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5月25日星期二

蓝天飞鹰张华传 序言 沈阳 著

 


序 言

中国空军的故事

——追寻张华普通又非凡的飞行生涯轨迹

恒易斋-沈阳先生

 

IMG_20171003_145141

姨夫张华给我讲述中国空军的故事

 

1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个叫“栗群”的人在国内的文史类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组织领导汪伪常州机场警卫营起义和“820”建国号驾机起义的“亲历记”,还在文章中表述自己是“820”建国号驾机起义的领导者。“栗群”杜撰的文章引起了当年参加起义的当事人的不满和愤怒。他们联名写信给时任中纪委书记陈云,揭批了“栗群”捏造的“故事”。

因这些报道涉及到部分上海媒体,何健生等写给陈云的信,由中纪委转到了上海,最后转到了我手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时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审读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主要职责就是对上海的书报刊进行审读,包括政治、政策等舆论导向和宣传问题等。于是我对此展开了调查。

令我惊讶和好奇的是:我收到的这封从北京转来的信,那是前汪伪空军四名驾机起义者联署写给中纪委书记陈云的揭发信。信中揭露了有人冒名项替,自称是“建国号”驾机起义的组织者和当事人。联名写信的四人是何健生、于飞(黄哲夫)、顾青(管序东)、张华(赵迺强)。

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其中一位署名“张华”的揭发者,居然是我的姨夫,他当时的身份是中国空军济南军区副参谋长,也是四位揭发者中位居最高的。

我的亲属中有两位是与蓝天打交道的,一个是我的姨夫张华,还有一个就是时任中国航运公司董事长的沈志云,他是我的亲叔叔。其实,我的阿姨李珏仪自从中国人大毕业后,一直在空军任职。两个表弟张兵、张海和弟媳刘丽红都在空军服役,我的堂弟沈小云也在某机场任保卫科长。我对蓝天的热爱,对中国航空的情结也就永远不会割断了。

当我手持这封揭发信,来到上海的空军干休所找到了我的姨夫张华时,他显得什么惊讶:他们写给陈云的信,竟然在我的手中了。

姨夫张华一生低调,从不张扬,视名利为浮云,故也不谈昔日之经历。但这一次,他不得不对我讲述那段历史了,但他没有讲了太多,而是给了我一些名单,那是当时尚在世的一些当事人。其中包括何健生、于飞、顾青等驾机起义时的主要当事者,也包括南京党史办的同志。

因张华是我姨夫,离休前任济南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参加了“820”建国号驾机起义,是驾机从扬州飞往延安的副驾驶。在姨夫的推荐下,我结识了何健生、于飞、顾青等众多空军前辈,与这些空军前辈们开始了频繁的通信和电话联系,何健生夫妇还送给我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我从他们那里得到了许多调查线索。

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空军司令部空军史编辑室编印的《中国空军史料》,其中第三辑《驾机起义大事记》开篇第一件大事,就是记载了“建国号”驾机起义:“1945820日,汪伪空军航校中校教务主任蔡云翔(原名周致和)、少尉飞行员于飞(原名黄哲夫)、少尉飞行员张华(原名赵迺强)、少尉飞行员顾青(原名管序东)共谋起义,参加者还有空勤机械士陈明秋(原名沈时槐)、空勤机械士田杰(原名黄文星)。他们自江苏扬州驾驶九九式双发运输机飞向延安,安全降落。”

我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才明白:“建国号”是八路军的第一架飞机,参加起义的汪伪空军人员,后来都在中国空军创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参加东北老航校的建立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赴朝参战。

我的姨夫张华是当时中国第一批空军飞行教官(共12人),他的学员,有不少人后来都成了中国著名的空军英雄。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庆大典,在北京举行阅兵式时,中国空军的战机第一次飞翔在天安门上空。此时,沈阳也举办了阅兵庆典,我的姨夫驾驶僚机在“品”字形组队中,飞翔在沈阳的上空。而我的父亲沈志锐参加了辽沈战役,此时正在地面上行进接受检阅。

