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5月25日星期二

蓝天飞鹰张华传 第1章 沈阳 著

 


1

吉林松花湖

 

1

 

张华原名赵迺强。

“迺”同“乃” nǎi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是,为:~大丈夫也。◎竟:~至如此。◎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汉英互译◎乃

常用词有:況迺 迺在 無迺 若迺 迺今 迺公

 

根据百科释义:

迺,“乃”字的繁体字,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另外,此字为罕见姓氏。

在中国汉语中,带“迺”字的诗句:

迺房迺杜,惟房与杜。迺播与食,迺器与用。迺释蠹民,迺学与仕。迺诚迺敬,载享载禋。迺圣迺神,知微知章。迺圣迺神,知微知彰。

因“迺”同“乃”字,故“赵迺强”常用名字为“赵乃强”。

               

2

 

赵乃强祖籍永吉县,永吉县隶属于吉林省吉林市,位于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

永吉县历史悠久,取永远吉祥之意。

早在虞至周秦时期的永吉地方部族,就与中原王朝建立了统属的贡纳关系。

两汉至隋唐时期永吉地域均隶属中原各王朝设置的军事组织、地方政府所统辖。

辽时永吉属东京道涑州地。

金时永吉属咸平路咸平府玉山县地。

元时永吉属开元路咸平府地。

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筑城于乌拉河岸洪尼地(即乌拉古城),永吉统属乌拉部。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建州女真灭乌拉部,永吉并入建州卫。

清朝时期,永吉先后属盛京、宁古塔昂邦章京、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的辖地。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于大乌拉虞村(今乌拉旧街村)建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清雍正四年(1727112日),始设永吉州,光绪八年(1882年)升为吉林府。

民国二年(1913年),开设吉林县。

永吉地处吉林省中东部,东与吉林市丰满区接壤,南与桦甸、磐石两市相邻,西和长春市双阳区隔河(饮马河)相望,北与长春市的九台区、吉林市的船营区及丰满区前二道乡毗连,距吉林市20公里。  

永吉地形地貌为低山丘陵区,整体地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平缓,形成平原区丘陵区中低山地区,海拔高度依次递减的地理景观。海拔超过1000米山峰有7座,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的有200余座。主要山峰有肇大鸡、南大岭、南楼山、大砬子等。最高点是南楼山,主峰海拔高度1404.8米,是吉林地区第一高峰;南楼山位于永吉与桦甸交界处的最低处。

在民国初年,赵乃强父母将家迁移到了桦甸。

 

3

 

桦甸是古肃慎部族的故土,其后裔女真等部族相继生息繁衍于此。

肃慎,是中国历史古代民族已不存在的国家。中国东北古代民族,亦作“息慎”﹑“稷慎”,是现代满族的祖先。传说早在舜﹑禹时代﹐已与中原有了联系。舜时﹐息慎氏朝﹐贡弓矢﹔禹定九州﹐周边各族“各职来贡”的﹐东北夷即有肃慎。

肃慎人是最早与中原通贡的东北先民,历代朝贡物品为“梏矢石署”,是一种用桔木做箭杆、石头做箭镞的箭,梏木是北方特产的一种灌木,石为青石也称黑曜石,式样五种之多,是狩猎或自卫的武器。

在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舜有禹代兴,禹卒受命。”

周武王时﹐肃慎人入贡“楛矢石砮”。成王时﹐肃慎氏来朝﹐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康王时﹐肃慎复至。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可见远在春秋以前﹐肃慎人已臣服于中原王朝。

在春秋战国时,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陈国,即今河南淮阳县一带,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在陈国居住三年。一天,在陈惠公院子里从天上掉下来一只凶猛的鸟,被桔矢石籍射中。箭有一尺长左右。陈惠公不明白这鸟和箭的来处,就派下人把中箭的鸟送到孔子的住处,并问事情的由来。熟诸历史掌故的孔子,说这鸟和箭是有来历的,这鸟从很远的地方来,身上中的箭是肃慎国的梏矢石磐,先前周武王打败商朝一统天下之后,通告边远的夷蛮各部以当地名优作为贡品朝献,以表示永世臣服。北方肃慎国将梏矢石署作为贡品。武王要使周王朝的恩惠泽遍天下永远延续下去,所以在桔矢石署上刻字为“肃慎氏之贡矢”,分赐给下属异姓诸侯。那时有一种礼规,分赐珍玉给同姓自家人表示亲近,分赐夷蛮的贡品给异姓下属用来告诫他们不要忘了臣属地位。当时分赐给陈的就是“肃慎氏之贡矢”,如果惠公派下人去祖庙了解,也许能找到当时的“肃慎氏之贡矢”。陈惠王派人去查询.果然找到了用金盒子装着的周武王所赐的刻有“肃慎氏之贡矢”的梏矢石署。

