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野生动物被驯化的残酷史 沈 阳
人类是哺乳动物中最高级的种类,但人性的邪恶远远超过兽性。人类高喊民主自由,反对专制独裁,却掩盖不了人性中残忍的一面。这可以从人类对野生动物驯化的历史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野生动物的存在是自然天地的造化,他们有自己生存的理由,也有区域选择和自由生活的权利,但这一切正在被人类渐渐剥夺。
人类驯养了很多种类的动物,从野生动物到家养动物,动物除了野性消去,还成了人类的奴隶、工具、美味佳肴。很多科学家认为,狼被驯化成狗是因为狼被吸引到垃圾场吃人类的剩饭剩菜为起点的,狗作为人类最忠实的伙伴,他们可以打猎、看家、做宠物,甚至被当做餐桌上的菜狗。牛马驴都是人类的奴隶,鸡鸭鱼虾都是人类的美餐,人工饲养的猪羊,从出生那天起就等着人类的屠杀。
在中国,鹰犬一词多指受人驱使的走狗。鹰可以变成鸡,狼可以变成狗,可见驯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类的本质就是为了生存与享受,永远不会停止对生命的杀戮。驯养动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一步,驯养动物不仅仅意味着更多的能量和卡路里,也意味着更多的食物和更多的生产力。动物奶产生的卡路里比肉要多几倍。如果没有被训化的马,数以千万人的庞大印第安帝国就不会被皮萨罗带着百八十人灭亡;因为有了被训化的骆驼,阿拉伯帝国才会曾经不可一世。
但是,家养动物的驯化,要比这些来得残酷多,尤其是牛马这种纯粹的奴隶。历代暴君推行的奴隶制封建制,都将低层的民众当牛作马对待。人类驯化家养动物并不是为了让他们更文明更自由,而是奴役他们、伤害他们。将一些动物作为图腾或祭祀,看上去是当神灵崇拜,实际上是屠宰后作为供品。
达尔文在1868年出版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创造性地解释了许多家养动物的驯化。《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在野生动物驯化上是一部系统奠基性著作。如果动物有灵,那么被训化后又受到屠宰的家畜,一定会诅咒达尔文。
人类接受了达尔文的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影响,知道了驯化下的家养动物和他们的野生祖先在相貌上大有不同,家养的牛羊体型和他们未经驯化的野生祖先相比较小,而家养的鸡比他们未经驯化的野生祖先要大,驯化的山羊在家养下角呈现螺旋状而不是弯刀状。
人类驯化的行为,到底是怎么去除动物的野性,并且改变他们的相貌呢?
动物学家让·维涅在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对工作的过多投入,使他刚刚人到中年,头发就已脱落了不少。因动物驯化是他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所以,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猫和狗,没有猪、牛和羊,这个世界会怎样?”
这的确是一个挑战人的想象力的问题,尤其是在人类创造它们之前,这些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确并不存在!那么,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人类历史上一批被驯化的动物是如何出现的?
让·维涅和其他动物学家在世界各地展开了详尽的调查,同时沿着人类的历史逆流而上,一路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那个蛮荒时代。
1.8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过着游牧生活,他们的食物和衣服来自野牛和驯鹿。100多万年来,寒冷期与炎热期不断交替更迭,此时,地球正经历着最后一次大降温,河流即将封冻,白昼越来越短,一切生物都将接受残酷的生存考验。
狼和人一样,也饱受着食物紧缺的煎熬。这两个种群其实很相似:他们都是强大的捕食者,都位于食物链的顶端,都有复杂的群体结构,在同一块土地上捕捉着同样的猎物。
人和狼这对竞争对手,注定要相遇。但这似乎并不是一场公平的角逐。因为人能够制造工具,可以在远距离外杀死猎物。狼最终选择了退出。但人类捕捉到猎物后并不会把猎物全部带走,他们会把猎物的内脏,以及其他部落的族人不吃、不用的躯干部分,留在原地。这使得狼群待人离开后,可以享用剩下的美食。有趣的是,这种远古人不吃动物内脏的习惯,在某些欧洲和北美国家依然保留着。
在公元前2万年至1.5万年间,地球气温开始大幅上升。随着冰河期的结束,饥荒成为过去,食物又变得充沛起来,阻碍人类从亚洲迁往欧洲的冰盖,也逐渐向北移动,人类的迁移路线,因此变得更加开阔,迁徙也变得更为平常。与此同时,一些狼群也悄悄地跟在人类的迁徙队伍后面,充分享用人类的剩余物。
