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8月27日星期二

第一节 偶蹄目猪形亚目:家猪





猪是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古杂食类哺乳动物。分为家猪和野猪。现在一般认为猪是猪科的简称。
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
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但通常以耳大,头长,鼻直,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根据品种不同,分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及花色。
猪,英文名称pig,拉丁文名Sus。别称:家猪、野猪。
猪,繁体字“猪”,异体字“瘃”古时也称豚 ,又称彘豚豨,别称刚鬣。又名“印忠”、“汤盎”、“黑面郎”及“黑爷”。甘肃方言叫“舒胖子”。《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汤盎”。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史记集解》引邓展曰:“东海人名猪曰豨。”所以汉初陈豨、汉末昌豨都名“豨”。
中国古代经常用猪代表财富和生育,代表女性。在游牧民族的畜牧经济中,猪是难养的动物,因为猪不像牛、羊、狗那样适合游牧迁徙。从这一点讲,很多讲肉食的字,从“牛”或从“羊”而极少从“豕”是非常好理解的。
游牧和农耕经济时代,猪的饲养成本比定居农业时代饲养成本高,其价值也就更大。商代的猪被人认为是贵重、吉祥的礼物。
随着种植业的发展、居住地的稳定,游牧经济渐渐被定居农业经济取代。由于猪的驯化,很多和猪有关的汉字产生出来,比如“家”字,房子底下有猪。豕,意思就是猪、“圂”的意思是厕所,即厕所通猪圈。现代中国南方和北方农村,仍然能见到人的厕所就是猪圈。
猪归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猪形-猪科。
亚种包括:欧洲中部野猪(Sus scrofa)、东南亚野猪(Sus vittatus)和印度野猪(Sus cristatus),染色体数(2n)36~38之间,虽然染色体数目不同,彼此间没有繁殖障碍。一般认为这三个亚种构成了家猪(Sus domesticus)的培育。

【分布区域】

世界各地(南极洲除外)。按中国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如下:
华北类型:东北民猪、黄淮海黑猪、里岔黑猪、八眉猪等;
华南类型:滇南小耳猪、蓝塘猪、陆川猪等;
华中类型:宁乡猪、金华猪、监利猪、大花白猪等;
江海类型:著名的太湖猪(梅山、二花脸等的统称)
西南类型:内江猪、荣昌猪、成华猪 桂中花猪等;
高原类型:藏猪(阿坝、迪庆、合作藏猪)

猪的进化

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有迹象证明家猪可能来自欧洲和亚洲。在被人们发现的化石中证明有像野猪一样的动物穿梭于森林和沼泽中等。
猪,杂食类哺乳动物。身体肥壮,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较长,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繁殖快。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出生后5~12个月可交配,妊娠期约为4个月。平均寿命20年。是五畜(牛、犬、羊、猪、鸡)之一。
野猪首先在中国被驯化,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国人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图形与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先秦时期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而后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对不同的猪加以区分的要求,商、周时代养猪技术上的一大创造是发明了阉猪技术。
汉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养猪已不仅为了食用,也为积肥。这一情况促进了养猪方式的变化。汉代以前虽已有舍饲,但直至汉代时止,放牧仍是主要的养猪方式。当时在猪种鉴定上已知猪的生理机能与外部形态的关系,这对汉代选育优良猪种起了很大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逐渐代替了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养猪经验日益丰富。
隋、唐时养猪已成为农民增加收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元代在扩大猪饲料来源方面有很多创造。明代中期,养猪业曾经遭受严重摧残,正德十四年(1519),因“猪”与明代皇帝朱姓同音,被令禁养,旬日之间,远近尽杀,有的则减价贱售或被埋弃。但禁猪之事持续时间不长,在养猪技术如猪品种鉴别和饲养方法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成就。
人类蓄养家猪的历史相当悠久,不过至16世纪才广为世界所知。中国饲养的猪,即是人类最早驯养的猪的直系后代。

