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5月16日星期日

第7章 古代埃及的历法


沈阳先生 编著

 

古埃及历法的起源是什么?它是如何使用的? 历史小本子

古埃及历法:数千年前的辉煌杰作,成为现代公历的发源之始

 

1

 

无论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历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具有指导生产生活、便于记录历史的重要作用。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使用过数以百计的历法,比如我国当下最常用的公历,乃是脱胎于儒略历的格列高利历,我国传统农历则是沿用1929年制定的紫金历。除此之外,世界上常用的历法还有藏历、印度历、犹太历和伊斯兰历等,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古埃及历对于现代历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把一天划分为小时和分钟的方式,以及年历的结构和长度,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古埃及人在历法方面的开拓性工作

古埃及人制定了自己的历法。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这就是说,天文学知识的产生来自对自然界的观察。

古埃及人发现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涨水与太阳、天狼星在地平在线升起同时发生,他们把这样的现像两次发生之间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把全年分成12个月,每月30天,余下的5天作为节日之用;同时还把一年分为3季,即泛滥季长出五谷季收割季,每季4个月。

希罗多德说:埃及人在人类当中,第一个想出用太阳年计时的办法,……在我看来,他们的计时办法,要比希腊人的办法高明,因为希腊人,每隔一年就要插进去一个闰月,才能使季节吻合……”

埃及人把昼和夜各分成12个部分,每个部分为日出到日落或日落到日出的时间的1/12。埃及人用石碗滴漏计算时间,石碗底部有个小口,水滴以固定的比率从碗中漏出。石碗标有各种记号用以标志各种不同季节的小时。别怀疑,古埃及的占星学可是很发达的。正如古埃及文明的特色一般,他们的十二星座也是以古埃及的神来代表的。

古埃及人关于星的研究与知识累积起源于远古时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古埃及的农业生产,由于播种季节和田野、果园的丰收,都要依赖于尼罗河的每年泛滥,而尼罗河的泛滥,又和星体运动有关,特别是每隔1460年便会出现日出、天狼升空与尼罗河泛滥同时发生的现象。所以,僧侣从很早便开始制作天体图。埃及的天文学与数学一样,仍然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而且还落后于巴比伦

在古埃及的文献中,既没有数理仪器的记述,也没有日食、月食或其他天体现象的任何观察的记录。埃及人曾把行星看成漫游体,并且把有命名的称为星和星座(它很少能与现代的等同起来)。所以,他们仅有的创作能够夸大为天文学的名字。

从古王国时代一直到较晚的托勒密时代保存下来的某些铭文包括了天空划分的名单。被希腊人称为德坎黄道十度分度)的是用图描绘的所谓夜间的12小时。人们使用德坎划分年份,一年由36个为期10天的连续星期构成。36个德坎共计360天,构成一年的时间。但是,还缺少5天,因此,每隔若干年,每星期德坎出现的时间就必须往后移。埃及人的宇宙观念往往是用不同的神话来解释,并且保留了一些不同的天体的绘画。

在新王国时代陵墓中的画面上,我们看到天牛形象的天空女神努特,她的身体弯曲在大地之上形成了一个天宫的穹隆,其腹部为天空,并饰以所谓星带。沿星带的前后有两只太阳舟,其中头上一只载有太阳神拉,他每日乘日舟和暮舟巡行于天上。大气之神舒立在牛腹之下,并举起双手支撑牛腹,即天空。天牛的四肢各有2神所扶持。按另一种神话传说,天空女神努特和大地之神盖伯两者相拥合在一起,其父大气之神舒用双手把女神支撑起来,使之与盖伯分离,仅仅让努特女神之脚和手指与地面接触,而盖伯半躺在大地上。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埃及人关于天、地、星辰的模糊的概念。