终于有一天,一个念头偶然出现在原始人的脑海中:为什么不借助狼的力量,取其所长,来帮助自己更高效地抓捕猎物呢?这个想法,使一些幼小的狼崽被人类捉到部落中去,开始最初的圈养生活。这一时期,在北半球的许多地方,在同样的时刻,几乎以同样的方式,人和狼也经历着相同的故事。
这就是第一批驯化动物的由来。
一些狩猎采集者部落,例如亚马逊流域的阿楚尔印第安人部落,至今还保留着母乳喂养小动物的传统。这种方式能够很快增进动物孤儿和人类之间的感情。也许,这也促进了野生动物能够快速走上驯化之路。与此相反,古罗马人则认为自己的祖先是被狼奶养大的孤儿。
从野生狼到第一批狼犬,中间只经过了50代。1.2万年前的狼犬在外形上和它们的野生祖先十分相似,但体型明显变小,性格也更加温顺。这些转变,一部分是因为它们的活动量减少了,食量也相应变小。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从自然环境到人类环境的转变,使它们的荷尔蒙分泌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们已经不再捕猎,首要任务是保卫家园,遇到危险发出警报。另外,把剩菜剩饭打扫干净。
如果某只狼犬身上还残存着野性,人类就会把它杀死。通过杀死凶猛的个体、保留温顺的个体这样一种方式,人类的先祖们在下意识中完成了一个“选择”的过程,这就使得第一代狗的习性、外形、甚至基因,都更加适应人类社会。人类饲养的狼犬与野狼在基因上有了一点不同,那就是,狼犬会有意识地发出叫声,它们能看懂某些手势,能和人类进行一定的交流。
在布达佩斯大学动物行为学系,亚当·米克洛斯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研究人类选择第一代狼的标准,以及这些狼的习性在驯养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研究人员对狗和狼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结果显示,虽然实验用的狼已经接受过大量训练,但它依然无法理解主人的意图,它只会自己埋头苦干,但是狗却会用动作、声音和表情与人交流、请求帮助。因此,研究人员判断,早期人类驯化狼的第一标准就是:与人交流的能力。
改造狼、从而创造出第一批狗的人,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创造了一个繁衍能力很强的种族。几十个世纪后,地球上出现了300多种狗。在人类的影响下,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有生育能力的狗,开始慢慢分化成不同的种类。
人类训化了狼,也训化了自己。被洗脑的那些人,开始被改造成“狗奴才”,懂得如何讨好主子和对付异类。
人类为什么要驯化动物?
第一是提供服务。比如让牲畜提供肉类、奶脂、肥料。 第二是要提供衣物、饰品、供品。
第三是需要当牛作马的奴隶,获取劳力和提供生产力。
第四是需要猎犬、战马、战象,甚至火牛阵。
第五是需要可供玩耍和娱乐的家庭宠物和观赏玩物。
许多鸟类是因为肉、蛋和羽毛而驯化,被驯化的动物实际上是作为人类的奴隶地位存在的。马戏团被驯化的老虎和家里养的驴,并没有多大不同,都是被训化的人类奴隶。
小型哺乳动物大都被驯化,兔子、豚鼠、巨鼠和硬毛鼠被驯化当做食物来源,白鼬在欧洲被驯化用猎兔,猫在北非和西南亚被训练猎捕啮齿类动物。中国人以养蚕而闻名世界。十九世纪以来人类为了获得毛皮开始养貂,狐狸,和绒鼠,以及作为宠物的仓鼠。
驯养的过程也是人工选择的过程,绵羊用来薅羊毛,奶牛用来高产奶,能下蛋的鸡被选中,满身肥膘的猪更受到青睐。被驯养的动物对主人的指令有着极高的智商,但是它们也丧失了部分感官能力,野外捕食和逃跑的能力都逐步丧失。
澳洲的没有驯化大型动物是因为人类刚登上澳洲就将这里的野生动物屠杀殆尽,而斑马、野猪和野牛却没被驯化是因为驯化的成本。班图人获得了牛马,依靠牛马迅速击败了原来的非洲采集部落,皮萨罗征服美洲靠的是战马而不是枪炮。
每一种动物被驯化都是以满足人类某种需要为目的:
古埃及人驯养过羚羊、长颈鹿、鹤和鬣狗,猎豹曾经长期被当做和猫一样驯养的动物,但是最终都出了时代,因为时代淘汰了这些驯化,没有得到推广。
但是,为什么有些动物看起来是不能驯化的?先要了解一下为什么大型哺乳动物都驯化在欧亚大陆。
人类成功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几乎清一色都在欧亚大陆(14种当中的13种),南美产生了美洲驼和羊驼,但北美、黑非洲和澳大利亚,却连一种大型动物也没被驯化。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驯养大象、狮子、老虎,试想一下。要给大象、狮子、老虎提供多少食物,如果屠杀大象、狮子、老虎当做食物,先前化去的成本需要多少?