   令我费解的是,在不少有关中国空军的创建史料中,却有不少说法,与我的调查情况相背,这些相背的原因恰恰是个别当事口述者所言或所撰文之叙。我向我的姨夫核实,他总是笑笑,不愿意多言。他给我一些资料,还将王海空军司令员赠送给他的回忆录《我的战斗生涯》转赠给我,让我自己去认真阅读。

这本《我的战斗生涯》盖有“王海赠”的印章。书中谈及的有些事涉及到我的姨夫张华。如著名的朝鲜大和岛空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重创了大和岛美军基地,此战役已成为世界空战的典型案例之一。人们也由此知道了执行这次空战轰炸任务的第八轰炸师22团二大队和大队长韩明阳。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是中国空军的首次空地协同作战,在空地协同作战方面,王海司令员回忆录中作了详尽的叙述,其中也有涉及到我姨夫张华的参战情况:“第二师4团一、二大队出动拉-11歼击机16架,由副团长张华率领,于1441分从凤城机场起飞,编成攻击与直接掩护两个队,掩护轰炸机完成任务。”张华与韩明阳一直保持着联系。张华的代号是“老虎一号”,韩明阳的代号是“英雄一号”。

我问我的姨夫张华说:“你为什么不对自己过去的经历写些回忆录?”

姨夫对我说:“我只是个普通的军人,军人能做的事也是应该做的事。我只想做个普通军人,做个普通人。你是作家,如果你想写的话,那就从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写起,写一部真正的中国空军史。”

从此,我就非常关注中国的航空航天史,尤其是中国空军的成长史。2010年,我完成了“中国空军史话”《魂断蓝天》的初稿编撰,共分三册四卷,共计约46万字。说是初稿,那是希望我的姨夫在阅读本书后,纠正书中可能存的的错误。我会努力去核对史实,真实地去完成我的蓝天梦想。

此书是送给我姨夫张华的礼物,因为他经历了创建中国空军的全过程,通过有关中国空军创建时的一些资料收集整理,也许会勾起他更多的回忆。对我而言,既了解和学习了那段历史,也留下了对家人的一份感恩之情,因为在我母亲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总是阿姨和姨夫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如今,我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回报,那就用我的心和笔去感受姨夫曾经走过的路,并让我所有的家人们也能感悟到姨夫曾经的付出。

时隔十年,岁月如流。

我对中国空军的成长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还参加了东北老航校研究会,结识了不少空军前辈和一大批“空二代”“空三代”,也编写了一些中国空军史学习笔记,如《中国空军史话》《八路军第一架飞机始末》《1945扬州起义》《1946通化暴乱》《客家雄鹰何健生》,还有《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梦》《黄埔军校那些人》《黄埔军校那些事》《黄埔风云与北伐之战》《纵览民国陆海空兵种诸校》等。

近二十多年来,我对中国空军的诞生过程,以及中国人的航空航天梦,作了许多研究。尽管由于资料的欠缺和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有些研究还未能深入,但我对空军历史研究是怀着忠实于事实的态度去分析的。可惜,现在的一些报刊和网络刊载文章,似乎对历史的真实性并没有下功夫去核实,有些权威报道也只听信了一些曾经的当事人讲述就信以为真。令我遗憾的是有些当事人或叙事人夸大了自己或前辈的历史作用。更遗憾的是还有一些当事人却不愿谈论那些过去的事,既不争功,也不图名。于是有些历史真相就以讹传讹,虚构的部分取代了真情实况。

姨夫张华已是98岁高龄的老人,身体依旧硬朗,记忆清晰,但他不事张扬过去的业绩。作为小辈,我必须做一些能做又想做的事,那就是全程回顾张华的人生轨迹,如果说这本笔记是张华传记,那么与其他传记不同的事,书中的陈述更多的是在叙述张华战友们的故事。因为姨夫对我说过,你要写中国空军史,那么就多写些中国空军开拓者们的事迹,我只是一个普通军人,我愿意并乐意做一个普通人。