埃及的某些僧侣被指定为时间的记录员。他们每日监视夜间的星体运动,他们需要记录固定的星的次序,月亮和行星的运动,月亮和太阳的升起、没落时间和各种天体的轨道。这些人还把上述资料加以整理,提出天体上发生的变化及其活动的报告。在拉美西斯六世、七世和九世的墓中保存了星体划分的不同时间的图,它由24个表构成,一个表用作每半个月的间隔。与每个表一起,有一个星座图的说明。在第18王朝海特西朴苏特(Hatshepsut)统治时的塞奈穆特墓中的天文图,可以说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天文图。

神庙天文学家所知道的一组星为伊凯姆·塞库,即从不消失的星。显然是北极星。第二组为伊凯姆·威列杜,即从未停顿的星,实际上是行星。埃及人是否知道行星与星之间的区别,尚未报导。他们所知道的星是天狼星、猎户座、大熊座、天鹅座、仙后座、天龙座、天蝎座白羊宫等。他们注意到的行星有木星、土星、火星、金星等。当然,他们的星体知识并不精确,星与星座之间很少能与现代的认识等同起来。太阳的崇拜,在埃及占有重要地位。从前王朝时代起,太阳被描绘为圣甲虫,在埃及宗教中占有显著的地位。而且,不同时辰的太阳还有不同的名称,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还有另外一些太阳神。埃及人的民用历法,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日,一年360日,后来又增加了5日,以365日为一年。但是,实际上,这种历法并不精确。因为,1天文年365.25日,所以,埃及民用历每隔4年便比天文历落后1天。然而,在古代世界,这就是最佳的历法。罗马的儒略历就是儒略·恺撒J. Caesar)采用古埃及的太阳历加闰年而成的。中世纪罗马教皇格列高利(Gregory)对儒略历加以改革,成为现今公认的世界性公历。在这一方面,同样可以看到古埃及人的重大贡献。 

 

2

 

古埃及的三大历法及闰年

  

  

壁画中的古埃及人

  

由于埃及人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依赖于尼罗河每年的洪水,因此确定洪水何时开始对他们而言异常重要。早期的埃及人注意到,洪水的开始发生于一颗被他们称为Serpet(天狼星)的恒星的螺旋上升之时。据现代科学家研究计算,这一恒星年只比影响洪水的平均热带年长了12分钟,而这在整个古埃及有记录的历史上只产生了25天的差异。

古代埃及社会是根据三种不同历法而运行的。第一个是以十二个(或十三个)阴历月为基础的太阴历(也是古埃及的农历),每一个农历月都从黎明时分东方看不到旧月牙的第一天开始,(这是最不寻常的,因为已知那个时代的其他文明从新月牙的首次出现就开始了几个月)。太阴历每月2930天,每天都有各自的名称,其中部分与月相有关。有时候,太阴历会插入第十三个月,意在保持与天狼星的日渐上升的联系,但具体安排规则目前仍未确定。该日历主要用于宗教事务,民间也会依据其与季节的关系指导生产,但后来逐渐因政治活动而废弃

  

古埃及神庙遗址

  

第二个历法用于行政管理,是基于观察到天狼星的螺旋上升之间通常间隔365天,通常称为民用年民用历法分为三个季度(泛滥季、长出五谷季、收割季)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年底(或年初)附加五个特殊的日子,不属于任何一个月,依次对应冥神奥西利斯、太阳神何露斯、黑暗之神塞特、生育女神伊希斯与死亡女神尼芙蒂斯的生辰。

尽管没有确凿的考古证据,但经过详细的反向计算表明,埃及民用日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900年。这个时长365天的历法也因其拉丁名称annus vagus(意为徘徊年)而被称为流历,因为它逐渐与太阳年不同步。

  

猎户座与天狼星

  

第三个历法为准阴历,基础是民用历法,但并不取决于天狼星,主要作用是确定宗教节日的时间。这一历法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主要用于将农历周期与民用年相匹配。准阴历的置闰方法是,倘若太阴年的新年早于民用年,则设置闰月,后来则有了25年的置闰法则。准阴历以25个民用年为基础的,大约相当于309个农历月。