有些大型动物没有(不是不能)被驯化,而是因为驯养要素惊人:
第一,食物消耗。你需要10万斤的苞米才能产生一万斤的牛肉,一项最科学的统计是人类用所有种植的植物养活自己,根本不会出现饥荒。所以人们不会驯养老虎吃肉,因为养一只老虎吃掉的肉,数以万倍于老虎产生的肉。像大象这种吃得多的动物,你只能让他自己觅食,而不是给他找食,有给他找食物那个时间,自己猎杀几头大象了。
第二,繁殖周期,驯养金刚、一只猴子或者黑猩猩和养一个孩子差不多。没人会花18年的时间养一只猪,因为你的老婆孩子都等着过年杀猪呢。
第三,圈养中的交配和自尊,人类一度驯化猎豹,但是只要有了条件,猎豹就会回归野生。猎豹追逐野外长达几天追逐的快感,而丝毫不愿意在笼子中交配。直到1960年,第一头动物园里的猎豹才诞生。而小羊驼的习性也是如此,他们需要繁琐的求爱模式,需要终年使用而彼此独立的觅食区域和睡眠区。
第四,攻击性,埃塞尔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二世也养狮子:猫也会挠人,试想猫如果长得像老虎一样大,人类就不怕,还让他们挠人么?熊的攻击性太强,而且他们是食肉动物,也会伤害人类。脾气暴躁的野牛和河马甚至连狮子都能杀死,所以人们宁可驯养大象,也不愿意去驯化他们。斑马虽然被训练到可以拉车,但是他们暴躁的脾气和咬人不松口的脾气还是让人放弃。
第五是容易受惊,鹿和羚羊最容易受惊,他们不会像训养的牛那样流眼泪,而是因为受惊而撞墙至死。
第六是群居结构,马、牛、羊、猪等动物都有着群居等级,这种等级适合被驱赶、鞭打、集体放牧。但是喜欢独居的猫,却也能被家养,但可能遇到好的伴侣,它就会变成野猫不回家了。
纵览野生动物驯化史,可以发现:世界上驯养动物差异最大的恐怕就是狗了,有些狗的形状如虎豹,有些狗小到袖珍,他们的毛色也各不相同,比熊机灵可爱,灵缇奔跑如风,而达克斯狗的腿不比乌龟长多少。
如今被驯化动物主要有三类:哺乳动物(牲畜为主)、禽类和鱼类。被驯化的哺乳动物又可以分为提供娱乐的宠物(比如猫、狗)、提供生产力的牲畜(耕牛、骆驼、马)和提供食物的肉畜(猪羊)。
近代以来驯化的动物包括马戏团和动物园的动物。当然如果不能在动物园里通过圈养进行有选择地交配,与其祖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那么更多时候我们称之为驯服。而实际上,动物园里的动物也被驯化了,区别就是这些动物被用来观赏而不是食肉或者是拉车。
而今天生产流水线快速出栏的猪、牛、鸡都属于新的驯养方式,从出生到死亡他们都只能生活在伸不开腰的牢笼中。
今天时代已经改变,巨大的生产力让一切动物都可以变得驯化,但是人类驯化的动物只有那么多种,而人类灭绝的动物却是百万倍于驯化的动物。
是为序,发些感慨罢了。
上海恒易斋
2019-1-3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