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8月6日星期二

郭沫若和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


第二节
郭沫若和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

1938年,中共湖南省委调整领导成员,书记高文华,组织兼军事部长聂洪钧,统战部长任作民,民运部长郭光洲,宣传部长谭丕模。同年,中共长沙市委正式成立,书记任作民()
4-5月间,中共湖南省工委根据长江局指示,在全省开展合法的工会运动,尽可能让共产党员或进步分子当选工会理事。当5月各地选举进行完毕时,共约20个工会达到了选举前所预定的目的。
这一时期的中共已展开了大规模的党组织建设。其时,中共湘南特委由湘赣边特委划归中共湖南省委领导。
中共利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的合法化,在各种机构和场合中公开了。如长沙播种社公开出版了《徐特立先生论文集》,收集了徐特立1937129日来湖南后的12篇有关抗日和民族统一战线的演讲和文章。又如著名剧作家曹禺率上海抗敌流动剧团20余人至锡矿山公演3天,宣传抗日救国。
最值得关注的是由王明控制的长江局发生了巨大变化。1938611日 共产国际主席团举行会议,讨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任弼时、王稼祥等参加了会议。会上讨论了中共代表任弼时的报告,王稼祥作了补充发言,会议通过《共产国际主席团关于中共代表报告的决议案》,决议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王明,不要再争当领导人了。这意味着敢于同毛泽东分庭抗礼的王明已败下阵来。
中共开始合法地渗透到国民政府的重要机构之中,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权力,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便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郭沫若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6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18921116日,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县铜河沙湾。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根据乐山《郭氏家谱》所载,郭沫若的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是为闽西客家人。母亲杜遨贞,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孩子。先祖郭福安为郭子仪之后裔。
1912年,郭沫若在父母的包办下无奈与张琼华(1890-1980年)结婚,实际两人并没有感情。张琼华是三寸金莲,这让接受过新式教育的郭沫若无法忍受。张琼华并不是他理想的妻子类型,在揭开妻子盖头的那一个,长相一般的张琼华让郭沫若大失所望,于是,新婚生活只过了五天,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之后的几十年郭沫若也基本没再见过张琼华,两人甚至没有过什么所谓的“夫妻生活”。以后68年里,张琼华当了一辈子活寡妇,自始至终并未留下一男半女。孤独一人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这位被重重封建礼教紧紧束缚的女子,独守闺房,孝敬公婆,对郭沫若从未产生过哀怨的情绪。
1939郭沫若带着新婚妻子回到老家,才再见了这位原配夫人一面,郭沫若只是给了20元大洋, 感谢她照顾自己的父母,向还在守活寡的张琼华鞠躬致歉又走了。
张琼华于1980年在孤独中病逝于乐山,终年90岁。没有留下子女。守了66年活寡,却照顾了郭沫若的父母一辈子


郭沫若原配张琼华与郭母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16年,郭沫若抛弃了未曾离婚的发妻张琼华,在日本与佐藤富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佐藤富子是日本人。出身日本名门,祖父和父亲都是北海道大学的大师级人物。
佐藤富子的家族,是仙台地区的有历史的大家族,有比较奇特的背景,是一个武士家庭。明治维新以后,其父亲在西方思想影响之下,当了牧师。佐藤富子很小就受到了父亲影响,是一名基督徒。
佐藤富子21岁那年,母亲没跟女儿商量便给她订了亲,佐藤富子知道后毫不犹豫地离家出走,来到东京圣路加病院,做了一名护士。令佐藤富子始料未及的是,在这所教会医院里,她开始了自己浪漫却又苦涩的异国情缘。
佐藤富子寄来的长信让郭沫若的内心激动不已,在反复看了这封英文长信后,郭沫若立即提笔回信,并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郭沫若,还是跟日本人不一样,日本人是不会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特别是那个时候,日本青年不会是这样的性格的:一见钟情,去给她写情书,这种事情好像是在日本来说不可能的。但郭沫若的性格特别与众不同吧,是特别浪漫的性格。
郭沫若在给佐藤富子的第一封信中写道:“我在医院大门口看见您的时候,我立刻产生了就好像是看到(了)圣母玛利亚那样的心情,您的脸放出圣光,您的眼睛会说话,您的口好像樱桃一样,我爱上了您!”
郭沫若这个人有这么一个特点,他是一个五四式的青年,五四那种狂飙突进的精神,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那种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精神,在郭沫若的身上表达是很突出的。
带着浪漫主义诗人的气质,郭沫若给佐藤富子回信里大胆的爱情表白,让佐藤富子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佐藤富子觉得这个青年挺特别的,但开始就是说半真半假吧,跟他开始书信来往,他的爱情生活,爱情呢,就开始滋长吧。
冈山与东京相隔千里,但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佐藤富子和郭沫若连续通信40多次,最密集的时候,一个星期就有5次通信。这些写成情书形式的书信,成了郭沫若大胆追求佐藤富子的最好方式,但两人始终以兄妹相称。
男人跟女人不同,男人对女性的一见钟情呢,一下子就烧起来了,而佐藤富子呢,毕竟是那种封建家庭出来的女人,通过几个月的书信来往,才逐渐的升级,逐渐超越了兄妹,郭沫若主动进攻,对女性的那个渴求,佐藤富子就是随他的意愿吧。
佐藤富子在1916917日的一封回信中写到:我所思慕的哥哥:每天每天我都在思念你,我不知道你的现状是怎么样……”
9天后,佐藤富子在另一封回信中又写到:哥哥:除你而外我是不能再爱别人,我这个肉体,我这个灵魂,除你而外是不许为任何人所有。
佐藤富子体态丰润,皮肤白嫩,圆圆的脸庞上闪耀着一双灵活的眼睛,脸颊上泛着淡红晕,显示出一股特有的少女风韵。郭沫若对她一见倾心,他觉得佐藤富子圣洁无比,以后他便开始疯狂追求佐藤富子