生活习性

采食行为
猪的采食行为包括摄食与饮水,并具有各种年龄特征。猪特别喜爱甜食,研究发现未哺乳的初生仔猪就喜爱甜食。颗粒料和粉料相比一下,猪爱吃颗粒料;干料与湿料相比,猪爱吃湿料,且花费时间也少。
群饲的猪比单饲的猪吃得多、吃得快,增重也高。猪在白天采食6~8次,比夜间多1~3次,每次采食持续时间10~20min,限饲时少于10min,任食(自由采食),不仅采食时间长,而且能表现每头猪的嗜好和个性。仔猪每昼夜吸吮次数因年龄不同而异,约在15~25次范围,占昼夜总时间的10%~20%,大猪的采食量和摄食频率随体重增大而增加。
在多数情况下,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猪的饮水量是相当大的,仔猪初生后就需要饮水,主要来自母乳中的水分,仔猪吃料时饮水量约为干料的两倍,即水与料之比 为2:1;成年猪的饮水量除饲料组成外,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温度。吃混合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吃湿料的平均2~3次,吃干料的猪每次采食后立即需要饮水,自由采食的猪通常采食与饮水交替进行,直到满意为止,限制饲喂猪则在吃完料后才饮水。月龄前的小猪就可学会使用自动饮水器饮水。

拱土特性
猪有天赋拱土的遗传特性,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猪鼻子是高度发育的器官,在拱土觅食时,嗅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在现代猪舍内,猪还表现拱地觅食的特征,喂食时每次猪都力图占据食槽有利的位置,有时将两前肢踏在食槽中采食,如果食槽易于接近的话,个别猪甚至钻进食槽,站立食槽的一角,就像野猪拱地觅食一样,以吻突沿着食槽拱动,将食料搅弄出来,抛洒一地。

排泄习惯
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或许是祖传本性。野猪不在窝边拉屎撒尿,推断为以避免敌兽发现。
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猪是家畜中最爱清洁的动物。猪能保持其睡窝床干洁,能在猪栏内远离窝床的一个固定地点进行排粪尿。猪排粪尿是有一定的时间和区域的,一般多在食后饮水或起卧时,选择阴暗潮湿或污浊的角落排粪尿,且受邻近猪的影响。
生长猪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约5min左右开始排粪1~2次,多为先排粪后再排尿,在饲喂前也有排泄的,但多为先排尿后排粪,在两次饲喂的间隔时间里猪多为排尿而很少排粪,夜间一般排粪2~3次,早晨的排泄量最大, 猪的夜间排泄活动时间占昼夜总时间的1.2%~1.6%

群居行为

猪的群体行为是指猪群中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交互作用。结对是一种突出的交往活动,猪群体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接触和保持听觉的信息传递。
在无猪舍的情况下,猪能自我固定地方居住,表现出定居漫游的习性,猪有合群性,但也有竞争习性,大欺小,强欺弱和欺生的好斗特性,猪群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
一个稳定的猪群,是按优势序列原则,组成有等级制的社群结构,个体之间保持熟悉,和睦相处,当重新组群时,稳定的社群结构发生变化,则爆发激烈的争斗,直至重新组成新的社群结构。
猪群具有明显的等级,这种等级刚出生后不久即形成,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内,为争夺母猪前端乳头会出现争斗行为,常出现最先出生或体重较大的仔猪获得最优乳头位置。
同窝仔猪合群性好,当它们散开时,彼此距离不远,若受到意外惊吓,会立即聚集一堆,或成群逃走,当仔猪同其母猪或同窝仔猪离散后不到几分钟,就出现极度活动,大声嘶叫,频频排粪尿。年龄较大的猪与伙伴分离也有类似表现。
猪群等级最初形成时,以攻击行为最为多见,等级顺位的建立,是受构成这个群体的品种。体重、性别、年龄和气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体重大的、气质强的猪占优位,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占优位,公比母、未去势比去势的猪占优位。小体型猪及新加入到原有群中的猪则往往列于次等,同窝仔猪之间群体优势序列的确定,常取决于断奶时体重的大小,不同窝仔猪并圈喂养时,开始会激烈争斗,并按不同来源分小群躺卧,大约24~48h内,明显的统治等级体系就可形成,一般是简单的线型。
在年龄较大的猪群中,特别在限饲时,这种等级关系更明显,优势序列既有垂直方向,也有并列和三角关系夹在其中,争斗优胜者,次位排在前列,吃食时常占据有利的采食位置,或优先采食权。在整体结构相似的猪群中,体重大的猪往往排在前列,不同品种构成的群体中不是体重大的个体而是争斗性强的品种或品系占优势。
优势序列建立后,就开始和平共处的正常生活,优势猪的尖锐响亮的呼嗜声形成的恐吓和用其吻突佯攻,就能代替咬斗,次等猪马上就退却,不会发生争斗。

