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8月3日星期六

王凌波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那些事


王凌波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那些事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 王凌波

19371129日,共产国际代表王明从苏联回到延安,与毛泽东第一次相见。随后王明在延安12月政治局会议上对毛泽东公开发难,并在武汉组建了长江局,事实上中共已出现了两个“中央”。
正是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和王凌波受毛泽东中共中央委派,于129日分别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驻湘通讯处代表和通讯处上校主任身份,在长沙建立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徐特立和王凌波在湘的主要工作就是以公开的合法身份,与国民党上层人士进行联络,促进国共合作。徐特立在湘公开亮相很多,经常应邀作公开演讲,参加各各种座谈,并在媒体上不断发表文章。但人们对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王凌波的熟悉度并不高。
王凌波,又名恕平、抚之,化名黄德宣,1889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大家大冲一个私塾教师之家。1905年考入湖南省高等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因学堂停办而回乡任教。1915年相继出任广东河源县政府民政科长、广东高雷镇守使署秘书、高雷道尹公署科长,后弃官还乡任教,任宁乡云山学校教员、校长。
1924年、1925年王凌波由何叔衡介绍分别加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后相继担任中共宁乡支部书记、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书记长、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
马日事变后王凌波避居乡下,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辗转至上海。经谢觉哉作证,恢复中共党组织关系,从事秘密联络工作。19309月被敌逮捕入狱,右眼被打致伤。王凌波出狱后继续为党工作。1935年春再次被捕,被判17年徒刑。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后,经营救提前出狱奔赴延安。
193710月,王凌波被任命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兼新四军驻湘办事处主任。
193712月,王凌波随老教育家徐特立来到湖南长沙。他们是受中共中央的派遣,到长沙建立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徐特立以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的名义,任驻湘代表;王凌波任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兼新四军驻湘办事处主任。
为了尽快地打开局面,徐特立、王凌波很快同在长沙的中共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并在办事处建立了党的支部,围绕“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这一党的中心任务,紧张地展开工作。
王凌波生活刻苦,律己甚严,每天早起晚睡,不顾身体衰弱,视力损伤,总是拿着放大镜,伏案阅读文件和书报,了解形势和民心,掌握党的政策,协助徐特立工作。
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建立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访,门庭若市。有些人对抗日前途表示忧虑,提出不少问题,诸如“抗日战争将如何发展?共产党的态度究竟如何?”“国共再次合作,会不会再次分裂?”
徐特立、王凌波开诚布公,耐心细致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斗争,只要举国上下紧密团结,组成坚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抗战坚持到底,胜利的前途是完全有把握的。并强调,大敌当前,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国共两党联合抗日,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共产党是坚决抗日到底的,是真诚讲团结的。人民决不允许分裂局面重演,谁要搞分裂,只会导致自身的灭亡。”通过这样的宣传,使热心于抗战的人坚定了信心,存有忧虑的人看到了希望。
王凌波凭自己早年在湘的威望,积极进行社会联系。他在宁乡小金陀馆就读时,曾与谢觉哉、姜梦周、何叔衡切磋道义,结为莫逆之交。他们4人后来都留胡子,又是教育界名人,因此被称为宁乡四胡子1926年,谢觉哉在4人合影的照片上题了宁乡四髯四字,一时传为佳话。
王凌波刚到驻湘办事处,宁乡旅长沙同乡会即聚会欢迎他。他欣然出席,并即席赋诗:“已是家亡国破时,要抽利剑斩情丝。十年艰苦今磨尽,重整旌旗报故知。”在宁乡会馆,他与早年的学生、当时在国民党中央军校学习的姜亚勋交谈,鼓励姜说:“中国好大,到处可以闹革命,你应当好好学习军事技术,报效国家。”
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对外作为八路军的公开机构,对内又是党的工作机关。
在党中央和中央长江局(193810月后改为南方局)的领导下,王凌波与中共湖南省工委密切配合,做了大量的党组织的恢复和建设工作,如协助工委办理党内人员的调动;对一些因形势逆转而失掉组织关系,来办事处要求恢复组织关系的党员,先进行面谈,经审查后交由省工委恢复组织关系,有的就地安排工作,有的转移别处;对直接来办事处要求入党的进步青年,经了解、培养之后,转至省工委所属的党组织予以发展;在办事处内,省工委多次举办党员训练班,徐特立、王凌波经常去讲解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课程。
王凌波尽心尽力地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当时中共长江局干部石磊(曹瑛)以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工作人员身份,在长沙湘雅医院住院治疗。该院医护人员抗日热情很高,其中有些人向他提出要去延安和抗日前线,王凌波分别将他们介绍到八路军或新四军,充实了部队的医疗力量。
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当时以抗敌后援会为组织形式的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遍布在长沙社会各界,并迅速向全省扩展,规模不一的抗日群众组织达100多个。王凌波经常派人到职抗会、文抗会开办的战事训练班、战时常识训练班讲课。

