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8月7日星期三

70 军中的才子马子谷


70 军中的才子马子谷

淞沪会战前,国民革命军70军军长北伐时期结交的老朋友马子谷在其军中工作。马子谷是中共早期党员,因反对立三路线而被开除了党籍。因此才来到了好友李觉军中。
马子谷,名式材,字又村,1898218日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永固镇长鄄村(今隆回县长鄄乡)一个书香门第世家,其曾祖父马德宣、祖父马介亭、父并马国霖均系前清秀才,马子谷为国霖第三子,刚满月,母亲黎氏就病逝。
“未到长鄄向往之,通灵山水产名师。隆回四个人才窟,马氏当今秀一枝。”这是隆回诗坛巨擘李传补先生的咏《长鄄》一诗。诗中所说的“四个人才窟”,是指司门前镇金潭魏姓、罗洪镇邹姓、鸭田镇谭姓、荷田乡长鄄马姓。
长鄄马家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其文学人才尤为引人注目。
长鄄介于九龙山、望云山、六都寨之间,原名强占马家,后裔取其谐音取名“长鄄”。该地原属新化县永宁二都,后为永固镇(今高坪)。
长鄄马氏的始迁祖马成龙,原籍山东历城,族谱上记载马成龙为汉族,但也有一些专家,如本族诗人、学者马少侨等,考证其为元末回族将领。元代汉人特别是南人无当兵权力,更不能当将领。只有“色目人”才有资格。建国前树山里(今荷田乡长兴村)藏有马成龙雕像一座,为元代将军装饰。该像系拆竹子圩马成龙老屋时拆出,现不知下落。
长鄄马氏的始迁祖马成龙迁至长鄄后,近700年来,为什么其后代武将不多,而文学人才灿若星辰呢?除了古梅山文化的浸染,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等因素,很多人认为长鄄的文风之盛还与其地形地貌有关。
长鄄四面环山,面积约6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千米以上,最高峰狗脑寨海拔1250米,夏天最高气温30度左右,风光优美,物产丰富,民风勤朴,旧有世外桃源之美称。俯瞰群山环抱的长鄄,像一方砚池,池内幽绿如香墨的溪水星罗棋布。四面的山,就有三面是笔架山。东边的桃树山,像一排长长的笔架;北边的三角寨,三个山峰突立,酷似一个硕大的笔架;尤其是西边的元古寨,一月牙形的大笔架,既形似又神似。人们戏说,生长在这灵山秀水的长鄄人,天天喝着灵性的墨水,只要灵感一来,就可以把文思之笔架在笔架山上,不出文才才怪哩!
尤其是长鄄村著名的新屋院子,有个三代是秀才的书香世家。“祖德宣公,嘉庆癸酉科(1813年)县学生员,壬申科(1872年)授增贡生。父介亭公,光绪壬午科(1882年)府学生员,辛卯科(1891年)优等补增生。介亭公有子4人,长日长早逝;次即公(即马国霖);三国梁字善长;四国棠,字命长。均积学广识。而公为之最。”(马少侨《先祖父莲仙公传》)。从马国霖至今,马非百、马子谷、马少侨、马赫、马铁鹰、马一平、马一鹰等如雨后春笋,人才辈出。
其中马国霖是个策论秀才,也是马子谷的父亲。
马国霖,清同治七年(1870年)生,男,隆回县荷田乡长鄄村人。马国霖少年才思敏捷,胸怀开朗,抱救民济世之才,从小受魏默深、邹汉勋学术思想影响,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后来清朝废八股,改策论。马国霖认为天下学子的出头之日到了。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他集资创办扶风义塾于匡家冲,以振奋合族文化为己任;并放下家计,奋志读书,考中光绪戊戍科(1898年)县学生员,时年28岁;光绪辛丑科(1901年),取准史学优等,时年30岁。他的试卷中有“习洋操、读洋书、引用洋人之长技以谋富国强兵之道”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字句。宣统三年(1911年),他改扶风义塾为新化私立长鄄两等小学堂,出任首任校长,大力推行新教育。1920年,出任宝郡联合中学校长,开当时宝庆最高学府之教育新风。
马国霖十分关心国家大事,曾当选为新化县参议员,并参与省参议员竞选。其在长沙时期,曾与次子马非百、三子马子谷及同乡学子周方等同住于岳麓山下蔡和森家。时毛泽东的母亲亦住蔡家。马国霖由此得识毛泽东、蔡和森。
马国霖常与毛泽东、蔡和森、周方及二子同游岳麓山,坐爱晚亭上,毛泽东、蔡和森英姿倜傥,谈笑风生。马国霖对二子说:“毛润之气质非凡,将来得天下、定乾坤者必此人也。汝辈当永从之!”见马非百《樱宁室日记》。
1924年,马国霖因肺病逝世于长沙寓所,享年五十四岁。其古文辞若干篇见于光绪《马氏四修族谱》;有诗若干首,辑存于《庚甲酬唱集》。
马子谷的二哥是杰出历史学家马非百。
马非百,1896年生,男,原名元材,字若村,隆回县隆回县荷田乡长鄄村人。长鄄人亲切地称其为“若二爷”。
1919年春,马非百考取了北京大学文科。在入学时,马非百却碰到了难题。当时北大有个规定:新生入学,要有一位京官担保。他与其他京官也毫无瓜葛。眼看入学已成泡影,年轻气盛的马非百就给校长蔡元培写了一封信,尖锐地批评了京官担保这种陈规陋习的守旧和迂腐。信末则坚决表示:如非按此实行不可,“我宁愿退学,也决不低头求人!”
信寄出去后,马非百吁了一口长气,对入学之事已不抱希望,打算在京再盘桓几天就返家。谁知事情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只隔了一天,马非百就收到了蔡元培校长的亲笔回信,打开来看,这信开头就称“元材先生”,紧接着对马非百的批评意见深表赞赏,认为是很有见识和道理的。
但是“京官担保”的制度是教授会议决定制订的,不便擅改。怎么办呢?“如先生不以我为不合格,就请到校长办公室找徐宝磺秘书长代我签字”云云。信尾则署名“弟元培谨启。”
马非百顺利地进了北大,自此他如鱼得水。在这所名重天下的高等学府里,他进一步和毛泽东相识相知,使他的学术研究和人生抉择明确了方向。
1926年至广州,马非百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历史、政治教官。
1928年马非百任河南中山大学教授,19311939年供职河南省政府秘书处,曾参与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工作。
马非百年轻时曾以《左传》所提的“三不朽”,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的格言鞭策自己。
1940年马非百任西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陕西政治学院教授兼文科主任,次年任山西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  
1942年主持筹办鲁、苏、豫、皖边区政治学院,次年离职去重庆,闭户著述。
1945年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赴北京大学秘书处工作。
1947年任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