肃慎氏分布﹐大体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黑龙江流域出土的魏国平周布和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发现的肃慎典型器物“石砮”﹐以及在上述肃慎人分布区内﹐普遍发现鼎﹑鬲等器物﹐都表明肃慎人与中原地区很早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频繁的交往和联系。

战国以后﹐只见挹娄而不见肃慎﹐直至三国﹑两晋时﹐肃慎之名又重新出现。战国以后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史家多认为属肃慎系统或与之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以产弓矢、貂皮著名。

人们关于先秦时期肃慎的记载和传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左传》、《国语》、《山海经》、《史记》和《汉书》等文献的记载,从传说中的虞舜、禹到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时代,“海外肃慎”一直来服。

南北朝时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辽金元明时的女真﹐史家多认为是属于肃慎系统的中国古代民族﹐与肃慎有密切的洲源关系。

 

肃慎典型器物“石砮”

  

唐开元元年(713),粟末首领大祚荣受唐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后人专称其为渤海,“渤海国”名称由此而来。其子孙十一世大仁秀、十二世大彝尊(835)在辖境内完成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余县的建置,成为辽东盛国。

辉发河故道南岸的苏密甸子(粟末的音转)系冲积盆地,渤海国在此设长岭府治,领瑕、河二州,建有苏密古城(即那丹佛勒城)。桦甸即渤海王朝长岭府属地。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129)御批设县,定名桦甸,为吉林府所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10月,成立桦甸县民主政府,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吉林地区管辖。桦甸县政府驻桦甸镇。12月,成立吉林省政府。桦甸县划归吉林省永吉地区管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5月,桦甸县被国民党军队占领。民主政府撤出桦甸镇,转移至松花江以东地区;7月,归吉林省吉南专区管辖(专署驻磐石),国民党于县城设县政府。

民国三十六年(1947)5月,桦甸县获得解放。东北民主联军收复桦甸全境,成立桦甸县政府。

桦甸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的前缘,地势两翼高,中间低,东南和西北向中部倾斜,桦甸市大小山峰共119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最高山为北部与永吉交界的南娄山,海拔1405米,最低处为东北部桦树林子乡松花湖沿岸,海拔仅为249米,相对高差1155米。松花江、辉发河纵贯全境,全境明显地分为山地、低山丘陵、沟川沟谷平地三部分,总的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桦甸市境内有二道松花江、第二松花江、辉发河三大水系,连接251条中小河流。

桦甸市野生经济动物约有144余种,主要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东北虎、梅花鹿、马鹿等;珍贵、稀有动物紫貂、水獭、黄鼬、榛鸡、狍子、林蛙等。

桦甸现有汉、朝、回、满、蒙等20个民族。著名景点有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白山湖自然生态风景区、金城公园。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设桦甸县后,历经清代、中华民国、东北沦陷及国民党占领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行政区划变动繁复。如今的桦甸隶属于吉林省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龙岗山脉北侧,第二松花江上游,东界敦化市,南临靖宇县、抚松县、辉南县,西接磐石市,北与永吉县、蛟河市毗邻。

 

4

 