争斗行为

猪的争斗行为包括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的活动。在生产实践中能见到的争斗行为一般是为争夺饲料和争夺地盘所引起,新合并的猪群内的相互交锋,除争夺饲料和地盘外,还有调整猪群居结构的作用。
当一头陌生的猪进入一群中,这头猪便成为全群猪攻击的对象,攻击往往是严厉的,轻者伤皮肉,重者造成死亡。如果将两头陌生性成熟的公猪放在一起时,彼此会发生激烈的争斗。它们相互打转、相互嗅闻,有时两前肢趴地,发出低沉的吼叫声,并突然用嘴嘶咬,这种斗争可能持续一小时之久,屈服的猪往往调转身躯,嚎叫着逃离争斗现场,虽然两猪之间的格斗很少造成伤亡,但一方或双方都会造成巨大损失。
在炎热的夏天,两头幼公猪之间的格斗,往往因热极虚脱而造成一方或双方死亡。猪的争斗行为,多受饲养密度的影响,当猪群密度过大,每猪所占空间下降时,群内咬斗次数和强度增加,会造成猪群吃料攻击行为增加。降低饲料的采食量和增重。这种争斗形式一是咬其对方的头部,二是在舍饲猪群中,咬尾争斗。新合群的猪群, 主要是争夺群居次位,争夺饲料并非为主,只有当群居构成形成后,才会更多地发 生争食和争地盘的格斗。[7]

交配行为

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和交配行为,母猪在发情期,可以见到特异的求偶表现,公、母猪都表现一些交配前的行为等。
发情母猪主要表现卧立不安,食欲忽高忽低,发出特有的音调柔和而有节律的哼哼声,爬跨其他母猪,或等待其他母猪爬跨,频频排尿,尤其是公猪在场时排尿更为频繁。发情中期,在性欲高度强烈时期的母猪,当公猪接近时,调起臀部靠近公猪, 闻公猪的头、肛门和阴茎包皮,紧贴公猪不走,甚至爬跨公猪,最后站立不动。接受公猪爬跨。管理人员压其母猪背部时,立即出现呆立反射,这种呆立反射是母猪发情的一个关键行为。
公猪一旦接触母猪,会追逐它,嗅其体侧肋部和外阴部,把嘴插到母猪两腿之间,突然往上拱动母猪的臀部,口吐白沫,往往发出连续的、柔和而有节律的喉音哼声,有人把这种特有的叫声称为“求偶歌声”,当公猪性兴奋时,还出现有节奏的排尿。
有些母猪表现明显的配偶选择,对个别公猪表现强烈的厌恶,有的母猪由于内激素分泌失调,表现性行为亢进,或不发情和发情不明显。
公猪由于营养和运动的关系,常出现性欲低下,或公猪发生自淫现象,群养公猪,常造成稳固的同性性行为的习性,群内地位低的公猪多被其他公猪爬跨。