“做一个普通人”,这是张华既平凡又非凡的人生目标。正是这一目标,让张华远离名利争斗,在历次政治风云中,他都没有受到残酷的冲击,他一直翱翔在蓝天。也正是这一目标,让他将所有的智慧和勇气专注在业务上,他有数十年的驾机经历,居然没有出现过任何一次差错。他有精湛的驾机经验,也培养了更多的飞行人员。也因为这一目标,他远离尘嚣,坚持每天锻炼,修身养心,年近百岁,健康无恙。

 

张华1983年离休前为济南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大校军衔。

2

 

张华原名赵迺强,192310月出生于吉林省桦甸县。

桦甸是杨靖宇将军和抗日民主联军的活动基地。密营就设在桦甸。杨靖宇将军在桦甸生活战斗了三年半的时间,对当年民众影响极大。正处于少年时期的张华接受了抗日民主思想。

19402月,杨靖宇将军遇害。桦甸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民主联军处于低潮,再加上当地疾病流行,父老乡亲都生活在苦难之中。自小梦想学医为民治病的张华,在主张济世救民的朝鲜人朴大夫的影响下, 17岁时投考沈阳医大,但末考上。于是他就想到北平去找在大学当教授的大舅,再报考北平医学院。张华到北平时才知道,他的舅舅去了重庆。

1941年,张华只身到了南京去找老乡,老乡对他说:你去重庆,要经过日本人的好多道封锁线,弄不好会被捉起来。那时他的盘缠快用光了,正在这时看到报上一则广告,说国民政府航空署要招收飞行学员。为了生计他就报了名,随即就被录取了。在南京中央军校军训半年后,即到江苏常州的中央空军学校”学习飞行,两年后毕业,他被授予少尉军衔。当时,年轻的张华并不知道汪精卫政府是汉奸政权。在军校学习和以后在航空队服役期间,他越来越苦闷,感到自己为了生活真是走错了门。那时,常州机场附近已是新四军经常活动的地盘。1942年时,装备精良的机场警卫营在顾营长的率领下就投奔了新四军。

后来中央空军学校”改名“中央航空队”从常州转场到了扬州机场。

张华闲暇时与周围的老百姓聊天,老百姓都说四哥(新四军)好。他当然已经很明白人心所向了。

 

3

 

在日本投降前后的日子里,航空署的周致和中校飞行教官、中校参赞何健生、少将白景丰一起组织策划了820起义。在周致和的安排下,飞行员秦传家和黄哲夫找到了新四军。在新四军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刘长胜、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的指示下,程明领导了这次汪伪空军起义,并安排了地下党进行策应。

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汪伪政府的末日也来临了。817日,年轻的少尉飞行员张华接到周致和的通知,从扬州赶赴南京中央旅社。18日早上,张华和一个地勤到明故宫机场将加油单交给一个日本人。张华会讲日语:有重要任务,给飞机加油。日本人就签了字。

原来汪伪的国防部长叶蓬,此时已被蒋介石任命为湖北省主席了,周致和、张华是送他去上任的。

19日,周致和带着张华一起到了机场。他们要驾驶的这架飞机,是一驾九九式双发运输机,它是日本政府送给汪伪政权的所谓国府专机班的三驾飞机之一,命名为建国号。他们到了飞机旁,周致和忽然对几个地勤人员说:去,找一桶油漆来,把这飞机上的机徽涂掉。地勤人员就用油漆涂掉了机身上的青天白日机徽。周致和此举的真正意图,是为了便于延安方面识别,以防误击。

飞机起飞了,机上乘坐着叶蓬一行20多人。飞机抵达汉口机场,周致和没有关机,待叶蓬一行下机后,飞机马上又飞到扬州机场着陆。周致和对张华说明天一起走。这架飞机没有飞回南京,而是飞到扬州机场加油。

