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

第十四章三十节 脊椎动物鸟纲:火烈鸟


沈阳先生 撰稿

优雅迷人的火烈鸟可以说是鸟中贵妇,在色彩缤纷的美丽大自然中,得天独厚,其色彩的鲜艳程度,可以当之无愧的戴上一顶镶满宝石珍珠的大大皇冠。世间生物千千万万,外观美丽者数不胜数,但火烈鸟一直是优雅与美丽相结合的代名词。
火烈鸟(学名:Phoenicopteridae):亦称红鹳。36种: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 ;颈长而曲 ;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3趾间有蹼 ,后趾短小不着地;翅大小适中;尾短;体羽白而带玫瑰色 ,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
火烈鸟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
火烈鸟性怯懦,喜群栖,常万余只结群。以泥筑成高墩作巢,巢基在水里,高约0.5米 。孵卵时亲鸟伏在巢上 ,长颈后弯藏在背部羽毛中。每窝产卵1-2枚。卵壳厚,色蓝绿。孵化期约1个月。雏鸟初靠亲鸟饲育,逐渐自行生活。因羽色鲜丽,被人饲为观赏鸟。
大红鹳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东达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见于西印度群岛;小红鹳分布于非洲东部、波斯湾和印度西北部;加勒比海红鹳、智利红鹳、安第斯红鹳和秘鲁红鹳分布均限于南美。
火烈鸟用长而纤细的双足信步涉水,弯曲着优雅的S型长脖子,寻找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偶有一得也不似其他鸟类吃食般囫囵吞枣、狼吞虎咽,而是不快不慢地张开长喙,抬头摇颈,细嚼慢咽,将食物缓缓吞入腹中。
这般优雅的进食姿态在动物界中绝无仅有,恰似一位容貌端丽的贵妇,总是小口而食,既不急切也不磨蹭,时刻不忘餐桌礼仪与高贵教养,显得美观大方,令人心中欣悦。

在安第斯山脉,古生物学家们曾经发现过火烈鸟的脚印化石,那是七百万年前的脚印。这意味着火烈鸟已经在地球上存在已久。化石证据表明火烈鸟祖先早在3千万年以前的中新世就开始分化出来了,远早于大多数别的鸟类。1976年发现的化石暗示其祖先是类似丘鹬、鸻那样的小型涉禽,它们生活在靠近岸边的水域中,主要以昆虫、蠕虫或无脊椎动物为食。
丘鹬,你能想象这种生物是火烈鸟的祖先吗?鸻形目下的北极海鹦,它的小短腿怎么变成火烈鸟的大长腿呢?
全球年龄最大的83岁火烈鸟于2013130日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Adelaide Zoo)辞世。

形态特征
一说起火烈鸟,大家心中第一个跳出的印象可能就是通体赤红,美艳不可方物。
全身的羽毛主要为朱红色,特别是翅膀基部的羽毛,光泽闪亮,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因此叫火烈鸟。其实,火烈鸟的羽毛并非红色,而是白色的,是来自其摄取的浮游生物。据2008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弗朗西斯科·布达教授和他的实验小组成员,通过精确的量子计算手段发现火烈鸟、三文鱼、虾、蟹等呈现出诱人的鲜红色的原因,是因为火烈鸟、三文鱼、虾、蟹等都富含Astaxanthin简称ASTA中文名字叫虾青素,而动物是无法合成虾青素的,虾、蟹大部分通过食用藻类和浮游生物等植物获取虾青素,火烈鸟通过食用以小虾、小鱼、藻类、浮游生物等传递虾青素,而使原本洁白的羽毛透射出鲜艳的红色。同时红色越鲜艳则火烈鸟的体格越健壮,越吸引异性火烈鸟,繁衍的后代就更优秀。
火烈鸟体型大小似鹳,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翼展可达1-1.6米。尾羽却很短。雄性较雌性稍大;通身为洁白泛红的羽毛,翅膀上有黑色部分,覆羽深红,诸色相衬。火烈鸟脖子长,常呈S型弯曲;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上喙比下喙小;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3趾间有蹼,后趾短小不着地;翅大小适中;尾短。
火烈鸟是一种大型涉禽水鸟。该物种的体形长得也很奇特,身体纤细,头部很小,镰刀形的嘴细长弯曲向下,前端为黑色,中间为淡红色,基部为黄色。黄色的眼睛很小,与其庞大的身躯相比,显得很不协调。细长的颈部弯曲呈“S”形,有一双又细又长的红腿,脚上向前的3个趾间具红色的全蹼,后趾则较小而平置。它们的鸟喙外形奇特,异于其他,上喙部分短于下喙。

