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雪域寓言故事中的寓言诗
沈阳先生
作者丽江留影
我已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头,虽然尚无任何大小疾病,但感受到时光流逝,余年已不会很多。秉承老有所乐、老有所思、老有所学的自我信仰,我开始用足够的空余时间开始写作,写作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在写作中可以重温历史、文化、社会、宗教知识,更可以反省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理解,对社会的剖析,对信仰的重塑。
最近,我已完成了《雪域寓言》撰写26卷的自定目标。
雪域文化涵盖了中国的新疆、西藏、青海,也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国、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地。因为我已感悟到要读懂这个世界,首先要知晓苏美尔两河文明,懂得印欧文化,走近雅利安人。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已经颠覆了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甚至发现所谓的炎黄二帝的先祖不在中国大地,已知的中国历史比近东晚了一、二千年。中国的诸多神话源头居然也是来自境外。甚至矿藏开发、工艺制作、城市建筑、水利改造,还有天文、地理、数学……中国都被世界所融合,而非中国创造了世界。
我以传说中智慧过人的阿古登巴为主角,运用诗歌体和散文体结合的传统寓言创作方法,故事中有故事,短篇形成长篇,并配置自己的漫画插图,开始创作汉英版《雪域寓言》。撰写寓言故事能让我返老回童。研究雪域文化则是我防止老年痴呆的药方。虽然,这些写作只是我一个人的阅读笔记,但我自娱自乐,我已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在乎什么流芳百世,只要自己快乐,活好每一天,就足矣。
一
我为何运用诗歌体和散文体结合写作方法,创作《雪域寓言》?并将《雪域寓言》中的寓言诗又汇编成《雪域寓言诗》?
这还得从诗歌和寓言的产生说起。
在西周建立(前1046)到春秋末叶,或者说到孔子时期的五百余年间,中国出现了《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约产生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500年。中国人好将《诗经》奉为中国文化精典,这没错。但中国人却鲜有人知道《吠陀本集》和《荷马史诗》。这个错,错得太离谱。
印度的《梨俱吠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诗歌。吠陀:知识与学问的意思。《吠陀本集》共分4部,《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著作于印度的吠陀时期,使用比印度梵语更为古老的语言,为印度人民的集体创作。其中《梨俱吠陀》为最早,约完成于公元前1400年至前1000年左右。要明白,《诗经》约产生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500年,比较《梨俱吠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迟到了一千余年。这不是两本诗集的问世时间比较,而是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差距。更令人不得不思考的是,中国很多神话传说故事,居然来自古代印度,古印度神猴哈奴曼竟然是中国的孙悟空原型。中国人认知的释迦牟尼也是出生在古印度。
中国传说中的黄帝、炎帝、颛琐、帝喾、尧、舜时代,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时代。那是公元前3000-2000年。
但是公元前4300-前3500年,苏美尔地区就已出现原始的城市,约前3100年上埃及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约前3000-前2600年爱琴海地区先后进入早期青铜时代。约前2500-前1750年是印度河古文明时期,称为哈拉巴文化。
读懂更早的世界历史,就会发现约前6000年-前1000年:古代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希腊、罗马、印度和波斯等地原始宗教和古代宗教已经盛行。
约前5000年:亚洲西南部和中亚地区开始用冷锻法加工天然铜。古埃及已使用等臂天平秤,为已知最早的衡器。
约前5000年-前4000年:古埃及出现以太阳和月亮为规律的日历。
那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约前5000年-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的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显然, 当亚洲西南部和中亚地区开始用冷锻法加工天然铜时,古埃及已使用最早的衡器等臂天平秤时,古埃及出现日历时,时光过了千余年,当时的中国还过着原始居民生活。
公元前3500年-前3100年:古代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出现了陶轮制陶和塔庙建筑,创造了楔形文字。古埃及国家(诺姆)形成,出现了象形文字。
公元前3500年-前3000年: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开始使用轮式运输工具。古埃及人已在农业中使用犁、耙和施肥。古埃及出现有桨和帆的船。古埃及人已使用铜镜。古印度人发明了印章文字。埃及古王国时期。国家统一完成,大规模兴建金字塔。那时的中国则开始出现炎黄的神话。
公元前2500年:古代苏美医学发现矿泉水有愈合特性,古代苏美人已使用燃油灯,学会烤制面包和酿制啤酒。欧洲出现编织机。那时的公元前3000-2000年的中国,却还处在中国人传说中的黄帝、炎帝、颛琐、帝喾、尧、舜时代。我们有什么特别的骄傲可说?
