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王明与毛泽东的分庭抗礼
1937年11月29日,王明在出国6年后从苏联回到延安。毛泽东和王明第一次相见。
有的著述说,毛泽东对王明的归来充满疑惑,十分警戒。这可能是根据后来情况的一种推测,但显然不符合事实。
当王明和同行的康生、陈云等回到延安时,毛泽东冒着纷飞的大雪,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前往机场迎接,并在机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中央三位领导同志驾着仙鹤,腾云驾雾从昆仑山那边飞回来了。久别重逢,家人团聚,这不是喜从天降吗?……欢迎从昆仑山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朋友,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你们回到延安来是一件大喜事。这就叫做‘喜从天降’”。
据张闻天的爱人刘英回忆,毛泽东在讲上述话时还非常形象地把帽子一次次抛向空中,显得很兴奋。
当时在场的张国焘也在回忆录中说,当时“彼此握手拥抱”,一堂欢叙,所谈都是高兴的事”。
当晚,毛泽东请王明、康生、陈云吃饭。随后,毛泽东、张闻天又在陕北公学大院主持召开了欢迎大会,身历其境的王明的警卫员回忆说:欢迎会上“毛泽东很高兴”,讲话“讲得很热烈、很兴奋”。
如此高的欢迎规格,在延安时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其场面之热烈、态度之友善,足见毛泽东对王明归来的重视,也显示了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与王明等热忱合作的意愿。
从情理上讲,毛泽东这时并没有厌恶王明的原因。因为:第一,此时,毛泽东还没有把第三次“左”倾错误与王明联系在一起。中央苏区受压制和排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的领导人是博古。而王明与博古之间的关系,当时许多人包括毛泽东还是不清楚的。因此可以说,毛泽东与王明没有历史纠葛,对王明不反感;第二,毛泽东虽然对共产国际的指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持反对意见,但对共产国际及其领导是非常尊重的,组织观念也是很强的,对从共产国际派回的代表一贯是重视的。王明作为共产国际执委会成员和共产国际派回的代表,毛泽东理应是非常重视的;第三,从长征以来,特别是与张国焘分裂主义作斗争以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别注意党内尤其是中央的团结,曾多次强调:“中央内部的团结一致,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必要条件”。
对于王明这样有背景的领导人,毛泽东自然希望搞好关系,与其同心同德,协力工作。但王明回来的作为,很快给二人的关系蒙上了阴影。
王明这时的感觉特别好,他不但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而且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和书记处候补书记,身份与出国时大不相同;抗战爆发后,蒋介石非常重视与苏联的关系,也非常重视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因此对从共产国际回来的王明也比较看重。抚今忆昔,王明十分兴奋,他的《不胜今昔之感》诗充分表达了他此时的心情:“国际连番命启程,日船悄悄四人行;六年中外风云变,蒋请苏机万众迎”。他踌躇满志,准备大显身手。
王明是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回国的。临行前,王明曾面见过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季米托洛夫。王明自觉怀揣“尚方宝剑”,因此他一回来就要求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在12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王明危言耸听:“我们党虽然没有人破坏国共合作,但有同志对统一战线不了解,是要破坏统一战线的。”“蒋介石是中国人民有组织的力量。如果不联合蒋介石,客观上等于帮助日本。”
王明批评说:“在统一战线中两党谁是主要的力量?在全国政权与军事力量上要承认国民党是领导的优势力量。我们不能提出要国民党提高到共产党的地位,共产党也不能投降国民党;两党谁也不能投降谁。现在不能空喊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问题,这是将来看力量的问题,没有力量空喊无产阶级领导是不行的。空喊领导,只有吓走同盟军。”这些指责,显然是针对毛泽东而发的。
王明又批评说:“过去提出国民党是片面抗战,是使他们害伯。要提出政府抗战很好,要动员广大人民来帮助,不要提得这样尖锐,使人害伯。”这些指责,自然也是针对毛泽东的。
王明还批评说:“没有统一的国防军与统一的正规军是不能战胜日帝的,游击战争不能战胜日本”;“我们对政权问题,不要提出改造政权机构,而是要统一的国防政府”;“我们的斗争方式也要注意,如章乃器说多建议,少号召,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义的”。等等,这些还是对毛泽东的指责。
王明强调:“今天的中心问题是一切为了抗日,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现在我们要用这样的原则去组织群众。”“我们要拥护统一指挥,八路军也要统一受蒋指挥。我们不怕统一纪律、统一作战计划、统一经济,不过注意不要受到无谓的牺牲。红军的改编不仅名义改变,而且内容也改变了。”
在1938年3月的政治局会议上,王明在统一战线和抗日军事战略问题上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观点。他说:“国民党现在提出只要一个军队,我们也不能反对这个口号”,“统一军队的基本条件是统一指挥,统一编制,统一武装,统一纪律,统一待遇,统一作战计划,统一作战行动”。战略方针应该“确定和普遍地实行以运动战为主,配合以阵地战,辅之以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对于王明的指责,毛泽东是不同意的,但出于对王明的尊重和维护团结的考虑,没有立即进行反驳,而是作了基本的辩白和正面的阐述。他强调:“国民党与共产党谁吸引谁这个问题是有的,不是说要将国民党吸引到共产党,而是要国民党接受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如果没有共产党的独立性,便会使共产党低到国民党方面去。”他说:“八路军与游击队应当使成为全国军队的一部分,但是要(有)政治上的区别,要在政治工作上、官兵团结上、纪律上、战场上起模范作用。”“共产党在八路军出动后,政治影响更扩大。在全国群众中组织力量虽不够,但不能看数量少,在群众中力量是大起来的。”他又说:“章乃器说少号召多建议,我们是要批评的。这是只适宜国民党现时状况。我们要在政治上有号召。”
关于战略问题,毛泽东说:“抗日战争总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在持久战中领土与军队什么最重要?军队较重要。军队失败,领土不能保。应向国民党提出保存军队是基本的,过去红军便是采用这个原则。”“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有利条件下打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军一部。”“洛川会议战略方针是对的。”这些,其实都是对王明指责的回答和反驳。
但是,由于王明宣称他传达的是共产国际的指示,而共产国际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内有很高的威望,一时许多与会者受到蒙骗。
在12月会议上,不少人根据王明的观点进行了“自我批评”,承认过去有“狭隘观念”和“不策略的地方”。
毛泽东在会上的处境则十分困难,他后来说:“12月会议上有老实人受欺骗”,“我是孤立的。”
12月政治局会议决定,王明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团成员前往武汉与国民党谈判,但他到武汉后随即改变12月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出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
1938年8月,王稼祥奉共产国际指示回国后,中央决定召开政治局会议,王明却致电毛泽东、张闻天,要求派王稼祥速来武汉先行向他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并要求如王稼祥万一不能来时,将共产国际指示迅速电告他。摆出一副有别与其他领导人、高高在上的神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