栖息环境
火烈鸟主要栖息在温热带盐水湖泊、沼泽及礁湖的浅水地带,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盐水和淡水栖息地,如泻湖,河口,滩涂和沿海或内陆湖泊,主要靠滤食藻类和浮游生物为生。和固有印象不同,它们并不吃鱼,反倒害怕鱼。
有些种类的火烈鸟(比如智利火烈鸟)对生活环境颇为挑剔,只在没有鱼的湖里生活。因为鱼类会和它们争夺食物,而它们性格隐忍、温顺,不愿与鱼多生争执,如果湖中有鱼,它们便立刻展翅远遁,寻找一个没有鱼的湖当做栖息地。
生活习性
火烈鸟喜欢结群生活,往往成千上万只,在非洲的小火烈鸟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群。在面积仅有13939平方公里的中美洲的巴哈马,就栖息着多达5万只以上的加勒比海红鹳,甚至多达10万只以上聚集在一起。
火烈鸟不是严格的候鸟。只在食物短缺和环境突变的时候迁徙。
火烈鸟通常以双足涉水之姿示人,但其实它们确是一等一的飞行高手。它们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候鸟,也只在食源严重短缺或环境发生巨变时才进行迁徙。
迁徙一般在晚上进行,在白天时则以很高的飞行高度飞行,它们一飞冲天,能以很高的飞行高度翱翔空中,这样可以有效避开如鹰、鹫等猛禽的骚扰和进攻。它们飞得很快,飞行的持久力也很强,完全不亚于真正的候鸟。
火烈鸟的飞行时速高达50-60千米,能以此速度连续不断飞行十个小时。迁徙中的火烈鸟每晚可以50-60公里的时速飞行600公里。
火烈鸟与雁类相似的叫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远远望去,红腿如林,一条条长颈也频频交替蠕动,十分壮观。它们性情温和,平时显得胆怯而机警,游泳的技术也很出色。飞翔时,能把颈部和两腿伸长呈一条直线,而且只要有一只飞上天空,就会有一大群紧紧跟随,边飞边鸣。
火烈鸟食物以水中的藻类、原生动物、小虾、蛤蜊、小蠕虫、昆虫幼虫等为主,偶尔也吃小的软体动物和甲壳类。进食的方法与众不同,十分奇妙,先把长颈弯下,头部翻转,然后一边走一边用弯曲的喙向左右扫动,触摸水底取食。由于喙的构造特殊,下喙的沟深,上喙的浅而呈盖形,边缘有稀疏的锯齿和细毛,倒置在水中就像个大筛子一样,可以快速地将水吸进来和滤出去,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并使食物留在嘴里徐徐吞下。另外它的舌很大,也可以帮助将水压出和防止吞食大块的物体。

分布范围
火烈鸟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南北美洲,加勒比海和加拉帕戈斯群岛、非洲、马达加斯加、欧洲南部、西南亚、中东和印度次大陆。大典型的热带地区,也可以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中找到。
可惜的是,要想在国内一睹火烈鸟的风采似乎有点不可能。其实,在我国新疆和湖南省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曾有人见过迷失方向,偏离迁徙方向的火烈鸟群。201412月,天津也有发现火烈鸟的报告。上海野生动物园里有成群的火烈鸟,那里可谓国内火烈鸟摄影师们上班打卡的地方。

繁殖方式
火烈鸟繁殖也是集群式的,成百上千只在一起组成一个求偶群,但婚配却主要是“一夫一妻”制,交尾时雄鸟跳到雌鸟的身上,只有这时才能清楚地分辩它们的性别。
火烈鸟每年营巢一次,但新巢大多搭建在旧巢之上。巢高出水面,一般多选择在三面环水的半岛形土墩或泥滩上,有时也在水中用杂草建筑一个“小岛”。筑巢时用喙把潮湿的泥巴滚成小球,再混入一些草茎等纤维性物质,然后用脚一层层砌成上小下大、顶部为凹槽的“碉堡”式的巢,高度为12-45厘米,直径为38-76厘米,别具一格,坚固耐用,任凭大雨冲刷也不会倒塌。每个群体的巢常常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构成一个很有秩序的“小村落”,巢和巢之间的距离多为60厘米左右,其内还开掘有许多小沟,以便与水面相沟通,这样在孵化期间就可以随时进入水中觅食、站立在浅水中了望,或者潜入水中游泳。
营巢期间,性情有时也变得凶猛而好斗,不时因为争夺“地盘”或抢劫巢材而发生一些小小的冲突。也有一些性情急躁的个体,不等泥干,就匆匆进入巢中产卵孵化。卵呈淡白色,每窝仅产1-2枚。孵卵工作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担任,一只孵化时,另一只就守卫在巢的旁边。孵化期大约为28天至32天。
雏鸟出壳后羽毛一干,马上就能下地行走,第二天即可下水游泳,4-5天后,就十分活跃了,但主要还是依靠吃成鸟嗉囊里分泌的乳状物来生存。
雏鸟的绒羽呈灰色丝状,腿也是灰色的,嘴并不弯曲,而是直的。到了两个半月的时候,幼鸟能够学会飞翔,一年以后,体形几乎同成鸟一样大了,但体色仍然是灰色的,直到第3年才能变为红色,达到性成熟。寿命大约为20-50年。

种群现状
200912月,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公布了一批因气候变化而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名单:其中介绍火烈鸟是世界珍稀鸟类,由于全球湿地面积迅速缩减,火烈鸟的生存岌岌可危。
2017729日,西班牙马拉加丰特德彼德拉湖,火烈鸟以及雏鸟的繁殖情况,该湖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火烈鸟最重要的繁殖地,也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鸟类的天堂,在当地生活的有记录的物种超过170种。 火烈鸟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