读懂这些简单的世界历史进展,再回望大中华,中国人与外域同行的有哪些人哪些事?
当金字塔遇见炎黄,当摩西遇见武丁,当大卫、所罗门遇见文武王,当苏格拉底遇见墨子,当柏拉图遇见孟子,当汉尼拔遇见韩信,当四帝共治遇到三国鼎立,当穆罕默德遇见李世民,当理查德十字军东征遇到岳飞北伐,当伊丽莎白一世遇到努尔哈赤,当彼得大帝遇见康熙,乾隆遇见华盛顿、当俾斯麦遇见李鸿章,这些遇见,恰恰是中国与世界的同一个世纪的并行。
二
诗来源于上古人类的原始宗教、神话及口传文学、劳动号子和民歌。古时很多诗是可以歌唱的,诗常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因此亦称为“诗歌”。
诗歌是一种有节奏和韵律、表达凝练、结构多样、用于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
诗歌被认为是文学最初的起源,其最初发生于尚未有文字的人类社会,以口语的形式流传,并与音乐、舞蹈结合。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非洲的狩猎诗。建于公元前25世纪的非洲金字塔中发现的金字塔铭文。
最早有纪载的诗歌是公元前2150年的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吉尔伽美什》。梵语文学中的印度《吠陀》和祆教文学里的伽萨。
欧洲在古希腊时期开始有诗歌,著名的诗人有荷马、萨福和平达等。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罗马时间著名的诗人有卡图鲁斯、维尔吉和贺拉斯等。
一些长篇的诗歌描述了历史和神话故事,又称为史诗。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开始对诗作出论述,其著作对后来欧洲和中东的诗歌都有影响。中世纪时基督教的仪式中常常会吟诵圣诗,民间亦常常有游吟诗人到处唱诵诗歌。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有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创作了不少十四行诗,在他的戏剧中也有不少诗歌。之后产生了抒情诗、田园诗等类型,直到二十世纪中期,现代诗的定义转为宽松,即以语言作的基本创作。
较为早期的诗歌也包括中国的古代民歌《诗经》。中国诗很多时称为“诗词”或“诗词歌赋”。中国的诗词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诗词有《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等。
诗除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亦反映社会文化,富于想象,语言具有节奏韵律,传统的诗歌亦常常对结构格式有一定要求。诗的特点在于除了可以阅读,亦宜于吟诵,又或者和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表演。诗常透过特定的形象和技巧,让字词除了表面意义之外,蕴含另一层意义,或唤起情感共鸣。
至二十世纪中期,诗的定义转为宽松,即以语言作的基本创作。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如诗剧、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诗歌将观察、意识等结合,以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有韵律的形式表达。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范围很广,包含叙述性、戏剧性、讽刺性、训诫式、情色和个人形式等等。
三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和载体,亦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学体裁。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古诗)和后来受西方诗歌影响的新诗(现代诗,自由诗)有很大的不同。