 

奥古斯都·恺撒雕像

 

在公元前239年,托勒密王朝初期,埃及法老托勒密三世曾试图改革历法,将闰年包括在内,但保守派的祭司们,坚决不允许这样的改变。这一时间,显然早于公元前46年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在天文学家索西涅斯 Sosigenese)建议下进行的历法改革。不过,埃及历法最后还是发生了改变——公元前31年,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和安东尼被奥古斯都·恺撒(即屋大维)击败后,改革确实发生了。第二年,罗马元老院颁布法令,埃及历法应包括闰年,尽管历法的实际变化直到公元前23年才发生

  

3

 

月、周及小时

  

古埃及壁画(局部)

埃及民事历法的月份进一步分为三个部分,类似于周,每周有10。埃及人注意到,天狼星和猎户座等某些恒星的日升过程,与连续36年的第一天相吻合,埃及人遂称这些恒星为十星decan)。在任何一个晚上,可以看到一系列12个十星上升,这就是所谓的黄道十度分度,于是埃及人用其来计算小时数。这种夜空的划分,后来经过调整以适应各个世俗的日子,与巴比伦的黄道带非常相似。黄道十二宫各占十二分之一,这种占星术设备后来被传到印度,然后通过阿拉伯商人再传到中世纪的欧洲。

早期的人们将一天划分为若干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一年中的时间。夏天的一个小时,白天的时间要比冬天长。埃及人首先将白天(和夜晚)划分为24个小的时间。

埃及人使用影子钟测量白天的时间,而影子钟是今天看到的更易于识别的太阳表盘(类似于日晷)的前身。记录表明,早期的影子时钟是基于一条横穿四个标记的条形的阴影,代表从一天中两个小时开始的每小时周期。在正午时分,当太阳最高时,阴影时钟将倒转,小时数逐渐减少到黄昏。改进后使用了一根杆,它根据阴影的长度和位置来指示时间,这从公元前2千年就传承下来了。

观察太阳和星星的问题,可能是埃及人发明了水钟或漏壶 clepsydra,在希腊语中意为水贼)的原因。现存最古老的相关文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的卡纳克神庙。水从一个容器中的一个小孔流出,滴落到另一个容器中。任何一个容器上的标记都可以用来记录经过的时间。一些埃及漏壶内部有着好几套标记,以便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使用,以保持与季节性时间的一致性。埃及漏壶的设计后来被希腊人修改和改进。

 

  

4

 

天文学对分钟和小时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日晷

 

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对外扩张和战役,大量天文学知识从巴比伦输出到印度、波斯、地中海和埃及。伟大的亚历山大城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图书馆,都是由希腊-马其顿的托勒密家族建立的,在当时是一个地区学术中心。

公元127年左右,在亚历山大城工作的尼西亚的希帕丘斯(Hipparchus)建议将一天分为24个等时。这些分点时间之所以被称为春分时间,是因为它们是基于春分时长相等的白天和黑夜,将一天分成相等的时段。尽管他在概念上有所进步,但普通人仍然使用时差超过一千年的时间,当14世纪机械式、重量驱动的时钟发明时,欧洲才将时间转换为分点计时。

 

亚历山大城遗址

  

另一位来自亚历山大的哲学家克劳迪乌斯·托勒密乌斯Claudius Ptolemeus)进一步完善了时间的划分,他从古巴比伦使用的测量尺度中获得灵感,将等分小时再细分为60分钟。克劳迪乌斯·托勒密乌斯也编制了一份包含一千多颗恒星的星表,分为48个星座,并记录了他的宇宙围绕地球旋转的概念。罗马帝国崩溃后,它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公元827年),后来又被翻译成拉丁语(公元12世纪)。

这份星表提供了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y XIII)在1582年修改儒略历时使用的天文数据,而改革的产物便是沿用至今的公历。

 

  

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雕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