母性行为

母性行为包括分娩前后母猪的一系列行为,如絮窝、哺乳及其他抚育仔猪的活动等。
母猪临近分娩时,通常以衔草、铺垫猪床絮窝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栏内是水泥地而无垫草,只好用蹄子抓地来表示,分娩前24h,母猪表现神情不安,频频排尿、磨牙、摇尾、拱地、时起时卧,不断改变姿势。分娩时多采用侧卧,选择最安静时间分娩,一般多在下午4时以后,特别是在夜间产仔多见。
当第一头小猪产出后,有时母猪还会发出尖叫声,当小猪吸吮母猪时,母猪四肢伸直亮开乳头,让初生仔猪吃乳。母猪整个分娩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处在放奶状态,并不停地发出哼哼的声音,母乳乳头饱满,甚至奶水流出容易使仔猪吸吮到。
母猪分娩后以充分暴露乳房的姿势躺卧,形成一热源,引诱仔猪挨着母猪乳房躺下,授乳时常采取左倒卧或右倒卧姿势,一次哺乳中间不转身,母仔双方都能主动引起哺乳行为,母猪以低度有 节奏的哼叫声呼。
仔猪哺乳,有时是仔猪以它的招唤声和持续地轻触母猪乳房来发 动哺乳,一头母猪授乳时母仔猪的叫声,常会引起同舍内其他母猪也哺乳。仔猪吮乳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开始仔猪聚集乳房处,各自占据一定位置,以鼻端拱摩乳房,吸吮,仔猪身向后,尾紧卷,前肢直向前伸,此时母猪哼叫达高峰,最后排乳完毕,仔猪又重新按摩乳房,哺乳停止。
母仔之间是通过嗅觉、听觉和视觉来相互识别和相互联系的,猪的叫声是一种联络信息。例如:哺乳母猪和仔猪的叫声,根据其发声的部位(喉音或鼻音)和声音的 不同可分为嗯嗯之声(母仔亲热时母猪叫声),尖叫声(仔猪的惊恐声)和鼻喉混 声(母猪护仔的警告声和攻击声)三种类型,以此不同的叫声,母仔互相传递信息。
母猪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仔猪,在行走、躺卧时十分谨慎,不踩伤、压伤仔猪,当母猪躺卧时,选择靠栏三角地不断用嘴将其仔猪排出卧位慢慢地依栏躺下,以防压住仔猪,一旦遇到仔猪被压,只要听到仔猪的尖叫声,马上站起,防压动作再重复一遍,直到不压住仔猪为止。
带仔母猪对外来的侵犯,先发出警报的吼声,仔猪闻声逃窜或伏地不动,母猪会张合上下颌对侵犯者发出威吓,甚至进行攻击。刚分娩的母猪即使对饲养人员捉拿仔 猪也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行为。这些母性行为,地方猪种表现尤为明显。现代培育 品种,尤其是高度选育的瘦肉猪种,母性行为有所减弱。

睡眠行为

猪的行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活动大部在白昼,在温暖季节和夏天。夜间也有活动和采食,遇上阴冷天气,活动时间缩短。猪昼夜活动也因年龄及生产特性不同而有差异,仔猪昼夜休息时间平均60%~70%,种猪70%,母猪80%~85%,肥猪为70 %~85%。休息高峰在半夜,清晨8时左右休息最少。
哺乳母猪睡卧时间表现出随哺乳天数的增加睡卧时间逐渐减少,走动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这是哺乳母猪特有的行为表现。
哺乳母猪睡卧休息有两种,一种属静卧,一种是熟睡,静卧休息姿势多为侧卧,少为伏卧,呼吸轻而均匀,虽闭眼但易惊醒,熟睡为侧卧,呼吸深长,有鼾声且常有皮毛抖动,不易惊醒。
仔猪出生后3天内,除吸乳和排泄外,几乎全是甜睡不动, 随日龄增长和体质的增 强活动量逐渐增多,睡眠相应减少,但至40日龄大量采食补料后,睡卧时间又有增加,饱食后一般较安静睡眠。仔猪活动与睡眠一般都尾随效仿母猪。出生后10天左 右便开始同窝仔猪群体活动,单独活动很少,睡眠休息主要表现为群体睡卧。

探究行为

探究行为包括探查活动和体验行为。猪的一般活动大部来源于探究行为,大多数是朝向地面上的物体,通过看、听、闻、尝、啃、拱等感官进行探究,表现出很发达 的探究躯力,探究躯力指的是对环境的探索和调查,并同环境发生经验性的交互作用。
猪对新近探究中所熟悉的许多事物,表现有好奇、亲近的两种反应,仔猪对小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对同窝仔猪表示亲近。
探究行为在仔猪中表现明显,仔猪出生后2min左右即能站立,开始搜寻母猪的乳头,用鼻子拱掘是探查的主 要 方法。仔猪的探究行为的另一明显特点是,用鼻拱、口咬周围环境中所有新的东西。用鼻突来摆弄周围环境物体是猪探究行为的主要方面,其持续时间比群体玩 闹时间还要长。
猪在觅食时,首先是拱掘动作,先是用鼻闻、拱、舔、啃,当诱食料合乎口味时,便开口采食,这种摄食过程也是探究行为。同样,仔猪吸吮母猪乳头的序位,母仔之间彼此能准确识别也是通过嗅觉、味觉探查而建立的。
猪在猪栏内能明显地区划睡床、采食、排泄不同地带,也是用鼻的嗅觉区分不同气味探究而形成的。