王凌波重视开展青年工作,动员青年走上抗日革命道路。办事处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以及党中央关于招收大批青年到延安的指示精神,在办事处内设立了抗大、陕北公学长沙招生委员会。当时,每天来办事处报名的青年络绎不绝,陈述自己的宏伟志愿,要求奔赴延安,上前线。徐特立将次子徐厚本、儿媳刘翠英,王凌波将女儿王警吾、儿子王燮权都送往延安。两年中,办事处输送到延安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进步青年近千人。
为前线筹措转送物资,是办事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这里的物资来源有两个:一是根据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统筹安排,由驻湘办事处向国民党衡阳军需处办理交涉,领取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武器弹药、被服等;二是湖南各县以及广东等地、海外侨胞捐献的大批衣物、药品、器械等,这些物资,都由驻湘办事处集中,分批转运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当时,延安缺乏印报的纸张,19386月,王凌波之子王燮权赴延安时,就带了许多纸张,还带有苏联援助的200多挺机关枪,由办事处同志负责押车送到武汉后转送到延安。在完成转运任务同时,办事处还代延安和前方部队采购急需的通讯、医疗、电器等器材。
1939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限共、防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政策,湖南的形势日趋恶化。
这年二三月间,国民党湖南《中央日报》发了消息,说:外埠军队无权在湘设办事处,意在驱逐八路军驻湘办事处。6月,国民党顽固派一手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平江渗案。到811日,国民党第九战区又通令在邵阳回澜街的八路军办事处立即停止办公
由于国民党顽固派逼迫日甚,办事处被迫关闭,工作人员分别撤到桂林、重庆,只留下徐特立以八路军驻湘代表名义进行活动,王凌波以八路军总部秘书名义协助徐特立工作。
19401月,徐特立、王凌波重返长沙。是年8月,徐特立经重庆回延安,王凌波继续留在长沙白沙岭工作。
当时,常有日本飞机盘旋轰炸,白沙岭住所附近又有国民党特务暗中破坏。曾在邵阳工作时跌伤脚的王凌波,此时又生了一场大病,身体更加衰弱。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他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保持联系;设法将徐特立的家眷及留下的书籍、文件安全送走;时常冒着危险,摆脱特务跟踪,为一些在外工作同志的家眷送去生活费,并将罗学瓒烈士(湖南湘潭人,19308月牺牲前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儿子罗立洲送进学校读书。
王凌波曾写了一首诗,描述他带着伤病,在极端艰险条件下坚持工作的情景:

生平不多病,一病便难支。
夜深灯作伴,鬼影显常姿。

1940年,抗日战争正处在艰苦阶段,王凌波在自己51岁生日时,作诗答妻子姜国仁,表达了坚决为民族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决心:

相识各年少,而今快白头。
前途正艰巨,拔剑断横流。

这年9月中旬的一天深夜,国民党特务包围了白沙岭,将王凌波及妻子姜国仁逮捕,关进长沙警备司令部的土牢。

这是王凌波第三次下狱。被捕后,王凌波被武装押往广西桂林。一路上,他总是滔滔不绝地宣传抗日,国民党士兵被他的爱国热忱所感动,不愿再对他严加监视。到桂林时,有士兵和乘客主动跑到八路军驻桂办事处报信。经办事处与国民党当局交涉后,他被释放,在办事处工作40余天。11月间,中央来电调他回延安。
19401222日,王凌波到延安后,党派他任延安行政学院副院长,负责校务工作。院长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兼任。他谦虚谨慎,大公无私,团结同志,处理了不少疑难问题,因而备受师生的爱戴,都认为他是一个有才、有德、踏实能干的好领导。林伯渠曾称道说:行政学院初开办,困难很多。我挂名正院长,凌波同志从没推过责任,也不肯告苦。
194293日早晨,王凌波和教育处长余修谈完课程安排问题后,又去察看学生伙食,突然由高血压引起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停止呼吸,享年54岁。
1962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徐特立为王凌波烈士墓重写碑文,概括了王凌波的一生:入党前是青年运动杰出领导干部,入党后长期与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共产党员不怕一切牺牲,不择任何工作,听党的话,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凌波同志足为党员的模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