早期的中国诗歌,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到汉代乐府,格律上都较为自由。魏晋时期,诗歌创作更加成熟,但诗歌格律仍没有后世严格。诗歌行数和每行的字数可不限。压韵是必须的,但平仄和对仗都不甚讲究。这样的诗歌后来被称为古体诗。中国诗歌最鼎盛的时期是唐朝(618-907年)。这一时期出现了格律严格的近体诗。“唐诗”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成熟时期的中国古典诗歌(以近体诗为代表),在格律上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一般而言以四行(又称“绝句”)或八行(又称“律诗”)为常见,并以双数句为押韵句。一首诗每行的字数受诗体的字数限制而定,大多为五言或七言。
唐朝之后,诗的变种使词和曲得到了很大发展。词的创作在宋代达到鼎盛。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是与“唐诗”并称的文学成就。曲是元代的诗歌主流,所以也被称为“元曲”。
传统的诗被称作韵文(verse),和散文(prose)不同之处在于有独特的结构、节奏和韵律。
在中国,由于中文的词语本身可以由两字或三字等组合而成,例如一句七字句的诗词常常可以分作“四、三”或“二、二、三”的词组。由于这种特性,每个词组之间念起来自然形成短的停顿,形成中国诗词独特的节奏感。
在内容上诗歌常常运用隐喻、譬喻与借喻等等手法来暗示一些文字以外的意义,透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加强想象,甚至可以创造两个回然相异的意象互相辉映,如运用歧义、象征、反讽等“诗的语言”的文体手法,使诗作遗留多样、自由的解释空间。
欧洲语言的字词本身有重轻音节的区别,因此西方的诗也特别着重字词的节奏(rhythm)。从希腊时代开始,不少的诗由轻重格(抑扬格,iamb)或重轻格(扬抑格,trochee)等的节拍(meter)组成。
常见诗歌形式之中,十四行诗在中世纪后期起成为其中一种受欢迎的诗歌形式,而其在十三世纪起渐渐被标准化成一种长度为十四行,且对押韵及逻辑有一套标准的诗歌。各种十四行诗常常使用“转折”(volta)以表达思想的变化、回答/提出问题,又或引伸出更复杂的主题。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作品在英语诗歌圈中最为著名。
威斯坦·休·奥登是英语文化圈中其中一位俳句诗人代表。维拉内拉诗是一种由五个三行联句组成,并以四行诗节作结的十九行诗歌。自十九世纪晚期起,维拉内拉诗渐渐于英语世界中成为常用的诗歌形式。
五行打油诗是一种经常带有幽默气息的五行诗歌。节奏感于五行打油诗显得尤为重要,皆因第一、二及五行须有七至十个音节,但第三、四行则只需五至七个音节;与此同时,各行之间必须押韵及拥有相同的韵律。五行打油诗的著名诗人包括爱德华·利尔、丁尼生、鲁德亚德·吉卜林及罗伯特·刘易斯·史蒂文森。
贺拉斯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抒情诗人之一,曾着有《奥德》一书。奥德诗是一种最初由一些以古希腊语(如品达)及拉丁语(如贺拉斯)写作的诗人创造出来的诗歌形式。于不少受希腊及拉丁文化影响的文化圈子中,这种诗歌形式衍生出不少形式。一般而言,一篇奥德诗可分为三个部分:正旋舞歌、回舞歌及长短句交替。时移世易,奥德诗出现了不同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在表达形式与结构上亦有颇大的变化。其中一种与奥德诗类似的非西方形式正是波斯诗歌中的盖绥达。
加扎勒是一种普遍于阿拉伯语、孟加拉国语、波斯语及乌尔都语地区的诗歌类型。在传统格式上,加扎勒有5至15对押韵的对联,并在第二行末共享一段副歌。这段副歌可为其中一个或多个音节,并以一个押韵作开首。诗歌的每一段均有其独特的韵律,而内容多数反映无法实现的爱,又或神性的主题。
柿本人麻吕是飞鸟时代的短歌诗人。短歌是一种不讲求押韵的日本诗歌,由五节共31个音,以“5-7-5-7-7”结构组成。早于飞鸟时代,已有诸如柿本人麻吕(七世纪后期在世)等诗人创作短歌,而当时日本诗歌界正受中国诗歌影响。至十世纪,短歌成为日本诗歌的最主要形态,而既有的用语“和歌”(日本诗歌)则用以代表短歌,而无他者。到了现在,人们仍有广泛创作新的短歌作品。
俳句是在各种不讲求押韵的日本诗歌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在十七世纪从发句(或连句的首段诗节)发展而成。传统而言,俳句包含一个切字及一个季语,当中前者常放于全诗其中一节之末端。
四
诗歌除了拥有不同的形式外,在体裁的选用上亦是五花八门。一般而言,一种诗歌体裁往往是对于一篇诗歌的题材、风格,又或在广泛层面上的文学特征而订立的惯例或分类。[36]部分评论视体裁为文学的自然形态,亦有意见认为体裁研究是一门研究不同的作品如何关连和参照其他作品。