异常行为

异常行为是指超出正常范围的行为,恶癖就是对人畜造成危害或带来经济损失的异常行为,它的产生多与动物所处环境中的有害刺激有关。如长期圈禁的母猪会持久而顽固地咬嚼自动饮水器的铁质乳头。
母猪生活在单调无聊的栅栏内或笼内,常狂燥地在栏笼前不停地啃咬着栏柱。一般随其活动范围受限制程度增加则咬栏柱的频率和强度增加,攻击行为也增加,口舌多动的猪,常将舌尖卷起,不停地在嘴里伸缩动作,有的还会出现拱癖和空嚼癖。
同类相残是另一种有害恶癖,如神经质的母猪在产后出现食仔现象。在拥挤的圈养条件下,或营养缺乏或无聊的环境中常发生咬尾异常行为,给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后效行为

猪的行为有的生来就有,如觅食、母猪哺乳和性的行为,有的则是后天发生的,如学会识别某些事物和听从人们指挥的行为等,后天获得的行为称条件反射行为,或称后效行为。
后效行为是猪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逐渐建立起来的。猪对吃、喝 的记忆力强,它对饲喂的有关工具、食槽、饮水槽及其方位等,最易建立起条件反射,例如:小猪在人工哺乳时,每天定时饲喂,只要按时给以笛声或铃声或饲喂用具的敲打声,训练几次,即可听从信号指挥,到指定地点吃食。
由此说明,猪有后效行为,猪通过任何训练,都可以建立起后效行为的反应,听从人的指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著名猪种】

杜洛克
杜洛克又称为“万能猪种”,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等地,主要亲本用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杂交育成,原称杜洛克泽西,后简称杜洛克,分为美系和加系杜洛克。产于中国台湾的杜洛克经过培育自成风格,因而称台湾杜洛克或台系杜洛克。

大白猪
大白猪又叫做“大约克猪”。原产于英国,特称为“英国大白猪”。输入苏联后,经过长期风土驯化和培育,成为“苏联大白猪”。后者的体躯比前者结实、粗壮,四肢强健有力,适于放牧。十八世纪于英国育成。

约克夏猪
约克夏猪是猪的一个著名品种。原产于英国约克郡(Yorkshire,英格兰东北部的一个旧郡,一九七四年分割为NorthYorkshireSouth YorkshireWest Yorkshire),由当地猪与中国猪等杂交育成。全身白色,耳向前挺立。有大、中、小三种,分别称为“大白猪”、“中白猪”和“小白猪”。大白猪属腌肉型,为全世界分布最广的猪种。体长大,成年公猪体重三百至五百公斤,母猪两百至三百五十公斤。繁殖力强,每胎产仔十到十二头。小白猪早熟易肥,属脂肪型。中白猪体型介于两者之间,属肉用型。中国饲养大白猪较多。

长白猪是“兰德瑞斯(Landrace)猪”在中国的通称。著名腌肉型猪品种。原产于丹麦。由当地猪与大白猪杂交育成。全身白色。体驱特长,呈流线型。头狭长、耳大前垂,背腰平直,后躯发达,大腿丰满,四肢较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皮薄、瘦肉多。每胎产仔十一至十二头。成年公猪体重四百到五百公斤,母猪三百公斤左右。要求有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遍布于世界各国。

汉普夏猪
著名肉用型猪品种。十九世纪初期由英国汉普夏(Hampshire,一译汉普郡)输往美国后,在肯塔基州(Kentucky)经杂交选育而成。毛色黑,肩颈接合部和前肢白色。鼻面稍长而直,正竖立。体躯较长,肌肉发达。成年公猪体重三百一十五至四百一十公斤,母猪两百五十至三百四十公斤。早熟性,繁殖力中等,平均每胎产仔八头。母性强。屠体品质高,瘦肉比例大。

