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9月4日星期五

游子归雁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放手让女儿独居美国?你退休后是否准备在美国定居?我举目仰视苍天,天上飞过一群大雁。我问大雁:你们可曾读过钱起的《归雁》?其实,大雁早已作了回答。
中唐时期的钱起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 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潇湘,是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等闲,指轻易、随便。
“水碧沙明”,出处可见《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湘中记》:“湘水至清,……白沙如雪。”苔,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二十五弦”当指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胜(音:shēng),意指“承受”。   
我的理解,诗歌大意是诗人钱起与大雁的对话。
钱起问大雁: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   
大雁答钱起: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可是,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北方。
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任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他看到秋雁南飞时,曾作《送征雁》诗:“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这首《归雁》,同样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雁是一种候鸟,深秋飞到南方过冬,春暖又飞回北方。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在湘江下游,过了冬天再飞回北方。诗人钱起依照这样的认识,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湘江,又从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根据这样的艺术构思,钱起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一下笔就连用两个句子劈空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诗人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   
诗人就是这样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清境界,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
诗人笔下的湘神鼓瑟为什么那样凄凉?大雁又是为什么那样“不胜清怨”呢?钱起考进士的成名之作《湘灵鼓瑟》有过回答。他在那首诗中,用“苍梧来怨慕”的诗句指出,湘水江神鼓瑟之所以哀怨,是由于她在乐声中寄托了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同时,诗中还有“楚客不堪听”的诗句,表现了贬迁于湘江的“楚客”对瑟声哀怨之情的不堪忍受。    
用《湘灵鼓瑟》同《归雁》相对照,我自然领会到:《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诗人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故而,他使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
女儿为何要远离故土,到太平洋对岸去求发展?“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建安文学家王粲《登楼赋》中的这两句揭示羁客情怀的名言,正可借来说明《归雁》诗中旅雁听瑟飞回时的“心情”,而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自己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女儿会有这种思绪吗?我没问过她。但我自己回答了自己,读钱起的这首《归雁》诗,我并非是从写作上去欣赏此诗的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而恰恰是中感悟到了在抒情婉转的诗句中,意趣含蕴的人生苦旅哲理。

眺望波特兰上空的旅雁,我正在努力去读懂雁的留痕,在这些留痕中寻找自己也曾走过的轨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