20日一早,周致和与飞行员管序东已在飞机旁,同张华一起上了飞机后,周致和在上飞机前像是开玩笑似地大声对飞机下的一些地勤人员说:到上海去,一二天就回来。谁去呀?有两个地勤人员(沈时槐、黄文星)听这话上了飞机,他们也因此参加了这次光荣的起义。

周致和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他为什么要带两个地勤人员去延安呢?因为如果没有地勤人员,飞机飞到延安也会没法保障飞行的。

飞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周致和担任正驾驶,张华任副驾驶。当飞机将要转弯顶风准备起飞时,张华忽然看见自己一侧机身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飞速向飞机跑来。忙叫道:“是黄哲夫,等一等!”飞机的侧门打开,黄哲夫迅速爬上了飞机。黄哲夫上了飞机。为了这次行动的圆满实现,黄哲夫昨晚秘密跑到扬州郊区,找到了游击队和中共县委,请新四军粟裕司令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了电报。后来才知道,毛主席还亲拟了飞机着落地点的电报。

这次飞行的航行计算等准备工作,都是事先由周致和一人秘密准备的。飞机的起飞和着陆由周致和亲自操作,中途航行由张华驾驶。

飞机大约飞行了4个小时,接近延安了。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延河,看到了延安的标志——宝塔山了。张华将飞机下降高度继续搜寻,看到一条黄色的跑道,飞机又转了一大圈,终于看到在那条黄色的跑道上升起了风向袋。确定这就是延安机场,张华驾机对正跑道着陆。

飞机刚停稳,就看见一个哨兵奔跑过来,一会儿,又有一个穿军装的人跑过来。穿军装的人是机场勤务股股长油江。他告诉说,延安卫戍区的江司令也在等你们。他们被安排在卫戍区的小院里住下来。

21日下午,朱老总、叶剑英、罗瑞卿、杨尚昆、胡耀邦几位首长接见了起义人员。朱老总说“欢迎你们来延安,今后你们会大有用武之地。”朱老总告诉他们,因为毛主席正忙于准备重庆谈判,周恩来同志已在重庆,今天不能来了。朱老总像长辈一样亲切地跟起义人员拉起了家常。这次朱老总请客,为我们特地烧了八九个菜,这一桌宴席,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接纳起义人员的诚挚胸怀。

828日上午,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前已经在机场。王参谋带着起义人员就往飞机场赶。毛主席已经登上了那架C—47运输机,正站在机舱口,举着帽子,向送行的人们挥手。起义人员也站在人群里,向毛主席挥手道别。这架C—47运输机起飞前由起义地勤人员黄文星、沈时槐作了维修检查。

对这次起义行动,共产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代中国丛书军事卷《当代中国空军》第15页写道:它是第一架由敌人营垒起义飞往延安的飞机。因这架飞机是八月二十日飞到延安的,后来改为820号。这次起义行动,开创了从共产党的敌对阵营中驾机起义投奔革命的先例。

起义人员到达延安后,分配到军委总参航空组工作。航空组领导征求大家的意见是否改名字,以免亲朋好友受牵连。六人都同意改名字。周致和改名叫蔡云翔,黄哲夫改名叫于飞,管序东改名叫顾青,黄文星改名叫田杰,沈时槐改名叫陈明秋,赵迺强则改名叫张华。

 

4

 

张华等到达延安不久,蔡云祥、顾青、田杰、陈明秋,就执行过一次重要的飞行任务,送几位首长去张家口。当时,延安要派大批班干部去华北、东北接受日伪军的投降。

1945910月份,张华一直在常乾坤身边协助工作,随后在常乾坤带领下参加第三批赴东北创建航校队伍。在辽阳接收日本300多人的航空大队时,蔡云翔和刘风都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队长。