这位日本女子最终没经得住郭沫若的绝世才情和甜言蜜语,不久两人便同居。郭沫若为其取名“安娜”。
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洲帝国大学,佐藤富子为使丈夫学业有成,独自承担全部家务,洗衣做饭,忙里忙外,他们几经搬家并且要支付昂贵的房租。为了生计,郭沫若拼命写作译书,没有桌椅用皮箱代替,没有砚台用磨平的砖头代替…… 这样清贫的日子,没有父母的亲情关照,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佐藤富子含辛茹苦地坚持着,为郭沫若哺育了四儿一女。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影响,郭沫若曾怀着深情,高声疾呼“我是个无产者”,“我愿意成为共产主义者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1922315日,《创造季刊》问世。这一时期,郭沫若的诗作同胡适等人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作品,影响了日据时期台湾的早期新诗创作。
1926年到1927年,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
19267月,郭沫若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历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副主任。1926年他曾两次要求加入共产党。
1927四、一二事变前夕,郭沫若撰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揭露了蒋介石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行径,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郭沫若因此受到通缉,随即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于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可是在共产党正处于最危难的时刻,他却自动脱党了。19282月流亡日本。在日本流亡期间,几乎从未发表过政治性的言论声援共产党。


流亡日本时的郭沫若

1930年,郭沫若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通过引用当时的历史文献资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学发展规律的论断,证明中国同样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郭沫若由此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该学派在此后占据了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地位。随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纲领的中国共产党走上执政舞台,该书的观点被当作中小学课本的参考教材之一。郭沫若凭借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研究而与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并称甲骨四堂,并借此于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1937年,政治风云变幻,使郭沫若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而安娜是日本人,他不辞而别离开日本回国了。
727日下午,郭沫若顺利到达上海。日本当局得知消息后恼羞成怒,立即对郭沫若住所进行彻底搜查,拿走了大量的书信及书稿。不久,又逮捕了安娜,对她严刑拷打,监禁一段时间后才释放出来。郭沫若在当年的8月和11月还接到过安娜的两封信,此后,双方的音信就完全中断了。
郭沫若1937年回国后,周扬要他去延安,他拒绝;陈诚邀他去武汉,立即命驾。不仅如此,他还主动请求吴稚晖介绍前往南京拜谒汪精卫、蒋介石,恭恭敬敬地向蒋委员长忏悔过去的罪过,要求蒋委员长饶恕他,他要献身党国,将功折罪。回去马上写了《蒋委员长会见记》。该文对蒋介石大加赞许和颂扬。此文虽不长,但三次描写蒋介石的眼睛,如何 眼睛分外的亮”,如何眼睛分外有神”,如何眼神表示了抗战的决心。这时周恩来正在上海,他却未与会面。
郭沫若研究历史发现最黑心的人是官吏:世界上最黑暗的官场是中国的官场,最黑心的官吏是中国的官吏”。但他还是很快地依附了有实权的蒋介石,加入国民党,进入了国民政府。
19384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汉正式成立,厅长郭沫若,主任秘书阳翰笙。第三厅下辖三个处,胡愈之任掌管动员工作的第五处处长,田汉任掌管艺术宣传的第六处处长,范寿康任掌管对敌宣传的第七处处长。

