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生 撰稿
草鱼归类脊索动物门,又称白鲩,草根鱼,厚鱼。别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乌青、草苞、草根(东北)、混子。英文名:Grass carp 。
草鱼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浅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其他各鳍浅灰色。
【分布区域】
草鱼为中国东部广西至黑龙江等平原地区的特有鱼类,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现已遍布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草鱼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生态特征】
草鱼其体较长,略呈圆筒型,腹部无棱。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无须。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略带草绿,偶鳍微黄色。
【生活习性】
生活在中国平原地区江河湖泊中的四大淡水鱼,鳙鱼、鲢鱼活动区域在水面,水底为青鱼的活动范围,草鱼则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草鱼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草鱼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
草鱼摄食的植物种类随着生活环境里食物基础的状况而有所变化。草鱼和其它几种家鱼的生殖情况相类似,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静水中产卵。产卵地点一般选择在江河干流的河流汇合处、河曲一侧的深槽水域、两岸突然紧缩的江段为适宜的产卵场所。生殖季节和鲢相近,较青鱼和鳙稍早。
草鱼在3-4月份水温上升到15℃左右,开始生殖洄游,在溯游的行程中如遇到适宜于产卵的水文条件刺激时,即行产卵。通常产卵是在水层中进行,鱼体不浮露水面,习称“闷产”;但遇到良好的生殖生态条件时,如水位陡涨并伴有雷暴雨,这时雌、雄鱼在水的上层追逐,出现仰腹颤抖的“浮排”现象。卵受精后,因卵膜吸水膨胀,卵径可达5毫米上下,顺水漂流,在20℃左右发育最佳,大约30-40小时孵出鱼苗。
草鱼生殖期为4-7月,比较集中在5月间。一般江水上涨来得早且猛,水温又能稳定在18℃左右时,草鱼产卵即具规模。
草鱼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
草鱼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草鱼生长迅速,就整个生长过程而言,体长增长最迅速时期为1-2龄,体重增长则以2-3龄为最迅速。当4龄鱼达性成熟后,增长就显著减慢。
【食疗价值】
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草鱼还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草鱼含有维生素B1、B2、烟酸、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钙、磷、铁、锌、硒等。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草鱼肉嫩而不腻,可以开胃、滋补。
草鱼肉性味甘、温、无毒,有暖胃和中之功效,广东民间用以与油条、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其胆性味苦、寒,有毒。故不宜将草鱼胆用来治病。草鱼不宜大量食用,否则会诱发各种疮疥。同时,女子在月经期不宜食用。草鱼不宜大量食用,否则会诱发各种疮疥。同时,女子在月经期不宜食用。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草鱼胆虽可治病,但胆汁有毒,需慎用。
常用食谱有:红烧草鱼、糖醋草鱼、草鱼豆腐、软溜草鱼、麻辣草鱼、鲜香麻辣草鱼、花椒鱼片、酸菜鱼、炖豆腐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