叙事诗是一种用作述说故事的诗歌体裁。广义而言,这种体裁亦包括史诗,但“叙事诗”一词通常则用以形容。有指叙事诗可能是现存最久的诗歌种类。不少荷马学者认为,荷马所著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均整合自多篇题材相关,而篇幅较短的叙事诗。大部分叙事诗,如英式谣曲,又或波罗的式、斯拉夫式史诗,是根植于在文字出现之前口述传统的一种表演诗。据推测,一些区分诗歌与散文的特征,例如韵律、头韵及日耳曼诗歌中的复合隐喻语,曾用作吟游诗人(背诵传统故事的人)的记忆辅助工具。
史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亦为叙事文学的主要形态。这种体裁通常被定义为一种描绘英雄事迹,又或反映当时文化的重要本质之长篇诗作。史诗透过连续叙述的方式,讲述一个英雄、一个神话人物或一群人物的生平和事迹。
史诗的例子计有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尼伯龙根之歌》、路易·德·贾梅士的《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熙德之歌》、《吉尔伽美什史诗》、《摩诃婆罗多》、埃利亚斯·伦罗特的《卡勒瓦拉》、菲尔多西的《列王纪》、尼扎米的《康士》(英语:Khamse,解作“五书”)及《格萨尔王传》。
自20世纪初开始,纵使史诗以至长篇诗的创作变得不再活跃,但仍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史诗作品推出,而这些现代史诗包括艾兹拉·庞德的《诗章》、希尔达·杜利特尔的《海伦在埃及》及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裴特森》。德里克·沃尔科特于1992年获得诺贝尔奖,主要原因是其创作的史诗《奥麦罗》。
戏剧诗是由供演员念读或唱出的韵文写成的戏剧。在不同的文化中,戏剧诗会以不同的形式与形态出现。在诗歌中的古希腊悲剧可追溯至公元前六世纪,而此或对印度传统戏剧的发展带来影响,正如印度戏剧辗转对中国的变文诗歌戏剧(现今戏曲的前身)之发展带来影响。
东亚地区的诗歌戏剧亦包括日本的能剧。在波斯文学中,戏剧诗的例子包括尼扎米的两套著名戏剧作品—《莱拉和玛吉努》和《霍斯劳和席琳》、菲尔多西的悲剧作品如《罗斯塔姆和索赫拉布》、鲁米的《玛斯纳维》、法赫鲁丁·阿斯阿德·古尔加尼的悲剧作品《维斯和拉敏》,以及瓦希·巴夫奇的作品《法哈德》。20世纪的美国诗人将戏剧诗复兴,当中包括艾兹拉·庞德的《Sestina: Altaforte,》和T·S·艾略特的《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抒情诗有别于史诗与戏剧诗,抒情诗是一种不直接,但以更个性化的风格来说故事的诗歌体裁。此类的诗作偏向篇幅较短、旋律优美,且易于令人沉思其中。抒情诗的另一特点是着重于诗人自身的感觉、感质和感知,而非在描绘角色和行为。
挽歌是一首忧伤、忧郁或悲凉的诗歌,通常作为死者的挽歌或用于葬礼的歌曲。“挽歌”二字原为诗歌韵律的一种(挽歌韵律),常以描述关于丧事的诗作。另外,“挽歌”或可用以反映某些在作者眼中认为是古怪或神秘的事情。挽歌作为对死者、对更平凡的悲伤,甚或对神秘事物的一种反思,或可被视作抒情诗的一种形态。
散文诗是一种结合散文与诗歌元素的混合体裁,或可能与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极短篇小说”)难以分辨。在现代读者角度而言,纵然部分早期散文例子或会解读成“诗歌”,“散文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始于19世纪的法国,而当时尝试过这类诗歌的诗人包括阿洛伊修斯·贝尔特朗、夏尔·波德莱尔、阿蒂尔·兰波及马拉美。尤自1980年代后期,散文诗逐渐受到读者欢迎。
寓言是一种古代文类,通常(纵然不能说“总是”)以韵文形式呈现。它是一种包含拟人动物、传说生物、植物、无生命的物体,又或大自然的力量,并述说一个道理(一种“道德”)的简明故事。
寓言诗在创作上会利用不同的韵律和押韵规律。著名寓言诗诗人包括伊索、毗湿奴·夏尔马、斐德罗、玛丽·德·法兰西、罗伯特·亨瑞森、卢布尔·比耶纳特、让·德·拉封丹、伊格纳齐·克拉西茨基、费利克斯·玛丽亚·德·萨马尼戈、托马斯·伊里亚特·奥罗佩萨、伊万·克雷洛夫及安布罗斯·比尔斯。
诗歌也可作为讽刺的强力武器。罗马人对于讽刺诗拥有丰厚的传统,而这些讽刺诗大多用以政治目的,而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的《讽刺》就是表表者。
五
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我喜欢散文、诗歌和寓言。因为
这些文学作品通常简短、主题既可为轻浮亦可为严肃,而且经常包含文字游戏的元素。虽然不少诗歌其实是民谣或轻诗,包括打油诗,又或被称是随意写的诗歌,但幽默在轻诗中往往以微妙或颠覆性的方式,能带出严肃的观点。