赵乃强192310月出生于吉林省桦甸县。

桦甸是杨靖宇将军和抗日民主联军的活动基地。密营就设在桦甸。杨靖宇将军在桦甸生活战斗了三年半的时间,对当年民众影响极大。正处于少年时期的赵乃强接受了抗日民主思想。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的一份由野副讨伐队司令部形成于19391231日的《讨伐旬报》,记载了1221日至31日,杨靖宇率领部队与日伪军警进行了3次战斗,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是24日,杨靖宇率领大约400人。此次战斗杨靖宇所部牺牲了36人,被掠夺了步枪、手枪等枪支弹药以及大豆、毛毯等生活物资。然而,日寇的迫害与现实残酷的处境并没有让杨靖宇将军放弃抗日救国的理想。杨靖宇率领部队转战各地,与敌周旋。仅据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在193910月至19402月,杨靖宇所部与敌战斗了40余次。其中,1940121日至31日,杨靖宇所部与日伪军警交战9次;21日至10日,杨靖宇所部与日伪军警交战12次。在25日这一天,日军名古屋队与杨靖宇所部60人在蒙江县第五区老爷岭东南方10公里的587高地发生了一次战斗,我方牺牲了13人,所携带的骑兵枪、毛瑟枪、手榴弹等枪支弹药,以及仅有的高粱、大米、馒头、腌制品、防寒服等生活物资均被日军掠夺。7日是当年的除夕,这一天,杨靖宇所部与日伪军警进行了3次战斗,从敌方掠夺的物品来看,此时杨靖宇所部几乎不具备可以生存的食物,余下的枪支弹药丧失殆尽。杨靖宇所部愈加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

日伪档案记录了1940121日至31日杨靖宇所部与日伪军警交战9

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杨靖宇所部只有依靠民众的支持才能生存下去。然而,日伪军警深知抗日军民的鱼水关系,为切断抗联部队与民众之间的联络,早在伪满洲国建立不久便开始实施残酷的匪民分离政策,建设集团部落,实行保甲制度,一经发现有通匪行为,立即处以严刑,并株连全村。193910月之后,日伪军警推行直指杨靖宇率领的抗联一路军的野副大讨伐,更加强化了这种措施,从而断绝了抗联部队的物资来源,加剧了杨靖宇所部的生活困难。

据吉林省档案馆馆藏的日伪档案记载:193910月,在桦甸南部地区的杨靖宇与方振声率领的150开展着活跃的游击战,巧妙避开讨伐队的锋芒,聚散离合,随处出没,同时一方面开展筹粮工作,一方面向普通民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11月,南满党(军)策动依旧执拗且影响深远,并未屈服于前期至今日满军猛烈果敢之大讨伐,始终以长期抗日为斗争口号,冒进于恢复失地梦想之贯彻

12月上旬,杨靖宇从吉林省桦甸地区侵入通化省蒙江、抚松地区,其后渐次南下,率领直系部队潜伏在临江、蒙江、金川县境地带。此外,他们巧妙地进行离合集散,机智地避开日满军警讨伐队的锐锋,同时进行顽强的抵抗,日伪军警如此形容杨靖宇所部的战斗状态:猛烈的应战,以寡少的兵力殊死反击。

 

 

杨靖宇将军

 

艰苦的战争环境,没能压倒这位钢铁战士,杨靖宇将军在最后的岁月中依然信仰坚定,捍卫使命,巧妙发动游击战,时而分散,时而聚集,积极袭击日伪军警的重要据点,毙敌多数,争取了一定的抗日物资,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在杨靖宇的领导下,南满地区中共党组织体察民众之需,激发民众抗日热情与民族意识,指引他们如何从侵略者手中夺回国家主权,堂堂正正重新选择生存之道,让他们加入到民众创造历史的队伍之中。在其努力之下,民众积极主动加入中共各级党、团组织,冒着以通匪者罪名被处决的危险主动给抗联队伍补给粮食、衣物等物资。

据吉林省档案馆馆藏的一份日伪档案记载:南满党(军)的最高领导者、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在东边道地带活动,扰乱后方治安秩序,积极策划收复失地,持续不断地实施抗日策动。但他无法与日满军警猛烈积极的讨伐行动相抗衡,便率领部下转战四处,进而又转为分散行动,至19402月中旬,仅余数名士兵,最终仅余一人。

1940223日,杨靖宇将军以身殉国。据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杨靖宇将军事迹》记载:将军殉国后,敌人将将军遗体剖腹以示众,在肠胃中发现充饥的草根、树皮和棉絮,观者下泪。……而后又将将军头颅铡下,装在木箱内为宣传演讲所用。

日伪档案记录了19402月杨靖宇艰难战斗直至最后牺牲的过程。

19402月,杨靖宇将军遇害。桦甸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民主联军处于低潮。

再加上当地疾病流行,桦甸父老乡亲都生活在苦难之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