的前肢呈铲形,在开旷草原奔跑的有蹄类的四肢趾端具蹄,为了减轻四肢的重量,巨大的肌肉位于臀部;树栖的兽类或是具锐爪便于在树干上攀爬,如松鼠类,或是具长指(趾)便于抓握树枝,如灵长类,还有极为特殊的适应树栖运动的兽类,如南美热带森林中的树懒,其趾端具巨大的钩状爪,用以在树上攀爬和悬挂。
原始兽类主要是以昆虫为食的杂食动物。后因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演变为:杂食者,以动物和植物为食;草食者以植物为食;肉食者以动物为食。
每一类又可细分为许多类型。
草食动物牙齿和咬肌发生了许多变化,啮齿类和兔型类发展了可终生生长的凿形门齿,以适应啮咬粗硬的树皮、坚果等;牛科和鹿科动物的上门齿消失,代之以厚的皮肤垫,以适应扯断草茎。犬齿在草食兽类中常常消失,而颊齿则扩大成为有效的研磨结构。
肉食兽类与草食兽类相反,有着十分发达的犬齿,便于刺穿捕获物。臼齿数倾向减退,由第4上前臼齿和第1下臼齿构成的裂齿是适于撕咬的工具。最特化的是各种食蚁兽类,如穿山甲、食蚁兽、土豚、针鼹、袋食蚁兽等,它们由于生活方式上的趋同,牙齿都极端退化,而发展了适于舔食蚁类的长而富于粘液的舌。
本卷共分七章,主要介绍了哺乳纲中的七个目。包括
单孔目、有袋目、食虫目、跳鼩目、皮翼目、翼手目、灵长目。
单孔目: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包括鸭嘴兽、针鼹,长嘴针鼹,卵生,仅分布于大洋洲和新几内亚。
有袋目:现分布于大洋洲和美洲,非常多样化,通常又分成美洲有袋类和澳洲有袋类,澳洲有袋类则又分成袋鼬类、袋狸类和双门齿类。
食虫目:真兽类最原始的成员,与其它真兽类的共同祖先非常相似,现分布于大洋洲、南美南部和南极以外的大多数地区,种类繁多。
跳鼩目:产于非洲的小目,曾经被置于食虫目。
皮翼目:产于亚洲热带地区的小目,仅包括两种鼯猴。
翼手目:即蝙蝠,飞行的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第二大目,遍及南极以外的世界各地。
灵长目:包括猿猴、狐猴和人类等,除人类外,多分布于大洋洲以外的温暖地区。通常按照进化程度可分成原始的原猴类、中等进步的猴类和进步的猿类和人类。
小记之,是为序。


上海恒易斋
2019-1-1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