郭沫若青年时的照片
期间中共各界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武汉抗战文化运动,发动歌咏、话剧、电影等各界一同宣传抗战。
郭沫若也创作了大量话剧剧本,鼓舞民心士气,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欢迎。郭沫若等人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说开创了一条大众形式与精英创作结合,现代性与传统民族文化共存的文学与文化道路。
1938郭沫若不仅荣升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活跃在民国时期的文化舞台上,这一年他还十分风流潇洒地娶了第三任妻子于立群(1916-1979年)。


年轻时风姿卓越的于立群
于立群出身名门,儿时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只不过后来家道中落,后来从事歌舞及电影表演,是上海著名的女明星。于立群亭亭玉立,白白嫩嫩,两道柳眉、配着满口贝齿很快地就把郭沫若吸引住了。郭沫若作为一个情场高手,发动对于立群一样的感情攻势。没多久,于立群就在郭沫若的攻势下彻底被征服了。1939年,两人举行了婚礼。这一年,郭沫若47岁,于立群23岁。
1948年国共内战期间,郭沫若因为考古学和甲骨文研究的巨大成就,而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在郭沫若风光再现的1948年,痴情的安娜带着五个子女跋山涉水终于找到了郭沫若,没想到郭沫若已经又与别的女人结了婚,对她态度相当冷淡,对她避而不见。也全然不顾与孩子们的感情。安娜只有默默的离开。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郭安娜加入了中国籍,带领儿女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郭沫若与安娜生有五个子女:
长子:郭和夫是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家,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所长。
次子:郭博是建筑家和摄影家,退休前为上海民用设计院总工程师。
三子:郭复生(亦叫佛生)是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工程师。
女儿:郭淑瑀,后来与林爱信结婚,生一女林丛。林丛后留学日本,归化为日本籍,改名藤田梨那,现任日本国士馆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教授,参与创立日本郭沫若研究会。
四子:郭志鸿是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郭沫若与安娜及子女

此后佐藤富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大连,改名郭安娜,跟儿子郭和夫住在一起。
郭安娜曾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爆发后,受到一定影响。在此间她还提出要回日本看她快百岁的母亲,但在很长时间内未能成行。直到1974年,80岁的安娜才得以回日本,此次回国她处理掉了跟郭沫若一起生活过的在市川市的房子。第二年,她又到北京看望了当时已住院的郭沫若,这也成为他们最后一次见面。郭安娜生于1894年,走过了101年的人生旅程。对于一位一生经历坎坷的女性来说,能够这样长寿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郭沫若很快又转向了毛泽东。
全国解放后,他是赞扬“大跃进”最起劲的人,他第一个写诗歌颂“大寨”。
19589月至19786月,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期间,郭沫若写了不少政治诗。
1965年春节前十天,郭沫若发表新诗:

传统作风雪里梅,大寨精神从此来。
已见黄河清澈底,要数宇宙共春回。

郭沫若又发表五言诗:
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
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
狼窝变良田,凶岁夺大熟。
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

整个文革期间,不惜伪装而求生存。他看到江青权势上升, 就在一个什么作家讨论会上当众朗诵口号诗:
  
亲爱的江青同志,
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奋不顾身地在文艺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197610,“四人帮被逮捕,他马上又写了《水调歌头》: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黄粱。
野心大,阴谋毒,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红太阳!接班人是俊杰,遗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拥护华主席,拥护党中央。

1976512日,他跟风批邓写了《水调歌头》一词(19766 月号《诗刊》)

四海《通知》遍,文革卷风云。阶级斗争纲举,打倒刘和林……走资派,奋螳臂,邓小平,妄图倒退。奈翻案不得人心、三项为纲批透,复辟罪行怒讨,动地走雷霆……”

两首词相差不足半年,用的还都是同一词牌《水调歌头》。“四人帮”登台后,郭沫若旋即又说邓副主席的讲话,我表示衷心的拥护和热烈欢呼……”(197841日《人民日报》)
因此有的作家送给他一个风派人物的绰号,说他软软腰肢,弯弯膝盖,……朝秦暮楚,门庭常改;讽刺他大风起兮云飞扬,风派细腰是弹簧。可详见197864日《人民日报》的刊载文章。
《人民日报》的刊载文章发表没几天,1978612日,郭沫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终年86岁。
根据其遗嘱,郭沫若的骨灰洒在山西昔阳县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大寨专门为他建了纪念碑。

大寨郭沫若纪念碑

重庆郭沫若旧居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香蕉园村(全家院子)。旧居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清晚期四合院。