波中猪
猪的著名品种。原产于美国。由中国猪、俄国猪、英国猪等杂交而成。原属脂肪型,已培育为肉用型。全身黑色,有六白的特征。鼻面直,耳半下垂。体型大,成年公猪体重三百九十至四百五十公斤,母猪三百至四百公斤。早熟易肥,屠体品质优良;但繁殖力较弱,每胎性仔八头左右。波中猪是一个家猪品种,1816年形成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迈阿密谷。波中猪是美国最古老的品种之一。波中猪在相同日龄的条件下,体重超过了其它各类猪种。

马身猪
马身猪原产于中国山西, 体型较大,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长直,背腰平直狭窄,臀部倾斜,四肢坚实有力,皮、毛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乳头7-10对。可分为“大马身猪”、“二马身猪”和“钵盂猪”三型。虽生长速度较慢,但胴体瘦肉率较高。

宁乡花猪
宁乡花猪原产宁乡县,由于毛色仅有黑白之分又被称“熊猫猪”。作为全国四大生猪地方名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养殖历史。宁乡花猪必须在完全天然、健康的环境下生长,远离任何人工生长素,因此它们的武冈铜鹅一起被誉为湖南“三宝”。

成华猪
成华猪俗话说“家家都有黑毛猪”,这种黑毛猪便是成华猪,全身黑毛、四肢短小、体型膘肥。成华猪是成都猪肉市场的主力品种,也是回锅肉的“最好搭档”。成华猪是成都土生土长的黑毛猪。

松辽黑猪
松辽黑猪是以原产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民猪、丹麦的兰德瑞斯猪(长白猪)和美国的杜洛克猪作为育种素材,培育的中国第一个北方瘦肉型母系品种。通过三元杂交育种方法,以吉林本地猪为母本,丹系长白猪为第一父本、美系杜洛克为第二父本,从1985年开始,耗时30年,经20个世代的持续选育,培育出的中国北方瘦肉型黑色母系新品种。

生肖由来

在十二生肖里之猪为亥。中国有很多关于猪的典故和习俗。
传说中国古时有个员外,家财万贯,良田万顷,只是膝下无子。谁知年近花甲之时,却得了一子。合家欢喜,亲朋共贺,员外更是大张宴席,庆祝后继有人。
嘉宴庆之时,一位相士来到孩子面前,见这孩子宽额大脸,耳阔有轮,天庭饱满,又白又胖,便断言这孩子必是大福大贵之人。
但这肥胖小子福里生,福里长,自小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习文武,修农事,只是花天酒地,游手好闲,认为命相已定,福贵无比,不必辛苦操劳。哪知这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父母去世,家道衰落,田产典卖,家仆四散。这胖小子仍然继续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直到最后饿死在房中。
这胖小子死后阴魂不散,到阴曹地府的阎王那里告状,说自己天生富贵这相,不能如此惨淡而亡,阎王将这阴魂带到天上玉帝面前,请玉帝公断,玉帝召来人间灶神,问及这位一脸富贵相的人怎么会饿死房中?灶神便将这胖小子不思学业、不务农事,挥霍荒淫的行为一一禀告。玉帝一听大怒,令差官听旨,要胖小子听候发落,玉帝道:“你命相虽好,却懒惰成性,今罚你为猪,去吃粗糠”。
这段时间恰逢天宫在挑选生肖。这天宫差官把“吃粗糠”听成了“当生肖”。当即把这胖小子带下人间,从此,胖小子成为一头猪,既吃粗糠,又当上了生肖。
猪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生肖,在天宫排生肖那天,玉帝规定了必须在某个时辰到达天宫,取首先到达的十二种动物为生肖,猪自知体笨行走慢,便半夜起床赶去排队当生肖。由于路途遥远,障碍也多,猪拼死拼活才爬到南天门,但排生肖的时辰已过,但猪苦苦央求,其他五畜也为之求情,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把猪放进南天门,当上了最后一名生肖。这样,马、牛、羊、鸡、狗、猪“六畜”都成为了人间的生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