我是一个作家和民间文艺家,但在这个群体中我只能算是个小儿科私塾教师,因为我读尽了各类学科的名著,却找不到生命的源头和生活的真谛,人生只有三万天,当我变老时,突然返老回童,重归到童年的记忆,被那些曾经不知阅读了多少次的寓言故事和寓言诗再次打动。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寓言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借用比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而还需要自己去理解,思考,这就是寓言与其它文学体裁的不同之处。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我从小就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哲人,他就是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纪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历史学家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富有智慧,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成为自由人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伊索寓言》相传为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
《伊索寓言》中收录的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书中讲述的故事简短精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
当我年少时被《伊索寓言》打动心灵后,在我的生活中又走近了两位寓言大师,一个是让·德·拉·封丹,还有一个是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7日-1695年4月13日)是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寓言诗人。1668年,拉·封丹出版了《寓言诗》第一集,引起很大反响,建立了他的文学声誉,到1694年,共出版了12卷。此外还出版了5卷《故事诗》。他常用民间语言,通过动物形象讽刺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丑行和罪恶,嘲笑教会的黑暗和经院哲学的腐朽。
1695年4月13日拉·封丹去世。他对后来欧洲寓言作家有很大影响。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诗》《故事诗》《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等。
《克雷洛夫寓言》的作者克雷洛夫,全名是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1769年~1844年),俄国寓言作家。1806年后,克雷洛夫专写寓言。出版有《克雷洛夫寓言》9卷,包括203篇寓言,于1809年2月24日首次出版。
克雷洛夫通过寓言故事,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着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蕴含着着人民的智慧和经验。他的语言体裁独特,都是以诗的形式写成,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常常借动物和植物形象来反映广阔的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染力。他的寓言篇幅不长,有的只几行就成篇,有的几行就刻画了形象的性格特征。
我运用诗歌体和散文体结合写作方法,创作《雪域寓言》,并将《雪域寓言》中的寓言诗又汇编成《雪域寓言诗》,就是受了这些著名寓言作家的深刻影响。