马非百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一生致力于秦史和中国经济史研究,具有创见,一生著述丰富,最主要的有:《桑弘羊年谱》《秦始皇帝传》《秦史纲要》《秦集史》《管子轻重篇新诠》《桑弘羊传》《盐铁论简注》等。
马非百学术著作中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对秦史的研究,他是第一个肯定秦始皇功绩的学者。北大校长胡适题他的书室曰“秦史书屋”,并题有跋语云:“非百百非而不非秦,因以名其室。”马非百对此感到“深得我心”,著名学者陈垣更以为它“正好体现了一位秦史研究者独特的见解”。
北平解放后,任中国历史博物馆设计员兼办公室主任。
1957年马非百被错划为“右派”,调中华书局哲学组从事编辑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的“右派”之名得以平反。
198412月,马非百病逝于北京,享年89岁。
马非百的弟弟便是进步民主人士马子谷。
马子谷,1898218日出生,男,名式材,隆回县荷田乡长鄄人。马子谷从小天资聪明,好交际,善言辞。马子谷早年就读于宝庆第二联合中学。
1918年,马子谷随父马国霖来到长沙,住在蔡和森家,与毛泽东相识,经常坐爱晚亭,指点江山,畅谈时事。
1919年春,马子谷考入北京交通大学预科,毕业后转入本科,积极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在民主革命中斩露头角。
1924年,马子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5年,马子谷因父亲马国霖和继母病逝,弃学南归,在福建参加了改组后的国民党,并担任福建省政府政务委员会政务委员,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马子谷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往武汉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工作,担任中共湖北省委民中支部委员。
19279月,马子谷在汉口为国民政府逮捕,判处七年徒刑,关押在武昌第一监狱。
19297月,经方鼎英保释出狱。8月,马子谷到上海办沪滨书店。
1930年,马子谷因对李立三的极“左”路线不满被开除党籍,随即改为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19351月,马子谷任华北民族革命同盟统战工作,从事反蒋抗日活动。
1937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马子谷在上海抗日后援会工作,不久到第七十军军长兼第十九师师长李觉部工作。19381月第七十军干部培训班在宁乡创办,马子谷担任教官。李觉升任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时,马子谷任少将参议。
19383月,周恩来和李克农决定将地下党渗透到70 军中,并准备派遣地下特工陈希周去执行这一任务。陈希周时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武汉办事处主任,也是70军特邀上校参议。
陈希周虽然名义上是70军特邀上校参议,却与李觉没有接触机会。陈希周为此与马子谷作了沟通。马子谷便介绍潘汉年、周里与李觉认识。
那时,潘汉年、周里正率领湖南各界慰问战斗在第一线的19师官兵。于是潘汉年、周里找到了与李觉深谈的机会,向李觉指出了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与抗战必胜的前途。
淞沪抗战仅仅是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最艰苦的战斗还在后头。
    至此,中共地下党渗透70军的隐蔽战线正式拉开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