张华到达通化时正遇到了“二三”日蒋暴动。张华负责看护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中的日本航空人员,既是看管也是保护。同时看管已被逮捕的日军叛乱分子。

19463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成立。蔡云翔被任命为教育长。从地面参加820起义的白起(白景丰)任副校长、何健生任训练处长。

在东北老航校和飞行训练中,张华、于飞、顾青都担任了教学任务。张华先后担任过飞行班长、飞行副科长和翻译科科长。除了带飞学员,张华还承担了驾机转场和运送作战地图、报刊信息资料等任务。在通化到牡丹江的驾机转场时,张华是唯一的驾机中国飞行员。

由于日本飞行教官与中国学员语言沟通困难,张华在翻译过程中又是中国带飞教员,经过他授课和带飞的一期二期学员,很多人后来成了空军将领。

东北老航校改为各独立航校时,张华又带队去北平南苑机场参加了改制苏联飞机的任务。

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阅兵式时,张华参加了前期准备工作,随后与林保毅一起驾机参加了同期在沈阳举办的开国大典阅兵式。

 

5

 

1949年下半年,国民党空军不断侵犯上海;195026日中午,国民党军出动B-24B-25轰炸机和P-51P-38战斗机共17架,分四批轮番轰炸了上海电力公司、沪南及闸北水电公司等地。上海的经济受到重大损失。上海军民在陈毅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保卫上海领空的战斗。 

为了解放台湾,加强华东地区的防空力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华东地区组建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

1950411日,空军向中央军委报告,建议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59日,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并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空军的第一支部队不称第一而称第四混成旅,这是仿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红军时,一开始建立的就是红四军的做法,其用意就是继承和发扬红四军光荣传统,把人民空军建设好。

1950619日,朝鲜战争爆发前一周,人民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空军第四混成旅在南京组建,当时对外代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以原第3野战军第30军第90师师部为基础,加上空司及华东航空处抽调的117名干部,共308人组成的空军第四混成旅领导机构在南京正式成立。88日移驻上海。旅下辖2个歼击机团、1个轰炸机团和1个强击机团。混成四旅的成立,结束了我军建军史上单一的陆军模式。这也人民空军第一支拥有正式番号的战斗部队。

为了建设好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空军决定配备强有力的干部担任旅主要领导。81日报请中央军委批准,任命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兼任旅长,调第二航空学校政治委员李世安任旅政治委员。

张华时任第四混成旅第十团副团长。第四混成旅第十团,先后驻上海龙华、大场、虹桥机场,随苏联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团训练,并准备接收该团38架米格-15歼击机和设备。第四混成旅第十一团驻上海江湾机场,由苏军的拉-11活塞式歼击机团帮助训练,并准备接收该团39架拉-11歼击机和设备。

这两个团的飞行干部和飞行员,在苏军帮助下,又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突击训练,很快掌握了驾驶米格-15和拉-11歼击机的技术。从19501019日起,第四混成旅正式担负起上海的防空任务。

19501028日,由空军第4混合旅改编而成的空军歼击第4旅在辽阳成立,下辖2个团,除原属第4混合旅的第10团(番号仍为第10团)外,又将歼击第3旅第7团划归歼击第4旅建制,番号改为第12团。即下辖第1012团。19501031日,空军部队番号由旅改师,并规定部队番号前不冠歼击轰炸等机种名称。空军第四驱逐旅改为空军第四师。

 

6

 

19511022日,空2师政委张百春率领师部及4团飞行员24名,拉-11飞机24架由涿县转场凤城机场,该师主要任务是打击美空军小机群,并且参加了配合志愿军陆军第50军攻占大、小和岛及其附近岛屿的作战。张华时任空24团副团长。

1951112日,先后由空3师出动米格-15飞机,空24团大队长徐怀堂率拉-11型飞机4架,对车辇馆至椴岛、大和岛、小和岛上空进行照相侦察。这是志愿军空军第一次执行航空照相侦察任务。