我试图通过寓言和寓言诗的创作形式,选择西域历史文化和神话传说情节,展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时代脉搏。情节的基础是神与魔、神与神、神与人、人与人的各种矛盾冲突。寓言有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殊功能,它不是侧重描写生活,而在于表现思想,赋予观念以形象。在寓言中,可以虚幻的矛盾冲突来曲折而巧妙地反映现实的矛盾斗争。这便是寓言情节艺术的独特之处。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选择形象、进行构思和安排情节等方面就作了自己的选择。
我将寓言故事定位于西域,是借此地延伸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和古中华的文化和历史,并通俗易懂地陈述苏美尔两河流域文明、雅利安人印欧文化,匠心独运地在情节中运用“突转”这一技巧。为了使故事有连贯性,我塑造了一个聪慧的阿古登巴,让他叙述我想说的话。
就寓言创作本身而言,寓言或只是作为愉悦人们的读物,即使是伊索、拉封丹的寓言,基本上也是限于一般的道德训诫。而克雷洛夫的寓言反对沙皇专制制度,表达民主主义思想,把寓言变成现实主义的讽刺文学。
我创作时,力图将结合现实生活的寓言成为人生余年的新路标,反映现实生活,刻画各种性格,表达先进思想,是我对世界和社会的新探索和新认知。
寓言并非全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寓言故事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戏剧性。寓言能揭露和讽刺嘲笑统治阶级的专横、寄生、无知。揭露在强者面前弱者永远有罪的强盗逻辑。寓言还能反映被压迫者的无权和受剥削,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赞美人民的优秀品质,坚信人民的力量。寓言也可揭示日常生活蕴涵的人生哲理,富含道德训诫意义。
寓言也能以诗体写成,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刻画社会上各种人物的复杂性格,抒发自己的认知思想。正是寓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感染力,让我起笔创作。
当岁月渐渐变老时,我突然发现:为什么号称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却没有出现过伟大的寓言家?
我小时候也阅读过《中国古代寓言》,有些寓言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也有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宋人揠苗》、《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
令人瞪眼的是这些零星的中国寓言故事,只是后人汇编而成,并非某位寓言家所编撰的专集。中国没有出现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中国文化推崇的只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中国哲人中的老子、孔子、鬼谷子,都不是敢于揭露专制独裁统治的寓言家,中国的商鞅、孙子,教授的知识只是权斗术和愚民术,也不是同情被压迫者和受剥削者的寓言家。
中国历朝历代崇尚的是才高八斗的文人学士,这些霸占文坛的学者权威其实都是“忠君报国”的奴才,奉承的是圣上英明,鼓吹的是盛世安康,漠视的是民生疾苦,捣鼓的是战天斗地,渲泄的是愤世嫉俗,失落的是怀才不遇。
我虽然是一个作家和民间文艺家,但我却非常无能,我无法用自己的智慧去唤醒依然昏睡尘世的那些人。我在迷惘的生活中收养了一只流浪的八卦小猫,又收养了一只刚出生就被母狗遗弃的比熊犬小二宝。从此,这对猫狗成了我的伴侣,我用禽语和他们交流,我突然发现了另一个世界。
我决心再次创作我的寓言故事。
喻言都是道德的故事,借譬喻来说明一条道理的,所以它与格言很相近。喻言与寓言有点不同。前者多注重道德的教训,后者多注重真理的发明。寓言故事的特点应该是站在民众的群体中,唤醒民众,分清敌我,识别善恶,区分美丑,懂得好坏,找到自我。
令我最有收获的是,撰写寓言故事能让我返老回童,主意已定,我就开始创作《雪域寓言》。与此同时,我将《雪域寓言》中的寓言诗又汇编成这本《雪域寓言诗》。
传统诗歌对诗的形式非常看重,形式的运用与发展基本是为了体现诗歌的美感、利于吟诵、和使内容更深刻。但我的寓言诗对格式要求有所放松,一般至少还保留着分行与押韵,或只剩分行。有些分行的“寓言诗”,去掉分行后可能仅仅就是篇散文。我完全不顾格式的寓言诗,实际上已很难认定为诗歌,当然,这无关紧要,这是我个人的思想表达罢了。
记之为序。
2024年5月16日星期四
写于上海恒易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