重庆郭沫若旧居

郭沫若曾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郭沫若写了许多迎合时代的文字,因此受到后人诟病,理论专著《李白与杜甫》一书更是令人齿冷。因此郭沫若其人在中国文化界成为人格方面的反面例证。
郭沫若对待学术问题也极不严肃,他在历史研究领域的一贯主张:“中国古代社会存在奴隶社会发展阶段”,就是一个荒诞可笑的主张,已受到学术界彻底否定。
郭沫若是爱国者吗?郭沫若发表《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外蒙古独立?》一文,为祖国领土被人攘夺了1/7156万平方公里)而欢呼:反动分子企图煽动某些中国人的大汉族主义的感情,反对外蒙古人民建立自主的人民国家……我们假如是站在大公无私地立场,我们倒应该向外蒙古人民告罪、向外蒙古人民致敬、向外 蒙古人民学习地。更那里有什么理由跟在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地后面,来对苏联愤慨呢?并因此荣膺京城四大不要脸之首。
郭沫若有一篇《红旗跃过河江》的文章:“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无心成为书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粱字简化了。龙岩多写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然而这幅字写得多麽生动,多麽潇洒,多麽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充满了豪放不羁的革命气韵。在这里给我们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乃至从事任何工作的人,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个第一”。
无非是伟人无意间写了两个错别字,郭老居然也能从中获得忒多“启示”,王元化先生惊叹:“这话又说得何其肉麻!”
在郭沫若先生的脑袋上顶着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教育家等等,但是还有一个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双一流的头衔。郭沫若尤其喜欢挖墓。郭沫若曾经说过,自己在有生之年想发掘三座古墓,第一个就是朱棣的明长陵,第二个是武则天的乾陵,第三个是秦始皇的陵墓。
郭沫若对发掘古迹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最著名的一件事应该就是挖万历皇帝的定陵了。但很多人不知道,一开始郭沫若最想挖的是永乐朱棣的明长陵。但由于长陵保存完好,陵墓过于复杂,当时又缺乏技术条件,最终选择了万历皇帝的定陵。但同时也因为当时的技术手段不足,对皇陵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定陵挖开后,大量文物立即被氧化、破坏,各种珍贵字画、丝织品顷刻间灰飞烟灭,连万历皇帝的棺椁和尸体都没有保存下来。

https://ss2.baidu.com/6ONYsjip0QIZ8tyhnq/it/u=2807995412,907801072&fm=173&app=25&f=JPEG?w=541&h=355&s=B2F242215A421B5D922139830100E081
定陵挖掘失败,郭沫若又想去挖乾陵。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之墓,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位皇帝合葬墓,因此考古价值十分重大。而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极有可能就在这乾陵之中,郭沫若是极爱文物之人,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有幸目睹兰亭序真迹。在郭沫若的大力倡议下,文化部给国务院递交了《乾陵发掘计划》,只等着国务院批准。 面对这份计划书和激动的郭沫若,周总理只说了一句话:此事留作后人来完成。” 1973年,郭沫若还是不忘乾陵,又提议发掘乾陵,周总理又回了一句:十年之内别开帝王陵!
郭沫若的口碑是好是坏,已经不重要了。
19802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以郭沫若名字命名的郭沫若奖学金,该奖学金为新中国第一个奖学金。郭沫若奖学金是中国科学院利用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郭沫若院长生前交给院党组的15万元稿费设立的专项奖学金,用以激励莘莘学子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邮票上的郭沫若
19821116日中国发行《J87 郭沫若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纪念郭沫若先生。
1987年,为纪念郭沫若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卓越贡献,经中国文联批准,设立郭沫若文艺奖奖项,特别奖励在中国文艺界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该奖项下设文学奖、书法奖、美术奖、摄影奖、舞蹈奖、音乐奖、民间文艺和戏剧八个类别,每五年评选一次。评选范围为全国及海外华人艺术界,以中青年艺术家为主要对象。“郭沫若文艺奖”的举办地设立在郭沫若的家乡乐山市。

于立群和郭沫若婚后生育42

不过在1979年,于立群在郭沫若去世一年后自缢身亡于北京故居。
于立群为什么自杀身亡?1979年,于立群在整理郭沫若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瞒了她几十年的小秘密,郭沫若与她姐姐在1934-1937年的秘密。自己的姐姐之死竟然与自己生活了40年的丈夫有关。内心悲痛的于立群最后上吊而亡,可悲至极。
郭沫若与于立群共生有四男二女。其次子郭世英肄业北京大学哲学系,1968年被北京农业大学的红卫兵抓去刑讯逼供,不久从四楼坠下而死,自杀他杀至今成谜。三子郭民英肄业中央音乐学院,196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无预兆突然自杀,成谜。

右二为于立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