1951116日,空24团副团长张华率16架拉-11飞机掩护空8师轰炸机轰炸大、小和岛。

在朝鲜战争时,张华率领歼击机队掩护韩明阳带队的轰炸机群,为配合志愿军第50军攻占大、小和岛,展开了中国空军第一次轰炸大和岛行动,无一伤亡。轰炸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效果,以至于美联社在当晚播发的消息中,惊呼这次袭击不会来自中国方面。美国报纸也称:这种战斗,小分队驾驶新型轰炸机进行了成功的轰炸,看来不是亚洲人干的。

   19511130日,为空8师杜-2轰炸机轰炸大、小和岛担负护航任务中,该师4团团长徐兆文(后任空军1高专副校长)率16架拉-11飞机直接护航,位于轰炸机后方的由徐兆文、于长富、徐怀堂、赵旭、王延洲、周振东、何岳新、周宗汉组成的攻击队,和位于轰炸机两侧的由钱焕章(后任漳指副参谋长)、王敏、王天保、俞敦兰、刘卓生、染兆树、王勇、陈良平组成的直接掩护队,空战中,副大队长王天保(后任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驾驶拉-11驱逐机击落美军F-86战斗机1架、击伤3架,开创了以活塞式驱逐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的纪录,大队长徐怀堂击落F-86型机1架、副中队长王勇、刘卓生也各击伤F-86型机1架。该团被击落拉-11飞机3架,被击伤1架。何岳新、周宗汉同志牺牲。

   2师在1951112日至195216日的65天抗美援朝作战期间,战斗出动890架次,空战10余次,取得击落击伤敌机10架的战绩,其中击落敌机4架,击伤敌机6架。空2师损失飞机6架,牺牲飞行员5名。

 

7

 

19511130日,空4团派4名大队以上飞行干部(副团长张华、大队长钱焕章、副大队长阎磊、谭汉洲)到鞍山苏空军夜航团学习夜航,张华为领队。19522月初结束学习返回上海归建。

19521月至年底,空2师进行夜战训练,夜战训练由空4团副团长张华负责并兼教官。大队长钱焕章、副大队长阎磊、谭汉洲都担任了夜战训练教官。到年底已有28名飞行员掌握了夜间简单气象条件下的作战技能。

1953115日,空24团夜航大队8名飞行员、装备8架拉-11飞机由上海转至辽阳开展夜航训练,416日开始夜间战斗值班。空4团由此成为空军第一个夜航歼击机团。

19532月,空2师在上海通过自己摸索,开始昼夜复杂气象飞行训练。第一批参加训练的有王书明等8名飞行干部。空2师成为空军最早进入昼间复杂气象训练的歼击航空兵部队。

 

8

 

  19531217日空军航空兵29以陆军71师师部和华东军区空军抽组的1个团为基础在浙江嘉兴成立,师长黄仁庭,政委任敬汤,下辖8587团,装备拉--11飞机。

1954年,张华奉调新组建的空29师任副师长。

19548月第29师奉命执行支援陆军解放一江山岛的作战任务;根据空军1955310日电令,195541日调归华北军区空军部建制,驻山东省流亭机场。195984日移驻江苏省徐州机场。195671日起归空6军建制。

    19681117日空12师与空29师调防,空12师由衢州、笕桥机场调防徐州、白塔埠机场,空29师对调到空12师机场。

文革期间,张华为带队支左军代表。

1968-1983年,张华任职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基地主任、副参谋长,19836月离休。

张华曾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88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张华现已是98岁高龄老人,居住在上海仙霞路干休所。

 

9

 

我总算搁笔了,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这本笔记不仅记录了张华飞翔蓝天的一生,也留下了他与战友们鹰击长空的共同信仰和时光岁月。

这本笔记也是一本教育族人的家谱,家训最重要的一句话:做一个普通人。

祝愿姨夫健康长寿!

 

完稿于202152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