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9月13日星期日

如何期望与美国人交流



美国人推崇个性的张扬,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要融入美国社会,自己首先应当了解美国人的性格特点、思维习惯和价值观。
中国人和美国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可以从价值观、认识论和教育的角度进行区分理解。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美国人都很自我和实际,信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他们用得到的东西才是真理。
离他们利益很遥远的事情,美国人便不会感兴趣。
比如,你想与美国人谈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或谈论工厂经营难以维持,甚至倒闭等,对于这些话题,美国人不会感兴趣。
但是,如果你进一步说有一个美国老板因此跳楼了,或者说美国商场的衣服和鞋子因此也该涨价了,他们就会开始注意这件事情。
因此,在与美国人的交流中,他们更关注的是真实的故事,他们的对抽象的道理或者统计数字,基本上没有兴趣。
中国人的思维中,抽象的道理和统计数字,似乎可以增加语言的厚重感和说服力;但是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中,抽象的语言和数字,与他们实用主义的观念是相对的。
和美国人讲一件事情,一定要想好这件事情对他有什么好处或坏处,然后再和他讲。沟通也是一样,谈话需要有针对性,谈话内容与沟通对象的利益关系需要明确。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美国人信奉经验主义,而不是我们中国人信奉的主观、客观相统一的唯物论。
美国人不太相信主观和客观,他们不认为有这种区分,只有个体经验感觉到的事情,才被他们认为是真实的,这也是一些美国大牌哲学家的主要观点。
美国人喜欢听实际发生的个人故事,觉得这种故事中体现的道理,才最为真实可信。
美国的文章报道都是以个人故事为论据和论证。正因为美国人太崇尚个体经验,所以他们的观点往往不能够全面的概括事物的真相,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了解和掌握美国人的这个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由此才可以正确判断和分析他们的行为和意图。
教育方面,中国人和美国人同样存在不小的差距。
美国人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同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上以学生讨论为主,允许问题有不确定性的讨论结果存在。而中国则恰恰相反,课堂上往往以老师为主,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都是已有定论的东西和基本技能。
中美教育的差异性,导致了两个国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办事方法。所以在与美国人的接触当中,要充分考虑到两个国家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方法,美国人的工作方法与中国人因为这种教育的不同,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在平时的交往中,需要接受美国人看起来不够严谨的看法,以及他们时不时所提出的与常理大相径庭的观点,因为这就是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和思维特点。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一点,才能成功的与美国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因此,结合以上所分析的美国人与中国人的差异,我们知道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各有其不同的优缺点,如果要在美国社会,融入美国人的生活,则需要主动理解和接纳他们的价值观、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教育背景,同时接受他们个性张扬、极度的实用主义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所期望的沟通效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